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谋天下-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后的宗楚客听着太子的话,心里更是大为震惊,太子小小年纪,上任户部不久,但却对长安商事如此了解,这些数字,恐怕就是工部或者户部的其他官员,也很难一下子说的清楚吧?心里头对小小年纪的太子,又是多了几分敬重。
“皇姑奶奶,丝麻的纺织您是刚给了别人吧,现在您在洛阳,利用水路从南方运进了不少好东西吧?河南道的绢、江淮的布,这些可都是上等物事,洛阳最起码有三分布匹出自您府里,可对?”
千金公主默不作声,李弘说的都是对的,因为丝麻的利润已经被她看不上了,同时也为了争取太乙城的商品,所以她才把这些置换给了别人。
而且这锦、绣、绫、罗、绢、絁、紬等,还是当年武媚去洛阳时,从他李弘手里敲来给自己的,一下子解决了她府里用度拮据的问题。
这也是为何李弘这次不给她许可令的另一个原因,这些绢布等等,可是李弘从城阳、新城的手里抠掉的。
因为此事儿,李弘在回到长安后,没少挨两个姑姑的臭揍,反倒是兰陵在旁边落了个轻松,那是因为她啥也没有损失。
当年李弘把这一项给他时,千金公主对李弘可是爱到骨子里去了,现在因为太乙城一事儿,又再次把李弘恨到了骨子里,这也就认证了李弘刚才所想:斗米恩、升米仇。
随着李弘当年对大唐经济的介入,当年可以用来当实物货币的绫罗绸缎,也渐渐失去了继续成为大唐通行货币的资格。
加上太乙城的强势快速崛起,迫使大唐的富人、官家等,不由自主的把手里存储的大量铜钱,拿到市面上购买新鲜事物,从而加速了铜钱的流通,缓解了当时同钱不够用,需以布匹以物易物的原始经济。
而在加上对私造、滥制铜钱的强势打压,近一两年,大唐已经完全施行了,铜钱作为唯一通用货币的目的。
这也是为何大明宫重新建造时,李弘愿意拿出大约七成的费用来建造,因为大明宫的建造,完全可以促使关中等相邻地区的经济充满活力。
太乙城所赚到的所有铜钱,也都在相当一部分时间,全部再次购买成了物品,经过加工再加工,衣服、鞋类的先进制作等等,促使着大唐的经济开始缓缓的走向正规。
如此周而复始的情况下,大唐经济已经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巨无霸,在这个时代,完完全全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与之相媲美。
所以,整个太乙城在白纯的精打细算之下,很难找到多少铜钱的存在,加上如今被命名为“皇家钱庄”的运行,大唐的铜钱已经成了大唐唯一的货币。
他当然想过通过改造铜钱,来促使更多的铜钱流入市场,但随着钱庄的出现,以及跟父皇、母后的讨论,每一次自己都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所以一拖再拖,现在也没有解决改造铜钱的问题。
当年他跟李治、武媚在皇宫,他用素描为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画像时,就想过用他们的头像来制作新的铜钱。
最终遭到了两人一致的否决,训斥李弘这根本就不符合礼法,就算是要改造铜钱,也该用他两人的头像。
李弘梗着脖子不服气的问为什么?脑后被李治与武媚一人拍了一巴掌,算是回答了他的为什么。
后来他才明白过来,这个时代的观念还停留在上应天命的观点中,新的皇帝登基,无论先前的皇帝多么英明神武,多么的文武双全。
都不可能在新帝登基后,再跑出来冒泡施加影响力,当然庙堂里的画像等等不能算。
所以就一拖再拖到了现在,李弘也没有完全解决这改造铜钱的事情。
就在李弘与宗亲们还在讨价还价时,快接近太乙城的官道上,一架马车缓缓的向太乙城城门口行来。
宽大的马车行驶在官道的最中间位置,加上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百十来人的官家护卫,惹得来来去去的太乙城客商,在遇见时都不由得紧紧贴着道路两边,等一行人过去后,才慢慢再走上官道。
同时不时的回头看着那马车,心里琢磨着到底是什么人,去太乙城都能这么大的排场。
猎豹与惊蛰一左一右,紧紧跟随在马车后面,两人的神情是垂头丧气、如丧考妣。
他们还没来得及给太乙城报信,就被连铁制止了,当看到马车时,两人立刻知道,皇后竟然没有通知太子,悄悄的赶到了太乙城。
而这身前身后百十人的护卫,恐怕已经是皇后精简再精简后的随行人员吧?
武媚此时就坐在马车上,远远望着地平线远处那若隐若现的太乙城,没有了高大的城墙后,一切在她眼里都显得那么的别扭,就跟没穿衣服跑到大街上似的。
一些显眼的建筑物,已经缓缓出现在她的视线,远远望去,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连铁,让他们先带本宫去看望贺兰敏之。”宫女打开窗户,对外面的连铁说道。
“是,奴婢遵旨。”
连铁回完武媚的话后,似笑非笑、也像是幸灾乐祸的对惊蛰说道:“去吧,告诉刑部、大理寺还有御史台接驾吧,但记得万万不可通知太子殿下,要不然皇后的脾气……你们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惊蛰看着连铁露出通融的眼神,意思是,能不能宽容一下,让他跟主子打声招呼?不然主子的屁股又得肿好几天。
连铁轻轻的叹口气,他也不想如此啊,可皇后就近在咫尺,如果自己抗旨,到时候皇后责罚的就是自己。
虽然他也知道,不允许太子殿下的人去通禀太子殿下,到时候还会招来太子对自己的发难,但好歹这不是离太乙城还有段距离,只能是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随即小声对惊蛰说道:“你我身为奴婢,身不由己啊,太子殿下对奴婢去崇文馆受学网开一面,奴婢自然是感恩在心,可现在……。”
“那你好自为之吧。”惊蛰碰了下连铁的肩膀,从前面护卫手里牵过一匹马,飞快的向太乙城奔去。
皇后的旨意他自然也是不得不遵从,所以骑在马背上的惊蛰,只好是在心里替主子暗自祈祷了。
马车在太乙城巨大的铜钱跟前停下,武媚透过窗户看着那庸俗的铜钱,脑海里全是李弘欠揍的模样儿。
“这恐怕是那小兔崽子的主意吧?立这么个铜钱在这里,他是想昭告天下,当今大唐太子爱财如命么?”武媚在马车里自然是脚穿拖鞋,舒舒服服、雍容华贵的靠在软垫上自语道。
宫女半梅,也是较得李弘喜欢的那个宫女,看了看武媚的神情,低声浅笑道:“皇后,或许太子殿下是为了告诉天下人,太乙城的产业跟标示吧。”
“本宫倒觉得这是那小兔崽子的恶趣味儿,就是图自己开心、顺畅,总之啊,这段时日在太乙城,太子殿下可是威风的很呢。”武媚摆摆手,示意连铁继续前行吧。
铜钱门口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阵仗的队伍,不由得看着如此庞大的队伍,都是退避三舍,或者是紧紧挨着街道两边走路,给这队伍留出足够的空间。
这几日太乙城高官、权贵太多,整的太乙城百姓的眼界也越来越高,虽然心中也会好奇这些人是什么人,但绝不会停留在原地看热闹或者是低声打听,都是看上几眼后,便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了。
上架感言
在写《唐谋天下》之前写过一本《青叶茶馆》,但无论从名字还是立意还是到设置,都统统没有逃脱唐穿的套路,写了没几万字后,便放弃了,因为总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理想国”。
对了,在我敲这些字的时候,我一直在听张学友唱的《理想国》,看过很多穿越书,对盛唐自然是充满了向往之情。而张学友的《理想国》便是讲述的“贞观之治”,一句:“历史没有如果”,便让人无限遐想。
盛唐风流人物仿佛在歌声中一个一个的变得鲜活了起来,于是我的内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理解,在键盘上敲打出一个不同于他人的“大唐理想国”。
所以便有了这本《唐谋天下》,第一次的失败,让第二次的开始变的更加困难,也让我更加小心翼翼,但也更坚定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决心。
作为一个新人,恐怕开始写书的时候,忐忑永远多过思考。想要在自己的理想国徜徉,不受他人干扰,不受数据干扰,很难。每一个数据的增长或者减少,都会让我去反思,这本书到底哪里不好?我需要改进哪些方面?
就像是走钢索般,无论是哪一边有风吹过,都会让我在情节创作上摇摆不定、思考良久良久,甚至能魔怔了。
大唐本身争议就很大,而我还不知死活的选择了争议更大的两个人,历史记载进了史册,每一个鲜活的人物也变得失去了灵性,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也因为重大事件被定格在某一个词上面,或者是几个词的定调上。
我们是当代的主角,不是历史的主角,代入感永远都是能够成为历史主角的最佳观感。但无论是以小人物为主、大时代为背景,还是以大人物为主、以小插曲做铺垫。总之,都是为了希望能够刻画出自己心中憧憬的一个“理想国”。
每一个人的一生,远远不是一个词或者几个词就能够完全诠释的,史书记载的不过是使人类进化史,在历史的河流中不至于出现断层,让后世可以看到先辈们的智慧结晶,为人类发展作出的贡献。
我在说什么呢,写简介么?不是说写上架感言吗?
咱们接着往下说,《唐谋天下》确切的说也准备了很久,关于武媚、关于李治,一直想去揣摩他们的情感,所以在看了很多资料后,发现李弘是最好的角度,以他的视角或许能够窥的两人情感十之一二,所以便有了这本《唐谋天下》。
每天在键盘上敲着我理想国发展,就像是在建立一个伟大的城堡。看着各位大大给予的鼓励,内心是分外的有成就感跟感激不尽!
在如今网文动辄几百万字的时期,一本刚刚开始叙述的新书,一个无名无姓的新人,竟然在网文这个大海里,依然交到了不少朋友,这让我对我自己的“理想国”,也开始有了更大的野心。
喜欢看《唐谋天下》的朋友,我想,心里一定跟我一样,有一个对大唐的向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唐理想国”的梦。
所以,借着上架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最初“理想国”建立的动机,更希望有“理想国”梦的朋友,与我一同构建我们的“大唐理想国”,我们一同畅游我们的“理想国”,一同在“理想国”里感受历史上风流人物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
这不是历史,却是历史人物的假设情感,我们穿越到了那一个年代,我们就是历史中的主角,是大唐盛世画卷中的一角。
感谢编辑流年大大为我提供一个建立“理想国”的平台,感谢更多群好友给我意见与帮助,更更感谢阅读《唐谋天下》这本书的每一个大大,是你们的支持,让我有底气继续构建我们的“大唐理想国”。
谢谢大家的支持。青叶7铭记于心、感激不尽。
112 老妈揍儿子
武媚坐在缓缓而行的马车里,望着窗外来来往往的商人,神情环顾之间,虽然会对自己的队伍表现出好奇,但也只是好奇的看上几眼,然后便忙自己的事情了。
而马车行驶的街道,整块整块的青石板铺垫的如有镜子,平坦的让行驶在上面的马车,感受不到丝毫的颠簸。
两边林立的店铺,每一个门口都有商人在那里谈生意,这一切看起来很杂乱,但纵观整条街道,武媚突然发现,这街道上竟然显得如此平和,很难听见商家店铺的吆喝声。
惊蛰快速的回到了武媚马车跟前,身后跟着三个穿着文士圆领长袍模样儿的人,正是刑部崔知温、大理寺崔敦礼、御史台的高智周。
三人在马车前恭敬的行礼,然后由崔知温上前接受皇后的问话。
“人现在在哪里?”马车就停在大马路上,车内的武媚淡声问道。
“回皇后,刚刚从太乙城禁区接回来,臣已经请来了太乙城最好的大夫,正在为他们疗伤,此事皇后恐不宜探望。”
“禁区接回来的?他那禁区还有牢房?”武媚秀眉紧蹙,竟然不让自己去探望,这是伤的多重啊,小兔崽子真是下了狠手了啊。
“回皇后,确实有牢房。”崔知温如实禀报道。
武媚在马车里抬头想了想,不巧就看见了自己马车顶上的画儿,此时她才发现,什么时候小东西把自己这架马车的车顶上的画儿,换成了他自己一个大大的笑脸挂在那里的,就连嘴角那一抹坏笑,都是那么惟妙惟肖!
顿时气的哼了一声,先抛开小兔崽子那欠揍的笑脸,继续问崔知温:“此事儿本宫同样有疏忽大意之处,本宫掌管后宫,这皇家各处行宫向来该本宫知道用度,但本宫竟也忽略了此事儿。这样吧,本宫就不去探望了,请完大夫后,就送回长安城,听后陛下发落吧。”
“是,皇后。”崔知温恭敬的回道。
人来人往、热闹喧嚣的太乙城街道上,百十来人站在那里问话,竟然没有百姓好奇的远远围观,这一幕也让武媚心里赶到惊奇。
“总共带出来了多少人?”武媚想了下还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再次问道。
“回皇后,只有贺兰敏之、宁道明、萧守规、萧守道四人。”
“其他人呢?不是好几十人呢吗?难道都被太子问罪了?”武媚大惊!小兔崽子什么时候这么心狠手辣了,难道真是这件事儿触了他的逆鳞?
“太子殿下并没有告诉臣,臣也不敢过多过问,就是这四人,也是臣今日刚刚。”
“倭国使臣呢?”武媚打断他的话问道。
“死了。”崔知温语气平静,淡淡的回道。
“什么?”
“在臣等赶到那里时,已经行刑完毕,包括贺兰敏之的几个好友,还有倭国共计九人,都已经被斩首。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