帝御山河-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只则飞向平川城的一栋茶馆……
……
时间飞梭,杨纪等的回信在第三天终于到来。
“朴楞楞!”
杨纪透过窗子,看着几次飞隼飞到长老峰。片刻之后,便有一名长老将书信送了过来。杨纪只是看了一眼,立即目光雪亮,笑了起来。
“王弦,谢谢你了!”
看着信纸上的内容,杨纪激动的狠狠一握拳,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王弦家学渊远,几乎是在收到杨纪来信的同时,他就开始询问族中长辈关于这位王泰王大人的详细资料。
王弦在来信里提到的东西非常详细。不但有关于这位王泰王大人的出身背景,个人喜好,而且就连他个人的政治主张、军事见解,以及出版过的一部武略都有提及。
按照杨纪的要求,他把这些资料全部搜集起来,并且详成了书册,让人寄了过来。
不过,王弦在信里也表示不解。
武科举考究的是武功、武技,是个人的实力,至于武略这种东西反倒是细枝末节。他不明白杨纪为什么花这么大的精力在这种不是太重要的武略上面?
“王弦,大恩不言谢。等我在武科举胜出,再想办法帮你在军伍中更上一层楼。”
杨纪微微一笑,把信纸收入了怀里。(未完待续。。)
最后三天求月票,求推荐!
码了一晚上,腰酸背痛,最后三天,求推荐,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七十五章 王泰武略(上)
王弦搜集的资料在三天之后送到了铁冠山上,厚厚一本,装订成册,足有半根手指厚。
因为杨纪第一次郑重的提出请求帮助,所以王弦对这件事情也很重事。这本书册几乎是他亲手整理,甚至有不少就是他自己誊写下来。
王弦的书册中提到,王泰在军伍素来以严苛出名。不过,他虽然对于武者、豪门,以及各种地方势力不太喜欢,也很难亲近。但是对于军伍中人的他却是颇为喜欢,经常会提拔一些优秀的年轻士官。
当然,前提是你的才能能得到他的赏识、爱惜,让他觉得你在这个位置是屈才才行。如果钻营取巧,不学无术,只会适得其反。
王泰对于那些走后门的人,向来是疾言厉色,毫不容情的。想走他的关系,得到提拔,那是绝没有好下场的。
今天去求请,可能明天就被踢出队伍。
因此,军伍中对于这位王将军那是又敬又爱。
“太好了!”
杨纪看到此处,眼前顿时一亮。
不怕这位王大人严厉,就怕连他的面都见不着。杨纪也不是要他提拔,只是要他在武略考核部分给自己一个公正、公允的评价罢了。
继续看下去,王弦在信中还提到,王泰在军中属于典型的激进强硬派,其最强硬的主张是根除西部边陲地带,茫茫蛮荒丛林中的“蛮族”。
对他们发动连绵不断的军事打击,直到彻底的剿灭他们为止。
大汉皇朝西部边陲属于“太上洲”,那里山峦叠叠,巍峨陡峭,一切还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在蛮荒地带,猛兽横行、凶兽多不计数。各种凶猛的毒蚊、毒虫更是四处出没。和那里生活的种种凶兽相比,哪怕“深渊魔物”这样的动物也只不过是猪狗一流。
更令人忌惮,由于保持着原始的面貌,在蛮荒地带的最深处,还保持着数量不少的上古、远古、甚至洪荒时代的侥幸生存下来的巨兽。
这些上古、远古的巨兽对人类威胁巨大,但却是蛮族的守护神兽。
大汉朝廷和蛮族几次战争。都损失惨重,没能彻底的消灭他们。曾经几度,朝廷下了大决定,要彻底剿灭蛮族。
只可惜,一旦朝廷大军占据压倒性的优势,蛮族各部就躲进茫茫的蛮荒丛林深处。而朝廷大军一离开,他们就出来主动偷袭、报复、进攻。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蛮族的这种战略让朝廷非常头疼。而高达百万的军队也不可能一直拖在西部,各种军费维持实在太大,所以朝廷在西部边陲一直采取的是防御策略。
甚至为了安抚蛮族,还开启的一定的边贸,供给蛮族各部所需要的物资。
但王泰认为,蛮族并不是什么芥藓之痒,而是心腹之患。朝廷采取“绥靖”措施。不断的供给蛮族所需要的物质,使得蛮族的人口数量这几年不断的增加。这是资敌,未来必成大患。
这样资敌的措施必须得尽快的取消。
另外,对付这种心腹之患就要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贯彻到底的进行毁灭性打击,直到消灭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即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子孙后代计也是值得的。
为此,王泰甚至还专门出过几本“经略”,讲叙蛮族的危胁,以及平定西部。消灭蛮族的策略。
只可惜,曲高和寡,王泰的主张朝廷里面一向是附和的人很少。
王弦对王泰“曲高和寡”的原因也进行了解释。对于王泰的主张,他私底下还是比较赞同的。
蛮族不是什么芥藓之痒,他们人口百万,而且这几年一直在增长。这是一只实力很强的势力。
不过,朝廷里面不怎么支持王泰也是有原因。
朝廷里面也曾经下过大决心,要彻底消灭蛮族。只可惜那几次大规模的行动统统都失败了,蛮族要么避而不战,要么只发动偷袭。
朝廷也因此死了不少人。
在这里,王弦也特别提到了蛮族的构成。蛮族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成九个部落。或者称为“蛮荒九道”。
他们本来相互之间各有冲突,朝廷的几次围剿,不但没有消灭他们。反而促进了这九个部落之间团结。
而且,蛮荒丛林生存条件恶劣,朝廷即便占领了毫无用处。
另外,蛮族地带的植物生命力都特别强大。曾经有朝廷的将军发动大规模的行动,抛洒火油,大面积焚烧丛林。
当时连土都烧黑了,结果第二年,无数的蛮荒植物重新长了出来,满山翠绿。之前的行动,完全失败。
这么闹了几回,朝廷的雄心壮志立即消磨了很多。也有人提议,想办法分化蛮荒的各部落,挑拨他们的矛盾,他们互相冲突、内耗,干扰边陲。
不过,大汉皇朝和蛮族的人种不同,有本质的差别,伪装进去,一眼就会被识破。所以这条计策也同样搁置了。
总之,许多计策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完全不具备可行性。王泰的主张也恰恰属于其中之一。
不过,在军中还是有很多人挺王泰的。
王弦在书册里提到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朝廷在西部边陲开了边贸,本来是想弥平边患,换取和平。
但是蛮族不通礼仪,不知教化,根本不会认为你这是恩惠。反而认为你给我的,这是我应得的。
基本上隔三岔五,总会有蛮族不断的从丛林里钻出,闯入城池袭扰、抢劫和杀戮。朝廷也在边陲建了不少高耸的城墙用来对付这些蛮族。
但是在内陆可以用来禁制“武者”的高墙,对付蛮族根本没用。
因为蛮族和内陆武者根本不同,他们拥有强大的凶禽“蛮宠”,可以高来高去,完全可以无视朝廷的城墙。
这么多年,死在蛮族手里的平民不知道多少。西边边陲可以说深受此患。
朝廷也想过对付蛮族,可惜内陆地区豢养的凶禽,和这些蛮荒原始森林里的凶禽相比,简直弱的不止一点两点,完全没有优势可言。
真正占优势的也只有朝廷的浮空战舰而已。
这么多年来,朝廷也杀过不少侵略进来的蛮族。堆积的尸体都能叠一座高墙了。但是蛮族根本不知死为何谓。
事后追究起来,蛮族的各大部落也是互相推托,都说是对方部落的。又说蛮族和中原朝廷不同,对于下面的人没有那么大的管束力。
扯来扯去,也只能是不了了之。而且对于人类来说,蛮族人和蛮族人之间看起来还真是没有区别,好像人人都长得一样,还真没法从这里来袭的人里分辨出来。
最后也只能是加强防御,尽量做到全歼来犯的敌人。只是蛮族的凶禽来去如风,而且速度极快,效果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
这些东西在民间传的比较少,但是在军伍里面,像王弦这样出身的军伍世家却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半时在家族里耳濡目染,听得多,哪怕再秘密的事情,只是能知道个一鳞半爪。
“还真是个难题啊!”
杨纪两根指头哒哒的敲了敲桌面,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要想得到王泰的好感,只能是从西部边陲入手。但是西部边陲的复杂程度超出杨纪最初的想像。
几乎所有能用,有用的办法,朝廷都想过,并且实施过。
所有王泰的主张没有受到采纳也是有客观原因的。并不是说,朝廷就识人不明,不知道这种情况。只是现实情况根本不容许啊。
“蛮族的问题涉及到了当今朝政。一个小小的武童生,连武秀才都暂时还没考上,哪能解决这等大问题。”
杨纪此起彼伏,这种太大。原本以为研究研究王泰的“武略”,能够对这次的武科举有所帮助。
虽然方向没错,但王泰却给他出了个难题。
这种涉及到周边军事形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冒冒然然插嘴,说得好听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敢想敢干”,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是“不自量力”。
弄不好,不但得不到王泰将军的赏识,反而会获得“无知者无畏”的印象。
“还好武略考的是经略,是纸上谈兵。我也不用着统领大军,扫荡蛮族,只要想想策略而已。还是有可为的。”
杨纪敲了敲桌面,心中暗暗寻思。
以他现在的能力,小小武童生想着平定边患,扫荡蛮族,这只是不切实际的妄想,徒闹笑话而已。
不过,思考定边的经略,纸上谈一谈兵,进行理论上的推断这还是可以。
这也是让杨纪心中犹自存在希望的地方。要不然,让他领兵去实施,杨纪也只有早点死了这个念头。
杨纪暗暗寻思,眨眼间脑海里转过成千上万的念头。
“王泰是朝廷的将军,按照王弦的说话应该也是颇有名望。这种人物眼光极高,仅仅只是恭维他一翻,拜读的他的著作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必须得言之有物。看来,真的得下点功夫了。”
杨纪心中暗暗道。(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王泰武略(下)
王弦寄过来的东西,除了这些关于蛮族和西部边陲的详细资料,还有一本王泰的代传性“武略”。
杨纪仔细翻看了一下,发现里面包罗万象,不止是他的政治主张。还有排兵布阵,兵法韬略,边陲敌情,大汉雄师,朝廷政策,甚至还涉及到了一些和大汉皇朝有来往的异度空间的其他世界文明。
那些异世界的文明也有强大的皇朝、帝国,数量庞大的军队,以及力量强大,神秘莫测的神灵。
这些都让杨纪大开眼界。
“太好了。有这本书,不止是武略,日后若是踏入仕途,对我也有极大的帮助。王弦还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杨纪心中一片欣喜。
他本来只是想了解一些这位新任武科举主考官的资料,王弦亲手集册的资料却丰富的远超他想像。
这就是世家北景的好处,换作是杨纪自己,恐怕就没有那么多的渠道,也收集不到那么多的资料。
时间宝贵,接下来的数天,杨纪整个人都封闭在房间中,钻研王泰的武略。
时间慢慢过去,三天之后,杨纪收到了史师从平川城寄来的回信。
“史师”的秉性对于这种推荐信是不太乐意的,不过,他也确实是爱惜杨纪的才华。再加上,杨玄览也确实是公报私仇。
史师这才同意,勉为其难为杨纪写几封推荐信,推荐他去拜访琅琊郡的名儒。不过,在信里,史师也斥责了杨纪一顿,说“此事终究小道,失于正统”。而且“下不为例”。让杨纪多多勉之。
“惭愧!”
杨纪看完信纸深深一叹。史师嘴上严厉,但终究还是面硬心软,给他写了推荐信。
“老师,放心吧。这种事情下不例,我绝不会让你再次为难。也绝对不会再给他这种机会!”
杨纪想起琅琊城中的杨玄览,眼中闪过一丝锋利的光芒。
五天之后。王泰所有的武略,杨纪都已经看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已经没有必要再留在铁冠派了。
这一天,杨纪终于走出了宫殿。
“杨纪,你想好了吗?”
长老峰上,刑长老、张长老、考核长老再次接见了杨纪。张长老一脸严肃,将手中准备好的户藉、户引递了过去。
杨纪上前接过户藉,户引。然后恭恭敬敬的退了回来。
“弟子已经想好了。我已经没得退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杨纪诚声道。
“很好,我希望你能够明白,如果你成功了,那是最好不过。宗派看在你的天才的份上,还可以私底下给你有限的帮助。但如果你失败,你就会被逐出宗派。……宗派不会为了一个失败得罪朝廷。这一点希望你能够明白。”
张长老神色严峻道。
“弟子明白。”
杨纪身躯微震。随即点了点头。
从长老峰出来,外面阳光明媚。澄空万里。
杨纪看了一眼琅琊城的方向,眼中燃起一股熊熊的斗志:
“杨玄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次,就算你当了琅琊将军,我也一定会考上武秀才!”
杨纪的眼中燃烧起强大的战意。
……
琅琊城,将军府。
花树簇簇。假山叠叠,花园里到处都是一阵阵的香气。
杨玄览大红袍,金腰带,背着双手站在花园中默默仰望着天空,一动不动。
哒哒哒!
突然一阵传步声传来。一名目光精明的白衣年轻人躬着身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