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304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304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山也是大笑,“待日后虏贼得知湖广真相,必呕血三斗不可。”

    几人说着,已来到迅捷营营区,有军官上前将一册清单交给邓山,敬礼道:“禀指挥大人,迅捷营军器、辎重皆已点齐。”

    李定国从后者手里接过清单,就见上面列了马刀、甲胄、火铳、弓矢,乃至军服、皮靴、冬衣、蓑衣、棉被等物。因近来便有一场大战,他思及大明工部“缺斤短两”的恶名,当下谨慎道:“可否……让末将验看验看。”

    “这是当然。”邓山笑着对一旁军官示意,“带李将军清点。”

    “是!”

    李定国在第一辆马车前停下,有破虏营士兵从车上数十只大木箱中挑出一口抬下,打开。里面尽是油布包着的马刀。

    李定国探手取过一柄,面对阳光眯眼看那刀锋,不禁脱口赞道:“好刀!”

    负责迅捷营军器的军官凑过来道:“将军,破虏营中所配刀剑皆是龙南精钢打制刀刃,对虏贼所用兵刃,多是一击即断!”

 第673章 绝世奇珍

    (全本小说网,HTTPS://。)

    “龙南钢?!”李定国虽一直在西南地域活动,但“天下好钢出龙南”之说他还是知道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他探手拔出自己贴身侍卫腰间的佩刀——这百余名亲卫还是带了随身武器的——而后与朝廷配发的马刀用力对劈。

    只听当一声脆响,他侍卫那柄刀上顿时出现一个两寸多深的缺口,显然用力再大些的话便会当场断掉。

    再看那马刀,刀刃光滑如新,连点儿印记都没留下。

    刘文秀一旁也是吸了口凉气,“不愧是龙南精钢!怕是我所用的那柄‘长阳宝刀’都有不如……”

    李定国难抑心中激动,指着的马车问一旁军官道:“上面装的都是此等利器?!”

    “回将军,共五千一百柄,皆是同样钢材同样技艺打造。”

    “好,好!”李定国乐得直搓手,又转向下一辆车子,“这是何物?”

    有士兵从车上木箱中取出簧轮短铳恭敬递过来。李定国翻来覆去看了半晌,心知应是火铳,却干瞪眼不会用。

    邓山见场面有些尴尬,忙上前接过短铳,认真示范一番,“喏,这便成了。弹药填好之后装在身上,临阵随时取出便可发铳,最适骑兵使用。”

    说着他抬铳指向远处空地扣动扳机,簧轮迅速打出火星,随后便是一声轰鸣。

    李定国愣愣地看着那铳,“这、这东西不用火绳?”

    “不用。骑兵冲杀,哪儿有工夫点火绳啊。”邓山也算“见过世面”的人了,说得甚为理所当然,全忘了一年前自己还拿三钱鸟铳当宝。

    “好!好东西!这铳能射多远?”

    “三十步足以毙敌。”

    李定国如获至宝地抚摸簧轮铳,“这比三眼铳可好到天上去了!”

    邓山却有些不好意思道:“只是此铳制作极为麻烦,朝廷库中仅有千五百多支。所缺的只能委屈迅捷营用弓矢暂代了。”

    “已经不少了。”李定国倒是知足,又问道,“不知所发何种弓矢?”

    “啊,弓这东西却是鞑子最擅制作。”邓山让人取来弓箭,“共五千把角弓,都是从缴获虏贼的弓中精选而出的。”

    因满清的复合弓用牛羊角做弓臂,故而被称为角弓,可算是这个时代最强冷兵器之一了。

    李定国暗叹一声“真大手笔”。要知道,建虏的制弓技艺极为保密,大明仿制的远不如“原版”好用。建虏对自己的弓又视若珍宝,难得缴获到几把,而今天朝廷竟一下拿出五千把!

    其实这东西对手持线膛铳的龙卫军和破虏营来说根本就是垃圾,先前几次大捷下来,缴获的清弓堆了一仓库也没人用。这回可算能“清理”出来一些了。

    “这是盔甲?!”李定国捧着军官递过来的锻造板甲,又是摸又是敲,眼中尽是喜色,“这甲是如何制出来的?竟如此光滑平整,又这般坚固!”他掂了掂重量,“估摸也就十三四斤吧?”

    “回将军,此乃胸甲板甲,水力锻机所造。重十四斤。”

    李定国抽出随手匕首在板甲角落里刺了一下,刀尖光滑的盔甲表面噌地滑开,只留下道浅浅的痕迹。

    “好甲!这比普通棉甲可坚固得多!分量算轻,不会累着马匹。”

    他望向一旁的军官道:“不知这种甲有多少套,若能给我营中军官每人一套就太……”

    邓山干咳了一声,“那个,库中仅有三千八百件现货,余下的将士只能暂用棉甲了。下个月,下个月一定给迅捷营配齐胸甲。”

    李定国闻言差点儿一口血喷出来,他还以为是给高级将领特制的精甲,没想到朝廷是打算人手一件!

    这一刻,他只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个乡巴佬一样,朝廷随便拿出个东西,在他眼中就跟绝世奇珍似的。

    他不由转望向邓山,好奇道:“我破虏营将士都是此等盔甲兵刃?”

    “咳……”邓山略有些为难,说谎不大好,说实话又怕寒了迅捷营的心。半晌,这个耿直汉子还是吞吞吐吐道:“迅捷营成军太晚,有些东西一时凑不齐……不过我保证,不用多久,破虏营其他人有的你们一定都有!”

    “您是说,还有其他利器?!”

    “啊,是还有些……猎兵铳、望远镜、震天雷、大炮之类……”

    李定国口水差点儿没淌出来,拉着邓山道:“指挥大人一定带我去看看这些利器!”

    邓山道:“李将军,你等会还得整军分发军器。这个,明日圣上要驾临江宁主持阅兵,我营中也要做些准备……”他见李定国面露失望之色,忙安慰道,“不过阅兵之时营中所有器物李将军便都能看到了。”

    “阅兵?”李定国诧异道,“末将闻听圣上三日后便要大婚,怎会来江宁阅兵?”

    邓山笑道:“嗨,圣上脾性你是不知道,大战在即,他断不会在宫中安坐。不过南京距此也就半日马程,定不至误了大婚之事。”

    待邓山离去,破虏营军官又带李定国清点了其他物资。

    不论是赞新的军服,还是威武的皮靴,甚至连运货的马车都令李将军惊讶不已,心中不住念叨,相比起来,自己原先所用的那些东西简直就是破烂!跟着大明朝廷干果然没错啊!

    ……

    数百名御营士兵纵马护在一辆云车四周向南疾驰。

    车上,马文晟拧了拧炭火盆的风口,令火光更亮了些。他身旁的杨廷麟用半个屁股挨在座椅上,对朱琳渼小心道:“陛下,臣临出来时听闻太后正四处找您……好像甚为气恼……”

    马文晟缩了缩脖子,小声接道:“呀,这下冯公公可惨了……”

    朱琳渼白了他一眼,“还不是他没用,留他‘断后’,这么快便露馅了。”他又望向杨廷麟,“杨阁部急追上了不是就为说这事儿吧?”

    “啊,回皇上,”杨廷麟忙正色道,“是唐王殿下回京了。”他顿了顿,接道,“已按陛下旨意,秘密送回了永寿宫。”

    朱琳渼放下手中奏章,点头道:“这便好。老太后那边怎么样?”

    “回皇上,老太后召臣去了永寿宫,说要臣即刻安排唐王就藩。”

    感谢:大明帝国神机营给我的慷慨打赏!在下感激涕零,合十拜谢!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艰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在下不胜感激。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第674章 江宁阅兵

    (全本小说网,HTTPS://。)

    朱琳渼道:“杨阁部可先派人往崇阳修建唐王府,不可轻怠。全本小说网https://。也等湖广局势再安稳些,才好使老太后和唐王入楚。”

    杨廷麟抬眼看他神色不似作伪,有些犹豫道:“陛下,有句话,臣不知是否当讲。”

    “杨阁部尽管直说。”

    杨廷麟目视脚尖,低声道:“陛下,待唐王成年,若为有心者所用,恐怕……臣以为,应留唐王在京为宜。便是要放唐王就藩,老太后也不可出宫……”

    朱琳渼笑道:“你是要我设‘南宫’啊?”

    当年土木堡事变,英宗朱祁镇被俘,代宗朱祁钰继位。也先为使大明内乱,便放朱祁镇返回北京,而朱祁钰担心哥哥谋夺自己刚到手的皇位,便将其囚禁在紫禁城南宫。

    杨廷麟慌忙要跪,连称,“臣不敢。”

    要知道,英宗虽被关在南宫七年,但最后仍是成功复辟,废了代宗。

    朱琳渼将他扶住,“我知道杨阁部是为朝廷稳定虑,不过我相信唐王。杨阁部只管照做便是。”

    实则朱琳渼已决定要逐步废止藩王护军了,往后藩王的安全都交由当地警察负责,靖难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复现。

    此外,现在弘光帝和潞王都还在满清手里,若多尔衮突然放他们回来,二人看到安稳度日的朱琳源,才有可能放心做个藩王。否则在紫禁城里关三个“前皇帝”岂不成了笑话。

    朱琳渼有充足的自信能带领大明实现繁荣盛世。百姓们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谁愿跟着藩王搞事儿?加上还有锦衣卫从旁监视,藩王们根本没机会。

    杨廷麟见他态度坚决,只得应道:“臣,遵旨。”

    “对了,杨阁部既来了,那便正好吩咐你些事情。”朱琳渼将一封密报递给他,“眼下万元吉已控制了武昌,翟式耜与杨展部正围攻长沙。湖广乱军仅剩王进才的万余人逃往宝庆府,秦佐明已率军紧追而去,当很快便能平定。”

    杨廷麟大惊,“半月前乱军还气焰甚嚣……竟如此快便被剿灭!”要说兵部保密工作做得确实不错,文臣们至今还都以为湖广战事吃紧。

    朱琳渼微笑道:“我若告诉你,湖广始终在朝廷掌控之中,大军从未败绩呢?”

    杨廷麟一愣,立刻便回过味来,躬身叹道:“陛下运筹帷幄,天下之福!”

    “多铎陈兵北岸,大战一触即发。杨阁部回去之后要早做准备,待战事一起,便立即传扬湖广大捷,我军民士气必定大振。”

    “是。”

    “还有,你把湖广六品及以上官员给我捋一遍,所有跟何腾蛟有关联的一律裁撤。再拟个补缺的名单给我。”

    “是。”杨廷麟应了一声,眼皮却是猛地跳了跳。湖广上下哪儿有和何腾蛟没关系的,这岂非要将整个湖广官员替换一遍?我们这位天子还真是大手笔啊!

    对此朱琳渼是有自己想法的。湖广被何腾蛟藩据已久,日后此地官员很容易抱团结党,趁着现在朝廷有大军在湖广镇着,快刀斩乱麻,彻底大换血,才能尽早实现湖广政令畅通。

    “让张沧海也尽快赶赴武昌,一定要在春耕之前准备好土豆、番薯的种子,在湖广全境铺开种植。”

    湖广便是后世湖南、湖北的合体,地域面积极大,在这里推广土豆、番薯,对提高大明的粮食产量极为重要。

    “臣,遵旨。”

    待杨廷麟离去,朱琳渼车驾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便见余新带人正在大营外恭候。

    众将在道旁肃立敬礼,余新上前迎朱琳渼下了车,向中军大帐示意道:“陛下舟车劳顿,先在帐中休息一下吧?”

    “坐了半天车而已,打仗时连骑几天的马都是寻常。”朱琳渼大步往营中走去,又问余新道,“阅兵可准备好了?”

    “回陛下,皆已备妥。”

    朱琳渼此行,阅兵提振士气只是目的之一,后面还有重要事宜,当下挥手道:“好,即刻开始阅兵。”

    “是!”

    木架搭成的观礼台上,朱琳渼端坐正中,余新与张家玉陪在两侧,其他高级军官则按军阶恭立在后。

    朱琳渼望了眼远处黑压压的队列,吩咐余新道:“开始吧。”

    “是!”

    余新踏前两步,朗声道:“汉兴元年,大明野战军,江宁大阅开始!”

    有传令官高呼一声,“是!”随即,一红一蓝的两发“焰火”笔直飞上天空。

    张家玉一旁对朱琳渼低声道:“陛下,依您先前规划,如今连级以上传令官皆已配了这‘信号弹’。经数月操练,各部对此传令方式大为赞叹,便是相距极远,军令也可畅达。”

    句容大捷之后,朱琳渼便制定了一系增强作战能力的方案,这信号弹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如今大明野战军已有了成熟的管理、指挥、训练机制,这套改进方案他只负责设计,具体实施却都是交给余新、张家玉等人执行的。

    朱琳渼望向那传令官腰间的数根“铁管”,问道:“能射多高?是否稳定可靠?”

    “回陛下,短筒可射至二十三四丈高,长筒则再高十丈有余。军中试用至今,未见施放不成之例。”

    实际上作为烟花的发源地,中国使用信号弹的历史极长,不过以前的信号弹制作简陋,发射高度低,稳定性差,而且只能传达“进军”、“撤退”等简单命令。

    朱琳渼则设计了科学的锥形弹体,橡胶制作弹帽和火药盖,再用铁管发射。这样不但能射到很高的高度,使军队在数里开外便能看到,而且防风防雨,任何天气均可使用。

    最关键的是,他还设计了整套的指令“代码”——用五到六发信号弹,便能传递包括时间、方向、任务类型在内的军令。这在传令基本靠旗帜的时代,简直像是配备了无线电,尤其在大兵团作战时,指挥效率和距离都增加了数十倍!

    待信号弹升至云端,随即四下里十数声炮响,整齐的步兵方阵从西侧依次朝观礼台走来。

    张家玉为朱琳渼“讲解”道:“陛下,最前面这是龙卫军一、二、五营,也是全军最精锐的三个营。他们眼下皆已换用一型步兵铳,半数士卒配了胸甲,余者配精钢棉甲。”

 第675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