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1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晓峰毫不客气地就打断铁面人的话头:“还有谁?顶多还有你的那个秘书谢列平能凑活算个人才。但是这个小子比你差远了,年纪太小,资历太浅,当前的中 央委员会和政 治局谁会买他的账?甚至一句话就能让他滚蛋。而且不客气地说,这位谢列平同志就是您的克隆版,脾气跟您一模一样,太不讨人喜欢了。而可惜的是,他却没能赶上十月革命的好时候。”
捷尔任斯基很清楚某仙人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的联共布已经不是十月革命那会儿的布尔什维克了。那时候年轻人出彩和出头很容易,而现在。随着一切都制度化(或者说官 僚化),年轻人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得熬资历,不管是政 治局还是中 央委员会都不允许一个二三十岁的小屁孩对他们指手画脚。
而这一点也是让捷尔任斯基最痛心疾首的所在,谁规定了只有五十开外的老头子才能懂政治?才能懂经营?人类历史上那么多年轻的惊才绝艳的天才。如果硬性规定一个年龄限制,他们还能那么惊才绝艳吗?
尤其是让捷尔任斯基不满的是,明明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在二三十岁时就发挥了重大作用,怎么到现在就忘记了当年的自己,变得特别讲究资历了?那个东西真的重要吗?
在捷尔任斯基看来。一个同志如果在30岁到40岁之间就不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事迹,或者展现出突出的能力。那么在五十岁的时候,真心也就是那么回事了。毕竟这是自然规律,人类的黄金年月也就是那一二十年,过了这个年纪只有一年不如一年的。而现在苏联所实行的体制,就基本扼杀了五十岁以下的人发挥重大作用的可能。久而久之也就会变成老头之国。那时候在政治上将是一团死水!
可惜,捷尔任斯基虽然知道提拔年轻干 部的重要性,但是却没办法对抗苏联的大势。老一辈的老革命们好容易在熬成婆婆,好容易在占据那个位置,怎么可能轻易交出手中的权力?
而且捷尔任斯基哪怕是再铁面无私也不能一点儿情分都不讲。人家明明就没有大的错误,仅仅是列宁托洛茨基那一辈人牛逼闪闪地挡在了前面,这不能怪他们不努力吧?所以捷尔任斯基也是挺无奈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按你的说法,岂不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捷尔任斯基郁闷地问道。
李晓峰耸了耸肩道:“如果您还继续以前的做法,继续单打独斗,那确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如果您就这么愤然退休,不管那些年轻人,一样也没有任何希望了!”
捷尔任斯基笑了笑道:“说了半天,你依然是希望我不要退休。是吧?”
“当然,”李晓峰很诚恳地点点头,“但是我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去发掘青年干 部。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不要总是一个人单打独斗,那没有意义。并且,我更希望您能关注于制度建设,只有将制度的框架搭建起来,后面才能按部就班的执行!”
捷尔任斯基想了想道:“对于你提的第一点。我没有意义,是该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了。但是对于第二点,现行的制度难道不行吗?”
“官册制度的问题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了,”李晓峰很严肃地说道,“干 部是越来越多,但做实事的是越来越少。太多的人以为当官就是捧上了金饭碗,今后是旱涝保收,只要熬年份、熬资历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更可怕的是,在官册制度下,干 部是能上不能下,最终的结果就是官 僚主义和人浮于事。必须打破领导干 部终生制,不给那些一心只想混日子、熬资历或者溜须拍马的家伙上升的机会和通道。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捷尔任斯基也不是小孩子,不可能被李晓峰随便忽悠,类似的豪言壮语和美好的口号他听了太多,能不能做到才是关键。
“我知道这很难,阻力很大!”李晓峰笑着说道,“但是我依然想要去做,而且我也有机会有时间去做。我还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而那些官 僚主义的老革命还有多久?”
捷尔任斯基不得不感慨年轻真好,如果他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也会挽袖子大干一场。很可惜,他没有二十年,甚至他可能看不到某人在未来是否能取得成功,但是就冲某人愿意去干,他也愿意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三年,安德烈,我只给你三年时间,”捷尔任斯基异常郑重和严肃地说道,“这三年里,我会将工作的重点转向年轻人,但是三年后,无论你再说什么,我都会退休,这是原则!”
李晓峰很满意这个结果,因为他很清楚,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三年,更关键的是捷尔任斯基对他的承诺。在这三年里,只要他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就不怕铁面人找茬,甚至在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找他的岔子的时候,还能获得铁面人某种程度的帮助,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ps:鞠躬感谢南粤蛮龙、拿着破伦子、义字当头→光明圣堂武士和尤文图斯同志!(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348 普洛耶什蒂(1)
(全本小说网,。)
在李晓峰收获意外之喜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很郁闷,不是托洛茨基也不是斯维尔德洛夫,而是阿尔克斯尼斯。那么红色空军的元帅究竟为什么而头疼呢?
依然是为了他所喜爱的远程航空兵。众所周知,在图哈切夫斯基时代,阿尔克斯尼斯就因为优先发展远程航空兵还是优先发展前线航空兵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双方各退一步,远程航空兵有了比历史上更好的生存空间,但是优先级别始终是不如前线航空兵的。
尤其是卫国战争爆发之后,一度红军严重依赖前线航空兵,如果不是前线航空兵冒死出击,狠狠地打击了追击中的德军坦克集群,恐怕战场上的形势会更加难看。
与此同时,阿尔克斯尼斯一直鼓吹的战略轰炸,企图将敌机歼灭在机场上的作战企图却断然宣告失败。笨重的四发轰炸机在灵巧的德军战斗机面前吃尽了苦头,而红军又高度缺乏可以为这些四发轰炸机护航的远程战斗机,这就让轰炸敌人纵深以及机场的行动变成了自杀式的攻击。反正是损兵折将而战果寥寥。
这让军 委当中反对远程航空兵的势力是找到了由头,不断地抨击这些耗费大量资源,但实际上却没太多用处的飞机是废物。一时间,阿尔克斯尼斯是压力山大,他不得不一方面紧急要求上马新的远程护航战斗机项目,另一方面也像之前的某仙人一样,想办法证明远程航空兵的价值。
新的远程护航战斗机项目说实话一开始进行得就十分艰难,主要是当时各大设计局和生产厂家的能力都趋于饱和了,大批量的生产和改进计划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实在没能力上马一款全新的战斗机项目。
所以个设计院所在接到空军的要求之后,更倾向于在原有设计上进行改进。当时主要有三个方案,一个是在pe…2战斗机上加以改进,比如增大油箱;另一个则是米格设计局搞出的米格…5;最后一个则是全金属化且增大油箱版本的拉…5。
这三款战斗机中成熟度最高的是pe…2,之前已经改进到了pe…2m2。3工作量很小,投入生产也很快。但是这个很容易实现的方案阿尔克斯尼斯并不喜欢,因为pe…2作为高空高速战斗机,本身更适合去当截击机而不是强调格斗性能的战斗机。对于防空军来说pe…2很好用。拦截德军的轰炸机效果很好。但是对于空军来说,笨拙的截击机实在不能同敌人灵巧的战斗机格斗,会被虐得很惨。
所以,改进pe…2虽然简单,但是阿尔克斯尼斯和远程航空兵并不买账。他们希望拥有性能更好的战斗机而不是截击机。
同样的道理。米格设计局的米格…5很快也被宣判出局,原因很简单,这货也是高空高速战斗机,其实就是截击机。甚至米格…5项目一开始就是同pe…2竞争的存在,只不过之前米格设计局工作重点放在了米格…1和米格…3上,对米格…5关注度不高。等pe…2投产之后,米格…5自然也是没戏了。
这一次,听闻空军要进行新的远程护航战斗机招标,已经处于生死存亡时刻的米格设计局紧急从故纸堆中将米格…5的设计翻了出来,经过一番新创造之后。就投递给了空军。可以想象,跟pe…2一个路数的米格…5自然不可能进入空军的法眼,所以米格设计局又悲剧了。
实际上阿尔克斯尼斯最中意的还是基于拉…5改进的新式拉式战斗机项目。因为拉…5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将金木结构替换为全金属结构,省下的重量完全可以增大机身油箱。而且拉…5的性能算是比较理想的,至少更合适参加空中狗斗。由拉…5为远程轰炸机护航,必然可以减少相当的损失。
而且阿尔克斯尼斯中意拉…5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其风冷星型发动机结构比v型水冷发动机简单,造价低也更耐用。其实就是便宜,这样不用占据太多的资源,也就不会遭自其它军种的反对。
应该说。阿尔克斯尼斯的想法还是不错的,全金属化的拉系列战斗机也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前线航空兵却对此很有意见。
原因很简单。就出在了那个全金属化上。这个时空因为某仙人的干涉,苏联的航空铝材虽然不像历史上那么紧张,但作为战略资源,它的使用还是很受限制的。对于前线航空兵来说,宝贵的铝合金首先必须满足最重要的战斗机也就是雅克…3的生产,雅克…3的优先级大大高于拉…5。虽然雅克…3因为强调敏捷性和速度机身被设计得很小,这导致其航程并不好看。但是对于前线航空兵来说,航程小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拉…5、拉…7的航程也不大)。
而现在,为了满足远程航空兵的需求,竟然要跟宝贵的雅克…3抢资源,这就是绝对不能忍耐了!所以阿尔克斯尼斯的设想一开始就遭到了空军内部的强烈反对,一开始这个设想就腹死胎中了。
那么阿尔克斯尼斯的远程护航战斗机就这么完蛋了吗?没有,最后还是李晓峰想办法帮他解决了问题,而且解决的办法也很有特点,有点攒机的意思。
具体的办法就是改进红军中最低档战斗机雅克…7,给雅克…7更换金属机翼(机身和机尾依然是木头的),并加大机身油箱,将载油量提升到880升的水平。
仅仅是经过这样一番改进,这种被最开始被称为远程型雅克…7的战斗机航程就达到了2200公里。初步具备了给pe…8和图…3护航的能力。
不过只做这样的改进,其实并不能完全满足阿尔克斯尼斯的需求。毕竟雅克…7的速度太慢了,哪怕是用全金属机翼减轻了部分重量,但是增大的油箱也能抵消不少这种减重优势。以雅克…7的性能给远程轰炸机护航,恐怕也不是德国最新型号的bf…109和fw…190的对手。
所以增强雅克…7的性能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最直观的办法就是增加发动机功率,给雅克…7换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只不过这一点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更大功率的vk…105p或者vk…105cp…2以及vk…107都只能有限保障雅克…3的生产,根本就轮不到低档的雅克…7。…34系列。那是伊尔…2的标配,作为前线航空兵的心头肉,这个也不可能给低档的炮灰机雅克…7用。至于换装星型风冷发动机,那啥。虽然ash…82fn系列功率高达1850马力,当时那风阻也不是一般的大。给流线型的雅克…7装风冷发动机,性能会大打折扣不说,这个改进工作量也等于重新设计一架全新的战斗机了。
所以,这个事儿似乎又走进了死胡同。不过谁让李晓峰办法多呢?很快。他就从英国人那里想到了办法,通过反潜舰换发动机方案,他引进了罗罗的梅林xx发动机,这种原本装在飓风战斗机上的发动机比喷火用的梅林61确实差不少,但是比雅克…7使用的vk…105还是强不少。甚至比后来用在雅克…9上的vk…105pf…3还强点。
使用了梅林xx发动的雅克…7被命名为雅克…7dd,也就是daldego deysvija(超远程)的缩写。经过合理的设计,该机在拥有大航程的同时,其速度也能达到610公里每小时的水平。虽说跟最新式的bf…109和fw…190相比仍然显得不足,但这已经是当时条件下苏联能拿出的最优方案了。
而且在吸收雅克…7dd的改进经验之后,雅克…7很快被改进为雅克…9。而在雅克…9基础上发展出的雅克…9d和雅克…9dd,航程进一步增大,而且随着苏联发动机产能的增大,vk…107和am…38开始能用于更多的战斗机,这也让雅克…9的远程型号性能变得更好。
当然,发展远程护航战斗机仅仅是阿尔克斯尼斯关注的一个方向,真正要拓展远程航空兵的生存空间,最关键的还是要用战果说话。而开战以来,远程航空兵除了在挪威干了一票大的,之后能拿出手的战果实在不多。
所以阿尔克斯尼斯必须要做点什么了。而他的目光很快就盯上了罗马尼亚。
瓦拉几亚平原位于罗马尼亚的东南方。多瑙河、巴尔喀阡山、黑海赋予了这个国家迷人环境和诱人的财富。在中世纪,这里就以众多的金矿而被称之为“幸福的达契亚”。而这座蕴藏着宝藏的巴尔喀阡山也被罗马尼亚人亲切地称为“绿金宝库”和“罗马尼亚的脊梁”。
当然,进入到现代社会之后,经过勘探我们能知道。巴尔喀阡山蕴藏的这些宝藏并不是特别丰厚。倒是这里的阳光和空气以及水特别适宜葡萄的生长。作为世界著名的几大葡萄酒产地,瓦拉几亚的葡萄酒几乎成为了罗马尼亚人最重要的财富。
然而,罗马尼亚人并不知道,瓦拉几亚平原并不仅仅是有葡萄,另一种巨大的、前所未有的财富正静静的躺在他们的脚下。1856年的夏季,位于瓦拉几亚平原中部的普洛耶什蒂地区的布库雷什蒂镇上发生了骚动。
原来。镇上的工匠用一只蒸馏釜炼出了罗马尼亚第一桶灯用煤油。这样一来,镇上的人家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