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50章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50章

小说: 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你先别高兴的太早,士官的待遇这么好,肯定不是什么人都能当上的。按照朱楧制定的标准,你若是想光荣的成为肃国的一名士官,首先要弓马娴熟。射箭要能击中七十步以外的目标,以十发七中为合格,近身格斗要能打倒三个普通的明军。

    取得士官资格后,并不代表着一劳永逸,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都要进行一次考核,最上等的授上士,中等的授中士,下等的授下士,一次不及格的给予罚款处罚,并勒令补考。如果补考都不及格,那就立即撤销其士官资格,并处于巨额罚款,以补偿国家在你身上浪费的资源。

    另外,朱楧为了鼓励士官将武艺传给自己的后代,以保证建立自己的世袭军事贵族阶层,还颁布命令说,如果一人为士官,那不仅是他自己,他的成年儿子也成了国家的人,必须随时等待国家的命令奔赴战场。

    这样以来,那些取得士官资格的人,为了能使自己的儿子到了战场上杀掉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杀掉,也会竭尽全力训练他们,这样以来就能保证国家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兵源。

    武威郡里的一个猎户人家,一个身材壮实的中年人正在交自己年幼的儿子用枪。

    “用枪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进退,知道什么时候该攻,什么时候该守。攻的时候要快、准、狠,犹如蛟龙出水,一击命中敌方的要害,否则就有可能被敌方趁你旧力已去,新力未发之时而反杀你。”

    那名中年人边说边演练枪法给自己的儿子看,将基本功交给自己的儿子后,语重心长的说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已经将用枪的基本要点都教给你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刻苦练习了。”

    那名少年人似懂非懂地说道:“知道了,爹。”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零五章 制定发展战略

    一  中年人微微地摇了摇头,他出身于武学世家,只因乡里的恶霸调戏他的娘子,他一怒之下将其杀死,为了躲避官司才逃难到武威。本来以为自己要隐姓埋名的过一辈子,万万没想到赶上了肃王养士的计划。

    中年人的那颗久已湮灭的雄心又重新跳动起来,他的热血又不由自主地燃烧起来,当一个猎户能有什么出息?现在的猎物多精明啊,比猎人都快聪明了,有时候进山两三天也逮不到一只像样的猎物,终日让妻儿为生活犯愁,那绝对是男人最大的耻辱。

    而如果能入选肃国的士官,哪怕是最下等的士官,一个月也有两石粮食,二十斤肉的待遇,足以让他们一家老小过上十分滋润、十分体面的生活了。

    况且肃王已经说了,士官就是国士,不管之前干过什么,一经入选,既往不咎,他是皇帝老子的亲儿子,有他这句话,自己入选士官之后,就算仇家和官府的人想翻后账,怕是也没那么容易吧,总好过躲躲藏藏地过一辈子。

    想到这里,中年男人便已经打定主意要参加士官竞选,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儿子,因为肃王有明令,士官一经入选,他的儿子也要随时准备从军上战场。战场是最残酷最较真的地方,武艺稀松的话除非是运气好到爆棚,否则只能是给对方送人头。

    中年人见自己的儿子这副样子,便知道他完全没有明白自己的苦心,面色一虎,板着脸训道:“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好好练习。三个月后,我还站在这里,两只耳朵上各挂一只小铁环,头上放一枚铜钱。你端着枪全速冲过来,两枪挑掉我耳朵上的铁环,然后再使一记回马枪,挑掉我脑袋上的铜钱。记住,你如果武艺不精,那就很可能要了你老子的命。”

    少年人很明显被自己老子的这段话给震慑住了,他不明白老爹为什么要用这种近乎于残酷的方式来训练他,过了半响才瞪着眼睛,张着嘴喃喃说道:“爹…。。”

    一直在旁边观战的少年的母亲也是十分不忍,走向前去,轻轻抓住中年人的胳膊,一脸和气地劝慰道:“他爹,孩子还小,你何必这么逼他?”

    谁知这名中年人并不买账,板着脸训道:“我逼他?到了战场上有的是人逼他!”随即袖袍一甩,哼了一声,大步流星地走开。

    只留下少年和他的母亲呆呆地站在原地。

    朱楧自幼练习骑射,也渐渐地爱上了骑射,十几年苦练得来的本事自然不肯就此荒废掉,因此朱楧在闲暇之余也是很刻苦地练习自己的这项技能,具体的练习方式就是狩猎。

    虽然朱楧不像杨广那样穷奢极欲,为了玩好可以弃天下于不顾,但也做不到儒家思想要求的那样,除了坐在殿内看奏折什么都不干,他还是很喜欢享受生活的,王爷嘛,生活自然要比一般的老百姓奢侈一点,这个无伤大雅,只要不过分就行。

    朱楧带着一干文武大臣和一千多名骑兵在位于张掖一段的祁连山北麓狩猎,一千多名骑兵首先分散开来,将山里的野兽全都驱赶到某一固定的场所,然后才是朱楧等人大显身手的机会。

    历史上的许多帝王都曾经将狩猎说成是练兵的一种手段,这其实只不是过他们在为自己的贪玩找借口,狩猎可比打仗简单多了,那些个野兽看见成群结队的大军围过来,只有逃跑的份,根本无力反抗。

    朱楧没有那么虚伪,他就认为自己这是在玩儿,肃国三面临敌,自己整天面对那么大的压力,偶尔放松一下又如何?

    后世的朱楧曾在网上看到过国内的富豪跑到外国去打猎,体验所谓的刺激生活,曾经他也很羡慕,但现在实际打了一次猎之后,朱楧倒是觉得这也挺没劲的,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杀,跟真正的战场比起来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中午时分,朱楧下令就地野餐,将打来的战利品全都烤了,分给众位将士吃。能和朱楧坐到一起的,自然都是肃国的核心人物,他们分别是六曹判书以及五将军府的五大将军,当然目前正在镇守敦煌的瞿能没在。

    这一天,艳阳高照,微风熏熏,虽然西北的冬天有些冷,但这样的日子也正是出游的好时机,塞北不比江南富丽妖娆,但别有一番空旷磅礴之美,让人不觉心旷神怡,在一瞬间便放空了自己,将俗世间所有的杂物全都抛到了脑后。

    朱楧很喜欢这种感觉,更何况这还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不用有任何拘谨,于是岔开腿席地而坐,对跟随着自己的众位文武大臣说道:“诸位爱卿随便坐,不用拘礼。”

    跟随着朱楧前来的肃国大官也十分喜欢现在的气氛,在野外舒展舒展筋骨到底是舒坦,让人有一种自由的感觉,比总是闷在殿里强多了,但他们不会真的不用拘礼,这句话只是王爷随便说的客气话,谁要是当真了,谁就是傻子,依旧按照上朝时的班次分别坐到了朱楧的两边,只不过他们每个人都随意了很多,有的是盘着腿坐,有的则是像朱楧一样岔开腿坐。所有人都是有说有笑的,气氛十分融洽。

    朱楧极目远望,指着前方一望无际的原野,十分自豪的说道:“诸位爱卿,你们看本王的江山是否辽阔?”

    这是领导白给的拍马屁的机会,肃国的大老爷们立即纷纷点头哈腰的附和道:“我肃国广褒千里,水草丰美,真乃举世罕见的辽阔沃土啊。”

    朱楧听着他们的奉承,心中也十分开怀,突然之间,他又换了一副十分忧愁的面容叹道:“可惜啊,我肃国虽然辽阔,但是三面临敌,北虏、西藩、南戎,每个部落都对我们虎视眈眈,尤其是我肃国粮食大丰收之后,谁都想来打一次秋风,前些日子哈密诸贼联兵进犯不就是例子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发展战略(二)

    一  所谓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这句话虽然也只是这么说说,土木堡之变后,君王受了那么大的侮辱,也没见那个大臣去死,但老板犯了难,手下的人自然要赶紧想办法解决,这可是个表现的机会啊,不能让其他人给抢去了。

    兵曹判书管子玉首先战出班来,作了一揖,恭敬地说道:“启禀殿下,臣近日也在思考我肃国的生存发展问题,刚有了些眉目,本来打算明天上朝的时候再向殿下上奏的,但殿下既然现在问起来了,那臣就在这野外空旷之地说了,还望殿下恕臣无礼之罪。”

    管子玉今年四十出头,关中人,生活过的很不如意,虽然饱读诗书,见识不凡,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太扎刺,不入考官的法眼,因此混到四十多岁也只是个秀才功名,别人劝他写文章时圆滑一点,多少拍一些马屁,可是他却依然故我,渐渐地人们也就不再劝他,反而背后笑话他是个傻子。

    后来赶上肃王招贤,管子玉认为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巨大的机会,因此就辞别父母妻儿,和几个不得志的人一起结伴前往肃国,希望能凭借着自己一身的学问混出一个名堂来,打那些嘲笑他的人的脸。

    管子玉的策论写的很好,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一下子吸引了朱楧,朱楧由此断定他不是那些只会写几句文章诗词的小儒,更不是那些只会哗众取宠的油滑之辈,而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朱楧是个很有魄力的人,但凡是他认为有才能的人,他都会破格使用,反正整个肃国都是他的,也不用走什么法定程序。

    朱楧当即将管子玉点为第一,并任命他做自己的兵曹判书,朱楧敢把一个从未当过官的人提拔到如此高位,除了看重他的才学之外,还看中他的年龄,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饱经人世坎坷的管子玉肯定也不会犯中二,做出什么幼稚的事情。朱楧将兵曹交给这样一个人,是很放心的。

    管子玉听到宣旨太监宣读朱楧的任命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本来想着能弄个县令干干就不错了,没想到一下子位极人臣,做了二品大员兵曹判书。

    人生似乎总是不会缺少惊喜,管子玉当时那叫一个激动啊,抱着宣旨太监的大腿就哇哇的哭,一把鼻泣一把泪的哭,真可谓是长使英雄泪满襟,不对,应该是湿的全是太监的衣襟,搞得那个宣旨太监十分无语。

    朱楧对人才都是很重视的,不遗余力的拉拢他们,不仅赏赐了管子玉一座大宅子,还派人将他的家人全都接了过来,好让管子玉可以安心工作。

    管子玉自上任之后,为报答朱楧的知遇之恩,一直都在兢兢业业的工作,去的往往比开门的人还早,走的往往比扫地的人还晚,搞得兵曹的人压力非常大。但饶是如此,许多人仍对他不服气,尤其是肃王府里的老人,他们跟着肃王惨淡经营,升藩为国,到头来却被这个新来的给骑到了头上,这让他们每个人心里都不舒服。

    出于人心的阴暗面,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挤兑管子玉,有些话甚至也传到了管子玉的耳朵里,但他自负其能,懒得和这些人做口舌之争,再加上他毕竟是新来的根基不稳,不敢冒然得罪人,于是就装作不知道,更加兢兢业业的工作,想用实际成绩来堵住那些人的嘴。

    肃国三面临敌,生存环境恶劣,身为兵曹判书的管子玉对国家安全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上任以来一直在调查各方面的资料,思考肃国的生存发展之道,这些天好不容易有了些眉目,想等着晚上的时候梳理出来,第二天再上奏给大王,没想到大王今天突然问起来了,他这个兵曹判书如果答不上来,那就又给了那些攻击他的人口实。于是乎,管子玉当先站了出来,陈述自己的方略。

    朱楧本来就很欣赏管子玉,知道他是个老成持重的人,若不是胸中已有定案,是断断不会当众站出来的,他很乐意看到管子玉大放异彩,那不正好说明了他这个王爷有识人之明吗,笑道:“管判书不必多礼,你我君臣今日就在这辽阔的草原上坐而论道,请管判书畅所欲言。”

    管子玉得到了朱楧的鼓励更加兴奋,作了一揖后,直起身来,昂首挺胸,中气十足地说道:“臣遵旨!臣以为,我肃国三面临敌,不论是西面、北面还是南面之敌皆有虎狼之心,无时不刻不想吞并我肃国自肥。因此,我肃国必须是以武立国,不断地开疆拓土,用武力来争取生存的空间。”

    这番话说到朱楧心坎儿里去了,虽然他贵为王爷,但肃国这险恶的周边环境每天都像一把利剑悬在他的头上一样,压得他透不过气来,朱楧微微地点了点头,重重地舒了一口气,道:“兵曹判书所言不错,我肃国的国策就是要以肃国的剑为肃国的犁争取土地,让肃国的武士为肃国的百姓争取生存的空间。”

    一句以肃国的剑为肃国的犁争取土地,说的在座的文武高高登时热血沸腾,他们不约而同地跪直身子,伏在地上叩头齐声喊道:“殿下英明!我等愿为殿下竭尽全力,百死不悔!”

    朱楧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一句剽窃来的话居然能引起这番效果,看来二战时期德国全国陷入疯狂的状态不是人们夸张的说法,希特勒的话实在是太有感染力了,道:“众爱卿平身吧,只要我们君臣同心同德,那就算是有天罗地网罩在我们头上,我们也能给他打破!”

    这话又使得群臣一阵血脉喷张,每一个男人都渴望建功立业,都渴望征服,朱楧正是给了他们每个人征服的决心及希望,他们没有立即遵从朱楧的命令站起身来,依旧跪直身子大声道:“臣等必定竭尽全力辅佐殿下,征伐有罪之国,布国威于四方!”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零七章 招降南虏

    一  朱楧也被他们的豪情所感染,男儿何不带吴钩,率领十万铁骑,纵横绝域,饮马多瑙河,何其壮哉!大声道:“众爱卿在本王建国之后,不离不弃,愿意跟着本王惨淡经营,这份人情本王永远感念在心,必不相负!管判书,你接着说吧。”

    朱元璋对待功臣的手段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朱楧不想让人认为他和他老子一样,这样以来会让你群臣很没有安全感。

    听到朱楧这句话,群臣都安安分分地坐回到原位,只有管子玉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