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特战红鹰-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想让阎老西主动抗战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阎锡山是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亲日的色彩很浓,一开始的时候还是联合八路军共同抗战的,可是后来局士发生了变化,八路军因为有了老百姓的支持,组建发展壮大,阎老西一看不好,便开始玩起了阴奉阳违,我想用不了多久,阎老西就会和日本人同流合污的!”
“不能吧!他有那么大胆子?”徐红鹰心里话,我知道阎锡山最终的结局,你知道吗?连他活了多大岁数我都知道!可这事儿也不能说呀!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多谢上尉同志的出手相救!徐红鹰记住了!后会有期!”
“诶诶诶!你等等,我来问你,你有什么打算吗?这么多的老百姓,你打算怎样安排?”靳晓雯笑道。
徐红鹰叹了口气道:“抗战的胜利靠的就是老百姓军民同心,所以老百姓必须得管!”
aa2705221
第一百五十五章 精诚合作
(全本小说网,HTTPS://。)
靳晓雯笑道:“既然是抗战,现在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到哪里还不是一样?我诚心邀请你,到我们135团来!跟着我父亲靳东来一起打鬼子!”
“这。。。。。。”徐红鹰很犹豫,他是个共产*人,而且了解国民党的彻头彻尾,很不情愿和国民党合作,但是眼下自己带着这么多的老百姓,始终不是个办法呀!
靳晓雯察言观色,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们八路军对我们国军始终存在者芥蒂,因为老蒋的不积极抗战,可是你要知道,还有像少帅张学良那样的抗战将领支持国共合作抗战了!管他什么党,只要真心抗战不就得了?你说呢?”
徐红鹰内心很是波动,靳晓雯说的很实在,国共合作是八路军的大方针,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他也应该和他们合作:“那好吧,不过这些老百姓。。。。。。”他看了看乡亲们,受伤的受伤,挨饿的挨饿,脸上都没什么光彩了!
“嗨!这还不好办吗?我们135团的驻地就在阳泉,把老百姓安置在阳泉还是不成问题的!等到什么时候想回家乡,就回去呗!你就可以带着你的部队暂时驻扎在我们135团团部就行了呀!”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我们这么多人在你们团部吃喝拉撒的!”
靳晓雯笑道:“这更不是问题了!虽然我爹只是个团长,但是他这个团可是直属独立团!不归地方管,直接归国民政府调度!所以嘛,我们135团还是很有家底的!老蒋也得念及我爹和中山先生的关系嘛!”
“哈哈,那倒是,那就麻烦你们了!在没有找到大部队之前,我们就暂时打扰了!”
“嗨!别说那没用的!都是抗战的友军,谁求不到谁呀?没准老兄你哪天发达了,我们团遇难了,还的求你们大力相助也不一定呢!”
“那没问题!无论到任何时候,中国人必须帮助中国人!不管你是那个党派的!只要你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你们不是汉奸走狗,就必须得帮这个忙!”
“好,徐队长,这话我可是记住了,回头可别不认帐啊!咯咯咯。。。。。。”靳晓雯开怀的笑道。
“哪能呢?行了,时间不早了,我们该上路了!对了,到阳泉还有多远?”
“嗯,我们现在的位置是是石家庄镇,距离阳泉嘛,应该还要走几十公里吧!”
徐红鹰命令部队立刻整装待发,不一会,部队编排好了队列,靳晓雯点点头,不愧是特战指挥员,有速度!于是他们继续赶路,走了一天终于到达了阳泉城。
“诶呀妈呀,终于到了!真是又饿又累呀!”王振阳道,二宝笑道:“马上就要进城了,真想好好的睡一觉!吃顿好的!”
徐红鹰笑说道偶啊:“瞧你们俩那副嘴脸!够十五个人看半个月的了!等等吧,马上就能有吃的了!”可也是,这一天一夜都没有吃东西了,谁能不饿呀!徐红鹰也饿,他不是神仙,不过他能够挺得住罢了!
aa2705221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初见靳东来
(全本小说网,HTTPS://。)
靳晓雯笑道:“到了军营,我让你们先可劲造个够!好不一定,绝对管饱!”
“哈哈哈!。 。。。。。”战士们都笑了。王振阳和二宝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阳泉市位于中国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脉西侧,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山西省第三大城市。阳泉市北接定襄、五台两县,东临河北平山、井陉,南连昔阳,西俟寿阳、阳曲县,人称“三晋妥增”,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称“晋东雄绕”。阳泉是山西东部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市内桃河横贯,境内山川叠翠,矿藏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无烟煤产地。阳泉也是中国重要的矿产集中区,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素有“煤铁之乡”之誉。
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常年涌漾,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
据20世纪50年代从平定西北枣烟、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唐虞夏商时,今阳泉市境相传为古冀州之地。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晋卿智伯灭仇犹;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市境属赵。
早在春秋末期,赵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在今市区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曾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等县,是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升为州级建制。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此设置平定军,发兵太原。
秦属太原郡。西汉初,于市境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东汉,上艾县属冀州常山国。三国时,南北分属魏并州乐平郡、新兴郡。
西晋沿用曹魏旧制。东晋十六国时,历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国。北魏时南北分属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和肆州新兴郡定襄县。后全境属东魏和北齐。隋时于今娘子关置苇泽县,属井州,后废;于今盂县境置原仇县(后改称盂县),与石艾县同属辽州。
唐初,市境属受州,后受州废,石艾、盂县先后属并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石艾更名广阳,徙县治于广阳村。五代历属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县治迁回平定上城,隶平定军;盂县属并州;之后,平定县、盂县同属河东路。
金升平定州、盂州,属河东路、河东北路。元属冀宁路。明,盂州降为县,与平定州同属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为直隶州,增领盂县、寿阳县,属山西省。民国初为平定县和盂县,属山西冀宁道,后直辖山西省。
阳泉县城,国民军135团指挥部,大门口站着的哨兵一看到靳晓雯,立刻立正敬礼:“长官好!”
靳晓雯笑道:“小柱子,你怎么有站岗啦!”
“嘿嘿,张晓光回家看他妈去了,我替他!”哨兵笑道。
靳晓雯摇摇头:“也就你好心,好了,回头我给你弄个大鸡腿来!”
“谢谢长官!”靳晓雯摆摆手,带着徐红鹰等人进了指挥部大院,徐红鹰让其他人在院子里等候,自己跟着靳晓雯来到了团部作战室,靳东来一般时候都在这里。
“报告!靳晓雯奉命执行任务完毕!回来报到!”正在沙盘面前研究地图的靳东来转过身来,嗬,生得好一副虎威之象!剑眉虎目,高鼻梁,国字脸,一副短须,虎虎生威,相貌堂堂,腰佩中正剑,这个东西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佩戴的!
aa2705221
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礼相待
(全本小说网,HTTPS://。)
“呦!靳晓雯长官回来了?”靳东来满脸的笑意道。
“爹!”靳晓雯扑进了他的怀中,靳东来拍了她一下:“注意点影响,这不是咱们家,这是军营,还有客人呢!他们是。。。。。。”
“嘻嘻嘻,知道了爹!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徐红鹰,八路军太行山游击队的政委兼特战队队长!徐队长,这就是我们家老靳!我老爹!”
“徐红鹰拜见长官!长官好!”徐红鹰热情洋溢道,两人握了握手,靳东来微笑道:“徐队长,不用客气,我们之间并不是上下级关系!”
“国共合作期间,我们八路军是国民革命军的编制,理应叫您长官!在我们部队叫首长!听晓雯上尉说起过您,让人敬佩!”
靳东来挥挥手:“往事休提!惭愧呀,已经当兵几十年了,黄埔的毕业生,但现在还是个团长!老喽,没几天昏头啦!徐队长,请坐!来人!”
“团座!”警卫员跑了进来:“告诉伙房,做几个好菜,我们喝点!”
“是团座!”
“长官,简单一些就好,吃饱就行!别太破费了!”
靳东来笑道:“那怎么行呢?我女儿带回来的人,可都是上宾,照顾不好我这个老头子要挨批评的!哈哈哈!。。。。。。”
靳晓雯笑道:“老爹,说啥呢?好像我很霸道似得!”
“嘿嘿,你还不霸道呀!对了,闺女呀,你把徐队长他们带来,是有什么事儿吧!”
靳晓雯点点头道:“是这样的老爹,他们太行山游击队出了叛徒,导致他们整个村子和游击队被血洗,差点全军覆没!被鬼子伏击,正赶上我的突击队去执行任务,就帮了他一把,可是救人救到底吧,这是您经常教育我的,人家现在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络,还带着这么多的老百姓没法安置!我一想啊,都是抗战打鬼子的,不能眼看着不管吧!到不如来我们这儿,和咱们一起抗战,所以就把他们带回来了!老爹,您不会怪我吧!”
靳东来笑道:“都是友军,怪你干嘛?现在人家有难处,咱们就该帮一把!等他们找到大部队了再走不辞!”
‘嘻嘻嘻,我就知道老爹能够收留他们!谢谢老爹!”
徐红鹰忙到:“那就多谢长官了!打扰了!”
“诶,千万别客气,你们能来我这小庙,是靳某的荣幸,平时请都请不来的!刘副官!”
“团座!”副官走过来,靳东来道:“这是我的副官刘志,平时有什么事儿可以随时找他!”
“多谢长官!”这时候,酒菜准备好了,靳晓雯道:“先别说了,我都咕咕叫了,赶紧吃饭吧!”
“你这饿死鬼托生的!好了,开饭了,徐队长,就让我这个老头子尽尽地主之谊吧!我要看看八路军的游击队队长酒量怎么样!和好了当我老头子是朋友,喝不好别怪我老头子不伺候你们!哈哈哈。。。。。。”靳东来爽朗的笑道,徐红鹰也笑了:“报告长官,保证完成任务!”
aa2705221
第一百五十八章 红色摇篮
(全本小说网,HTTPS://。)
延安,抗战时期的红色根据地,中国共产*人的大后方,也是全国战略指挥中心所在地。
这里是研究战略战术,指点江山的老巢,伟大领袖毛*席和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就在这里,党中央的所在地,也是抗大的所在地。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为此名,校址延安,是中国共*党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的大学。
毛**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抬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由于敌后抗日斗争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抗大于1939年7月向敌后挺进,同年12月到达晋察冀,翌年2月到达晋冀豫,1943年3月返回陕北绥德,直至抗战胜利。
抗大在敌后先后创办了十二所分校,一分校在晋东南、后迁山东,二分校在晋察冀的灵寿,后返陕北并入总校,三分校在延安,曾改为军事学院扩后亦并入总校,四分校在淮北,五分校在苏北,后迁淮南,六分校在山西武乡,后并入总校,七分校在山西兴县,八分校在淮南天长县,后改新四军二师教导团,九分校在南通,后改苏中公学,十分校在鄂豫皖,太行分校在河南涉县,太岳分校在山西沁水。1945年10月迁至黑龙江省北安。不久迁往齐齐哈尔,改称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学员以部队调干为主,还招收投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知识青年,学习内容有马列主义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运工作、游击战、中国历史等。毛*东、周恩来、朱德、陈云、李富春都到抗大讲课或作报告。抗战八年,抗大培养了二十万优秀军政干部,为中国共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和夺取坑日战争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延安,古称延州,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延安是红军长征的终点,以及中国共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故被视为“革命圣地”。
站在延安宝塔山俯瞰山下,景色宜人,蔚为壮观。现在正是庄稼收割的季节,延安的军民们同心协力,抢收庄稼。
宝塔山下的一块梯田里,十几个穿着军装的大姑娘正在一边唱歌一边收割,人群中有个很显眼的美女,长得那叫一个水灵!别提有多美了!透着山里人那股子淳朴劲儿!
“诶,丽华姐,你说我的脑瓜子怎么就那么笨呢!老师讲了好几回我都没记住!”原来是王丽华,她来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已经有一个月了!
“嗨!莲花,你急啥?你大字不识几个,能学到现在这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有时间好好补补课就是了!”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