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15章

永历四年-第15章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溃川军后,鞑子渡过浑河迎战刚刚完成结阵的浙军车阵。车阵乃是戚少保当年用来对抗蒙古鞑子骑兵的利器,可是在川军惨败的情况下,浙军的车阵就显得肉搏兵种数量单薄。”

    “可是即便如此,浙军的将士们依旧屹然不动,凭借着车阵不断的击退鞑子的进攻。于是鞑子不断抽调援军,后来连沈阳城的守城部队也抽调一空,才在浙军弹尽矢绝的情况下突破车阵。”

    “见突破了车阵,鞑子欢呼雀跃,可是当他们看到车阵后的情状后,那即将获胜的兴奋之情立刻烟消云散。因为车阵之后,便是由幸存的浙军将士以哨为单位组成的一个又一个鸳鸯阵。”

    “靠着戚少保传下来的鸳鸯阵,处于数量上绝对劣势的浙军将士奋勇厮杀,鸳鸯阵所到之处,鞑子便是血肉横飞。但是此前连续两天的急行军和激烈战斗造成体力不支,使得浙军将士不断的倒下,永远的倒在了辽东那冰冷的黑土地上。”

    “直到最后,从最开始就大概只有鞑子几分之一兵力的浙军只剩下了总兵官童仲揆和戚少保的侄子戚金以及数十个负伤的浙军士卒。此刻,夕阳西下,精疲力竭的鞑子再也鼓不起冲上去厮杀的勇气了,在老奴的一声令下,鞑子万箭齐发,童总兵和戚将军等人全体殉国,无一人降虏。”

    光有惋惜是不够的,痛恨才能印象深刻。

    参加浑河血战的浙军都是来自当年戚金将军按照戚继光整训方法重新编练的新的戚家军,而这些人大多来自金华府的东阳、义乌二县,与眼前的众人大多有同乡的关系。在陈文看来这样更容易产生兔死狐悲之情。

    “而这期间,总兵官童仲揆先后向已经接近战场的奉集堡总兵李秉诚、虎皮驿总兵朱万良等三万辽军和辽东巡抚袁应泰求援,可是却没有哪怕一个人到达战场。”

    “鞑子很强吗?很强。真的不可战胜吗?我不信!至少那些殒身浑河之畔的忠烈们向我们证明了,鞑子也是人,老子一刀捅进去他特么也得死!”

    “若是没有汉奸轰开川军大阵,若是辽东巡抚和援军哪怕只有一部站出来接应这些浙军将士,沈阳之战也不至于此。若不是如此,这天下之事也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

    “可正是这些狗汉奸和怂货辽军导致了浙军的全军覆没,也正是这些狗汉奸和怂货辽军败坏了国事,让更多的百姓因为他们的贪婪、自私和怯懦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他们却在做完这一切之后,就如同哈巴狗一般趴在鞑子脚下去舔食他们掉下残羹冷炙。”

    陈文很清楚,他这样说其实是极片面的。

    自辽事起,无数的辽东将士为了收复故土战死沙场,可也有更多的辽军却在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的出卖队友,浑河血战中的川军和浙军、松山之战的秦军以及历次援辽的各部明军的下场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而这其中,作为卖队友这门学问的集大成者,关宁“坑爹”铁骑的领袖人物祖大寿和吴三桂这对舅甥,更是连自家亲戚都不放过。而等他们把能卖的全卖光了之后,这群人渣就毫不犹豫的把头一剃,规规矩矩的去给满清奴隶主们当奴才去了。

    想想后来吴三桂反清称帝,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一个人能够靠卖队友成为人生赢家,也是千古奇闻了。不过若是再联想下他那个败亡结果,到分明是他不卖队友的话这个游戏就不会玩了的样子。

    眼见着天色已晚,本来打算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作为今天的结束点的陈文,也只得放弃了这个想法。

    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只是眼前的众人,却还是那般沉默的坐在地上,全然没有自己讲述靖康之耻时的愤怒和黄天荡大捷时的雀跃,这让陈文对于今天的演说效果产生了怀疑。

    可是,过去的事情无法挽回,既然今天已经这样了,那就再看明天吧。

    “今天天色已经不早了,诸君还是先回去吧,夜深了路不好走。若是想多听些,明日每人带一根柴火,点起篝火也不至被夜里的山风吹得伤了身子。”

    说罢,陈文拱手一礼,便自顾自的向孙家走去,仿佛全然没有再理会众人的打算。

    回到孙家,陈文匆匆的和孙家人见过礼,也没有什么心思和孙钰再聊些什么,便去睡觉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一章 讲古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完全亮,吴登科就跑来敲孙家的门,看他的样子好像一晚上都没睡好。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他想找孙钰借《春秋》看看。可是他又怕孙钰上值早,碰不上,所以才来打扰他人清梦。

    在孙钰满心疑惑的将书房的一本《左传》交给吴登科后,只见眼前这人竟然在他全然不可置信的目光下细细的摩挲着书皮,眼中满是珍爱,就仿佛是在抚摸新婚妻子的肌肤一般。

    这样的色授魂与,孙钰也曾有过。他早年家贫,每借到一本好书时都会这样。可是他却万万无法将这一切和眼前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联系在一起。

    在确定吴登科没有得病之后,孙钰便赶忙着去上值了。从来到大兰山,他肯定是每天第一个到的,今天也不会例外。

    孙钰走后没多久,陈文就起床了,今天还要继续讲古,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虽然昨天的结果看样子不是很理想,但是他相信,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成功。

    见陈文出了屋门,吴登科立刻就跑了过来,张嘴就要陈文给他讲解他手中的那本《左传》。

    到了这时,陈文却显得比孙钰更加镇定,毕竟昨天已经见过了吴登科的神情。他二话不说就把书放到了西屋的桌子上,然后拽着吴登科去北屋吃早点。

    吃饭时,看着吴登科心不在焉,满脸猴急的样子,陈文竟突然有种场景错乱的感觉。

    待吃过早饭,陈文便带着吴登科去西屋讲《左传》。

    只不过,他只讲了一个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就以吃多嚼不烂的名义把吴登科推出了门。临别时还告诉他今天晚上的讲古继续,另外明天早晨再给他讲下一个故事之前,他得好好谈谈今天这个故事的感想。

    送走了吴登科,陈文回到屋子里继续修改先前已经做好的演讲稿。

    昨天晚上讲过的可以先不管,今天要从收复建康开始,岳飞的故事还很长,郾城之战和岳飞之死都是重头戏。

    除此之外,陈文又修改了下结尾,希望能够比先前设置的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

    废寝忘食的忙了一天,吃过了晚饭,陈文带着忐忑的心情向打谷场走去。早上听吴登科提及,昨天陈文走之后,大伙尽皆沉默不语的散了,也都没有说什么,这让他对昨天的演讲效果更加质疑了。

    倒是今天,孙钰和孙铭兄弟也跟在陈文身后去听他讲古,这让他颇有些喜忧参半。

    大概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缘故吧。

    走在路上,村子里但凡看见陈文的人大多会对他指指点点,而其中的一些声音也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你看,那就是昨天晚上讲古的陈先生,听说他好有学问呢。”

    看来还不错嘛。

    “原来就是他昨天说洪承畴睡了鞑子皇太后的啊。”

    妈蛋。

    果然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刚过去一天,就好像地球人都知道了似的,这桃色新闻的传播能力也太强大了吧。

    待陈文和孙家兄弟走到村口,只见打谷场里竟早已经有不少人在那里等候了,一眼望去,竟比昨天还要多。而且,无论是从村子里,或者是从别的方向,竟然还有人不断的往打谷场而去。

    只是一点,无论已经到了的还是正在赶来的,手里都拎着一根木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史前古惑仔集会呢。

    对此,陈文的心中也只剩下了哭笑不得,只希望他们不都是来听桃色新闻的。

    似是看到了陈文的到来,吴登科立即越众而出,一路小跑的来到陈文和孙家兄弟跟前,行了一礼,然后大声说道:“陈兄,昨天大伙听了您讲古后,都觉得您博学多闻,绝非常人。这不,今天大伙又都来了,还叫上不少熟识的兄弟一起来听您讲古。”

    陈文拱手回礼,他知道这里肯定有不少是吴登科的功劳,而且若不是他的话,昨天自己基本上也是冷场。

    走在前往昨天那个石磨的路上,不断有人向陈文行礼,诉说着他们对陈文的仰慕。而陈文也一一回礼,唯恐失了礼数,让他人觉得自己傲慢无礼。

    这是他在现代从来没有获得过的礼遇,也是来到这个是时代后一次获得如此的礼遇,而他相信,这亦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待陈文走到石磨前,吴登科示意众人将手中的木柴堆放在人群中央的位置,并预留了空地,准备在天黑之后点燃篝火。

    见众人重新落定,陈文便不再等待,开始今天的讲古。虽然此时依旧有人赶来,但是出于时间安排的考量,也只能如此了。

    只不过,不光今天新来的人要求陈文将故事重新讲起,就连昨天就已经来过的熟面孔也想再听一次。既然如此,陈文只得迎合众意,把岳飞的故事从头讲起。

    所幸的是,每次有人出现疑问想要打断时,都会被附近已经听过的人制止,然后低声与其按照陈文的说法解释,所以讲述的飞快。而且,陈文也没有再去讲浑河之战的故事。

    很快,陈文就将昨天讲过的故事又讲了一遍。接着,他便沿着黄天荡大捷继续讲下去。

    “在韩世忠和金军相持于黄天荡的同时,岳飞已经开始率部进攻建康的金军。”

    “建炎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岳飞在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告捷,史载,金兵横尸十五里。五月初,岳飞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扎营,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甚大。于是,完颜宗弼决定放弃建康,准备从建康城西北的靖安镇向北岸的宣化镇渡江。”

    “见鞑子准备逃跑,岳飞立刻帅领骑兵三百、步兵二千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进据新城。接着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此役,岳家军仅斩杀真夷就超过三千,擒获二十多名军官。至此,建康得以收复。”

    “绍兴二年,岳飞平定了作乱于道州、贺州的贼寇曹成。而这一战后,一个曹成的部将加入了岳家军,他的名字叫做杨再兴。”

    “绍兴四年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提议北伐收复失地,其目标便是金人委任的傀儡,伪齐皇帝刘豫控制的襄阳六郡。对此大宋朝廷表示认可,但宋高宗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

    “绍兴四年四月十九,岳家军自江州起兵北伐。五月初五,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第二日黎明时分,岳家军向郢州发起总攻。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见主将如此,士卒皆奋勇攀登云梯,攻上城墙。此战杀敌七千余人。”

    “郢州收复后,岳飞决定兵分两路。由张宪领军攻随州,岳飞亲领大军直趋襄阳,与敌军主将李成决战。谁知那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无勇气据守,仓皇逃遁。五月十七,岳飞兵不血刃,凯歌入襄阳。五月十八日,牛皋与张宪合兵攻下随州,俘虏了五千敌军。”

    “此役,年仅十六岁的岳云,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冲上城头,为收复襄阳重镇立下了大功。所以,演义中说岳云是用锤的,又是谬误。”

    “哈哈。”经过了前半段的重新宣讲,新来的人在其他人的解释下,也渐渐的开始相信陈文的话了,即便陈文说出一些和他们先前听到的有所不同,也多是善意的笑笑。

    “岳飞出师大捷,让鞑子委任的傀儡皇帝刘豫分外恐惧,于是那厮急忙抽调大军,并请来了大批真夷,号称三十万大军,准备夺回襄阳。可是,立刻就被岳家军击败。见不能如愿,敌军只得固守邓州,以遏制岳家军北上的势头。”

    “七月十五日,王贵、张宪在离邓州三十余里的地方,与敌军数万人接战。岳飞又分遣王万、董先军兵突击,敌军大溃。俘金将领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马二百余匹,衣甲不计其数。只有敌将高仲带领残部逃入邓州,闭门坚守。”

    “七月十七日,岳家军收复邓州,活捉了高仲,斩杀敌军无算,岳云再次率先登城。邓州收复后,岳飞随即派遣李道前往唐州,并于二十三日收复了唐州州城。与此同时,王贵和张宪在唐州以北三十里,再次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以掩护李道收复州城。同一天,信阳军也被攻克。”

    “至此,岳家军成功收复襄阳六郡,而这也是岳飞第一次北伐中原。”

    “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是靖康之后,偏安江南的大宋第一次大规模收复失地。收复襄阳六郡后,岳飞积极恢复生产,整顿防务。很快,这里就成为了大宋北部防线的防御和进攻重心。而这里一直到了一百多年后才被后来的蒙古鞑子攻陷,大宋也在那不久就亡国了。”

    “建炎四年,也就是岳飞正在致力于收复建康的时候,洞庭湖匪钟相、杨幺裹挟饥民起兵反宋。大宋朝廷数次围剿,皆铩羽而归。到了绍兴五年二月,忍无可忍的大宋朝廷派出了岳飞统军五万进攻洞庭湖。”

    “绍兴五年四月,岳飞抵达潭州,贼众闻听岳爷爷至,竞相投降。到了六月初二,杨幺麾下大将杨钦归降岳飞,杨幺部众大多解体,只剩下他和部将夏诚尚且据寨自守。眼见于此,岳飞遣降将杨钦为向导,大举进攻杨幺、夏诚。很快,杨幺被俘身死,夏诚也被击败。绵延数年的洞庭湖匪乱被岳飞在两个月之内彻底平定。”

    “此战,岳飞收服两万七千余户,十万余人,得壮丁五六万人整编入军。与旧部共分为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等十二军,到了此时,岳家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