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301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301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被捆住的胡二文突然喊道:“伯爷,没有我们,你能把盐送到哪去?等下面的百姓没盐吃了,到时候陛下饶不了你!”

    苗诚福的身体一震,恍然大悟道:“对对对!那些商路只有小的才知道,伯爷,只要把小的放了,小的发誓一定把盐都发出去……”

    方醒摇摇头,“如果不用你等之头来警示后人,那本伯何须在扬州府周旋这些天,时光啊!真特么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这时场面已经被控制住了,林群安过来说道:“伯爷,水师没用上,傅大人大概要嘀咕白跑一趟了吧。”

    方醒摇摇头:“他早就走了。”

    “呃……”

    林群安有些发蒙,觉得方醒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折腾水师不大妥当。

    “我们去看看盐仓。”

    盐仓的家丁早就被拿下了,打开大门后,一袋袋的盐堆得满满当当的,方醒回身道:“肖大人,马上起运,水师那边只运了袁仁的存盐,这远远不够,你得抓紧了!”

    啥米?

    正好奇打量着盐仓的众人都大吃一惊,林群安惊讶的道:“伯爷,原来水师是来运盐的……”

    肖震却不乐观的道:“伯爷,大明之大,咱们能运到哪去?那些渠道原先都掌握在这些盐商的手中,临时梳理来不及了啊!”

    黄钟也有些不解的道:“伯爷,难道袁仁知晓那些渠道吗?可咱们的人手也不够啊!”

    方醒拍拍盐袋子,淡淡的道:“那为何不能暂时让官府售卖呢?”

    “啊!”

    众人齐齐惊呼,肖震讶然道:“伯爷这是想让各地官府把盐送下去吗?”

    “很难吗?”

    方醒笑了笑:“此事早在出发前陛下就同意了,百姓一日吃盐又不多,费不着多大劲,等盐政衙门成立之后,自然会接手这些事务。”

    黄钟拍着自己的脑门笑道:“是了,各地官府只需把盐发送到下面,自然会有那些商家来购买,只需定下价格,这事就妥了。”

    话虽这般说,可在场的人都在心中为方醒的筹划感到了心惊。

    这人居然在金陵时就想到了种种变化,真是……

    胡二文跪在边上,惨然道:“伯爷,那您这段时日其实是在等待水师吗?”

    方醒诧异的道:“当然,不然你以为本伯在等什么呢!”

    苗诚福绝望的道:“那想必您是先把袁仁的盐给运走了,怪不得那日袁仁开仓出盐,小的还以为他是屈服了,自己运盐出去,可没想到走的却是水师这条路子。”

    方醒不置可否的道:“你等赶紧把背后勾结的官吏说出来,那样自己和家人还可少受些煎熬。”

    走出仓库,外面被火把照的亮堂堂的,那些民夫驱赶着牛车,推着推车,把一包包的盐往码头送。

    黄钟看到这个场面不禁叹道:“等这些盐送到了各地,此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只是边关的那些人少了进项,也不知道会生出什么心思来。”

    方醒双手抱胸,淡淡的道:“太祖高皇帝时还有驱除鞑虏的信念,时至今日,那些将领们都渐渐的变质了,脑袋里就想着如何升官发财,陛下怕是下不去手啊!”

    黄钟无奈的道:“下面的卫所逃亡甚多,官吏和卫所将领相互勾结,从中牟利,可陛下却只是让人下去核查,收效甚微。”

    “这才是真正的投鼠忌器!”

    方醒不讳言的道:“那些卫所在太祖高皇帝时就已经出现了受贿逃亡的情况,眼下更厉害,那些被勾选的人只需给了好处,地方官吏就和卫所联手作假,还能吃一份空饷。”

    “所以这些盐商不过是疥癣之患,而卫所糜烂才是我大明最要命的地方。”

    卫所最后糜烂到了比百姓还不如的境地,让戚继光找不到合格的兵员,最后一横心,干脆自己练兵,这才清剿了为祸多年的倭寇。

    想起这些弊端,方醒突然变得有些意趣阑珊,“回去睡觉。”

    回到府城,路过关押着盐商家人的苗家大院时,听到里面嚎哭声震天。

    方醒看到黄钟的脸上有些不忍,就说道:“比他们更艰难的大有人在,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为政者就该有这等觉悟,否则还是趁早熄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该干嘛干嘛去。”

    和方醒相处久了,黄钟也敢问一些看似矛盾的问题:“伯爷,为了燕娘您能斩杀了整个瓦剌使团,可这些人里面肯定有无辜的,为何不救呢?”

    随着距离的拉远,哭喊声越来越小,方醒眯眼看着远处道:“既然选择了跟着逃跑,那就没有无辜者。”

    黄钟在苏州府当小吏时见到过许多拖家带口被抓捕的场景,所以心中有些不忍,不过按照朱棣的尿性,这些盐商肯定是要掉脑袋的,而他们的家人多半会被流放。

    “我会建议把他们流放到交趾或是北方,南北都需要人手啊!死不了!”

    自从决定要迁都之后,朱棣一直都没停止向北方迁徙人口,这和朱元璋的手法如出一辙。

 第621章 鼓舞商贾,斯波家族的冬天

    “……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陛下,臣以为商税可征,但目前百姓依然无余财,所以必须要剔除百姓日用。”

    “大明不需要国富民贫,国与民当齐头并进,民富则国富,税收正是调节贫富之工具,当慎用,但不可不用……”

    这份奏折是大太监亲自来念,可念到这里他却有些停顿,最后咬牙道:“臣闻人生而平等,初始信以为真,然阅历之后,才觉大谬。自高居庙堂者始,其次官吏,再次文人,四则商贾,五为百姓,六是军士,七乃匠人及贱籍……”

    下面的百官都不自在的轻声干咳着,可大太监还在继续念:“幸而科举可通天,然一载几人?此七等人上下无流通,隔阂自生。”

    “而税收正是劫富济贫之手段,大明当尽可能的维持相对公平,否则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正如干燥之柴垛,天灾人祸就是火星……”

    奏折念完了,朱棣说道:“扬州府一干人等均已拿获,水师已分水路和海路前往南北方,盐政已平息了。”

    下面的群臣眨巴着眼睛,就等着朱棣对这份奏折发表看法。

    可朱棣干巴巴的说了几句话后,就让人散了。

    出了大殿,杨士奇和胡广走在一起,他笑道:“兴和伯此举孟浪了,他大概是在扬州府看到了开源的希望,可却把刀伸向了权贵与富人,真当自己是刀枪不入吗!”

    胡广突然停住了脚步,侧身道:“大明自开国始,关于征税之事就众说纷纭,时至今日,当年太祖高皇帝之策已不可行。先重商,再征税,方醒的意思就是先让水流动起来,汇集成河之后,朝中再从河中舀水!明白吗?”

    杨士奇恍然大悟道:“方德华是想让朝中干脆定下一个免税期,鼓舞世人经商,等商人多财之后再行征税吗?”

    胡广点头又摇头道:“那人大概是想富民,不过谈何容易啊!老夫何曾没想过此事,然大明当以农为本。鼓舞商人,这是本末倒置,兴和伯有些想当然了。”

    ……

    “不,我不认为鼓舞商贾是本末倒置。”

    方醒收到了解缙的来信,他笑着分析道:“商者,通有无。我打个比方,北方产小麦,而南方产大米,可北方喜好面食,难道大米真的不好吃吗?”

    黄钟想了想:“伯爷,在下觉得还是价格问题,运河开通前,南方的大米送到了北方,经过层层耗费之后,价钱没有北方自种的小麦划算。”

    “这就是商人的作用。”

    方醒侃侃而谈:“如果此事是由商人来做,那么他自然会分析北方的需求,何物能赚钱,何物会亏本,然后他会直接或间接的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别人。到时候那些人自然会根据需求来生产,或是种植,这就是一种进步,探知需要,引导生产,活跃市面!”

    “至于担心百姓荒废农事,这是觉得商贾很好赚钱吗?”

    方醒笑道:“大明的百姓最是谨慎,守着田地就觉得此生足矣,若不是有大诱惑,你想让他们改行?那是做梦!而且百姓若是被蛊惑,那更简单,直接用征税来调节市场。”

    黄钟问道,“若是商贾都大赚呢?”

    “哈哈哈哈!”

    方醒指着黄钟笑道:“伯律啊伯律,你是身在局中啊!若是商贾都赚大了,那我大明肯定是富裕之极,朝中难道不会提高粮价吗?”

    “嘿!”

    黄钟拍拍自己的脑门,失笑道:“管中窥豹啊!若是极为富裕,则百姓手中的钱肯定多,提高粮价就可让农户安心种地,甚至还可以多分地,让农户的收入赶上去。”

    方醒笑而不语,到了那时,大明的地盘当然不止这一点,一个农户家庭拥有的土地会很多。

    “老爷,傅大人求见。”

    小刀在门外练字兼看门,在替傅显通报后,眼珠子骨碌碌直转。

    “请进来。你继续练字!”

    方醒起身,还没到门口就听到了傅显的笑声。

    “伯爷,最后一批盐已经装船,下官这就去了。”

    傅显的笑声极有感染力,能让人的心情莫名其妙的好起来。

    方醒虚扶一下,笑道:“此次虽然没有战功,可你若是能及时把盐送到各处,这功劳肯定不小,到时候陛下那里自会有论处。”

    傅显咧嘴道:“上次在台州府下官就知道,跟着伯爷有肉吃,再说下官和伯爷也是有缘啊!船队正好在附近操练就遇到了伯爷下扬州,这不是缘分是什么!哈哈哈哈!”

    坐下后,方醒知道傅显时间紧,就抓紧问道:“倭寇近期活动如何?”

    傅显说道:“很少,自从台州府一役之后,那些倭寇看来是有些胆怯了,偶尔能遇到零星小股,擒获了问之,说是伯爷您的名字在倭寇中能止住儿啼,除非是您去了北方,否则那些倭寇必是不敢再来了。”

    说着傅显就用崇敬的目光看着方醒。

    可方醒只是微微一笑:“幕府目前依然不能服众,倭国国内的争斗想必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相应的倭寇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不可小觑!”

    傅显点点头,方醒继续说道:“朝鲜如何?”

    “朝鲜和对马岛宗氏的关系不错,不过据下官看,宗氏这是与虎谋皮。”

    送走了傅显,方醒对黄钟说道:“大明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对朝鲜动手,除非是朝鲜灭了建州三卫,所以现在就得看看斯波家族的手段了!”

    ……

    而斯波家族此时却是在风雨飘摇中。

    斯波义淳独自坐在庭院中,看着亭外凋零的花草,不禁叹道:“父亲在高野山并不快活,那些僧人也不曾给他体面,真想一把火烧了它!”

    边上的家臣上田兵躬身道:“主公当慎言,须知隔墙有耳。”

    斯波义淳苦笑道:“自从被将军革去了管领之职后,我早已心如死灰,若不是义元在明人那里认识了那位太孙之师,我早就想离开这里,远离这一切。”

    上田兵目光冷厉的道:“主公,斯波家终究有根基在,看那位兴和伯的意思,只要给了好处,咱们是不是可以……”

    “不!”

    斯波义淳摇头道:“明人就算是来援,可海上茫茫,他们能来多少人?粮食补给靠谁?失败后我等如何自处?胜利后明人如果不走了呢?这些问题弄不清楚,我不敢生出此心。”

    上田兵阴狠的道:“主公,明人远离我国,若是他们来了不走,可他们经得起消耗吗?”

    这个年代,要想在遥远的地方驻军,如果补给困难的话,必然不能持久。

    “只要明军不能久呆,那咱们为何不敢呢?大不了失败了就到诸岛上去,到时候就看到明人和幕府相争,自可处于不败之地!”

    斯波义淳微微叹息道:“此事且看吧,不过义元的信应该也快来了,看看那位兴和伯的意思再说。咦!那些蝴蝶可有变化?”

    方醒用一个悱恻缠绵的故事打动了斯波义淳,可他终究心不静,所以也没时间去看那传说是一对男女化身的蝴蝶。

    上田兵愕然道:“主公,臣近期来往于各处,那块田好像许久都没人去管了。”

    斯波义淳苦笑道:“罢了,那位兴和伯想必也就是一时的感慨,就让那些飞蛾自生自灭吧!”

    一阵寒风吹过,庭院里的树木瑟瑟作响。

    冬天,来了!

 第622章 儒家的归儒家

    初冬的金陵城并未萧瑟,这里是京城,天子脚下,永远都不会缺乏话题和新鲜事。

    而最新的消息就是兴和伯方醒一举拿下了两淮作乱的盐商,不但抄没出了让人震惊的财物,而且还重新走了海运。

    “听说户部的夏尚书这几日走路都在发飘啊!”

    “岂止!夏尚书昨日大笔一挥,把拖了许久的北平紫禁城的钱款都给批了,听说连陛下都在嘀咕,说这个夏老抠怎地突然变大方了。”

    “那还不是因为兴和伯抄了那些盐商,听说光是金银就运了几十车,还有那些田地店铺,啧啧!户部发了呀!”

    “啧啧!这兴和伯出手狠辣,三次下扬州,三次都是抄家灭族,我看他那个方学教出来的学生大概也是这样,好重的杀气啊!”

    “还有,你说兴和伯这般行径是不是竭泽而渔?把那些商贾都抄光了,到时候谁还敢做买卖?”

    “就是,那些盐商好歹也曾经为我大明出过力,这一下抄了大半,让人心寒啊!”

    “……”

    方醒悄无声息的进了皇宫,而朱勇正在家里大发雷霆。

    “你说他这是在干什么?就显着他方醒能干是不是?还走海运,老子看他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陈越看着须发贲张的朱勇,苦笑道:“国公爷,方醒此举可是帮了陛下的大忙,此时不宜冲突。”

    “我堂堂的国公,难道还怕他吗?”

    在朱棣令他滚回去之后,朱勇就知道自己坏了朱棣的大事,可事情终究无法挽回,所以他只得把方醒当做了目标。

    陈越低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