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魏武卒 >

第7章

战国魏武卒-第7章

小说: 战国魏武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义几次欲冲入帐内,问个明白,却被青豚拉住。

    青豚让周义不要冲动,他拉着周义进了帐篷。

    到了屯这一级别,由于已经可以独自作为战争单位出现,因此,屯这一军事组织,有很大的自由活动权限。

    通常情况下,到了战场上,上级只会安排大战纲领,却不会具体指挥屯长的作战计划。

    于是,屯就配备了野战时必须用到的军帐。

    野战时,军帐是军官指挥能力的基石,普通士兵,只有看到军官们的军帐还在,士兵才能压下脑海中惊恐、兴奋、忧患、热血等矛盾心情的交替出现。

    身处荒野,随时就会毙命,只有看到代表军官的军帐还在,士兵才肯听从指挥,拼命杀敌。

    这就和两军大战,一方旌旗被砍断,士兵就会毫无战心,甚至大溃,是一个道理。

    有了军帐,士兵才有主心骨,因此,当军屯不在时,军帐就是显示军官所在的唯一标志。

    所以,青豚还没回归军营时,屯长所在的军帐,就聚集了所有的军官。

    青豚掀开军帐布帘,带着周义走了进去。

    众人见到青豚进来,吓得赶紧放下手中的酒杯,拜道:“吾等见过屯长!”

    “嗯,汝等倒也自在,只是__”

    青豚不在意的倒出签筹桶,将里面放着的签筹拿在手中,查看一番后递给周义。

    “汝且看看,这便是签筹,可曾看出猫腻?”

    周义接过签筹,刚看了几根,差点肺都气炸了,只见满桶的签筹,几乎全部都有红杠。

    狗日的,感情自己太老实,拿到签筹就会老实报告签筹颜『色』。

    原来自己自以为的公平,只不过是自己太过老实,被人利用罢了。

    他们竟然使诈!

    周义浑身发抖,枉自己拿他们当兄弟看!

    青豚苦笑,果然是这样,这群狡猾的农民,良心大大的坏了!

    见到周义拿着签筹查看,虎慌了手脚,急急忙忙的上来,就要抢回签筹,嘴里则连连说道:“义,吾等只是为了汝和屯长交好,并无恶意,并无恶意,还请勿怪,勿怪!”

    周义发作不得,虎这厮,死皮赖脸的拉着他不放,他又不能彻底翻脸,只好臭着脸,不吭声了。

    就在此时,军帐门帘被掀开,司马属下吏员走了进来,高声道:“青豚屯长听令!”

    帐内叽叽喳喳的众人,立马清净下来,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吏。

    吏展开手中竹简,道:“军尉属,收集各方资料,已经判明,此次秦军所来,正为吾魏国。故此,军尉属召集诸屯长及以上官吏前往军议。”

    青豚看着帐中自己的属下,道:“诸君,吾等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速去集合军队吧。”

    当下,挥手让人散了,跟着军尉属的吏,走出了大帐。

    唐雎不仕,然,在魏国没有人没听说过这个年逾九十的老人。

    秦军犯境,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数次登上城墙,远眺他方,那里曾经是魏国的土地,可惜,几十年来,被割让出去的土地太多,他已记不清哪一座城池,是哪一年割让的了。

    就在昨晚,孙子告诉他遇到了一个有意思的伍长,特意提拔他做假屯长,听了孙子的讲述,这个一生为了魏国奔波的老人,就有了会一会此人的想法。

    一大早的,不顾年老体弱不堪旅途,唐雎坐着车,来到了武卒军营,只为了见一见这个让孙子唐尉夸奖不已的草根。

    来到了军营,唐雎才知道,原来形势比他预料的更为严重。

    秦国已经将原本属于魏国的土地、城镇全部占领,仅留下大梁城以东得以幸免。

    而大梁城,也已经撑不了多久了。战国魏武卒

    zj190128g

 第十二章 魏国局势

    ps:手机打字好慢啊,还不好修改,等我回去后,会将最近几章修改一下,大家先将就着看。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今天改状态了,希望兄弟们支持。

    古时大军挺进,日行三十里者,上军矣。

    倘若在敌国行军,在保证后勤供应的情况下,能日行二十里就是了不得的铁军了。

    魏国选拔武卒时,虽然只挑选能负重五十斤,上午奔行一百里,下午能返回军营者成军。但那只是主战部队的能力。大军作战时,除了负责作战的部队外,还有押送粮草、军械等的后勤部队,因此,整个军团每天的行军速度,也就只有二三十里了。

    此时的秦军,虽然经过商鞅的变法改革,并有一大批诸如白起、王翦等流传千古的优秀将领。

    但!秦军依然没有抛开这时代军队固有的桎梏——行军速度太低。

    低下的社会生产力,落后的交通条件,原始的交通工具,就算秦国建有驰道(铁路)帮助运送军资,也依然没有提高多少大军行进的速度。当然,比起其他列国,秦军速度还是快上那么几分。

    这是一个比烂的时代,两**争,谁犯的错误少,谁就赢。

    后世的南阳桐柏山区,有残存秦朝驰道遗迹,此时的驰道已经与后世铁路基本相同。

    秦驰道:夯土为基,横铺枕木,枕木上铺设两排轨道。

    其形制已经与后世铁路无异,唯一不同的是:秦时铁路铺设的枕木间距稍宽,并将铁轨换成了木轨,经过碳化处理的硬木方。

    后世有学者做过研究,秦兵马俑出土的马车,恰好可以放在驰道的木轨上,而秦马车那独特的车轮设计,则可以保证马车卡在木轨上,不会滑(出)轨。

    就算秦军有如此先进的技术保证,秦军的行军速度,也还是快不到哪里去。

    当然,其他列**队前进时的速度,同样惨不忍睹!

    这才是秦**队,至今还没到达大梁城外的主因。

    小股部队,可以一天之内穿『插』一百余里,甚至两百里!但!大军集体行动,速度绝对和蜗牛差不多了。

    魏国武卒军营内。

    唐雎拍着案几,他不知道该怎么去骂这群尸位餐素的蠢材!

    秦军已经在魏国土地上肆虐十天了,可是……眼前的这群鸵鸟,身体都快要被野兽踩扁了,还要把脑袋扎在沙子里,装做看不到现状,来自欺欺人。

    目前为止,已经可以确认的消息是:秦军又攻取了大梁城西北的三县,魏国首都大梁城,已经成了面对秦军的最前线。魏国已经向暴虐的秦军,『露』出了柔软的腹部。

    此时放在唐雎案前的是_——外黄令张耳,在外黄县城破前,发来的紧急公文。

    他在公文中说秦军足足有十万人,外黄即将不保,在城破之际,他派人送来他最后的一封公文,并将秦军的大致实力报上。

    在公文的末尾,他妄自猜测道:此次秦军的作战目的,必然是攻略整个魏国,希望朝中诸公早做应对。

    让唐雎老爷子生气的是,眼前这群目光短浅的货,竟然还在质疑这封信的真实『性』。

    只因为张耳没有在公文的下方用印!

    甚至有个军将,言之凿凿的说:必然是有人冒充张耳笔迹,目的就是扰『乱』魏国视线,做出错误的判断。

    更有人还主张要先派人询问秦军目的,若是魏国得罪了秦国,那么只需要魏王派人向秦王道错,再赔上一些钱粮土地,就能平息秦王的怒火。

    如此,也省得两国大动干戈,省得底层士卒死伤太多……

    唐雎气得只想骂娘:汝母婢啊!吃猪屎长大的都比汝等聪明!

    秦军来势汹汹,一路毁城无数,这不明摆着就是要灭亡魏国的么!

    这个白发苍苍的老爷子发了怒,虽然他既不是当官的,又不是有爵位的人。

    但满屋的大夫、公卿,竟然没有敢当面顶撞唐雎的。

    唐雎名声太响亮了,不单单是名气大,他的年龄更是又太大了。

    在这个国君去野外,遇到田间地头的老翁,都需要保持礼貌的时代。唐雎就是魏国的活宝,莫说他们这些武将,就算是君王假,也要对唐老爷子毕恭毕敬的。

    所以唐雎一发怒,武卒顶层的军将们,都纷纷缩了脖子。

    自十八年前,信陵君去世后,唐雎就成了魏国声望最高的人。(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昭王之子,其兄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厘xi王,其自窃符救赵后,便流落赵国十余年,后魏国危机其返回魏国,最后一次率领东方六国,大败秦国。后遭魏王猜疑,其郁郁几年后就死了。他的墓里出土了一个凡是研究历史的,都知道的东西:竹书纪年。这些竹简,填补了秦朝之前的历史空白。)

    公卿沉默以对,唐雎就让小吏们召集所有的屯长,以及屯长以上的百长,五百主到场,聚众公议。

    等青豚赶到军营帅帐,帅帐内外早已挤满了人头。

    平日难得一见的五百主,二五百主,成了杂鱼,像他这样级别的屯长,更是小兵一枚。

    唐雎带着一众高官走出军帐,众人自觉的按照官职大小排列成行,青豚是资历最浅的屯长,更是排在了最后。

    唐雎见所有的武卒军官都已到齐,便让众人跌坐在地,开口道:“二三子,吾乃唐雎。”

    青豚抬头看去,只见这个名满魏国的老人,须发皆白,布满老年斑的脸上,条条皱纹就像刀刻的一样深沉,他身穿麻布衣衫,除了腰间的一块青玉吊坠,竟然再无外物装扮。

    这个就像是村里普通老人一样的名策士,唯一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那双眼睛,透着超越时空的深邃,就像是一个睿者,无论岁月如何沧桑,却依然掩盖不了智慧的光芒。

    这是一个彬彬有礼、却不失强势的人。

    唐雎只说了一句话,甚至不需要过多介绍自己,平时眼高于顶的武卒将领们,纷纷抱拳施礼问安。

    唐雎颔首,开口道:“魏国大难来了,汝等知否?”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不接腔,不就是秦国侵犯了魏国么!

    哪里有什么大难!

    过去这几十年,秦国几乎年年都会侵犯魏国,可是,魏国不是还好好的么!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顶多再赔点钱财,割点领土就好了!

    以前秦军每次这么干,魏国只需要服软就好……

    唐雎一看众军官脸『色』,就知道众人在想什么,他痛心疾首的说:“二三子,此时已经不是以前了,秦王政此次是铁了心要灭魏国了。孤(孤、朕,先秦男子的自称,无论何人皆可使用。这时候还不是皇帝专利。)查阅了军报,自秦军犯境以来,吾魏国丢失的城镇,已经超过二十座,大梁城以西,更是丢失殆尽。”

    青豚这才明白,为何历史上的魏国灭亡的如此之快。

    首都都已经成了孤城,成了抗秦第一线,不灭亡才是怪事了。

    “已有探马传来消息,此时的秦军大营,离这里已经不足一百里。孤召集众军所来,只为听听各位的分析。诸君请说说各自的看法罢。”

    机会来了!

    青豚朝思暮想的时机到了。

    后世有句哩语:若想富的快,当官带一带。

    这句话语,也适合这个时代。

    青豚穿越后,任凭他如何苦思,都记不起魏国是怎么灭亡的了。后来,经过几个月的细心观察,他隐隐有了猜测,这事大约与黄河有关。

    他查阅了地图,后世出名的地上河——黄河,就在大梁城的西北部,离大梁城最近处不到百里的距离。

    假如他是秦军指挥官,只需要派人掘开黄河,引水倒灌,不需要浪费士兵『性』命攻城,就可以拿下魏国都城。

    唐雎让众人畅所欲言,当即就有人说增加武卒人数,最好恢复到庞涓时代的五万人,有了这么多武卒,秦军不需畏惧。

    也有人说,派遣兵力,节节抵抗,用疲兵之策对抗他。

    ……

    青豚苦笑,有这么一群猪队友,不输才是怪事。战国魏武卒

    zj190128g

 第十三章 青豚献言

    ps:这一章先更,昨天欠的明天火车上补。(全本小说网,HTTPS://。)

    唐雎皱眉,自武卒开始实行子承父业制之后,魏武卒的实力就开始下滑,这十几年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他虽然能够猜到魏国有灭国的危机,但由于他不是军伍出身,自身的战场嗅觉不足,因此,他猜不到秦军会用何种手段攻破魏国的大梁城。

    魏国首都大梁城,实在是太雄宏了!

    自惠王将魏国首都搬迁到大梁城后,历代魏国君主都会加强大梁城城防,因此,这大梁城城高墙厚。

    城墙最低处都达到六丈高,墙厚五丈,城门上面的城楼更是足足有三层!

    大梁城的雄宏,足以排在此时世界前三,甚至第一也不是不可能。

    由于这时代社会生产力太过落后,故此,面对坚城,攻城的一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大梁城是魏国首都,存粮足够整个首都军民使用两年,若要攻陷魏国大梁城,秦军没有十万八万的人命朝上填,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

    唐雎让集合所有军官前来,就是想要集广思益,找到那个致命的弱点。

    可惜的是众军官喋喋不休许久,能真正看到这个弱点的……却没有!

    须发皆白的老人,伸手制止住杂『乱』的人群,道:“不知昨天斩获秦军首级的那位新屯长,可曾到来?”

    众人的目光纷纷看向队列最后,那个跌坐着一个肤『色』微白,模样周正,浑然不似军旅出身的少年。

    少年站起身来,躬身一拜,缓缓说道:“小子青豚,昨日侥幸斩首三级,添为屯长,不知唐子说的可是小子?”

    子,春秋战国时期,对各领域大成者的尊称,诸如孙子,孔子,老子,墨子等等。

    “果然是一懂礼的好儿郎!”

    唐雎脸『露』笑意,他孙言此人懂礼,小有计谋,此人浦一站立,说的第一句话,就验证了孙子唐尉对此人的评价。

    唐雎点头,笑道:“孤孙添为尉,人称唐尉,其言汝小有计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