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雄秦崛起 >

第3章

雄秦崛起-第3章

小说: 雄秦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并非没有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似林玧琰要是换来了大量的米粮和布匹,只要拉到晋国、齐国、楚国这些国家换来钱币也是能够行的,不过对林玧琰来说,这似乎不可,因为米粮、布匹这可是一个国家最常用的物资,如今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永远不会嫌多的,这样大肆出卖给外国,怕是养肥了外国那些人,就会危害南秦的本身利益了。

    尤其是林玧琰还是南秦的公子,怎么能够做这种自挖墙脚的事情。

    如此一想,这条路也是不可行的,这一下子又是让林玧琰陷入了两难之境。

    突然,林玧琰眼睛一亮,自言自语的说道:“我为何要用别国的钱币!”

    【对啊!我为何不能自己铸造钱币!】

    一下子想到了这个点子上,林玧琰也是不由得想起来了,大秦可没有任何律令禁止私人铸造钱币!

    这样一下子想通,林玧琰也是似乎看到了大量的钱财奔涌着自己而来,自己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如果铸币都是自己完成的,那自己还要去创什么业,赚什么钱,钱都是自己腰包掏出去的!

    不过林玧琰还是很快清醒了,因为要是沿着自己铸造钱币这条线继续想下去,林玧琰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两个难题?

    首先自然是铸币的材料是什么?

    林玧琰也是首先想到的无非是两种物件,铁和铜。

    铁,这个好办,南秦所在的南阳郡便是铁的高产区,大秦的铁器冶炼也较为发达,不过铁这个东西很容易生锈,尤其是钱币这种经过多手流通、也不能似铁器一般生锈了拿到磨石上磨一磨便好了。

    生锈这个难题铜正好能够有效的避免,但是摆在眼前的却是,如今南秦的出铜量并不似铁多,支撑起来南秦国内的铜币使用量倒是不成问题,要是流通其他地方的话,则是有着捉襟见肘了!

    最为难的还是第二个问题,即如何推广铸币的使用这个问题。

    如今的南秦并非没有钱币,似先前林玧琰所知道的,南秦境内包括晋国的布币、齐国的刀币、楚国的蚁鼻钱、北秦的圜币、巴蜀庸等地的贝币等不下十数种钱币,却是没有一种能够被南秦国人大规模使用的,要是想大规模推行铸币,其中怕是不得不要林玧琰仔细考量这个问题。

    想了想,林玧琰觉得南秦目前还是没有能力能够构建这么一个庞大的货币系统,货币能够流通,势必需要等量的货物方才能够流通。

    就目前而言,黄金和白银这等上币还不可靠,只有粮食和布匹这种最实用的东西才合适。

    林玧琰摇了摇头,又回到了原点上,粮食这个东西真是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

    看来无论是想做什么,内宰这个职务才是最基本的。

    好在自己的府邸上并没有什么好收拾的,十几个人的东西,直接打包去棘阳便是可以了。

    当下,派人前往自己在泌阳的食邑通知前去收取食邑田税的纪武和淳于启,公子琰府邸上下人等便是归置好了东西,随着自家主任前去内宰的的治地——棘阳。

    棘阳在宛城南偏东的位置,常常有“三阳熟、南秦足”的说法,指的便是棘阳、淯阳、泌阳这三处淯水泌水两道江河流域,土地平旷,用水方便,沃野千里,非常适合耕种。

    尤其是棘阳,三阳中最靠近宛城的,面积只有淯阳的一半、泌阳的三分之一,但论起南秦老氏族,棘阳的聚集程度远超其他地方。

    大侍监高锦已经将记载赢姓林氏田产信息的竹简送给了林玧琰,内宰治下在棘阳偏北部,约莫有万余亩的田产,有五千农人或工匠由内宰所管。

    林玧琰上任之前的内宰乃是名为滓涣,高锦已经是派人知会了他,因此滓涣每日派人在路口等候,迎接这位瞄上了内宰位置的公子琰。

    此日傍晚的时候,滓涣才接见到这位公子琰殿下。

    “下臣滓涣,见过殿下!”

    林玧琰打量了此人一眼,长相颇为忠厚,言谈举止也是中规中矩的。

    不过此人原先乃是内宰,对于这族地之事颇为了解,想来自己日后怕是少不得此人协助。

    当下林玧琰也是对此人好言相侍,随后滓涣也是为林玧琰一一引见赢姓林氏族地的众人官员。

    “殿下,此乃都尉项鹰,负责林氏族地的卫戍,乃是南阳军的部曲出身!”

    林玧琰看过去,这项鹰乃是一个虎背熊腰的铁汉,目光犀利,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卒。

    “项鹰见过殿下!”项鹰行礼道。

    林玧琰扶起来了他,道:“不必多礼,项部曲为我林氏戍守族地,辛苦了!”

    滓涣与项鹰颇为意外,着实没有想到这公子琰待人接物居然是如此客气,当下项鹰也是热血沸腾地回道:“项鹰职责所在!”

    滓涣接着为林玧琰介绍:“此乃百工坊司署箔锡,箔锡出自吴越名匠世家箔氏一族,箔氏一族亦在秦国多有能才,箔锡之父乃是上大夫箔泺,其长兄亦是铸兵司司署箔铛。”

    “箔锡见过殿下!”箔锡行礼道。

    林玧琰看过去,箔锡面容精瘦,不过骨架却是颇大,肩膀厚实,其一举一动不难看出来此人臂膀有力。

    “箔司署请起,说来也巧,我对百工之事也是颇为好奇。”

    “技巧之事,终末道也。”箔锡回道,随即也是应道:“既然殿下有意,百工坊能工巧匠不少,可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林玧琰劝慰道:“箔锡不必妄自菲薄,难道就不知世上公输班之大匠、墨家之技巧乃是民之要术、国之重臣?!”

    〖公输班……墨家……〗

    箔锡也是没有想到公子琰殿下居然是引出来了公输班与墨家两个典故,当下也是倍受鼓舞,

    “箔锡受教了!”箔锡点头回道,随即也为林玧琰引见身后的诸位大匠:“殿下,此乃铸铁大匠马骏,冶铜大匠齐先、齐森,制木大匠俞毫等。”

    “贱民见过殿下!”众多大匠对林玧琰行礼道。

    〖贱民?〗

    林玧琰听起来这个自称,皱起来了眉头,虽然是知道南秦境内有着隶民、也有奴隶,但却是没有想到,将匠人都是划入【隶民】之中,当下林玧琰也是对滓涣吩咐道:“滓卿,将百工坊的匠人划入民籍。”

    闻言,滓涣面色犹豫道:“殿下,旧礼规定不事农者不入民籍……”

    林玧琰态度强硬道:“现在君父授我内宰,族地之内则是由我为主,知否?”

    听着公子殿下的言语中有示威的意思,当下滓涣便是告罪道:“下臣妄言!此事下臣立即着手去办!”

    林玧琰觉得该摆出来的态度还是要摆出来,自己虽然可以对这些人和颜悦色,但要是涉及到决断一些事上,对这些人再假以辞色的话,以后说话就会没有威信了。

    箔锡回过头来对那些大匠提醒道:“殿下恩赐,还不行礼道谢?!”

    于是众位匠人叩谢道:“多谢殿下恩赐!”

    林玧琰让他们起身。

    滓涣引见最后一人,乃是一位农夫模样的人:“殿下,此乃大农许稼,修习农家之术,治赢姓林氏族地田亩。”

    林玧琰笑着说道:“我素来有口腹之欲,闻山中野鲜可移植田亩,不知许大农能否做到?”

    那许稼也是回道:“山野之物,毒性未知,其味或鲜,或有剧毒,安能轻易食用。”

    林玧琰摇摇头道:“昔时神农尝百草,知何物可食,何物可用,我有一个法子,蓄养一些野兔等物,山野之鲜,可令兔等先尝,兔无事,则人亦无事。”

    “此法善!”许稼也是面露喜色道,随即对林玧琰拜谢道:“多谢殿下指引!”

    林玧琰笑着摆了摆手,滓涣见众人尽数引见完毕,也是道:“天色已晚,殿下居住的宅子已经是收拾好了,还请殿下尽早休息。”

    “嗯,这也好。”林玧琰答应了下来,便是随着滓涣而去。

 第五章 度量衡

    眼下正是农闲的九月下旬,因此诸多农事已经悉数宛城,林氏族地的田亩上,是年岁大大小小的农人拿着木杵、耒耜等农具在整理着土地。

    次日出门由滓涣领着熟悉林氏族地地盘的林玧琰见到了此类场景,也是知晓了这次时候中原才刚刚出现牛耕,南秦地处偏远,怎么可能接触到牛耕了,除了牛耕之外,南秦境内一应的先进农具都没有。

    木杵耒耜之类的农具,林玧琰见到了也是抹了一把汗,用这个农具来拾掇土地,未免太事倍功半了吧。

    当下脑海里也是出现了一些农具的图案,便是折返去了箔锡的百工坊,准备打造一批好用的农具。

    百工坊这些工匠有青铜匠,有陶土匠,木匠,石匠等,多且杂,林玧琰觉得想要做好内宰一职的事情,就必须要用到这些工匠。

    因为昨日林玧琰许诺给他们民籍之后,干的也是热火朝天,不过他们的铸造都是为了供应宛城尤其是王宫里所用的,各种玉石饰物、青铜器物,金属铁器,都是奢侈的造型,涉及到农事生产的,硬是一件都没有。

    当下林玧琰勒令百工坊司署箔锡放掉奢侈品的打造,转而打造各种农具。

    箔锡却是道明实情,这些工匠都是各地挑选上来的良匠,为的就是服务于林氏自己秦国老氏族的需要,如今突然停下生产,造成各种器物的供应不上,恐怕得算作内宰的失职。

    说到最后,林玧琰也是明白了,敢情百工坊就是一个为赢姓林氏自己秦国的老氏族服务的私人加工厂,这样停掉的确是不合时宜,还得缓慢图之。

    当下决定牺牲林氏族地卫戍士卒一段时间的兵器打造,便是抽调了一部分百工坊的各大匠,开始进行了农具研制打造。

    林玧琰刚将大概的图纸画下来交给各个大匠,却是没有想到问题又来了。

    不过这些家伙的各行其事,也是让林玧琰头疼不已,比如说,打造最简单的农具锄头,这些工匠往往是喜欢一个人独自完成一整支,从选择木棒,削滑,到打造锄头,接上,根本不让别人插手。

    但是这种最简单的锄头却是要耗费数日的时间,这种速度,要是打造一支成品的矛戈之类的兵器,岂不是要耗费数月的功夫。

    林玧琰难以接受,随即便是想选用流水线的方式铸造,却是发现更严重的问题来了。

    大秦居然没有统一的度量衡!

    这让某位工匠铸造的锄头到了另一位工匠的木棒上面,或松或小,根本衔接不上。

    林玧琰阴沉着脸,看着面前数百位工匠,厉声问道:“一尺有多长?”

    顿时这些人叽叽喳喳的吵了起来。

    “伸出来胳膊,到肘部关节这儿,差不多是一尺……”

    “不对不对,这一尺太长了,应该是张开手,大拇指和小拇指伸成最大,这才是一尺。”

    “你这才不对……”

    林玧琰见状,也是大声喝住他们:“够了!”

    没有统一度量衡的流水线生产,根本就没有办法应用到实际上面来,所以统一度量衡,又成了当务之急!

    于是,这些工匠随着林玧琰换了一块阵地,开始所谓的设定度量衡。

    如今生活中常用的无非是长度、容度、重量,面积这几个。

    林玧琰习惯用十进制。

    而第一个就是确定长度。

    林玧琰废除了原先大秦混乱的四进制,七进制、八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

    林玧琰明文规定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十分,至于分下面林玧琰还想划毫来着,不想想了想,“亳”这个精度对于现在并不实用,因此作罢。

    想是想出来了,林玧琰便是拿寸来确定长度。

    “取几个易折的细木棍过来!”林玧琰指挥两个工匠道。

    随即,两个工匠便是拿回来了一把细木棍。

    “你,你,……,你,你,给我走上前来!”拿到细木棍后,林玧琰便是随便指了十个人走出来。

    那十人也是闻言走了出来,随即林玧琰又是交了几人出来,分给他们手中的细木棍,道:“量他们的中指关节,最底下的那段有多长,就把棍子掰断成多长。”

    “喏!”那些手拿细木棍的工匠也是应了一声,随即按照林玧琰的要求,去比量那十人中指最下关节的长度。

    没有多久的时间,林玧琰的手上便是拿回来了十根长短有些许差别的寸长木棍。

    林玧琰挑除其中最短和最长的那两根,便是让人拿过来了丝线,将这剩下的八根寸长木棍量出了总长。

    再将那根丝线对折三次,获得了八分之一的长度,才对众人道:“这便是一寸的长度了!”

    当下便是有人拿出来了另一个木棍,比划成一尺的长度。

    林玧琰手中拿着一尺的细木棍,看着众工匠问道:“可有青铜匠人?!”

    现在在这里的工匠除了铁匠稀少,其他的匠人倒是足够多。

    便是有数道青铜匠人走出来。

    林玧琰将几根确定好的尺才木棍交由他们道:“你们为所有匠人打造一把青铜尺,一尺长,上有分刻度,背面刻有工匠的名字,每位工匠随身携带,以证身份!”

    “是!”这几位青铜匠人随身应道。

    既然长度单位已经是确定了,其他的就是好办了。

    重量单位就轻松了,倒是不用弄的似长度单位那么精细,林玧琰挑选了几个武国常用的重量单位,如升,斗,石三种。

    要知道在南秦,乃是中原都是重量单位与容量单位是相通的,一升粮食便是一斤粮食,但是斗与石的换算单位却是不一样,林玧琰运用了十进制,便是将斗定成了十斤,石定成了百斤。

    林玧琰让数人找了不同的米斗回来,去掉最大的与最小的,便是得到了一个比较中肯的木斗容量,也定下了升斗石的容量以及重量。

    至于面积单位,但是运用到田亩上,林玧琰也是就近采用了分、亩、顷三个单位,一顷等于十亩,一亩等于十分。

    一分田便是四丈长两丈宽,每亩便是二十丈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