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雄秦崛起 >

第58章

雄秦崛起-第58章

小说: 雄秦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次派人与樊地秦军取得联系,准备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襄城的寿王军,但是因为寿王桓羽的欲盖弥彰自己樊地秦军的逡巡不进,最后使林玧琰的计划破产,落到了现在这个局面。

    也让林玧琰明白了,能够让樊地的秦军达到如臂指挥的地步,不再是需要与两位上将军盛侬和关宁取得联系,而是直接向宛城请调樊地秦军的诏令。

    虽然是年关前后,但是因为前线的战事,秦王宫内,灯火通明,诸位辅佐朝政的臣卿都在。

    不过秦伯绝对是喜大于忧。

    无论是南境还是北境,都分别取得了大捷,一时间让大秦隐隐有了崛起的意思,秦伯如何不喜。

    司徒百里槐看着北境传回来的战报,不禁满面笑容的道:“君上,韩悝已经与皇甫高鞠信两位上将军联兵收复了鲁关全部,并准备向颍川方向动兵!”

    “好!好!好!”秦伯一连叫出来三个好字,当下接着道:“秦人,向来不惧血战,此番北境大捷,务必要让晋韩氏得到血的教训!”

    源于多年前晋韩氏的南侵,让秦伯恨的咬牙切齿,往常的时候碍于大秦的国力,秦伯只能将这份气默默地放在了心上,但是眼下,晋韩氏三万颍川军已经是折损大半,剩下的有没有战斗力尚未可知,秦伯岂能够放过这个报复晋韩氏的机会!

    闻言,司徒百里槐蹙眉道:“君上,韩悝的意思并不是如此……”

    “哦?”秦伯脸色有些诧异,明显是对韩悝这位北境大捷的有功之臣意见十分看中,当下问道:“韩卿有什么建议?”

    百里槐呈上去韩悝的书信,一边解释道:“韩悝意欲适可而止,收复一部分颍川作为缓冲之地,便是决定等下去。”

    “等?”秦伯诧异,随即从高锦手里接过韩悝的书信,才知道韩悝所说的“等”是什么意思。

    这是在等晋韩氏的回应,也是在等大秦南境的消息。

    若是南境取得了胜利,大秦未必不能组织起来最有力的北境防御,到时候北境的主动可就是把握在了大秦边军的手中。

    “韩卿可有把握?”秦伯摸了摸手掌,随即问道,说实话,他已经是明白了大秦和晋韩氏国力的不足,也明白了目前的大秦还不具备与晋韩氏全面开战的国力。

    百里槐作为司徒,自然是知晓韩悝的用意,方下回道:“韩子说,如今晋韩氏的国相乃是韩子往日稷下学宫的同窗申不亥,韩子准备与晋韩氏言合,告知臣把握只有五五之分,若是南境大捷或者大秦退让,则此把握则会有七八成……甚至是九成!”

    秦伯自然是不想退让秦国的利益,当下有些思绪的道:“终是要看南境战事的结果……但是要快速结束南境战事,又是谈何容易!”

    说起来这个,司寇沈案也是从一堆书信中抽出来一封,递给了高锦,道:“君上,这是南境……公子琰殿下的送回来的战报!”

    “哦,快给孤看看玧琰说了一些什么……”

    方下高锦接过了书信递给了秦伯,秦伯阅览一遍,然后看着朝臣缓缓道:“六子……欲在南郡与荆国的红巾军全面开战!”

    “全面开战?……”

    众位朝臣惊诧,不得不说,这位赢六子殿下,此番在南境的表现过于出人意外了,区区三千人便是收复了江夏,这份战绩,大秦能够做到的将领怕是屈指可数。

    但要与寿王军在南郡全面开战,恐怕有些心大了。

    “诸卿如何看待孤六子所言?”秦伯问道。

    诸多朝臣面面相觑,先是韩悝在北境取得大捷,后又是公子琰殿下在南境表现不俗,以至于让朝臣认为了一种假象。

    即是大秦国力能够支撑起来两线作战,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是在前几日,司空明子夫已经是告知了秦伯,两线作战,已经将大秦去年丰收的赋税,即满仓的宛城仓将要告罄!

    整整六十万石粮草,让秦伯大笑三日不止的粮仓,居然这么快便是要告罄,也是让秦伯认识到战争的烧粮!

    司空明子夫倒是罕见地站出来发表意见:“君上,固守不是万全之策,可以一战!”

    “附议!”

    “附议……”

    “臣等附议!”

    “好!”秦伯应了下来,随即看向了诸臣说道:“并非是孤偏信孤的六子,而是如今的南境现场,唯独玧琰做的最为出色,即使出于这份军功,孤也可以尝试着将南境的兵权暂时交接给他也是未尝不可的……”

    听闻秦伯的这句话,四卿也是相视一眼,这才想起来,君上要交接兵权的公子琰殿下出阁不到两年吧,若是平常人家,怕是连及冠的资格都是没有的。

    “高锦!”秦伯呼唤道。

    “在。”

    “拟诏书,传给上将军盛侬和关宁,令其协助六子玧琰出兵,在南境全面开战!”

    “喏!”

 第九十三章 秣兵厉马(下)

    都知道南郡军情的紧急,朝廷的政令发的很快,不过是翌日,便是发出了宛城。

    赢五子公子行的府上,在朝堂上的耳目“灰雀”第一时间将君父的决断传递了出来,公子行扫了一眼,便是将纸张缓缓地放了下来。

    “老六……可真够令人意外的!”

    许久,公子行发出来如此感叹。

    红衣侍女也是道:“殿下不早就说了公子琰殿下是一个变数么?”

    “嗯,”公子行点了点头,然后缓缓说道:“但是我没有预料到老六居然能够将我布下的局破到了如此地步……可我却生不起半点恼怒的念头。”

    “南境和北境的两场战事,每一场都几乎是大秦的亡国之危,但眼下,我这位六弟却是借助这两场战事,势力暴涨!”

    红衣侍女当下明白了自家殿下的意思,问道:“殿下的意思是说……上林苑,领兵出征乃是公子琰殿下刻意而为?!”

    “无论当初是不是怀着这个心思,结局都已经是这般,再追究什么,已经是毫无意义了,不过……现在恐怕最难受的还是公子信了!”

    “公子信?”红衣侍女疑问道:“殿下,如今南境的军情,明显是对公子信有利,甚至是长公子已经是坐立不安了,公子信怎么会最难受?”

    “这位二王兄,打小我便是知道他明面上摆出来雍容大度的模样,实质上,有人触及到了他的核心利益,这位二王兄恐怕半点容人的气度都没有……长公子虽然资质上比起来公子信有些差距,但正是公子信有这样的缺点,势必不会将大秦走向强盛,因此在夺位中我竭尽全力辅佐长公子!”

    “但……为何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长公子不断发来急报,可殿下却少有理会?”

    “这个问题你想问很久了吧……”公子行回过头来,看着这位红衣侍女,然后似笑非笑的回道:“无论我是否参与到这件事,帮助长公子在南境取得任何军功都已经是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无论怎么样,老六这一次立下的军功实在是非常人能及了!”

    言到此处,公子行问道:“对老六身边渗透的如何了?”

    “亲信正在培养,不过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公子琰并非是声色犬马之徒,恐怕很难渗入到其真正的身边。”

    “嗯……”公子行点了点头,随即道:“眼下重点考察老六的人品,至于其他的勿论。”

    “那长公子那边呢?”红衣侍女问道。

    公子行稍作思索便是道:“让其身边的灰雀安抚情绪……再者撤回来长公子手头上的力量。”

    “这……”红衣侍女有点暗暗佩服自家殿下的果断,眼下这种表示,已经是在决断放弃对长公子的支持。

    公子行却是缓缓开口说道:“以前,我总想着怎么辅佐长公子,抵御住公子信的阴谋算计,视线不免有些狭隘了……诸位兄弟中,看似只有长公子和公子信距离那个位置最近,但是实质上,长公子缺才,公子信少德,都并非是能够坐上来秦国大位的资质,往常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只能在二者之间选择……”

    红衣侍女疑问道:“难道因为公子琰的出现,殿下改变主意了?”

    “不仅仅是我……”公子行意有所指的补充道:“还有秦王宫的哪位,现在进入考虑范围的,想必不在局限于长公子和公子信两人了……北境和南境接连而来的胜利,已经提醒了君父和大多数秦人一件事……即大秦尚武,以武立国!”

    “这个情况下,君父甚至是朝堂上的臣卿考虑大秦的东宫世子,视野必然是开阔了许多,例如老六玧琰、老三玧渊,甚至在晋国作为人质的玧诚都列入了考虑范围……”

    听见自家殿下冷静地一步步分析当下的局势,红衣侍女也是笃定了自家殿下一定是有些自己的看法,是故方下并没有追问详细的情况,他也相信自家殿下也一定会说的。

    果然,林玧行停顿了一会儿,便是如是说道:“既然不存在了只有两者选择,君父应该是着急了……或许也不着急了,但我们却是不着急了,安排灰雀近日来的方向,以辅佐长公子夺势为主转为……打压公子信!”

    “喏!”红衣侍女点头应道。

    “朱雀,你安排一下,通知庸人那边的部署,挑动庸人和红巾军的仇恨,配合大秦的南郡会战!”

    原来红衣侍女的名字唤作“朱雀”。

    “喏!”朱雀点了点头,随即想起来了先前自家殿下说的一些话,当下唇角不免勾起,心道:“这是在准备支持公子琰了么?”

    毫无疑问,朝堂传回来的消息,已经是表明了南郡会战的建议乃是公子琰要求并提出来了,甚至这位以恶名而显的公子琰殿下不惜独力开战的态度,这种情况下,自家殿下的这幅态度就耐人寻味了。

    旋即,朱雀摇了摇头,因为她也明白了,自家殿下眼下不是转投阵营,而是简简单单的为了大秦。

    若是秦军在南境大胜,则大秦数年之内无忧矣!

    果然,随着北境的大捷,原本压在秦人心头上的巨石,顿时去了一大半,在保证了北境兵马的供应之后,大秦上下的精力再一次汇聚到了大秦南境,即南郡!

    大秦之气运,全依此战之胜负决定!

    若胜,大秦国境可拓土数百里,得五十万之民众,瞬间跻身于当世二流强国之列。

    但是要负的话,北境的晋韩氏得闻消息势必会卷土重来,再度兴兵侵犯大秦,到那个时候,大秦新败之下,势必会有倾国之危!

    但是此战要是交给一个年岁不足二十岁的大秦公子来指挥,尤其是这位公子当初在宛城的名声以劣迹斑斑来形容的,许多秦人并不看好。

    这种疑虑却终是抵不过秦伯的一语决断:“老秦人从不惧战!稚子尚且能够上战场,何况孤的虎子乎!”

    当下,一言决定南郡的战事再一次升级!

 第九十四章 真正用意

    秦伯十八年,南境战事愈演愈烈。

    秦国举国之力,应对两线战事,力有不逮。

    刚过年关没有几天,接连下了几天的大雪终于是收拢住了最后一丝阴霾,然后晴空万里,和煦的冬日暖阳以及呼啸而过的北风,覆雪以缓慢的速度融化着。

    “怕雪一化,就要打仗了!”

    士卒中,不乏有老卒看出来了近日来短暂的和平,全依赖于这里是大雪带来的严寒不利于双方交战,雪势缓慢的融化,战火也是要重燃了!

    〖必须要尽快结束此战!〗

    无论是秦军中的林玧琰,亦或者是寿王军的寿王桓羽,皆是在心中如此决断道。

    南郡的战争泥潭已经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正在缓慢的拖垮寿王军和秦国,再不结束,耽误了春上的农耕,恐怕届时将会出现纵横数郡的大饥荒。

    “殿下,北王芈权已经派人过来了。”

    秦军的营帐中,荆翊走了进来禀报道。

    “怎么说?”林玧琰没有抬起头,径直问道。

    荆翊回道:“北王芈权已经是答应了殿下的条约。”

    “鼠目寸光!”

    “不对……看来荆国的内斗要比我想象的更加严重!”

    听着自家殿下接连这两句,荆翊来不及思索,便是提醒道:“殿下,雪融了,寿王军那边也是蠢蠢欲动了……”

    “唔……早就知道了,不动的话才是有猫腻!”林玧琰点了点头,然后从桌案上取出来一方文书,道:“恰巧,宛城的军令也是在今日一大早就到了我这里,顶多就是明天,寿王桓羽便是能够接到围攻襄城的消息!”

    “殿下,寿王桓羽会回撤襄城么?”

    闻言,林玧琰笑笑,“到时候,寿王桓羽接到的消息可不止是襄城被围这一个,撤不撤,可就由不得他了!”

    旋即林玧琰便是对荆翊吩咐道:“通知各军集合,编县留下两千人驻守,其余人马聚拢到若县,不日将出击寿王军!”

    “喏!”

    果然,年关过后,以若县为中心,秦军与红巾军的局势可堪是每日一变。

    秦军攻克了若县城墙,便是意味着打破了寿王军对己方的消息封锁,从而使秦军和樊地等地秦军的联系大大加强了。

    但寿王桓羽也是察觉到了一丝丝诡异之处,因为他敏锐的发现,秦军的攻势竟然是一次次大胆了起来。

    〖难道……〗

    寿王桓羽心中猛然一咯噔,随即便是召来了北王军以及纪山军驻扎本部的传令兵。

    一见到两人,寿王桓羽便是直截了当的责问道:“已经是接近一旬了,为何还不见北王和公子芈云攻克编县,与本王回和!”

    纪山军传令兵忌讳地看了一眼北王军传令兵,被后者一个眼神遏制住说话的意思,便是沉默下来了,还是后者胆大回了寿王桓羽的话:“寿王,北王军乃是残兵败将,秦军的战斗力叫若关艰险都攻克了,北王以及公子芈云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有余而力不足……”闻言,寿王桓羽冷哼一声,随即道:“恐怕是另有图谋吧!”

    两个传令兵皆是沉默下来,寿王桓羽见状,也是生起来一股无名之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