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90章

汉儿不为奴-第90章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八旗仿满八旗制,军中设都统、副都统、参领、协领、佐领等官职,尚可喜为汉人亲王,清廷允其待南明平定之后可永镇南方,故尚可喜军虽属汉军镶蓝旗,但一应官职设定却由尚可喜自决,清廷对其不作干涉,因而尚可喜麾下虽有都统数名,但多为虚衔,并不实际带兵,如其次子尚之孝就是都统,但从来没有带过兵,真正带兵的都统只有两个,一个便是东江老人班志富,另一个则是尚家老人秦国成。

    尚可喜如此信重自己,自然让秦国成感恩戴德,愿为平南王效死,虽然偶尔他会想到当年辽东的一幕幕,想到自己父亲的死,想到老家主和大公子的死,想到平南王的两个夫人被金兵奸。污后投井自杀,想到秦家三代七十余口人惨死的一幕幕,想到自己在沦为金人奴隶的那几年所遭遇的一切。。。。

    然而从前的事情已然无法改变,亲人的惨死也不足以让秦国成激发胸中的血性,唯今,富贵荣华尽皆平南王所赐,这辈子便为王爷做牛做马好了!

    做个汉奸,似乎也没有什么丢人的,至少我还活着!

    做个不孝子孙,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羞愧的,至少我还活着!

    做个屠杀同胞的刽子手,也没有什么惭愧的,至少,死的是别人!

    王爷用我,我就是一条恶狗,如果狗不会咬人,王爷还要我做甚!

    拿下新会城,鸡犬不留!

    这新会能屠一次,就能屠第二次!

    电光火石间,秦国成向着城墙上狠狠挥下了拳头。

    “杀!”

    七百名身披双甲,手持长刀的尚家本家兵凶暴的将挡在身前的营兵推到在地,然后踏着他们的身体攀上云梯。

    “放箭,放箭!”

    本家兵的凶残让林善志好不着恼,却不敢有半分不满,反而声嘶力竭的嘶吼起来,命令那些箭手拼命压制城上的太平军,好让本家兵顺利上的攀上云梯。 箭枝飞一般跃上高达三丈的新会城墙,或钻入城上,或向着城后飞去。

    本家兵攀墙之后,助战的其余汉军旗兵也鼓噪着冲了上去,耿仲德所领的正黄旗汉军则紧紧牵制当面城头守军,不让他们抽出手去增援本家兵攻城区域。

    绿营剩余的盾车都被集中了起来,林善志知道既然本家兵上了,那就由不得他不豁不出去,这新会城再坚,太平军再强,也不是那些本家兵的对方,这些个平南王当作宝贝疙瘩对待的兵马,选得可都是军中的健儿,一个个身上穿着几层甲,根本不怕太平军的铳子和箭枝,南下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座明军的城池就是被这些本家兵生生夺下的,也不知有多少明军是被这些本家兵生生打散的。

    因此林善志城上的太平军再顽强,也不是本家兵的对手,新会城破不过早晚的事。不过在本家兵破城之前,他林善志更要加督促部下卖命死攻,无论如何也要牵制住太平军的反扑,要不然本家兵打得艰苦,折损得多了,到时不用平南王他老人家动手,镶蓝旗那些老爷就要他好看了!

    …………

    城墙上的争夺还在继续时,刚上任的新会知县廖师爷却带了他衙门里的一帮人,带着一些猪肉和酒水登上了城,结果发现城外清军没有退去,反而又发起了攻势后,廖知县的脸色明显难看起来,跟他上城的多是没有经过战事的保安队员,看到城上城下杀得血海尸堆时,也一个个腿打鼓,喉咙里咽来咽去。

    廖师爷勉强按下心头的惧意,抖抖缩缩的考虑是不是立即下城,但看到宋襄公一脸无畏的坐在城门楼上观看战事时,不由的犹豫了一下,寻思这仗正打得急,自个刚刚当上知县,正是要大展手脚的时候,若是这个节骨眼上露了怯,叫周千户和宋总务低看了,日后焉有我出人头地之了。

    罢了,罢了,老夫也是六十好几的人,所谓古来征战几人回,当此生死存亡关头,我虽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在此为将士们振奋精神还是能的。

    “来人,把鼓架起来,本县要为将士们擂鼓三通!”

    廖知县的要求让一众保安队员傻了眼,这原本是上城来犒劳的,酒肉带了不少,却哪个带了鼓来?

    这傻眼间,这头顶上就不时有一两枝箭枝飞过,吓得胆小的保安队员本能的就趴在地上,待发现那箭往城后飞去掉下城,这才慌忙又爬起,虚惊一场。面对同伴和经过的士兵和青壮鄙视的目光,倒也脸红了一下,有些羞愧。

    和这羞愧的保安队员相比,廖师爷的底气似乎一下就弱了下来,站在那喃喃自语什么,再不提擂鼓的事,可也不提下城的事,急得那些保安队员干着急。

    正在这时,指挥作战的周士相才发现廖瑞祥带了人上来,且表现非常不堪时,不由大怒,拉过一个亲卫叫他告诉廖瑞祥,马上带他的人下城,同时要关卫告诉廖瑞祥,你的任务是安定城中秩序,组织民夫青壮为城上提供一切物资,而不是带人傻站在城上,你再留在城上,本千户就让你和那些青壮一样熬金汁。

    听了那亲卫转述周士相的话后,廖瑞祥却无羞愧,反而是松了口气,连忙把人都带下了城。说一千,道一万,他骨子里还是个胆小怕事的读书人,虽然因为无枉的反诗在牢中待死,又阴差阳错成了“反贼”中的一员,更摇身一变成了一县主官,可这等杀来杀去的场面他如何见得!周士相让他下去正是成全了他,廖师爷很怕自己在呆下去会忍不住软倒在地,丢了他好不容易在保安队员面前树立的几分县尊的脸面。

    更何况那金汁是人熬得吗!别说熬了,就是闻一闻都要命噢!老夫堂堂一县主官,岂能和这粪溺之物打交道!

    速退,速退!7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73章 攻守(十二)

    战事已然白热化,尚氏本家兵的出战让清军如喝了鸡血般的兴奋,在数个区域,城上的太平军伤亡第一次超过了攀城的清兵,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是被箭枝射死,而是被攀上来的本家兵用刀砍死。

    战场之上,个人武艺决定不了结局,但却可以决定个体的生存或生亡,尚氏本家兵精选的都是尚可喜麾下的汉军旗精锐,军官更是老本家兵出身,论起杀人的本事,建军才数月的太平军远远不及,论悍勇,只怕除了葛正、葛义、秃子蒋和等土匪出身的军官可以一比,余人是远远不及。

    本家兵攀城时也和绿营乱哄哄的不同,他们攀上云梯后不是着急爬上去,而是紧紧握牢云梯,同时仰头观察城上垛口情形,一旦发现城上有东西落下,他们都能迅速的予以躲避,尔后趁上面太平军停顿的间隙,飞一般的攀上云梯,抵近之后对太平军形成杀伤。

    几处垛口上都被本家兵攀上,这些披着重甲的旗兵仗着一身甲衣,依靠城墙一边抵挡太平军的进攻,一边接应下面的同伴上城,往往上来两个以上的本家兵,当面的太平军就是有五六人都不能将他们赶下去。好在整体上登上城的本家兵人数仍然薄弱,虽然有几处垛口被他们占了去,但在随后增援的太平军打击下,他们也是迟迟无法扩大地盘,其中一处更是被杀红了眼的葛义带人抢了回来。

    葛义的右手小指在先前绿营攻城时被刀削断,他也没顾上包扎就又投入了新一轮厮杀,和兄长一样,葛义嘴里永远也脱不了粗鲁的脏话,他一边挥刀砍杀,一边不断的问侯对面清兵的女性亲眷,字眼中生。殖器官更是不停,如此派头,倒让跟在他身边的震虏营士兵大为解气,也都和葛义一样凶悍难当。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葛氏兄弟土匪的出身原本一直是周士相内心绕不过去的坎,总认为这帮土匪出身的部下派不得大用,将来真正要将满清赶出汉人的江山还要靠那些良家子弟,可现在看来,这两土匪兄弟却能让他心安,让他在埋头血战的同时不必担心有人突然丢下他跑了。

    自古仗义每当屠狗辈!

    有葛家兄弟在,这城丢不了!

    。。。。。。。。。

    近卫营试百户张二江及时带人堵上了被本家兵破开的几处豁口,一百多火铳手在军官的带领下占据此处,不断的将火铳往下面云梯上的清兵射。

    已经哑火的火炮再次响起,红夷炮向着数里外源源不断扑上来的清军轰击,令得增援的清军不能及时靠近。

    远处观战的尚可喜对城上的红夷炮大为忌惮,也大为恼火,他不惜代价将本家兵压上,为的就是尽快解决战斗,重新将新会控制住,可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时辰,除了又摞下近千具尸体,新会城仍然牢牢控制在太平军手中。

    尚之信带人绕城查看一圈后回来建议父亲应立即派兵同时攻打其余三处城门,此提议得到班志富的赞同,局面很明显,若是再硬攻东门,城内太平军固然兵力不足,但却可以及时得到其余三门守军的增援,而清军只能强攻东门一段,只要太平军还有生力军补充,这城墙一时半会根本拿不下,看城下伤亡,真是想要彻底拿下新会城,恐怕清军就得付出几千人的伤亡。

    几千人的伤亡是广东清军万万不能接受的,更是平南王尚可喜所不能接受的,尚之信和班志富的提议很是合理,只有同时攻击新会四门,才能让城内的太平军顾此失彼,有句老话说,处处设防等于处处不设防,凭太平军这点兵力是根本无法撑不下去,耗也耗死他们了!

    去年李定国数万大军来围新会时,城内清军可比现在的太平军多了两倍人马,足有近六千人马,且外面还有广州的援军,此内外皆活的局面下李定国才无奈退兵。若是没有广州的援军,新会最后归属还真难说。

    眼下的太平军可不是李定国,他外面可没有援军,尚可喜出广州前早就命各府发来军情急报,尤其是肇庆的军报,各处说得明白,境内(当面)根本没有明军大规模活动的迹象。许尔显更是说得详细,自命德守备唐三水攻占罗定后,西面的高州明军就好像人间蒸发一样对此不闻不问,派往高州的探子也从各处渠道印证了高州明军不作为的情报,虽不明白为何高州明军对于罗定“得而复失”没有反应,但这一情报却让尚可喜吃了一剂定心丸。

    坦白来讲,如果说这个世上还有人能让平南王他老人家感到害怕,那恐怕除了李定国就再无旁人了,甚至连紫禁城那个天子他老人家也只是敬重而不是畏惧。若太平军不是孤军,若李定国趁势而动,尚可喜决定不会出广州一步,他铁定会当缩头乌龟,然后每日向北京发去八百里急报,请求满州大兵来解救他。

    现实却是太平军只是一支忽然冒起的新军,且是一支孤军,而李定国那头老虎还在广西打盹,两项情报叠加,这才有了平南王爷亲征新会一事,否则,他老人家才不会从广州轻动呢。去年李定国来的时候,朝廷可是连发数道圣旨也没能让平南王出广州城一步,反而是不断向朝廷告急,直到靖南将军朱马喇率领的满汉大军赶到,他老人家才兴致勃勃的去解新会之围。

    什么本王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米还多的话,平南王尚可喜自然说不出来,他没有采纳儿子和亲信的建议,坚持主攻东门,为此,他下令营中其余各部也加入战场,准备以人数优势堆倒城中太平军。

    平南王也是没有办法了,仗打到现在,死了这么多人,他也是骑虎难下了,四面进攻固然能够分散太平军的兵力,可何尝不是分他平南王的兵,若分兵能够破城还罢了,万一破不了怎么办?难道要让广州那个白脸小儿笑话本王连一个小小新会也拿不下吗!

    李定国我打不过,哼,难道一个土匪我也打不过!

    堆,我就不信这小小太平军能挡住本王的脚步!

    尚可喜咬牙再次调兵,他已是下了狠心,无论如何也要拿下新会!

    。。。。。。。。。。

    新会东城墙上放眼望去都是云梯,梯子上满满都是人,此真正是蚁附攻城。蚁附攻城想要破城,关键就是兵力悬殊,只有攻城方的兵力多得可以让守军喘不过气来,这城才能拿下。清军的后续兵马不断调动,可城中太平军的大炮却让清军的后续兵马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城下,从而让几次险些要破城的本家兵功亏一侧。一次次重复的动作,重复的进攻,换来的只是城下已越堆越高的尸海。

    “轰”、“轰”…

    十几声炮响,好像闷雷一般,震得城砖都好像在晃动,边上的汉军旗俘虏炮手便是捂着耳朵,那闷雷声也震得他们心慌。

    炮声没有让增援的清军后退,也没有让正在攀城的清兵胆寒,城内的财富和女人如魔鬼在诱惑着他们,或者说,他们已经杀红了眼。无论是汉军旗兵还是绿营兵,此刻只有一念头——拿下新会城,杀光所有人!

    广东清军绿营主力实际都是从前的明军,少部分是清军占领广东后强拉的夫子,这些个原先的明军和汉人没有和异族鞑子拼命,却在他们的刀剑压迫下成为清军的一分子,在无数次战斗中充任着先锋和炮灰的角色,往往一仗下来,死得最多的便都是这些打绿旗的营兵,但只要能捡回命来,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难道他们的脖子能硬过满州大兵的大刀?!

    正如满八旗对汉八旗和蒙八旗所作所为,尚可喜对于南下以后招纳的明朝降将降兵也是恩威并至,只要他们肯卖命,他便大把大把的赏赐,反正赏下去的东西不是他平南王自个掏腰包,而是那些南人自己的东西,至于屠城这种事情更是家常便饭,尚可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下了多少次屠城令,屠杀了多少他眼中和牲口没有什么区别的南人,虽然这些南人曾是他的同胞,曾是他保卫的对象。

    一将功成万骨枯,炮灰死得多了,自然就会有人因此得利,原先的明军军官很多在绿营中成了总兵、参将一级的将领,成了广东绿营的核心,成了异族欺压同胞的帮凶,硬生生的帮助只有十几万人口的满州占领了汉家江山。这帮绿营将领为了荣华富贵而做威作福,底层的营兵则为了能活着而拼命,而上面对他们的赏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