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58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58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老的掉了牙的老虎,却不料只是一头尚未睡醒的雄狮!

    正当崔介安在同文馆里面惴惴不安的时候,一匹快马自飞奔入城,城防司不敢阻拦。皆因其上面插着一面小旗,上书“飞马急报”。

    原来这是禁军凯旋的喜报,6承启得知之后,颇为振奋。按礼节,他召来礼部尚书冯承平,准备迎接禁军事宜。

    忙忙碌碌准备了一日,待得第二日午时前,才算准备好。这都是因为大顺朝已经太久没打过这般大胜仗了,对于献俘仪式,已经淡忘得差不多了。礼部尚书冯承平也是遍查了礼仪之后,才明白要怎么做的。

    先,要提前一日时间,在大庆殿上设御座仗卫,由皇帝来宣判俘虏下场。其次,献俘当日,要在御街两侧,禁军马军、步军列队两侧,以示军威。

    杂事准备完毕之后,无须《大顺民报》登载,长安城中的百姓已经口耳相传,都知道北击幽州的禁军要回京了,于是这一日,无论老少,货郎掌柜小二屠夫,一大早就在城门排队,竞相看热闹。

    好在有禁军在维持秩序,约束居民,不许登高观看,还有不许衣着不整。男子要穿着衣衫,系上腰带;妇女要穿着衣裙,背着孩子,不许乱跑。先一日封闭楼门,城防司严查来往之日,不许有来历不明之人,破坏献俘仪式。

    禁军殿步三司,分拨统制率领官军六千兵二百人,分布在诸巷之内,维持秩序。到了这日五更时,地上的城防司便开始沿门驱逐杂人外,等着仪卫队的到来。

    及到午时前,御驾龙辇才缓缓从宣德门开出,由引主驾头牵引着御马,拉着龙辇缓缓出来。旁边跟着文武百官,前去长安城正城门明德门,迎接凯旋而归的禁军。

    而就在御驾出了宣德门那一刻起,就有一匹快马,自宽敞的长安城大街疾驰而出,奔赴城外驻扎的禁军之中,告诉王韶,陛下已经准备妥当,开始前来迎接他们凯旋归来了。

    这些禁军,其实早就回到了长安城之中。王韶也不算愚笨,懂得预先通知6承启,让他弄一个提升士气,归拢百姓之心的献俘仪式。所以逾接近长安城,王韶就走得逾慢,昨夜亦是在长安城五里外扎营安寨,等着6承启的圣旨来召。

    一大早,禁军已经装卸好营帐,准备回长安城,享受人们对待英雄的热情了。可礼部做事太慢,直到午时前才堪堪弄完献俘仪式,让这两万余禁军等得都有些患得患失了。

    听得圣旨来召,王韶连忙下令,禁军全前进,就怕6承启到了明德门,他们还没到。那样的话,就出大丑了。

    好在这些禁军已经把大部分契丹俘虏交与禁军大本营之内看守,只选出千余卖相好的契丹人,前去献俘。不然的话,凭着契丹人的罗圈腿,是怎么都跑不快的。

    6承启心中颇为忐忑,这不同于蹴鞠场上,皇家大学里面的演讲,他可以镇定自若。这可是宣示他武功的盛事啊,史书上肯定会为此事记录浓重的一笔,他的表现可谓万众瞩目,这般情况下,心情不安也是正常的。

    龙辇堪堪穿过御街,看到山呼万岁的长安城百姓,6承启突然内心就平静了。学着后世领导人的模样,6承启从龙辇上站了起来,朝着他们挥了挥手,更是让这些等得心焦的百姓,爆出最热烈的欢呼。

    6承启心道:“怪不得领导人都喜欢用这招,果然是收拢人心的不二法宝啊!这献俘仪式虽然繁杂,耗费颇多,但能收到这样的效果,物有所值!”

    长安城十里长街,将将走了半个时辰,才算走到了明德门。而凯旋的禁军早已列队,在明德门外恭候圣驾了。

    先前一大将甲胄鲜明,骏马如龙,一骑当先。周遭文武百官嗟叹道:“果然是人中龙凤!”

    见龙辇前来,王韶连忙下马,由亲兵牵着,自己快跑至龙辇面前,一躬身而拜道:“末将参见陛下,陛下万岁!”(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二十一章:献俘

    (全本小说网,。)

    6承启走下龙辇,双手托起王韶,说道:“王将军辛苦了!”

    王韶神色激动,大声说道:“为陛下分忧,乃是末将的责职所在!”

    6承启说道:“若大顺的为将者都像将军一般,朕何虑契丹犯边?假若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

    王韶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怔怔的站在那。好在这时候,有一六品官员,手持“露布”(即捷报),宣道:“请陛下移步太庙,行献俘礼!”

    这时候,有禁军士卒,用白绢绑了耶律涅鲁古,压到6承启跟前。6承启有些好奇地望着这个服饰、型皆与中原人迥然不同的契丹汉子,心道:“契丹人果然雄壮些,可四肢达,头脑简单,也算不得甚么大英雄!”

    只见耶律涅鲁古嘴里颇不干净,一直在高声怒骂,可惜他说的是契丹话,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一能识。6承启见他说得神情激动,感觉好笑,问道:“这夷蛮在说些啥,朕想知道一二……”

    王韶呐呐不敢答,他早就知道耶律涅鲁古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自然没什么好话。禁军里面的步军都虞候听了,悄悄地把随军文书叫来,给6承启翻译。

    随军文书战战兢兢地,结结巴巴说道:“陛下……这夷蛮……在骂您……也在骂咱们的军队,不是……好汉,只懂得偷袭……他说,若是……若是堂堂正正的打一场……他不见得会输……”

    6承启不屑地说道:“兵者,诡道也。朕即便没上过战阵,也懂得这个道理。这夷蛮要是全都是这般蠢蛋,朕又有何惧?”

    王韶眉头微皱,小声地说道:“陛下,契丹人不可小觑。末将就见到了一位契丹英雄,差点凭一己之力,扭转了形势。”

    6承启来了兴致,问道:“哦,那你可得知对方叫甚么名字?”

    “末将曾遣人问过,他大声回答说,他是契丹御帐亲兵队长,萧峰。”

    6承启听闻“萧峰”这个名字,吃了一惊:“萧峰?”心中不由地浮现出金庸大师《天龙八部》里面,那个豪气干云,武功盖世的大侠。

    王韶吃惊道:“陛下也知道此人?”

    6承启尴尬咳嗽一声,掩饰了一下,说道:“监察司有暗报,说此人弓马了得,朕似乎有些印象。听将军这么一说,果然是英武过人,不可小觑。朕也知道,天下能人辈出,断不可小觑天下英雄。”

    看到6承启知错能改,王韶也松了一口气。他就怕6承启一时得意忘形,忘记了大顺和辽国的军事力量差距,贸然起进攻,那很可能会导致国家灭亡,百姓生灵涂炭。正史上面的宋朝,亦是如此。如果不是昏了头的宋徽宗,执意要联金灭辽,又岂会导致靖康之变?《孙子兵法》开章即讲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就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把战争和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展。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要位置。可惜,不是每一个为君者都明白这个道理。

    6承启见时候也不早了,便再一次登上龙辇,由引主驾头牵引着,那个六品京官手捧露布在前面带路,前往太庙。在太庙念过礼部起草的祷文,6承启听得都快睡着了,这些之乎者也实在太过于费解,能听得懂三分一就很不错了。

    在太庙念完祷文之后,又前往太社,即土地庙。这样做是献俘给祖宗、土地神。搞完这一套繁杂的类似祭祖的礼仪后,才前往这次献俘举行的场所——宣德门,6承启则现身宣德楼上,接受禁军的献俘。只见诸多仗卫位列宣德楼所有通道,诸军、百官穿着常服(即平时和一般礼仪场合穿着的官服),在宣德楼前面排成队列。

    而两个力大的禁军,则押着耶律涅鲁古在御街西边等候。等待百官参拜皇帝之后,通事舍人(官名,掌管呈递奏章﹑传达皇帝旨意等事)就引导耶律涅鲁古到献俘位置上,这时候禁军将校上前朝拜,接着由那六品京官当众宣读露布。

    这篇露布乃是以皇家军校教习兼副校长狄青,兵部尚书秦怡康,以及这次作战主将王韶的名义拟就的,一开篇就宣告了这次北击幽州的正义性,为的是解救大顺的边民。接着,宣告了这次作战的过程,以及战果。最后是献俘人员的名单,共计二十余人,都是些千夫长、万夫长之类的契丹大官。耶律涅鲁古的名字位列前茅。

    露布宣读完毕之后,通事舍人跪受露布,呈交给兵部尚书秦怡康。这时候,刑部尚书周延华上前跪奏这些契丹俘虏的处置事宜。

    6承启用他独有的镀金喇叭,大声宣布道:“这些契丹人,都是财主,不能就这般杀了。朕知道,不久后,契丹人就会派出使者,前来赎回这些人。朕耗费钱银打了这一仗,总该要拿些好处才是。朕听说,契丹人的规矩是,谁的俘虏由谁做主,若是想要赎人,则要拿钱财来换。朕便要那些狂妄自大的契丹人,好好出一回血才是,朕的子民们,你们说是不是?”

    在御街两旁看热闹的百姓轰然说道:“是!”

    6承启笑道:“赔本的买卖,朕不会做,这次必要这些契丹人大出血!周卿,事情就这般定了罢,这些人暂且押回刑部大狱,好生招待着。那些契丹士卒,则关押起来,哪天需要用到他们的劳力了,自然就有用了,可以省一大笔钱银呢!”

    刑部尚书周延华接了旨,就下去办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献俘仪式,才算正式完毕。

    看着良久犹不散去的长安城百姓,6承启知道,这一回可是狠狠的刷了一把声望,把他英明神武的形象给树立了起来。先前他昏庸、识人不明的形象,随着这一场大战的胜利,早已烟消云散。

    跟着一位能打胜仗的皇帝,生活总是有奔头的,起码生命保障又多了一些不是?走在路上,看见“外国人”,也能挺起了胸膛,一个不爽还能说道:“哼,咱大顺的汉人,也不是吃素的!待得圣上一怒,百万大军齐至,定将你那等小国化为齑粉!呸,什么个东西!”(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龙杯

    (全本小说网,。)

    献俘是结束了,可一场盛事没有落下帷幕。停赛两个多月的蹴鞠联赛,献俘之后,总算迎来了最终决赛,也就是决定第一届金龙杯蹴鞠联赛的冠军得属。

    为什么要停赛两个多月?这里面说起来话长,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春耕”。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农业,大顺朝自然也不能例外。

    古代常说,“农为国之根本”,可不是说说笑而已。那种隆重的“祭农之礼”,是后世人们想象不到的。

    6承启很有幸,因为他要亲自扮演这个皇帝亲耕的角色。所谓的“皇帝亲耕,三推成礼”便是:司农卿、籍田令、内阁诸臣依次奏请后,鼓乐声响起,农夫、百官、负责籍田守卫的军士们守在外围,农田田埂中,而皇帝右手执耒(一种类似猪八戒用的钉耙之类的农具),左手执鞭,意思是赶牛,随着前方驾牛扶犁的农夫走三个往返,便是完成了“三推三返”之礼。接着,皇帝回到观耕台上,向南而坐,观看诸位大臣依次按官位高低进行行礼。其中三公、三少、内阁诸臣、各部尚书各五推,其他各级官吏各九推等等。

    而这耕田,也是有讲究的,即是人们常说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叫“一亩三分地”,里面可是大有讲究,在中国古代,一三五七九被视为阳数,一和三为阳数中最小的两个数。因为皇帝是天子身份,既要亲耕又不能太劳累,所以定个最小土地面积作为耤田,权作意思意思地“示范性耕耘”,故为一亩三分。

    如果是按照这样的犁地方式,如此小面积的田地,只不过是作秀而已。6承启得知之后,颇为不屑,他认为,作秀就要做全套,哪怕真的耕田一次又何妨?

    而古制,皇帝是要在正月的时候亲自下田的,可长安城的正月,大雪纷飞,哪里适合耕作?冻住的泥土硬如铁,岂能在这等天气下面犁地?6承启大笔一挥,否决了这个决议。他认为,作秀的话,还不如真真正正来一次耕田,好让天下人知道,6承启做事的认真态度。

    到了二月底快三月的时候,天气开始转暖。6承启便亲自下田犁地了。他命人前来一头耕牛,套上铁犁,在一农户的示范之后,6承启不顾泥土肮脏,换了身衣服就亲自下田犁地了。他做得非常认真,一手执牛鞭,一手扶铁犁,哪怕是皮肉都被铁犁划破了,6承启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看到小皇帝是来真的,围观的百姓哪个不感动得热泪盈眶?小时候做过农活的徐崇光,见小皇帝这般勉力,在“三推三返”之后,连忙下去接替了6承启的位置。

    再一次握到铁犁,徐崇光也有一种时光倒转的错觉。他轻车驾熟地操纵起铁犁和耕牛,让6承启颇为羡慕:“想不到徐卿居然还是耕田好手,果然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

    徐崇光笑道:“老臣自幼家贫,自小便下田帮农,自然会做一些。陛下初学,便有如此模样,也是不简单!”

    6承启叹道:“是啊,不简单啊!民以食为天,缺了甚么也不能缺粮食,农业还是天下之根本!”

    原本以为小皇帝倾向商业的诸臣,闻言大喜过望,认为小皇帝终于走上了“正道”,纷纷附和。6承启心知肚明他们在想些什么,却也不戳破。待得所有官员都犁过一遍地之后,这一亩三分地总算集众人之力,还有一些农户的帮忙下犁完了。

    6承启亲自播下麦种,诸臣也来帮忙。忙活了一个白日,总算耕作完了。待得耕作完毕,6承启才改乘龙辇,换了通天冠,绛纱袍,御医给6承启擦伤的地方上了金疮药之后,乐手鼓奏,自郊外皇田而还。

    遥想起来,那已是快三个月的事情了。农忙期间,一切以农活为重。而参与金龙杯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