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高顺-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当天下午,李强和马贵领着老村长高原和高健两人先到葫芦谷参观一圈,重点是碧波堡西的内谷。
在内谷首先参观了乡舍,按照高顺的计划,由老村长担任三老,高健担任游徼,乡舍所在的村为碧波村,在内谷的正中位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规划了一个村,现在还没有开始建设,只是碧波村就足够现有人口居住了。
在乡舍的东西各有一座5开间的四合院,与乡舍是一样的模式,是给三老和游徼准备的。剩余的房子都是正房3间,加左右厢房,还有厨房等配套设施,村子里连下水道都建设的非常宽大,主要干道也铺设了石板,与谷口到碧波湖的大道相连。
两人震惊于葫芦谷的变化,他们以前来过葫芦谷,对这里并不陌生,只是不知道高顺从什么时候开始建设这里才有如此大的变化;只是这些建筑就花费不菲,全部是石料底座,上边是青砖,灰色的瓦;那宽阔的石板马路,巍峨坚固的城墙,不仅要花费大的代价,而且建设时间也不会短;更震惊的是把乱石滩改造成了良田,只是土石方的运输就是浩大的工程。
从进入桃源堡之后,这两人就处在迷迷糊糊的状态。
李强是耿直的脾气,说道:“两位先不要震惊了,先看看对乡舍是否满意,对两位的住宅是否满意?”
“哈哈,非常满意,这可比我家强多了。”高健非常豪爽的说道。
马贵说道:“还有50户3开间的小院子,不过都还没有院墙,需要大家自己建设,太平村的人每户一座小院;按照将军的吩咐,每人分10大亩地,有参加护村队的,每户再增加10大亩。”
老村长问:“打井了吗?”
马贵说道:“东南西北各有1座水井,足够村里吃水和灌溉了,水位很浅,非常方便,水量也足够大。”
李强说道:“这里的配套设施比较完备了,每家都配了2张胡床,1张矮桌,4把胡凳,大家只要把铺盖、衣服、生活用品和农具等搬来便可,剩余的家具需要慢慢添加。”
老村长对现在的村庄非常满意,立即表态:“今天下午就开始动员搬迁,明天一定搬迁完毕。”
李强说道:“如此便好,最近匈奴人有些不安分,我们感觉他们最近会来袭击,希望你们尽快搬迁,不要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晓得了,回去吧。”老村长现在急切的想搬迁到这世外桃源之地;他来的时候大体观察了一下,这里有2道防御城墙,全部建设在狭窄的谷口,易守难攻,敌人就算派10万大军来此,也施展不开;即便外城墙失守,内城墙更难攻克,谷内有水、有地,根本不惧怕敌人围攻,这比县城和郡城更有优势;以他边军老兵的眼光,这里绝对是一处风水宝地,怪不得高顺会下这么大的投资。
按照马贵的规划,招募的步兵队和弓箭手队驻扎在碧波堡,防守碧波堡城墙;在桃园堡有一座步兵营,紧靠外谷入口处的南侧,驻扎长枪兵、刀盾兵和初级步兵,按照1000人的标准建设的;招募的骑兵有专门的骑兵营,在桃源堡步兵营的南侧,向南则是巨大的跑马场,方便骑兵训练,也是按照1000骑兵的规模建设的。
没有参加护村队的被解救者,暂时只能与招募的步兵一起住在碧波堡的军营宿舍内。那些随军的辅兵则跟随军队驻扎。
老村长行动非常迅速,回家之后立即召集各户的户主来开会,不是与他们协商,而是直接命令全村搬迁;很多人不理解,现在有护村队了,怎么还要搬迁?
老村长解释道:“匈奴人最近极不安分,很可能会大规模来袭,护村队刚刚组建,且人数太少,根本不是匈奴骑兵的对手;更何况,我去葫芦谷看过了,只要大家搬迁去了,绝对会喜欢上那里的。如果不愿意搬迁也不会强求,只是以后便再没有搬迁的机会了,错过了就没有了,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后悔。”
见大家不说话,老村长继续说道:“搬迁到葫芦谷,每家分配一套青砖瓦房的宅子,每人分10大亩良田;今天晚上开始收拾,明天一早开始搬迁,大家都利索些,每家分配一辆马车,装不下的东西全部丢掉;明天下午马车要用于护村队的搬迁,不要影响了大事。”
好在现在太平村人数较少,且对高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佩服,既然他让搬迁,还是服从的好,否则护村队也搬走了,他们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了。
高顺手中有大量的马车,搬迁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当天就全部完成搬迁。而搬迁到碧波堡的人没有不满意的,这里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赵庄和太平村成了空村,已无人居住。
高顺感觉丢弃掉太平村非常可惜,与马贵商量道:“咱们是否在太平村修筑一处堡垒,与葫芦谷遥相呼应。”
马贵说道:“将军,这个办法非常不错,不过现在建设葫芦谷的任务非常繁重,还是稳定一段时间再说。”
李强说道:“将军,要是修筑一座大型的堡垒,也没有多大的用处,更没有这么多人驻扎,我看还是修筑一座小堡子,作为警戒和中转站。”
马贵说道:“即便修筑最小的堡子,四边各100米,工程量就赶上修筑外谷的城墙了,且发挥的作用还不大,与其这样就不如修筑一座桃源堡的外城墙;再小了就不如修筑一座瞭望塔了。”
高顺听完他们两人的建议,决定再仔细考虑一下,目前先建设好葫芦谷,这里可是他的根本,不容有失。(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6章商业发展
(全本小说网,。)
由于没有合适的人统领步兵队,便让赵雄继续负责,驻守在碧波堡,连同弓箭手队一起管理。
李强和赵雄偶尔去一次县城,维护粮店的安全,避免外人捣乱。
而靳忠和周勇则被调出来,进驻楼烦县城,全面负责县城的物资销售。
楼烦县城所在地为楼烦关城,南口在宁武,北口在阳方口,东与雁门关相连;地处恢河西岸,西北为管涔山脉,西南为芦芽山脉和云中山脉,正东为恒山山脉,东北为大同盆地,东南为忻定盆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同时由于交通便利,商业比较发达。
由于护村队迅速扩大,花费日渐庞大,且每天只是合成士兵就花费不少,高顺不得不通过商业赚钱。
初春的并州,青黄不接,粮食价格居高不下,粟米达到450文一石;高顺感觉是个好机会,便让周勇在县城购得一处宅院和门头,开了一家粮店,店名为“仁义粮铺”。
高顺又找三老等人,给1什长枪兵和1什刀盾兵上好户籍,让他们跟随靳忠和周勇住在店铺中,既要担任店员,又要保护店铺的安全。
在开业前,高顺去了一次县城,把店铺后院各房间内都装满了粟米,并告诉靳忠,这些粮食要逐渐销售,每天还要从桃源堡运来一部分,以迷惑外人。
系统购得的粟米每包40公斤,正好2石,高顺定价为每包600文,只整销,不零售;对外宣称每天限量销售500包,实际销售800包。
粮食的运输由那些被解救回来,且未参加护村队的人承担,每天运粮2到3次,每次10辆到15辆马车,每车能装20包,每次能运输200到300包。
负责护卫的是骑兵,每次派出1个骑兵什,每什值班一天。
起运地点为桃源堡城主府仓库。
不过所有的人都不允许进入仓库,每次都是驻守的官兵把粮食运出仓库后才由运输队接手,即便是负责护卫的骑兵也只能在仓库外等候。
仁义粮铺的开张,立即在雁门郡引起轰动,特别是这么便宜的价格,仅比洛阳稍贵,对当地百姓来说简直是遇到做梦难求的好事,虽说不零售,不过这么低的价格,几家人便能凑钱买上一包,然后再私下分配,要比其它粮铺便宜不少。
其它粮铺因此失去所有的生意,买粮者宁愿在店铺外面早起排队也不再去原有粮店购买。而他们又不愿意降价销售,都感觉仁义粮铺不会存在太久,所以处于观望状态,准备看仁义粮铺的笑话,把仁义粮铺的东家比作傻子。
当大家知道仁义粮铺的背后支持者便是解救被匈奴奴役之人的高顺之时,皆夸赞高顺真乃仁义之士。随之,高顺的事迹便以更快的速度传遍四方。
由于有骑兵护送,没有人敢打仁义粮铺的坏主意;那些地痞无赖更是躲的远远的,仁义粮铺的后台连异族都不害怕,还能任凭他们几个当地人欺负?
阴馆、马邑等县的粮商开始与靳忠联络,希望能从仁义粮铺进货,靳忠等人不敢做主,派人通知高顺。
高顺决定让他们全部到桃源堡来商谈,具体事宜交代给马贵负责。
马贵现在驻守步兵营,在营房的入口处有他的办公室和住所,所有来访的人都会被城门口值班官兵领到他的办公室商谈。
来访的商人首先震惊便是平整宽阔的石板路,这需要庞大的财力才能修筑。
其次震惊于桃源堡的防守,高达6米的巨石城墙,狭窄的城门口,前边是狭窄的通道,在城墙外还有护城河,虽然暂时没水,不过也起到阻挡作用,而两侧是险峻的悬崖。
到达桃源堡门口,他们再次震惊于值班卫士的精良装备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这绝对是精兵,怪不得他们敢去偷袭匈奴人营地。
进入军营,他们又震惊于内部面积的庞大,这要容纳多少军队?
任何人都很好奇,在边境之地何崛起了这样一股势力?
在马贵的办公室除摆放着粟米外,高顺还添加了麦、豆、盐三样物品。
麦是指小麦,每积分可购买1000公斤,高顺定价为每包400钱;
豆是大豆、黄豆,每积分可买500公斤,定价为每包500钱;
粗盐实在不值钱,就像白捡的样,高顺参考这个时代的价格定为每包400文钱。
外县客户自带马车来买则便宜10%,让马贵按照这个价格与客户商谈。
马贵虽说智力比较高,但还是摆脱不了军人的作风,与各客商寒暄过后,便开门见山的说道:“诸位,我们早已将价格定好,若各位自带马车来运输,粟为每包550钱,麦为360钱,豆为450钱,盐每包为400钱;这是整车销售的价格,每车为20包;这是样品,所有货物的成色和重量皆与样品无差异。”
所有的客商本来盘算,能以600钱的价格买一包粟米就不错了,只要能大批量的购买,他们就能发财,没想到来了之后还便宜这么多,全部都非常高兴。
其中有客户问:“马将军,每月贵堡能提供多少物资?”
马贵非常豪爽的说道:“哈哈,你不应该这样问,而是说你能买多少物资,我堡就能提供多少物资,就怕你们出不起钱啊。”
“你们对客户有什么要求吗?”
马贵考虑了一下后说道:“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转销给异族,否则的话不仅取消其以后的购货资格,甚至会被我们堡里的官兵追杀,我们最痛恨勾结异族者;另外,出了堡子之后发生的任何事情皆与我们无关。”
所有的客商无不竖起大拇指来,感叹道,真乃仁义之士,不仅对抗异族,而且以这么低的价格销售粮食和食盐,必将活人无数。
各客商在得到准确答复之后,全部尽快返回,禀告东家之后尽快来进货。
随之时间的流失,仁义粮铺和桃源堡的名声越传越远,不仅雁门郡各县都来此进货,连东部代郡和南部太原郡的粮商也来进货。为了加快运输速度,确保马车平稳行驶,高顺又命令修筑从太平村东到楼烦县的石板大路,要求6米宽。
本来有些客户想在桃源堡子内购买商铺和宅院,全部被高顺拒绝了,他要把这里当成基地,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居住的。
马贵建议道:“将军,等完善葫芦谷后在太平村的原址修筑太平堡,可以建设车马店、饭馆等,这样的话这些客商可以在太平堡住宿、歇息了,我们也能有一定的收入。”
高顺很痛快的接受了这个建议,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不仅建设车马店和饭馆,他还计划在那里开设更多的店铺,销售布匹、农具、陶瓷器、家具等,一定会赚的盆满钵满。不过在此以前先要建设好三岔堡,必须确保安全问题,否则利润再大客商也不敢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7章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搬迁到葫芦谷之后,一切事情逐渐步入正轨。
新合成的农业种植专家在考察土地和环境以后,向高顺建议,今年不能种植棉花,已过了最佳种植季节,可以种植玉米和大豆,新开发的土地,肥力较弱,可以种植大豆改善土壤,玉米也算试种植,不宜大面积推广。高顺本身不懂农业,便下令由他们做主。
新合成的木匠,首先按照图纸制作风箱,然后按照高顺的画的草图制作桌椅板凳,现在已有胡床、胡凳等家具,只是在其基础上改良,难度不大。木匠的效率非常高,每天都有新产品推出,高顺每次都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那些木匠就逐次修改,直至高顺满意为止。所做的样品也没浪费,送到李强和马贵的办公室,让他们使用;高顺满意的产品先给母亲、戈母等人使用,他们对高顺搞出的东西赞不绝口,不管是饭桌还是高背椅子,使用起来非常舒服,比跪坐在榻上吃饭好多了。
新合成的铁匠水平有限,只能打造一些简单农具和普通的武器,高顺便让他们先按照图纸,与木匠配合,把曲辕犁制造出来,在碧波堡试用。一经推出试用,便得到老村长的大加赞赏,又轻便又省力,使用的人力还少,且非常方便调头,还能控制土层的深浅,耕地效率比以前使用的直辕犁提高了3倍以上。
合成的石匠数量最多,现在他们带领众人修路,建房,任务非常繁重,把士兵解放出来,全职进行训练。
招募的步兵由赵雄负责训练,骑兵由李强和许林、徐震等人负责训练,孙成、曹山等人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