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逸常住江都,是个典型的纨绔,不学无术也就罢了,还结交一些下三滥,做些荒淫无耻的事情。十二娘子是萧逸的姨表姐,有一次到江都正好碰到他一边喝花酒一边豪赌,大为愤怒,当即派人把萧逸的一些下三滥朋友打得缺胳膊断腿,最后一起扔大牢里了。江都的贵族子弟惹不起十二娘子,于是便把仇恨记在了萧逸头上,仅仅过了一夜,萧逸便被人打得鼻青脸肿,无处藏身,情急之下,跟着十二娘子跑了,反正有表姐养着,混吃混喝吧。
哪料到好日子还没过几天,却被十二娘子扔到大山里了,人生地不熟也就罢了,还整天与一帮穷凶极恶的叛贼混在一起,这根本就不是人过的日子。三十六计走为上,萧逸半夜逃跑,不料却被巡值的风云卫抓到,天黑看不清,抡起拳头就是一顿暴打。萧逸被打得奄奄一息,从此绝了逃跑的念头,期盼着十二娘子来“救”他。
李风云没想到十二娘子也会“忽悠”人,竟把这么个纨绔扔在自己身边做秘使,这哪是做秘使?这根本就是个祖宗,不但要管吃管住,还要保障他的安全,一不小心死了,拿什么向崔家交待?李风云有苦难言,于是便把萧逸交给了徐十三。
徐十三当然不愿意,俺正经事多了,哪有时间陪一位纨绔吃喝玩乐?
李风云心里有气,对十二娘子腹谤不止,你敢忽悠我,好,我就奉陪到底。他交代徐十三,这个人你肯定要保护,但只要他活着就行,剩下的事你看着办,你千万不要把他当作崔家的秘使,更不要把他当作世家纨绔,你就当他是江都的一个小混混,“操练”他,“锤炼”他,直到把他打造成一个合格的义军悍卒,你的任务就完成了,而且你的好运气也来了,你后半辈子的辉煌就全靠这位江都萧郎了。
李风云“忽悠”徐十三,徐十三竟然相信了。徐十三对李风云已经崇拜到了极致,从一个一无所有的贼,到拉起军队,打下地盘,不过短短几个月,仿若做梦一般,如今更与山东第一豪门崔氏秘密往来,可以想像,有了崔氏的帮助,义军前景当然很好。李风云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本事太大了,徐十三敬若神明,对其言听计从。
一夜过后,萧逸的噩梦就不是可怕,而是恐怖了。徐十三成了恶魔,日夜不停地“折磨”他,让他生不如死。痛苦不堪之余,萧逸赌咒发誓要杀了徐十三,要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徐十三置若罔闻,依旧不知疲倦不辞辛苦地“操练”萧逸。
萧逸在噩梦中艰难煎熬,突然有一天就走出了大山,出现在了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边。
“师傅,这是什么地方?”萧逸在徐十三的“操练”下,不但世家子弟的丰姿荡然无存,就连说话口气都变得谦恭有礼,尤其对徐十三,更是一口一个“师傅”,唯恐怠慢了晚上又要被所谓的“魔鬼训练”折磨得痛不欲生。
“鲁郡。”徐十三言简意赅。
“这条河呢?”
“泗水。”
萧逸看看正在渡河的义军将士,追问道,“渡河去哪?”
“阳关。”
“阳关在哪?”萧逸好奇地问道,“为甚要打阳关?”
徐十三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厉声叫道,“闭上你的嘴!”
“为甚要闭嘴?”萧逸也瞪大了眼睛,做白痴状,不依不饶地问道。
徐十三几乎崩溃了,这到底是谁折磨谁?兰陵萧氏怎会养出此等奇葩?
=
=
=7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8章 下山了
李风云回到南城后,召集韩曜、陈瑞和袁安,正式公布了与崔氏秘密合作事宜。
韩、陈、袁三人又惊又喜。吃惊的是,李风云也不知用了何等手段,竟然与山东第一豪门崔氏秘密合作。与崔氏合作,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当今中土,有多少势力能赢得崔氏的合作?这其中到底是李风云找到了崔氏,还是崔氏主动找上门,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很肯定,李风云的身份非同寻常,否则崔氏豪门根本不可能理睬一个叛贼,更不要奢谈什么合作了。高兴的是,他们跟对了人,走对了路,或许某一天,在崔氏的帮助下,他们还能再一次进入贵族阶层,再一次过上贵族生活,并且有更好的前途。
为了他们个人的目标,他们对李风云寄予了更高的厚望,对李风云也更加的信任,并愿意为之效命。
李风云要求三人发誓,严守这个秘密,尤其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义军若想快速的发展壮大,肯定离不开外力的援助,所以这个秘密无论如何不能泄露。
四个人商量后,决定以陈瑞为秘使,乔装商贾,火速赶赴彭城,最好能抢在十二娘子尚未离开彭城之前,与崔德本就合作事宜进行具体商量。
李风云特意提到了讯息传递。掌握东都和地方官府的机密讯息,对义军的生存和发展尤为关键,而这一点正是崔氏所具备的。双方若能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合作,不但能确保合作的保密性,也有确保合作的长久性。至于粮食武器等物资的援助,或者战场上的“默契”配合,李风云认为风险都太大,尤其对崔氏来说,即便没有被人发现,亦也会给对手留下攻击或者诬陷的把柄。所以李风云嘱咐陈瑞,自己的命运要自己掌控,义军的发展壮大更要靠自己。崔氏是庞然大物,不可匹敌,义军只能借其力,而千万不能依赖它,一旦形成了依赖,距离被吞噬的日子也就近在咫尺了。
送走陈瑞后,李风云独自坐在山巅,在呼啸山风的吹拂下,让自己平静下来,重新梳理了思路,遂决定调整攻击部署。
依据崔九所提供的最新讯息,徐州左骁卫府的梁德重为“保东征”,把徐州诸鹰扬主力全部部署在运河水道两岸,以确保战争物资平安北上,而齐鲁右候卫府的周法尚,其主旨也是“保东征”,为此他把齐鲁诸鹰扬府的主力全部部署在沿海运输通道上,其戍卫重点便是琅琊郡。
根据这一讯息,李风云确认自己之前的想法是正确的,不要去打琅琊郡,也不要去破坏东征,如此一来,便没有危害到周法尚和梁德重的切身利益,他们也就不会调集鹰扬府军队围剿蒙山,这便给了义军发展壮大的机会。
但是,大河南北今年的灾患有增无减,受灾地区会扩大,受灾人口会增多,再加上各路义军肆无忌惮的烧杀掳掠,天灾加人祸,必定生灵涂炭。在这种不利背景下,蒙山义军如果盲目扩展,必将给自己带来不堪承受之重。
李风云决定改变策略,今年义军的首要任务是夯实蒙山这个根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限度地扩展,其次是稳步向鲁郡方向发展,目的是以攻代守,阻御官军的围剿,确保义军在蒙山站住脚,夯实基础。
李风云随即据此做出部署,义军主力一分为二,分南北两军。南军为四个团的兵力,以韩曜、王扬为正副统帅,以南城为据点,向鲁郡的南部、彭城郡的北部及济阴郡的东部地区展开攻击,其攻击目的是在牵制官军的同时,逐步拓展地盘,并确保占领土地上的平民安心耕作,以便给义军提供粮食。
李风云的要求是,不要盲目攻打城池,也不要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与官府、官军保持高度的“默契”。你在城里及城池周边过你的安稳日子,我则在乡里过我的清贫生活,大家互不干扰,你不打我,我不打你,你若打我,我就一定打你,而且还攻城拔寨,砍下你的头颅。
李风云亲自统率北军八个团,沿泗水方向攻打以鲁郡首府瑕丘为中心的大平原地带,以攻代守,以战代练,以确保蒙山之安全。
另外以两个团的兵力镇戍南武城要隘,阻御来自琅琊郡的攻击。以一个团的兵力戍卫颛臾城,确保大本营的安全。以一个团的兵力镇戍卞城要隘,坚决不让官军踏进蒙山。
南城军议结束后,李风云率主力火速返回颛臾。将士们仅仅休息了一天,把从兰陵、郯县和良城掳掠所得存放入库房后,便在李风云的统率下,下了蒙山,渡过了泗水河,直杀梁父城。
梁父城位于徂徕山西南方向,为本朝初年所建。去年冬天梁父城遭到蒙山义军的攻击,被李风云一把大火烧成了废墟,短期内难以重建,遂搬迁到了位于徂徕山东南方向的古梁父城。北魏时期的县治便是这座古梁父城,亦是此次义军的攻击目标。
梁父城的官僚和平民自上次城池被毁后,噤若寒蝉,日夜派人警戒,防止蒙山义军再来攻击。结果蒙山义军还真的来了。梁父人如惊弓之鸟,一哄而散,根本不做任何抵抗。
蒙山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杀汶水,在大汶口一分为二,一部渡河佯攻巨平城,牵制城内守军,一部则沿河而上,以主力阵容猛攻阳关。
阳关屯驻有一个旅的鹰扬卫,巨平有一个团的鹰扬卫,都参加了去年冬天攻打卞城的战斗,而那场战斗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再不敢骄横自大,对蒙山贼十分畏惧。突然看到蒙山贼出现在城下,官军大为吃惊,一边急报首府瑕丘,向太守段文操求援,一边急召城内官民,严防死守。
蒙山义军从冬天训练到春天,战斗力有了显著提高,而李风云又把重点放在攻城拔寨上,不但督军演练攻城之术,还制造了大量攻城器械,准备充分。
阳关守军太少,城内官民惶恐,且措手不及,在毫无准备之下,面对蒙山义军五个团的猛烈攻击,根本无从抵御。
李风云身先士卒,带着风云团精锐连续攻击,仅仅半个时辰之后,李风云便成功杀上了城墙,给了官军以致命一击。接着义军将士如潮水一般杀进了城内,攻陷了阳关。
义军主力马不停蹄,火速渡河,再攻巨平。
巨平守军只有一个团,而义军有八个团的兵力,且装备精良,士气高涨,双方实力悬殊太大,没有坚守之希望。
听说梁父和阳关先后失陷,城内步兵校尉意识到巨平危在旦夕,但他不敢弃城,再度飞报段文操,请求段文操火速支援。现在鲁郡的地方军已经组建完成,段文操手上有五六千人马,虽然其战斗力不能与鹰扬府相比,但在配备了精良武器,又经过近三个月的强化训练,打叛贼绝无问题,所以这位步兵校尉便把希望寄托在了段文操身上,决意固守待援。
李风云督军狂攻。
从阳关被俘的鹰扬卫嘴里获悉巨平只有一个团的戍守兵力,义军当然要以绝对优势兵力一鼓作气拿下城池。
就在李风云攻打鲁郡北部的梁父、巨平一线之际,韩曜也在攻打鲁郡南部的邹城。
段文操先后接到了两地求援,陷入两难之窘境。
此刻的段文操,可谓是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去年鲁郡遭到了齐州贼和徐州贼的攻击,形势恶劣,今年局势更糟,刚刚步入春天,尚没有闻到春天的气息,便接到周边郡县的急报,齐州贼死灰复燃,又来了,济北郡的灾民揭竿而起,东平郡的渔民也造反了,而济阴郡的豪帅孟海公举兵叛乱,声势很大。齐郡、济北、东平和济阴都与鲁郡接壤,这些地方的形势急转直下,叛乱迭起,必然会影响到鲁郡的安全,而各路叛军一旦杀进鲁郡,便与占据蒙山的徐州贼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由此可知鲁郡危机之严重。
鲁郡岌岌可危,段文操的仕途也就摇摇欲坠了。
他的哥哥兵部尚书段文振病逝于东征途中,对段文操造成了重大打击。段文振的病逝不仅仅意味着段氏权势急剧萎缩,也影响到了整个齐鲁贵族集团的未来。
段文振就是齐鲁贵族集团的一杆大旗,有这杆大旗在,凝聚力就在,但如今这杆大旗倒了,又没有其他人能够代替段文振重新成为齐鲁贵族的“旗帜”,于是齐鲁人的凝聚力会急剧下降,会在各种复杂利益面前分化、分裂,最终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整体衰落。既然衰落了,政治对手当然要乘此良机痛打落水狗,于是齐鲁人会遭到惨重打击,齐鲁贵族集团也将迅速失去对齐鲁地区的控制,如此一来,齐鲁地区必将陷入严重混乱,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目前齐鲁局势的发展正有这种不好趋势,段文操不得不殚精竭虑全力拯救,而拯救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举起屠刀,把所有叛贼统统砍倒在地。
矛盾就在这里,段文操剿贼,便是齐人杀齐人,仇者快亲者痛,代价惨重;段文操不剿贼,任由局势向崩溃的方向发展,必然会连累到整个齐鲁贵族集团,齐鲁人当然不干,于是会爆发内讧,会分化分裂,代价更惨重。
仔细权衡得失,段文操不得不联合齐鲁各地贵族官僚倾尽全力剿贼,但目前最大阻碍便是军队数量严重不足。鹰扬府军队大部分都被调去远征了,而地方乡团宗团战斗力低下,士气军心不稳,不堪大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拿什么剿贼?拿什么稳定齐鲁局势?
=
=
=7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9章 驱狼吞虎
瑕丘鹰扬府鹰击郎将牛进达是段文操的老部下,鲁郡任城人氏,官宦子弟,曾追随段文操征战于西北边疆,勇略过人。
段纶北上辽东奔丧之后,牛进达取代了他的位置,为段文操出谋划策。
面对鲁郡复杂的局势,牛进达倒是从容沉稳,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毕竟他不是一郡太守,也不是有权有势的豪门家主,更没有来自东都政治对手所施加的重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鹰扬府军官,肩上没有千斤重担,当然可以从军事上对当前局势有个清晰的判断。
鲁郡现在是四面受敌。
北面有齐州贼,虽然齐郡张须陀正在奋力围剿,齐州贼暂时不会威胁到鲁郡,但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去年张须陀就把齐州贼赶进了鲁郡。现在段文振病逝了,段文操最大的靠山不在了,张须陀还怕啥?肯定是肆无忌惮,无所顾忌。一旦他再把齐州贼驱赶至鲁郡,段文操怎么办?故技重施,再逼着张须陀把齐州贼“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