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血染长空 >

第250章

抗战之血染长空-第250章

小说: 抗战之血染长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剑南在话筒里面开口示意。

    “这小子又想干什么?”

    毛邦初不禁有些心惊肉跳,这才想起杜剑南是一个什么样的无法无天的人物。

    可是现在这种情况,难道他还能上去捂着杜剑南的嘴巴?

    只得对朝他望着的调试人员轻轻点头。

    “喂,喂——,可以了。”

    杜剑南的声音,在南湖机场广泛传播,又引得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第四百七十六章 扎好了口袋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上午10点,由航委军令厅长毛邦初主持。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主任钱大钧,副厅长张有谷,驱逐机总队长郭汉庭,航委秘书长宋子文,老蒋及其夫人,陈纳德,雷恰戈夫,法肯豪森,参加的记者招待会。

    在南湖机场绿草地上面召开。

    毛邦初进行开幕讲话以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里,中国空军9大队长杜剑南,站到主席台的话筒前,接受采访。

    “首先,我谢谢大家给我带来的礼物;然而,作为一位身处于东洋残暴的侵略和战火里面,普通一员反抗战争热爱和平的战士,我更感激的是今天所有到会的民众的喉舌,世界正义的执笔者,能够不畏东洋的邪恶,旗帜鲜明的站在这里,报道正在中华大地上面发生人间炼狱一般的真实场景。”

    陇海线,黄口车站。

    “攻撃,攻撃!”

    “轰隆隆——”

    “捕虜にならないで,格殺不説!”(不要俘虏,格杀勿论)

    “轰!”

    “哒哒哒——”

    “鬼子来喽,小鬼子来喽!”

    看到北面庄稼地里面,一辆辆钢铁猛兽,守卫黄口车站的一营士兵顿时溃营,四散逃去。

    南湖机场。

    “我是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恩尼派尔,杜队长,我就是当时站在楼顶,面向着您挥舞着美国国旗的那个人;请问杜队长,在当时,您想到的是什么?”

    “我想到的是,这些勇敢无畏的各国记者,为了揭露东洋侵略者对我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恶,不辞万里远渡重洋来到战场;就是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不能用武器伤害他们!”

    “啪啪啪——”

    整个南湖机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徐州。

    刘斐。

    “——苏北之敌用在第一线的进攻兵力不过三千余人,淮北之敌不过五千余人,可是仍然能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照此下去,鲁南兵团能在运河守住吗?该兵团守不住的话,鲁西攻势兵团和陇海兵团如何取得反包围的胜利呢?而陇海兵团如果不打退淮北之敌又如何调头支援鲁南兵团呢?”

    林蔚。

    “陇海线现在处于日军第16师团南下支队,第9,13师团的南北对进之中;一旦切断陇海线,日军西向据敌一战区,东向围困徐州;从郑州来徐州的时候,委座亲自交代,说‘这是日军的反向大包围,不赶快想办法,几十万大军都要丢掉!’”

    刘斐。

    “如果按照统帅部四月二十一日的方案行动的话,何至于现在的处境这么狼狈?为今之计,只能把台儿庄到骆马湖一线的军队,大量撤出,在北线保持对峙状态即可,而把军队用于永城以南。”

    李宗仁早就听得一肚子火气,他这几天一直在台儿庄,邳州一带视察,准备着对日军第5,第10师团歼灭战的最后准备工作。

    结果一回到徐州,还没喘口气,就被这两个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书呆子,给堵住了门教训。

    耳朵里面听到刘斐,林蔚,越说越不像话。

    李宗仁含着脸色反驳道:“部队拉上去了,好容易能抽下来?”

    看到刘斐,林蔚不服气的还想和他争辩,李宗仁悄悄一使眼色,徐祖贻,王范庭,立刻一人一手亲热的拉着刘,林两人,要去给他们接风叙旧。

    陇海线汪阁段。

    “聿!”

    “踏踏踏——”

    “轰隆隆——”

    “鬼子,鬼子!”

    “跑喽!”

    警卫汪阁铁路这一段路线,第5战区的一个铁路卫戍排,在看到从南部庄稼地里面,蜂拥的骑兵和钢铁战车,纷纷变色的朝着铁路北面的油菜地里面狂奔。

    南湖机场。

    “杜队长,我是法国杂志《视》的特约记者罗伯特卡帕,您在南京城上空的飞行,震惊了我,希望能单独为您照一张照片。”

    对于这个在西班牙内战中,拍摄到一名共和军士兵在一个山坡上刚刚跃出战壕,即被子弹击中,从而后仰倒地的情景的轰动世界的照片的著名摄影师。

    在杜剑南那个时代,也看过他的事迹。

    犹太人出身,女友德藉女摄影家葛尔德·达娜,死于佛朗哥军队的坦克履带之下。

    去年和埃德加·斯诺一起去延安,在西安被国军阻挠。

    1954年来到越南战场,误踏美军地雷身亡。

    “非常乐意。”

    “杜队长,我是大英帝国《泰晤士报》记者拉塔科夫斯基,请问你对这场中日战争的结局,有什么看法?”

    “这个题目有些大哈?”

    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不过这笑声里面,有的痛快,有的鄙夷,有的戏谑,有的怒火,有的皱眉,有得则是‘打酱油’纯粹看热闹。

    就连老蒋都笑得牵强,心里面早就‘酿希匹’的骂开了。

    从甲午年开始,英国就一直刻意纵容东洋吞并中国领土和藩国势力,用来对抗沙俄的南下。

    这次中日战争,更是喜欢得上蹦下跳,唯恐东亚不乱。

    拉塔科夫斯基这么问杜剑南,并不是他想从一个小小的中国空军少校的嘴巴里面,听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而是在隐含的提醒在座的所有人,就是中国在局部战斗里面打得再如何的出彩。

    中日两国的绝对实力差距。

    也早已注定了中国要么投降,要么被东洋灭国。

    其间再无任何其他可能。

    杜剑南等到下面的笑声停歇下来,脸上的神情猛然严肃:“今天既然来自大英帝国的拉塔科夫斯基先生,想听一听我这个身处被侵略国家小小的空军少校的看法,那么我就随便的谈一谈我的拙见和预言。”

    “非常乐意倾听。”

    拉塔科夫斯基的脸上,带着淡淡的来自上位国度优雅的微笑,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机场操场的草坪上面,寂静下来。

    “把声音调大一点。”

    杜剑南在话筒里面开口示意。

    “这小子又想干什么?”

    毛邦初不禁有些心惊肉跳,这才想起杜剑南是一个什么样的无法无天的人物。

    可是现在这种情况,难道他还能上去捂着杜剑南的嘴巴?

    只得对朝他望着的调试人员轻轻点头。

    “喂,喂——,可以了。”

    杜剑南的声音,在南湖机场广泛传播,又引得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第四百七十七章 陇海铁路断了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在杜剑南完成了这些匪夷所思的魔幻般的记者互动以后,老蒋亲自上前,在杜剑南的军装上别了一枚银质金属片。(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然后,老蒋又发表了一通激昂的演讲。

    重申民族团结,抗战到底的决心,预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招待会结束以后,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南湖机场开始了盛大的午宴。

    杜剑南虽然不太喝酒,还是应酬着喝了一点葡萄酒,并且摆了一个姿势,被罗伯特卡帕狂按快门,照了一串连贯的相片。

    “伟大的罗伯特卡帕先生,原来你的传奇照片,都是这么拍出来的啊。”

    被罗伯特卡帕灌了一大杯葡萄酒的杜剑南,带着一丝调笑的意思,揶揄着罗伯特卡帕。

    “亲爱的杜,就是这样拍出来的;包括那个《倒下的士兵》,只是我在西班牙随手拍下的无数个偶然镜头里面的一张,我把它选了出来,然后就轰动了世界。”

    罗伯特卡帕手里拿着一杯白兰地,打着酒嗝,一脸的得意:“感谢上帝,总把机会留给我们这些有准备的人。”

    “靠!”

    杜剑南有些无语,就这么瞎猫碰死老鼠,还特么有脸说‘上帝总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分明就是‘上帝总把机会留给有钱买很多胶卷的人’好不好!

    “杜,我在德国被监视限制的时候,一个好人帮我脱困到了法兰西,当时身上一贫如洗,只有一个照相机,却根本没有一个人愿意付钱让我为他照相。在我最潦倒,整天睡公园的长椅的时候,幸运的遇到了波赫利拉。”

    犹太人安德鲁·弗里德曼,带着淡淡的感伤说道:“她包装了我,‘著名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卡帕,——他神秘而有品位,有着天才般的摄影天赋,拍照不为赚钱,只为兴趣。’我的照片是市场价的3倍,每张150法郎,然而找我拍照的富人,却是排着队络络不绝。”

    “有了钱,我开始购买大量的胶卷,到最危险最吸引大众眼球的地方去,不断随意‘咔咔咔’,然后,我就成了世界有名的摄影师。”

    “靠!”

    杜剑南一口喝完手里的半杯葡萄酒,只能无语的又骂骂咧咧的‘靠’一句。

    心里面不禁想起了在他的那个时代,看到的一个知名摄影家写得,关于他自己的真实小故事。

    那时候还是八十年代,依然是胶片一统天下。

    这个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整天骑着‘二八破驴’,脖子里挂着照相机,很文(苦)艺(比)的满世界取景。

    他相信,自己有悟性,又努力,还坚持。

    一定能够成功,成为一个有名的摄影师。

    因为穷,所以在他每按下一次快门的时候,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构思。

    一天拍不了几张照片,而且常年极少出理想的照片。

    蹉跎多年,光棍儿一条,穷得一贫如洗。

    而且没有一点的名气,真是人见人厌,嘲笑讥讽鄙夷。

    后来他去请教一个当地的摄影大腕,想学习他怎么拍出如此多的,高质量的获奖作品的技巧。

    第二天,大腕给他演示。

    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

    在山脚下,大腕脖子上挂了一个昂贵的相机,里面是特制的加长胶卷,一路登山,吸烟,吹牛比,看风景。

    相机设定的自动快门,一路‘咔咔咔’的闪烁不停。

    用完胶卷或者电。

    后面掂着箱子的助手,立即麻溜安装。

    一直到山顶,大腕笑着问一路发懵的穷钓丝摄影爱好者,‘这里面能不能挑出一张好照片?’

    看到穷钓丝还在梦游。

    大腕继续说道:“没有也没关系,明天再爬一次山,就当锻炼身体。”

    回去以后,穷钓丝大悟,放下照相机。

    十年以后,他就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摄影师,一直到享誉全国。

    在电视上面,他经常这样勉励那些摄影爱好者,‘古有王羲之洗笔砚成墨池,在我别墅里面的一间大房间,废胶卷堆积成了山。’

    “你麻!”

    杜剑南忍不住又低骂了一句,杜剑南有些疑惑的望着罗伯特卡帕。

    或者叫做安德鲁·弗里德曼。

    不太明白这个西洋鬼子,突然和自己说这些干什么?

    “杜,其实你也不能否认拉塔科夫斯基的意思,中日两国的绝对实力差距在那里,局部的微小战场胜利,不可能改变整个大局。——当然,我不是劝说您不去为自己的国家贡献;”

    看到杜剑南的眉毛一扬,罗伯特卡帕微笑的说道:“我拜读过您的文章,包括刚才在招待会上面的激情演讲,您更适合作为一名作家,或者演说家,而不是一个随时都会陨落的飞行员;到西方世界去,那里才是您更广阔的为国喉舌的大天地。”

    这话,有点耳熟啊?

    杜剑南不禁移动实现,远远的朝着那边的法肯豪森看去。

    范肯豪森也似乎正在看这里,向着杜剑南举了举酒杯。

    “对,帮助我脱离危险的好人,就是法尔肯将军的一位挚友。”

    罗伯特卡帕看到杜剑南的视线,坦然的揭开了他的谜底。

    “陶德曼和所有德国官派人员,已经陆续撤离中国;法尔肯将军向德国政府递交报告,指出顾问团成员均以个人名义受雇于贵国政府,合同要到1939年才到期,此时离开有困难。但德国政府‘联日弃华’决心已定,严令法尔肯将军等人必须6月中旬以前回国,不然将以叛国论处。”

    杜剑南这时候,才明白了罗伯特卡帕的意思。

    现在法肯豪森将要离开中国,假如再和他进行私密谈话,明显会给杜剑南带来不少的困扰甚至麻烦。

    所以换了一个说客,来提醒杜剑南,假如想去欧洲发展,在时间上已经非常的紧迫。

    需要提前布局谋划。

    “嗯,”

    杜剑南朝着罗伯特卡帕点点头,笑着提出了邀请:“有没有到我的飞行队去一趟,为我们勇敢的空军兄弟们拍一些英姿勃发的照片?”

    “非常乐意。”

    罗伯特卡帕高兴的举起了酒杯。

    他虽然离开了德国,父母还有很多的犹太民族的亲人。

    依然被困在德国。

    而这,就是法肯豪森身边,一个名叫尤利安的家伙做出的保证。

    不然只是一个空军的机场,罗伯特卡帕还真没有兴趣专门跑一趟。

    而是会去徐州,亲临中日战场。

    这时候,杜剑南和罗伯特卡帕,都突然注意到了宴会里面国军中枢高层的一些异样。

    随即,留下了宋夫人和宋子文,在午宴周旋。

    其余所有中国实权人物,全部飞快离场。

    “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

    宴会大厅里面,中外记者,外国使节,商人,战争掮客,都是一脸的迷惑。

    “陇海铁路断了!”

    杜剑南随手拿起一瓶葡萄酒,倒了一大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