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6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反,向东发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本来就是软肋,防御薄弱,从这里下刀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一旦成功不光能够沟通远东方向,还能掀起连锁反应,这样的选择难道有什么不对?
其实,这场争论的焦点问题恐怕是速胜还是持久战的问题。托洛茨基之所以主张在哈尔科夫方向迎敌,那是他判断敌人会迫不及待的速胜。会直挺挺的向莫斯科进军。所以,他认为集中优势兵力。跟叛军在哈尔科夫迎头相撞,打一个歼灭战,一举将敌人统统消灭。
这样一来,一战可定胜负,不需要纠缠不需要拉锯,对国家的伤害最小,依然最容易解决问题。
而列宁的判断则不一样,从一开始他就不认为俄国的内战是一两场战役能够解决问题的。几百年的封建制度以及旧势力哪里是可以一战而胜的?
速战速胜的想法恐怕本身就是危险的,不能把敌人想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指望一次就能击垮敌人,那不现实。很有必要将敌人想得复杂一些,不要指望他们按照我们的设想行动,必须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而如果要打一场持久战,那么察里津就不能完全不管。不能只盯着哈尔科夫和莫斯科,否则,一旦敌人转向,将措手不及!
不过对此,托洛茨基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现在的工农红军,兵力非常有限。我们只能关注一个焦点——那就是哈尔科夫。如果三心二意,分兵把守,那么只会削弱我们,就可能被敌人各个击破!所以我们只能关注哈尔科夫,退一步说。就算敌人不打哈尔科夫,我们的红军完全可以从哈尔科夫向纵深发展。紧追在敌人屁股后面,再次夺回察里津!而如果我们在察里津分心了,一旦敌人真的直取哈尔科夫,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那时候莫斯科就危险了!”
李晓峰静静的聆听着列宁和托洛茨基的争论,他个人认为两位导师大人说的都有道理,哈尔科夫和察里津都很重要,哪个都不容有失。只可惜,红军刚刚组建,兵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他总觉得似乎也不需要面面俱到,似乎两位导师大人都犯了一个小错误,不过具体错在哪里,他又说不上来。
坐在轮椅上,这货敲了敲自己的脑瓜,似乎这样可以开窍一样。不得不说,这货本来就很醒目(坐轮椅开会),然后又这么特立独立,很容易引起注意啊!
至少列宁就注意到了这货不一样的动作,说实话,列宁一开始并没有料到这货会赶来开会的,某人坐轮椅进场的时候,导师大人都有那么一刹那的失神——他在诧异,这小子怎么也来了。
好一会儿,导师大人才想起来,某人似乎是军事委员会的委员,这个委员的身份还是他亲自提名的,召集军委开会,他可不是得来嘛!
当然,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某人气色不错,能神采奕奕的跟其他的委员招手示意时,导师大人还是觉得很欣慰——看起来某人恢复得不错,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能回到一线工作了。
而眼下,形势又很焦灼,托洛茨基不依不饶的,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要不换这小子说两句?列宁可是记得某人最善于搅局了。
想到这,列宁忽然问道:“安德烈同志,你似乎有什么看法,大胆的说出来嘛!”
李晓峰小吃了一惊,今天来开会,他原本的只打算带着耳朵来的,这几天他出的风头可是不小,预言了捷克军团必然叛乱、又当上了正部级的干部(待遇没有落实),简直是光彩夺目啊!
以至于一向喜欢出风头,也善于出风头的他,都不由得生出了一点担心,似乎得悠着点了,再出风头,那真得招雷劈了。可是,偏偏的列宁又点名让他发言,这让某人有些为难啊!
好在某人根本就是个傻大胆,这货一想:“导师大人都让老子说了,为什么不开口!”
顿时这货清了清嗓子,似模似样地说道:“其实我刚才一直在想,我们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哈尔科夫和察里津确实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叛军一时半会儿想要拿下这两座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是不是我们先不要想那么远,先关注顿涅斯克周边地区呢?”
列宁和托洛茨基都皱起了眉头,他们有些不明白某人的意思,政治家都喜欢从长远看问题。捷克军团叛乱之后,他们首先就是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叛军的动向,这才得出了哈尔科夫和察里津需要关注的结果。而现在。李晓峰告诉他们,哈尔科夫和察里津都太遥远了。你小子这是什么意思?
李晓峰却一点儿也不担忧,他自有一番道理:“叛军才刚刚占领顿涅茨克,不管是他们要北上还是东进,其实都有一个更加直接的选择!”
李晓峰的话音刚落,列宁和托洛茨基不由得将目光重新转向了地图,既然某人说还有别的选择,那这个选择是哪里?很快的,一个地名进入了两位导师打眼睛——卢汉斯克。
这座城市正好在哈尔科夫和察里津的正中央。夺取了卢汉斯克,既可以向东也可以向西还可以向北,可以说只要夺取了这里,叛军的选择一下子丰富了起来。
夺取卢汉斯克之后,如果叛军想跟布尔什维克决战,那可以转向哈尔科夫,如果想要获得对外联系的通道。那么直接去察里津,甚至如果他们想玩一把大的,也可以直接北上经沃罗涅日、图拉偷袭莫斯科。甚至他们什么都不做,拿下卢汉斯克也等于加强了顿涅斯克的防御纵深。
从这个角度看,卢汉斯克的意义完全就不一样了,谁夺取了这里。就获得了战略的主动权。如果红军屯兵卢汉斯克,那么等于是直接将剑架在了叛军的脖子上,不管叛军往哪里行动,红军都能及时反应。
托洛茨基和列宁交换了一下眼色,他们两位确实看得过于长远了。不管是哈尔科夫还是察里津,现在确实都没有卢汉斯克重要。如果能够确保卢汉斯克。那么就等于是往叛军身边楔入了一根钉子。
列宁首先说道:“这个建议非常好,如果我们能够确保卢汉斯克,那么就等于截断了敌人向东、向察里津发展的通道,等于确保了整个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的安全。我们就不需要分兵去保护察里津,可以一心一意的在乌克兰对付叛军了!”
托洛茨基想了想也说道:“这确实是个好提议。夺取了卢汉斯克,就等于关上了大门,如果有一支重兵挺进卢汉斯克,那么哈尔科夫方向的压力也会减轻……我们完全可以在哈尔科夫方向保持守势,然后在卢汉斯克方向打一场决战!”
说到这里,导师大人和托洛茨基都激动了,因为李晓峰提出的卢汉斯克完全解决他们的问题,托洛茨基不是想决战吗?那么卢汉斯克就是比哈尔科夫更好的地点,这里跟顿涅茨克近在咫尺,只要叛军有任何移动,卢汉斯克都能反应过来。
而导师大人不是担心叛军东进吗?夺取了卢汉斯克,几乎就是关上了乌克兰通向察里津的半扇大门,有一只重兵守在这里,叛军想要逃出乌克兰几乎就不可能。
不过卢汉斯克的意义虽然重大,但是问题也是有的,首先,红军的主力还集结在莫斯科方向,离卢汉斯克有大几百公里,而顿涅茨克离卢汉斯克却是近在咫尺,说不定不等红军抵达,卢汉斯克就失守了。
而且,不要忘记了,叛军可不止在顿涅茨克发动叛乱,只不过因为捷克军团的存在,这里的声势最大。顿河流域还有科尔尼洛夫和卡列金的残部在活动,如果红军的主力完全压往卢汉斯克,很难保证,这帮货不在背后插一刀。
万一,科尔尼洛夫的匪军打了兴奋剂夺取了察里津,那么红军的事态就很糟糕了,那时候腹背受敌,就进退两难了。
“我们应该尽快的向卢汉斯克增兵,”列宁毅然决然的说道,“保卫卢汉斯克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托洛茨基点点头:“向卢汉斯克进军,是现阶段我们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不过我们也必须时刻关注战场的态势变化,一旦敌人做出了选择,我们也应该适时的调整部署!”
有了两位导师奠定基调,红军的目标和方向很快被确定下来。作为平叛部队的总指挥,伏龙芝不会反对这个结果,因为这符合他的预料,对于卢汉斯克他也是非常的重视,如果能够确保控制住卢汉斯克,就能争取先手!
不过红军真能如愿的保住卢汉斯克吗?恐怕很难,因为白军也不是傻瓜,虽然他们内部的意见很不统一,但是基本的军人素质还是能告诉他们,发动叛乱之后,原地不动是不行的,而现在不管是去哈尔科夫还是去察里津意见都很大。那么做一个和稀泥的方案,搞一个折中,选一个可进可退的城市作为目标,似乎就是最正常的选择了。
显而易见,从地图上看,这样的城市只有一个,那就是卢汉斯克。于是乎,当内战刚刚爆发,不管是红军还是白军的最高决策层,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卢汉斯克,在这座城市恐怕是要爆发一场惨烈的恶战了!
不过,让我们暂时将目光从卢汉斯克挪开,因为这场大战还需要一点时间,让我们转向顿河下游,活动在这里的科尔尼洛夫和邓尼金也在同一时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ps:鞠躬感谢hzgdd同志!(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228 摊牌
(全本小说网,。)
自从科尔尼洛夫接受了那个空头总司令的名号之后,他与邓尼金之间的关系就趋于崩溃了。曾经的好朋友变得形同路人,哪怕共同生活在一座军营里,两人直接会装作看不见对方,甚至,除非是不得已,这两位压根就不会碰头。
在这样的氛围下,可想而知,徘徊在顿河流域的科尔尼洛夫匪军很难取得什么战果了。实际上不要说战果了,科尔尼洛夫、弗兰格尔和邓尼金压根就不能就战斗目标达成一致,当捷克军团在乌克兰翻江蹈海的时候,他们却在顿河下游开展一场新的静坐战争。
“我们不能继续这么坐等下去了!”
三个人中弗兰格尔的态度最激烈,作为社会革命党派来监督科尔尼洛夫的人,他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了。
“我们必须立刻北上,立刻夺取察里津。按照之前的战斗计划,在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打开局面,将顿涅斯克、察里津和乌法联系起来!”
弗兰格尔越说越生气,到最后几乎是手舞足蹈了,“而现在,我们却干看着捷克盟友和其他友军在战斗,这算什么?冬眠吗?”
出乎意料的是,科尔尼洛夫和邓尼金似乎在这个问题上观点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完全无动于衷。当然,原因是很简单的,科尔尼洛夫还眼巴巴的等着萨文科夫的那五百万卢布,没有钱。他真心不想动也动不了。
至于邓尼金,这位一开始就不看好攻打察里津的计划。他认为以手头的兵力去察里津碰运气,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撞一个头破血流!
邓尼金可不想白白付出这样的损失,他一点儿都不想去攻打察里津,他更想向顿涅斯克的捷克军团和友军靠拢,到那里才能积攒力量,才能有所作为。
可是他跟科尔尼洛夫的沉默已经让弗兰格尔完全无法忍受了,再这么坐等下去,所有的机会都会错失。弗兰格尔只能再一次提高嗓门。咆哮道:“总司令阁下,我强烈的要求您,立刻组织部队,向察里津进发。否则我只能给乌法打电报,告诉救国救革命委员会,您完全没有拯救俄国的意思,也根本不适合领导我国的军队了!”
科尔尼洛夫似乎有些意动。不过也仅仅是有些而已,他缓缓地说道:“弗兰格尔将军,注意你的措辞。不是我想停在这里无所事事,而是现实决定了,我们无法开展任何行动!”
弗兰格尔刚要说话,科尔尼洛夫就打断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是萨文科夫先生和救国救革命委员会承诺的资金一直都没有到位。没有钱,我们不能发军饷、也不能收购到足够的粮食,这怎么开展军事行动?如果您真的想拯救俄国,那么最好赶紧向乌法打电报,让那些政客们将款项拨过来!”
弗兰格尔立刻就不说话了。虽说之前双方经过讨价还价,已经达成了一致。但是说心里话。救国救革命委员会真心不太想给这笔钱,哪怕这笔钱并不是很多。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给科尔尼洛夫一个空头头衔忽悠他上当,等他上了钩,给不给钱都无所谓了。
可谁能想到,他们能想到的,科尔尼洛夫也一样想得到,这位真的是发扬了无赖作风,不见兔子不撒鹰,钱没到他的口袋,压根就是一动不动。
情况很被动,随着捷克军团揭竿而起,现在全国的“爱国主义者”都眼巴巴的看着乌克兰看着顿涅斯克,这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有足够威望的人站出来振臂一呼,否则,一旦捷克军团有个闪失,一切就全完了。
反正弗兰格尔觉得救国救革命委员太小家子气了,不就是五百万吗?给科尔尼洛夫不就得了,让这个混蛋赶紧走上前台喊一嗓子,喊完了,他存在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啊!
当然,之所以救国救革命委员会付款的积极性不高,不光是因为他们小家子气,不想资助科尔尼洛夫这个曾经的“捣蛋鬼”。更是因为他们担心科尔尼洛夫的节操,万一这货收了钱不办事呢?
实话实说,这还真是冤枉了科尔尼洛夫,这位确实是有想法干一番事业的,但是没钱他真的什么都不能干。最近一段时间他算是发现了,手下的部队和将领很不听使唤,对于他的命令是阳奉阴违,一旦要这些王八蛋调动,就一个个哭穷——哭着喊着要军饷,要粮草、要武器弹药。
不给?那对不起,谁都不听他的!
反正科尔尼洛夫觉得无限的憋屈,尼玛,怎么一到关键时刻你们竟然拉稀呢?更让他警惕的是,他隐隐约约的觉察到了,指使下面的军官跟他对着干的正是邓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