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5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黑山,是因为这山上的土里的土壤,都是黑色的……”野力之热情的跟着张未央介绍,他在地上找了个地方,挖开草皮,将下面的土壤暴露出来,果然,都是黑色的。
“是石炭啊!”张未央看了看这些土壤,在心里想着。
石炭,目前是怀化郡全境的屯垦团,过冬所用的主要燃料。
像家中的壁炉、火坑,都是烧石炭。
但这种东西,据说燃烧后,会释放毒气到空气里,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安装烟囱,以排掉毒气。
这东西,在怀化郡内,常见的很。
随便找个山,都能挖出不少。
所以,也就不是很稀罕。
但张未央记得,曾经有从长安来的墨者,告诉过怀化郡的农稷官们——凡有石炭之地,其地力必强于他地!
“这里是个耕作的好地方!”张未央远眺附近,除了黑山之外,周围的土地,颇为平坦,方圆十里,都是平原,有两条小河,从这片地区流淌而过,水资源也很丰富,确实是个不错的耕作之地。
唯一的问题是——就连怀化郡,都因为冬天太长,夏天太短,只能种植春小麦和大豆以及水稻。
此处,比怀化还要偏北,还要冷。
夏天最多只有两个月。
要在这里种庄稼,恐怕不太容易!
“我们进去搜寻吧……”张未央看着前方的山陵说道。
“好的!”野力之点点头,带着乌恒骑兵,跟上去。
众人在山脚下,选了一个地方,简单的起了个营地,然后留下百余人看守马匹和物资,剩下的人分成三路,从山的三面,沿着灌木丛和草丛,攀登上去。
张未央带着汉军一路。
野力之的乌恒人则分成两路。
刚上山不久,张未央就发现了明显的人为的道路和牲畜的粪便。
观察了一会这些痕迹后,一个伍长道:“队率,这些粪便是新鲜的,依我看,可能是昨天留下来的!”
张未央看了看,点点头,同意对方的判断:“嗯,看来,我们很快就能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了!”
虽然,这座山确实很大。
但,乌孙人的残部,不是三五人,也不是几十人,而是一个接近两千人左右的大群体。
这样的群体,是不可能藏得住的。
尤其是,他们还必须吃饭。
要吃饭,就要生火。
一生火,就必然会暴露。
果不其然,半刻钟后,张未央就在山腰附近的一个空地上,发现了一些熄灭的篝火,以及散落在地上的动物骨头,他甚至还在一块石头上,找到了一个狼的头骨。
这个发现,让张未央很兴奋。
因为,狼头骨的发现,基本证实了,在这个山里隐蔽的人,肯定是乌孙人!
至少也是跟乌孙有关的人!
在受命来此之前,张未央和队伍里的汉军军官,都被临时培训了一番,知道了一些汉室从各个渠道获得的有关乌孙人的特征。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乌孙人的样貌和他们的信仰。
根据汉室得到的情报显示,乌孙人的外貌,哪怕在西域,也是最怪异的。
其貌青眼赤须状类弥猴,另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宗教信仰。
乌孙人在跟匈奴人一样崇拜各种原始萨满神的同时主要信奉狼神和乌鸦神。
这是因为他们的国王,似乎在幼年时,曾被母狼和乌鸦救助过的缘故。
所以,大凡乌孙人的落脚点,都能找到狼头和乌鸦的羽毛。
“这里应该是他们的一个哨所!”张未央在观察了四周后,对着自己的同袍们说道:“大家小心,乌孙人可能已经知道我们来了,提高戒备,但没有命令,不许主动攻击!”
“诺!”他周围的汉军士卒齐声应命。
他话音刚落,从上方的灌木丛中,就钻出了数十张弓。
四周的树林里,也隐隐绰绰,有着脚步声。
张未央抬起手,向前一步,用着有些生硬和别扭的匈奴话说道:“吾乃大汉安东都护府都督薄公讳世阁下所遣使者,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汉朝人?”灌木丛里传出一声惊讶,然后,张未央就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女子,裹着一条兽皮缝制的紧身衣,用着匈奴话,对张未央问道:“有何证据?”
……………………
此刻,乌孙人是无比紧张的。
他们逃亡了一万里,期间,遇到过无数的埋伏。
阻击他们的人里,甚至还有着黑发黑眼,身材高大,样貌与眼前这些人差不多的东胡兵。
虽然东胡人明显放水,出工不出力,但即使如此,昆盾也不得不用命来换大家的安全通过。
乌孙人现在已经都知道了一个事实——在匈奴单于庭手下,也有着一支汉朝的降兵部队。
虽然眼前这些人的衣着打扮与东胡人完全不同,看上去,确实可能是汉朝人。
但,乌孙人现在已经不能承受任何微小的失误了。
一旦被匈奴单于庭知道他们的所在,只需要一支三千人的骑兵过来,乌孙就真的要除名了!
所以,他们依然张着弓弦,紧张的看着眼前的那几十个人。
稍有不对,马上就要攻击。
……………………………………
张未央从怀里取出一个印信,丢到上面,道:“此乃我的官印,请贵部察看!”
立刻有两个男子捡起那个官印,然后交给那个女子。
那个女子似乎与几个男人在灌木林里窃窃私语了一阵,然后,她又出来,道:“汉朝人来此,想做什么?”
其实,现在,乌孙人,连汉朝,也是有些不能信任。
毕竟,汉朝与匈奴,可是有着纸面上的盟约存在的。
两国君主,已经连续了三代,相互联姻。
虽然,联姻关系,在草原上脆弱无比。
但也不能排除,汉朝人拿乌孙人的脑袋,送给匈奴人,以此稳固两国关系的可能。
张未央拱手道:“我主圣天子,以仁德为怀,兴灭国,继绝世!闻听有远方曰乌孙之国,为匈奴所害,故此下诏命令有司县道,若有发现乌孙者,立刻以宾客之礼,延请入长城之内,以国宾待之!我家都督,闻说乌孙所部,有在此间活动的消息,因此命我前来,邀请乌孙的朋友,去新化城做客!”
“不知道贵部,是否就是乌孙?”
听了张未央的话,乌孙人,立刻就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现在,失去了家园,没有了牧场,只能如丧家之犬一般,躲到这崇山峻岭里,吃野果,喝冷水,穿兽皮草裙。
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就厌烦了这样的生活。
闻言后,马上就有人说道:“汉朝单于既然如此好客,那么,我们还等什么?赶紧随着汉朝人一起去汉朝境内吧!我听大禄说过,汉朝的富饶,远胜世间所有国度!”
也有人想起了过去猎骄靡被冒顿收养的例子,马上就跑过去,跪倒那个年幼的孩子面前,诚惶诚恐的拜道:“伟大的昆莫!狼神的子孙!”
即使是以前对昆莫家族再不感冒的人,现在,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家族似乎有神明眷顾。
不然,怎么解释,每次到绝境的时候,都能有一个老大哥,伸出援手?
但,也有人心存疑虑。
“这些汉朝人,谁知道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有贵族颇为后怕的道:“当初,尹稚斜,本来不也说的好好的?结果却出尔反尔,害了先王!”
这些人的话,立刻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如今的乌孙,已经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更重要的是,乌孙全国上上下下,除了大禄外,没有人去过汉朝,也没有人知道,汉朝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而大禄现在已经死了。
最终,争论两方,都将视线眼睛看向他们的公主。
昆盾死后,正是这位公主带领大家,走到这里。
现在既然大家无法决定,那还是看公主的吧!
“阿扎娜!”有贵族道:“你是先王的女儿,现在昆莫的姨母,王族中,你最年长,还是你来拿主意吧!”
名为阿扎娜的乌孙公主在思虑片刻过后,就下了决定:“我们现在除了汉朝,没有人能依靠了,只能赌这一把,况且,我听说,汉朝的单于,是天神下凡,比当年的冒顿大单于和老上大单于还要神圣,想来这样一个单于,不可能背信弃义,向匈奴出卖我乌孙!”
当然,更重要的是,阿扎娜记得很清楚,大禄和昆盾死前,都曾经告诉她。
汉朝,绝对是可以信赖的盟友!
原因很简单。
汉朝对匈奴的敌意,只要不是瞎子,就都能看出来。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更何况,乌孙人手里,还有汉朝人需要的养马技术和优良的马种。
乌孙传授汉朝养马技术和训马技术,而汉朝为乌孙提供庇护。
两者,各取所需。
未来一起讨伐匈奴,报仇雪恨!
所以,对汉朝,不需要顾忌,也不需要堤防。
但,阿扎娜还有一个顾虑。
她走出灌木丛,看着那些汉人,说道:“我们确实是乌孙人,但是,汉使,打算如何掩护我们进入贵国呢?”
现在,乌孙全族上下,已经只有不到两千人了。
但却还有着三四千匹马。
这些马,都是乌孙的珍宝,也是他们日后东山再起的依凭,不能放弃。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假如他们大摇大摆的走出此地,那么,这附近的乌恒和鲜卑,这两个单于庭的奴才会有什么态度?
万一他们联合攻击呢?
张未央在听到对方承认自己就是乌孙后,非常兴奋。
这功劳,总算捞到手里了!
这意味着他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贵部不用担心!”张未央拍着胸膛做出保证:“请在此稍等几日,我会让乌恒的朋友,照顾和保护大家,我这就回去,发西部和西北都尉所部的骑兵,前来护送贵部进入我国!”
西部都尉和西北都尉所辖的兵力,现在,已经有四千多骑兵了。
这样一支力量,虽然说可能横扫乌恒、鲜卑,有些困难,但护送乌孙人进入怀化边墙却是简单的很。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八十一节 魔鬼交易(1)
“奉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之命!”宽敞的宣室殿里,汉朝人民的老朋友,且渠且雕难恭敬但带着些霸气的说道:“外臣敬问皇帝无恙!”
刘彻端坐在御座之上,看着这位老朋友的表演。
此刻,他确切的感觉到了,汉匈力量对比带来的外交变化。
在以前,匈奴使者来到长安,都是至少在表面上,以一个臣子,一个下人,一个奴才的身份,向汉朝君王行礼。
匈奴人虽然在国书上要占便宜。
但在外交礼仪上,尤其是使者朝觐这个环节,从来不会盛气凌人的威胁讹诈。
他们会尽可能的学着汉朝士大夫的模样,温文有礼的,对汉家君臣展现匈奴人,不是野蛮人这么一个观点。
但如今,却反过来了。
刘彻手里的匈奴国书,已然悄悄的恢复到了跟汉朝给匈奴的国书一样的规格。
也就是一尺一寸。
抬头虽然依然是‘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
但后面却多了几个字。
变成了: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天子无恙’。
虽然中国皇帝跟天子是一个意思。
但,承认中国皇帝是天子,这对匈奴人来说,意味着他们已然放弃了要压过汉室一头的计划。
然而,在使者这边,却又不复过去的温文有礼的君子风范,而是一副‘我是夷狄我怕谁’的良辰傲天范。
这让刘彻看着,有些哭笑不得。
“这不就是后世霓虹与图朝的爱恨纠葛的前传吗?”刘彻在心里想着。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霓虹政商两界,虽然都觉得图朝就是个土包子,但,行动上和嘴上,却还是嚷嚷着一衣带水,友好相处。
那时候的霓虹,有着要鲸吞世界。雄霸蓝星的魄力。
然而,等到图朝不论gdp还是军事,都全面超越霓虹后。
再去看看,当政的党派。还是那几个党派,在台上的政客,也还是当年那些政客的徒子徒孙。
然而,无论言行还是举止,却跟以前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为什么?
道理其实很简单。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图朝就是个穷光蛋土包子,说不定哪天就要嗝屁。
既然是这样,霓虹当然会表现的很友好了。
而,当图朝崛起,全面超越霓虹后。
情况就变了。
小弟变成了大佬,手里还拿着大棒,怎么看都是要ntr的黄毛设定。
为了不被ntr,再考虑到历史上的恩怨,霓虹人的选择,自然再正常不过。
如今情况虽然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
汉匈实力对比的变化,使得匈奴不得不丢掉装出来的君子风范,转而表演起了粗鲁。
他们的想法不能说有错。
毕竟,虚张声势跟色厉内荏,这是人类在自己处在下风时的本能反应。
只是,匈奴人演戏水平太坑,于是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模样。
“大抵应该是又怕又恨……”刘彻揣摩着匈奴人的想法,觉得这或许符合实际。
毕竟,你要是忽然有一天发现,曾经在小时候被你按在地上暴打的那个邻居家的小不点。忽然成了狗大户,还有一堆狗腿子,恐怕你也会担心,对方会不会记恨当年的事情。故意给自己穿小鞋。
“请贵使替朕转达朕对单于的问候!”刘彻笑着放下国书,道:“至于单于国书所说的事情,请贵使转告单于:朕皇祖太宗皇帝与贵国先单于有约:长城之内,冠带之室,皇帝治之!长城之外,引弓之民。单于治之!朕无意治长城之外,此事,单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