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数的闯军,被明军所杀,又有无数的闯军得了失心疯一般跪地请降。
剩下的人,都朝着四面八方溃散,李闯摔下马来后,就咳血的难以起身。
被众人护卫着,只收拢了几千人,夺者小路朝着山西撤退。
唐通,和白广恩,被几路明军夹击后自尽。
刘体纯和刘宗敏部,向河南撤退。
李自成对于京城的合围被一站而溃,直接导致大明猝死的这场京城保卫战,终于被粉碎。
此战。
降卒和降民七八万,斩敌二万余。
明军伤亡不过千人。
这样的数据又经过民版邸报得夸大,令全城为之兴奋。
各种膜拜神化朱慈的言论此起彼伏。
然而朱慈在收兵回京后,依然没有表情,他知道京城的安危还远远没走结束。
接下来将会面对更加凶险的敌人。
如果野猪皮入关的话……那可绝对不是像李自成这种流贼军队可以相提并论的存在。
……
感谢疯科达100,东京网友5000,醉里挑灯看斧1000,龙儿100bbk100打赏。
第一百零六章 斗转星移
辽宁皇帝以一万多的京营为主力击溃了十倍以上的闯军的事情,随着京城局势的好转,飞速的向四面八方的传递。
当然……还夹杂着辽宁皇帝能够呼唤死者为战的诡异事情,也不知怎么的传开了。
当时扮演亡者大军的薛义成和他的手下们是知道实情的,然而哪怕是他们在亲戚朋友们之间再现当时战役的真实情况。
也难以遏止谣言的疯传。
“说真的,当时俺就按着薛将军说的做,在脸上抹满了狗血,装作活过来的人,外面疯传的那都是假的!”一个锦衣卫的大汉对邻里间的以讹传讹嗤之以鼻,装逼一样解释着那天击败李闯时的来龙去脉。
“嘘,你就吹吧,别以为咱们不知道。”
“不知道什么?!”
“肯定是圣上不想让大家伙知道他是阎罗王的投胎转世,才让你编这种话讹俺们的。”
“就是,那些读书人整天说什么子不语怪力神之类的话,就是诓咱们老百姓的呢,你们不知道,俺可真见过鬼呢。”一个老妇女附和道,更加令锦衣卫大汉的言语“站不住脚。”
真见鬼了!这些人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锦衣卫不屑的哼了声。
而后,一个大爷站了起来,走向了锦衣卫的大汉,仔细的看了一遍锦衣卫的全身,令后者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捏了捏他的胳膊。“可能这个锦衣卫的小哥儿没诓咱们。”
锦衣卫的大汉松了一口气,总算有人相信他了。
而其他人狐疑的疑问道。“刘老汉,你没昏吧。”
刘老汉挥了挥手,让那个说他昏的老娘们闭嘴。“你们忘了,黄泉教的那些人,可都说了,凡是被圣上活之的死人,都会觉得自己没死过一样。”
“估计这小哥也是,死了又被圣上给活了过来,所以才如此昏头昏脑的,什么都忘了。”
听到老叟的话,其他人连连点头。
锦衣卫的人本来想澄清的,结果被邻里们这么三人成虎的一说,忍不住摸了摸脑袋。莫非那天他真的死了,是被圣上从阴曹地府拉出来的?然后被灌了孟婆汤?
“咦,黄泉教是什么东西?”
……
三月二十三,吴三桂还在山海关,当听说朱慈以少胜多的击溃了李自成后,也是吃了一惊。
“李自成怎么败的?”
“回大帅,据说是圣上从地府中招来恶鬼,从而大败闯军。”游击将军郭云龙说道。
听到这话后,吴三桂自是不信,瞪了郭云龙一眼,这种鬼扯的话还能信?
“卑职真的听说是圣上能招厉鬼!”
纯他娘的放屁,真是无稽之谈,辽宁皇帝要是能召唤厉鬼,那刘秀还能召唤陨石呢,反正吴三桂是不信。
然而问不出所以然的吴三桂,对朱慈如何能够击溃李自成的事情感到非常疑惑。
辽宁皇帝这个人越发让他有些琢磨不透。
那肯定是一个比崇祯更加有魄力的天子。
吴三桂眉头皱成了团,再怎么说,当初的太子如今的明皇确实是击溃了李闯,那么他的军事天赋甚至堪比本朝的成祖,这么一个狠人如果和他为敌的话……
不知道会有怎么样的结果。
现在是不是应该向朱慈表忠心,抱紧这个大腿?
吴三桂在权衡利弊,想了想后,他准备写一封书信给朱慈。
……
三月二十九,京城保卫战的消息传到沈阳。
以多尔衮为首的八旗之主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就辽宁皇帝以少胜多的击溃李自成军为题,各自交换了意见和看法。
“没想到辽宁皇帝竟有如此手段,看来绝对不好对付。”济尔哈朗是个虽然年过四十五,但长年的征战,仍然让他精神抖擞,作为镶蓝旗旗主,虽然他不是爱新觉罗皇室的直系血亲,但地位上亦不在多尔衮之下。
此时鞑子皇帝顺治还不过六岁,鞑清的朝廷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共同辅政。
“李自成那种货色,不过蟊贼罢了,给本王点齐五千人马足以灭之,明朝皇帝能胜李自成,不足为奇。”豪格冷哼了一声,对济尔哈朗高估明朝皇帝的行为感到不满。
实际上他在去年的权力争夺上失败后,就一直有所怨念。
当初他手握四旗的人马,足以将多尔衮踏平。
然而……就是这济尔哈朗这个老不死的,背着他和多尔衮秘密商议拥立顺治,从而让豪格彻底失势。
无论对济尔哈朗还是多尔衮,豪格都没好感,有机会,没机会就怂之。
“且不可小觑辽宁皇帝。”多尔衮淡淡的说道。“或许他将是我大清的劲敌。”
刚开始多尔衮在听说朱慈建年号为辽宁的时候,还是挺不屑的,觉得这娃娃太过狂妄。
然而当得知这个狂妄的娃娃皇帝,竟然真的击溃了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多尔衮却不得不重视这个敌人。
甚至他觉得,若是他当时处于北京那种险恶的境地,也绝对不会做的更好。
多尔衮想的是入主中原,而如果这样的辽宁皇帝稳定了大明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想要打入关内,灭亡明朝的想法会越发渺茫。
这是多尔衮不愿意看到的。
这时候多尔衮望向洪承畴。
“洪督师有什么看法”
此人在投降大清之后,献计破多,已经被清廷接受。
而洪承畴的想法大多和多尔衮吻合,比如积极准备入主中原,而不是一直呆在东北,满足于现状。
“奴才认为,李自成新败,辽宁皇帝虽胜,亦是惨胜,如今正是我大清一举入关,平定天下之时,还望各位大人多有思量。”
多尔衮点了点头,感觉说的正和他心意,毕竟他们俩都给黄太吉头上丢过呼伦贝尔大草原,睡过同一个女人的他们,还真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
“那么……关键就是吴三桂了。”多尔衮道。
豪格忍不住冷哼了一声,不满的表情溢于言表。
……
四月初七。
朱慈大败李自成军的消息传到朝鲜汉城。
……
时间推回三月二十。
朱慈在击败李自成后,收拢了军队,而回归的胡丰主喜极而泣!
安慰了胡丰主一番。
朱慈要面对的是,众多需要处置的俘虏,包括一部分闯军的高级将领,谋士。
譬如牛金星,李过,里岩。
……
感谢草船500币,烈风之狼1000币,情穿心怡100币,尾号833书友100币, fff团1000币,大势乱100币,九天炎羽100币打赏
第一百零七章 纳降
实际上没捉到李自成,朱慈还是有些遗憾的,毕竟答应过凌雪,要拿李自成的人头祭奠他的祖父。
更重要的是,李自成不死……他们大顺军很有可能死而复生,那可就不好玩了,不过好在,眼前的危机已经解决,即使李自成能够卷土重来。
朱慈亦有足够的时间发展。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必再使用刀尖上跳舞般的谋略了。
平推一切才是王道。
京营的保卫战结束,但剩下的处理工作还需要继续。
为了将胜利扩大,朱慈派遣王先通整军数千,向山西追击李自成的残部。
或许会有不错的收获。
朱慈作为皇帝,还需要坐镇京师,留给他的事情很多,最为迫切的便是消化昨日大战后,那数以万计的降卒,降民。
李自成的手下,实际上质量相当的差,文官里最高学历不过是个举人。
武将则大多数仍然是贼性难改的存在。
以往的朝廷对待农民军很多时候是采用招抚的策略,然而这些农民军,在毫无信义可言的贼首的带领下,也只有等到弹尽粮绝的时候,为了活命,才愿意受到诏安。
而等到他们缓过来气后,又再次降而复叛。
或许他们之中也有些有才干的将领,但除了李定国,李岩等觉悟比较高的将领,农民军的其他头领还真没有几个能让朱慈格外开恩的人物。
为了防止他们投降之后,又借机反叛,让原本稳定下来的局面再次崩盘。
朱慈的办法也只有一种。
所有百户以上的头目,被集中在了一起,锦衣卫就位,进行集体屠戮。
没有威望的头目带头,哪怕这些降卒真的想要反叛,也成不了大气候,而杀掉头目,也是一种杀鸡儆猴的行为,向他们科普一番枪打出头鸟的政治哲理。
“大人饶命啊!俺们都投降了,以后绝对不会和朝廷作对了!”
“求求大人了,俺们只是迫不得已才跟着闯王的。”
“呜呜,俺家还有八十岁老母没人供养了。”
“哪怕有一口饭吃,俺们也不会造反啊……”
被集中起来的闯军头目,大约有三五百人。
纷纷哭哭啼啼的磕头求饶。
他们面对的是薛义成,基本上已经是锦衣卫的二号人物,辽宁皇帝面前的红人。
既然是红人,那么必然是知道如何迎合皇帝的想法,甚至于说,薛义成和谢芳之流,则是朱慈意识的延续,性格的复刻。
朱慈的性格是什么?
在许多人看来,残忍无度,杀伐成性,对待敌人毫不手软,可以称之为暴君亦不为过。
但这样的暴君,在对待百姓时,又感觉让人捉摸不透。
毕竟在士大夫眼里,朝廷就是牧民的存在,当形式紧急之时,拉壮丁,充炮灰,都是很正常的举动,在如此的价值观下,一向骂天骂地的言官,也不会拿这种事情当做攻讦朝廷的借口。
然而现实却是,辽宁皇帝在形式危机之时,也没有把城中的百姓当做刍狗,一切的资源获取,以及军队补充都是以百姓自愿为先。
这一点上,辽宁皇帝又算的上是仁君。
辽宁皇帝的性格似乎很矛盾。
薛义成可没想这么多,他现在很困,也很累,昨日参与全程的战役,到现在就休息了一个多时辰。
现在只想办完最后的工作,回家睡觉。
这些降卒,都是敌人,更不会有任何手软。“你们早干什么去了?你们能在贼寇里做到百户,身上也是有很多人命!被你们杀的人难道就没有妻子,儿女么!”
“不过既然你们降了,圣上也格外开恩,给你们留个全尸。”
薛义成疲惫的道,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一个个锦衣卫上前,用马鞭将一众头目接二连三的勒死。
没有鲜血,但一个个生命却在此流逝。
……
薛义成负责处理投降头目的事情。
而张庆臻和谢芳的工作更加繁重,他们面对的是数万降卒,但这么多人,虽然被解了武器,多有束缚。
人数上还是极其骇人的。
根据圣上的意思。
对待他们的政策是,由他们选择出路。
第一,志愿参军,重新增加一个军事编制,由张庆臻接收训练,新增加的编制名曰,皇卫营。
皇卫营与京营存在直接嫡庶关系。
京营全员享受高福利待遇,但不可能所有当兵的人都能获得这样的好处,当初朱慈也只是为了提振京营的战斗力,以及实现对京营军户支持自己时的允诺,而下达了军改令。
现在随着闯军退去,自然要向着正规化转变。
京营的福利不变,但是如果存在懈怠训练,怯战等毫无军事素养的表现,则会被下放到皇卫营。
而皇卫营中,表现优良,或有杀敌立功等卓越表现者,亦可以升至京营序列。
差别对待的政策用以提升皇卫营和京营两部的战斗力。
加入皇卫军是降卒降民的第一个选择。
第二个选择,便是安置为民。
京畿周围府县因为连年兵祸,出现了大量的无主之地。
那些良田许多都荒废的杂草重生。
为了恢复生产力。
核对荒废无主的田产,将其产权纳入国有,并将愿意为民者,安置在这些地方。使其成为国家的佃户。
至于田租税赋为……零。
为何田租和税赋如此之低?很显然……因为没有中间地主赚差价。
当然,其实是因为朱慈现在不缺钱,要不然也不敢如此打肿脸充胖子。
农业税在后世可是被废黜的,不过朱慈知道现在的生产力,或许还完全做不到免除农民身上的一切负担。
但是只要国库里的银子还充裕,只要那些富商身上还能刮到油水,朱慈便不会想着从农民阶层身上榨取利益。
毕竟,得到农民阶层的支持,才是国家稳定的根基。
“愿意为民这站左边,愿意当兵的人站右边。”
京营的士兵在维持着秩序,向降卒和降民们吩咐道。
安置的过程还是很繁琐,毕竟人还是太多,还有需要给他们必要的口粮,和一定的安置费用。
这些都从国库中调拨。
第一百零八章 回宫
被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