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第7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甚者,居然还有部分团练首领公然接受了辽国或者幽州军所授官职!”
武好古好像又给赵佶捅了个不大不小的篓子!他在河北宣抚任上力推的团练,现在出现了失控的迹象。
有不少河北、河东的地主恶霸借着组建团练抗辽的机会,拉起队伍,盘踞山头,当起了土皇帝。特别是在宋辽军事分界线间的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一带,团练割据现象由为严重。
那一带的主要城市大多被契丹人占领,但是在山区,宋朝的团练则乘机蜂起,占据了宋朝官府退出后的权力真空。各自占山占地,称霸一方。甚至还有个把心思活络的团练头子到处找组织,正经的大宋官府不容他们,他们就去投契丹投幽州。
而耶律延禧和武好古也是来者不拒,空头官帽子乱撒一通,反正也不给发饷。
赵佶听完了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人都快崩溃了。可又能怎么样?无计可施啊!
他沉默了半晌,才重重的叹了口气:“武好古的奏请,朕知道了。”
仅仅是“知道了”,也没说同意不同意,这事儿就搁置起来了。
海上之盟什么的,武好古自己去结吧,大宋是不会参与的。反正契丹人现在也知道幽州是“第三方”,河西是“第四方”了。
杨戬明白赵佶的意思,只得行了一礼,就倒退着出了君臣议事的崇政殿。
看到杨戬离开,赵佶又是一声长叹:“诸卿,国用之事如何?你们可有应对之法吗?”
蔡京和何执中互相对视了一眼。现在大宋的军事改革,可以说是完全失败了!正是土地和兵役挂钩的做法,催生出了幽州、河西两大藩镇。如果还是原来的雇佣兵制,武好古麾下将近八万的兵额(包括陆海军和附属的都管州的兵力,以及商市的公民兵),一年到头坐着不动,也得几百万上千万的开销。武好古怎么可能养得起?更不必说河西章援那个穷逼了,他有一万五千个骑士户啊!
在极限动员的情况下,至少可以拉出三万骑士正兵和同样数量的辅兵,六万大军,一人双马……这样的兵要朝廷来养,光是十二万匹战马就得几千万,六万马兵杨在家里坐着没有七八百万也不行啊。
看来祖宗家法,还是不可改废啊!
第1125章 金融创新蔡相公
(全本小说网,HTTPS://。)
北宋的文官虽然不大会治军打仗,但是却还是善于理财和搜刮的。全本小说网,HTTPS://。m;所以国库空虚的难题是难不倒蔡京蔡相公的。
哪怕在善于搜刮的新党团体中,蔡京理财的本事也是公认的高明啊!
在从天津市返回开封府的途中,这位大宋首辅就已经想好了要怎么替赵佶弥补因为战争造成的巨大亏空了。
他搜刮民脂民膏的手段,当然是极为高明的。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金融创新!
“陛下勿忧,国用之事老臣自有办法,只要河北、河东军务不再败坏,只需数年,臣就可以让朝廷府库丰盈,天下将再一次丰、亨、豫、大。”
赵佶闻言,一张拧成苦瓜的面孔上,难得露出了笑容:“蔡卿真有济世之良方?且说与朕听。”
蔡京笑着托出了自己的底牌,“陛下,臣以为理财之道不在搜刮聚敛,而在善用交引。”
“善用交引?”赵佶问,“蔡卿可是想滥发交子、盐引和茶引吗?只怕朝廷可以滥发,民间不肯接受吧?”
蔡京笑道:“陛下果然爱民如子,真乃社稷之福,天下之福。不过臣也不是搜刮聚敛的奸佞,也知道要爱民如子,断不会行滥发搜刮之道的。”
“不滥发又如何敛财?”赵佶皱着眉头。
其实这位爱民如子的官家不是反对滥发,而是担心滥发不了……
蔡京道:“滥发不滥发的,其实是看民间有没有需求,如果民间对交引有莫大的需索,便是发上一万万缗的额度,也不算滥发。”
“怎么可能发行一万万?”赵佶连连摇头,“蔡卿莫不是在说笑吧?”
“陛下,臣言万万,还是小数,臣的办法运作得当,数万万都是可能的。”
“数万万?”赵佶问,“不会强迫商民买入吧?”
“不会,不会。”蔡京笑道,“臣不会那么做,而且用强也不可能得到一万万缗。”
“你准备怎么做?”
“臣准备先扩大交引的用途。”
“扩大用途?”
蔡京道:“现在朝廷所发行的盐引、茶引,只能用于购买盐、茶,其中的盐引只能用于购买青盐和解盐,而且所售出的青盐、解盐只能在北方销售,不能在南方发卖。而南方的盐业,全都由官府专卖,获利不多,而民多不便。不如废除南方的盐业专卖,在全国实行盐钞制度。”
赵佶点点头道:“可是这样也多发不了多少盐钞啊?而且原本南方各路的食盐专卖也有利可图,现在全部废除,一进一出,能多赚多少?”
“陛下莫急,老臣还有办法,这盐引未必一定要用来买盐的……”
“盐引不买盐?还能买什么?”
蔡京笑着说:“可以用来买房子。”
“买房子?”赵佶一愣。
用盐引买房子……听着都新鲜啊!
蔡京道:“以后朝廷可以规定,凡是开封府城内和海路市舶制置司所管辖商市内购买房屋、土地,一律使用盐引进行交易!全国官地的发卖,也一律使用盐引交割。”
“用盐引?”赵佶还是没明白。
蔡京进一步解释道:“如果盐引只能买盐,那就只有盐商会储存一部分盐引,以备交易之需。也就是说会有一部分朝廷发行出去的盐引,始终存在盐商手中。而朝廷也就因此占了盐商的便宜,不过并不会太多,目前也就在一二百万缗间。即便将盐引推广至全国,民间盐商手中囤积的盐引,最多就在数百万缗。
但是盐引如果可以用来买房、卖地,那需求就大了。光是开封府一地,每年买卖的房屋,都价值千万缗以上!如果再加上京东市、上海市、明州市、刺桐市、广州市等五大商市中的房产、土地买卖,一年交易额只怕会超过两千万缗。为了完成交易,各地的富商大户,就必须囤积盐引。数千万缗的盐引,不就可以发行出去,而不需要实际给付食盐了吗?”
蔡京是把盐引玩成纸币了!如果武好古在场,一定会翘起大拇指喊佩服的。
作为后世的穿越客,武好古现在也没玩出纸币,还只是在研究发行银元、金币和银行券的问题。
银行券就是由天津银行发行可以兑付金银币的纸钞,其实也是纸币,但并不是政府信用背书的。不过由于武好古的幽州镇现在闹成了一个藩镇,和幽州镇挂钩的天津银行还有多少信用可真不好说。所以他也只能先搞出金银币,以后慢慢再想办法玩纸币了。
蔡京在历史上就是玩钞引的高手,虽然玩砸了一些,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替赵佶搜刮到了大量的财富。
而在这个时空,蔡京则是站在武好古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玩钞引,肯定玩得更好了。
首先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开封府和京东市的房地产市场被武好古、纪忆搞起来了。有了房地产这个可以吸收巨额资本的市场,才能容纳超发的盐引啊。
第二个有利条件,则是武好古和纪忆依托天津市、京东市以及大宋在三佛齐的霸权,建立了以两大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同样拥有吸纳盐引这种票据和准货币的功用。有了金融的助推,盐引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炒作、交易、借贷的价值。因此就会有大量的金融玩家参与其中,他们同样会囤积一定数量的盐引。
另外,以京东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也可以像吸纳金银铜钱一样,吸纳盐引存入其中,这样朝廷就能通过京东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盐引的走向。
“陛下,”蔡京接着又道,“臣以盐引和房产买卖举例,只是为了便于说明。如果真的要行交引之法,当不再分什么盐引、茶引,也不再有什么专卖专营。凡是专卖专营之物,一律‘以钱请钞,以钞请物’,此钞可以命名为钱引。不仅可以用来购买食盐,还可以用来买茶、买酒、买铁、买香料、交纳过税住税、购买官田,还可以用来交易开封府及五大商市的房物地产。
如此,便是亿万钱引,也可以散发在民间,朝廷将永无财用之匮!”
听不懂……
赵佶看着蔡京说的头头是道,却是听得一头雾水。不过不要紧,他听不懂,自有人能听懂的。幽州武好古,上海纪忆之,襄阳潘孝庵,他们仨一定是能听懂的。
现在武好古是不会来开封府了,除非是作为反贼。纪忆路远,一时半会儿也到不了。不过襄阳离开封府挺近,把潘胖子叫来问问就是了。
拿定了主意,赵佶也没急于表态,而是宣布散朝。诸臣告退的过程中,却有一人好像崴了脚,磨磨蹭蹭的走在最后,等别人都走了,他又扭头回来,大声道:“臣苏迟请独对。”
“请独对”有点犯忌讳,不是犯皇帝的忌讳,而是犯了大臣们的忌讳——皇上没叫你独对,你却请求独对,不是要打小报告是要干什么?
赵佶一瞧是苏迟,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苏迟是旧党啊……
在武好古割据幽州,章援割据河西,纪忆出掌海路市舶制置司后,朝中“维新派”已经被扫荡一空了。所以又恢复了新旧两党对抗的局面,虽然还没有展开朝争,但是已经开始各自站队了。
而苏迟是旧党老顽固苏辙的长子,自然也是旧党了,现在还是旧党中唯一的宰执,也就是当然的旧党首领。
“苏卿,你是反对蔡京的钱引之法吗?”
“陛下,臣才疏学浅,没有听明白蔡相公的话。”苏迟苦笑道,“论及经济之才,臣弟苏适倒是远胜于臣,臣得写信去问他了。”
“苏适……”赵佶点点头,不置可否。“那你请独对何事?”
“臣想知道陛下所欲何求?”
赵佶眉头皱得更紧了,“苏卿想说什么?”
“陛下,臣斗胆,就想知道陛下对于幽州、河西、河东的态度。”
听到这个问题,赵佶也只有一声长叹:“本朝家法,远胜历代,唯有用兵取胜之道,不如汉唐。”
“陛下的意思是准备承认用兵取胜不如汉唐了?”
“无计可施,如之奈何?”
赵佶现在有点认输认命的意思了。
“其实陛下已经寻到了用兵取胜之道,”苏迟道,“陛下要取回河东、云中,也不过是几道旨意的事情。哪怕要灭了契丹,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只是凡是有利必有弊。用兵之道,也是如此。依着祖宗家法,把兵都管死了,自然是胜不了。而要给带兵的武将以重权,胜是能胜的,可是……唐朝的藩镇之祸,就是这么来的。”
“唉,”赵佶又是一叹,“真是叫人为难啊。”
苏迟道:“既然陛下觉得为难,不如就来个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
苏迟说:“臣观河北、河东、河西及朔方形势,发行已经是一个各方牵制平衡的局面。幽州武好古、河西章援、相州韩肖胄,还有朝廷掌握的朔方、陕西兵马,张叔夜经营的河东南部,陶节夫经营的河北,都已经互为平衡,谁都不敢轻举妄动。陛下何不以无为应之?”
第1126章 低欲望的道君皇帝
(全本小说网,HTTPS://。)
苏迟的这番话,就是在蛊惑赵佶做个混吃等死的无为庸君。(全本小说网,https://。)如果早上一年半载,赵佶听了这话一定把苏迟打发去海州啃老。
可是现在,他居然深以为然了。
打仗太难了!哦,对赵佶来说太难了。对武好古、章援他们来说,却是一点也不难。
你现在让赵佶自己想办法夺回河东失地,那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再花个几万万也办不到!可要让武好古、章援出兵,几个月辽国兴许就被他们打崩了……
可是打崩了辽国之后呢?谁去收拾武好古和章援?韩肖胄和张叔夜吗?可打完后谁去收拾他们俩呢?
赵佶现在也知道,如果不放权给韩肖胄和张叔夜,这俩货也只能送人头。有多少兵打光多少兵!可要是放权给他们,他们和武好古、章援又有何不同?
所以赵佶现在有点心灰意冷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办了,躺倒不动,好好过日子,有时间就画点画,写写字,和李清照研究一下概率,和郭京、林灵素一起修个道,倒也乐在其中。
“陛下,”苏迟叹了口气,“有些事情,是强求不得的。朝廷兵弱,藩镇兵强,也不是我朝独有,当年的唐朝也是如此。其中原因,也是一言难尽。不过武好古、章援、韩肖胄、折克行等人毕竟不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啊。只要朝廷善加安抚,还是可以用他们维持局面的。
与此同时,西军、朔方军、开封新军、灵州高家的兵,也都是忠于朝廷的。只要朝廷能养好这几支兵,不让他们朽坏下去,就足以抵御藩镇的隐患了。而且武好古、章援、韩肖胄还被契丹牵制,他们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
所以如今的局面,还是可以维持的,对于朝廷也未必不利。所以臣建议陛下无为,就是不想破坏眼下的平衡局面。”
原来如此!
赵佶点了点头,“苏卿是老成谋国,真是难得啊。关于北方之事,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陛下,臣以为幽州武好古、河西章援、相州韩肖胄三人,还是有所不同的。”苏迟道,“其中武好古实力最强,对朝廷的威胁也最大!
章援兵力虽强,但是钱粮始终不足。所以只能用天理教的虚妄之学蛊惑人心,就怕有一天会失控,连章援都控制不住,而且章援毕竟老了,一旦故去,河西局势难料。所以也不得不防!
而韩肖胄则是三镇之中最弱的,兵弱,财寡,也没有天理大道可以蛊惑人心。而且他的能力也不足,只会屡北屡战。所以对朝廷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