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唐 >

第37章

权唐-第37章

小说: 权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栈的老板心里暗爽,恨不能让孔晟长居下去,最好是住上个三五年以客栈为家才好。他公开表示免除了孔晟的房租,还声称日日免费供应一日三餐,孔晟想住多久就可以住多久。

    就连孔晟的那匹白马追风,都得到了客栈老板伙计的热情殷切照顾,天天都是上等的好料精料伺候着,净身刷毛料理清楚,看得马厩中其他客商寄养的马儿们眼中喷火长嘶忿怒。如果马匹能开口说话,恐怕这些马都要冲到郡守衙门去告一状:凭什么那匹白马就拥有超国民待遇?同样是马,凭什么我们就饥一顿饱一顿、更多的时候无人问津?

    然而,与外界的喧嚣和热情相比,孔晟此刻内心之中充斥着的凝重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皇帝李亨竟然要让他去河南道睢阳郡任职所谓的宋城县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在孔晟看来非常烫手的职位。别看孔晟当着李辅国的面感激涕零地谢恩而去,这只不过是一种假象。

    实际上,他当时内心非常震动,只是当着众人的面,没有表现出来罢了。他总不能在李辅国宣完昭命后抗旨不从或者对朝廷册封的官职挑三拣四,如果是那样的话,等待着他的就算不是朝廷的治罪,前途也因此会变得一片黯淡。

    “哎!”孔晟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抓起放在枕边的破虏长剑,拔剑出鞘,目露精光。

    孔晟弹了弹剑身,破虏剑发出清脆悠长的嗡鸣声。他缓缓抬头望向了窗外,强行驱赶着心内纷乱缭绕的千头万绪。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7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2章 义无反顾

    河南道睢阳郡宋城县——这是什么所在?

    孔晟心知肚明。

    宋城就是睢阳郡的治所,说白了就是睢阳城。如果是天下承平,这睢阳就是中原首屈一指的富庶之地,而在这安禄山叛乱如火如荼的时节,睢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火燃烧的重中之重。为了拿下睢阳,燕军先后数十次纠集大军进攻,耗费钱粮无数。

    孔晟盘算了一下,如今的睢阳全境大半被安军占据,只有贾贲、张巡等人坚守在雍丘。

    贾贲是阆州刺史贾璿之子,典型的官二代,为人忠肝义胆、善于骑射,叛乱起始便率军讨贼。至于张巡,在历史上更是赫赫有名。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后来这两人一起舍生取义以身殉国。

    而转过年来,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就会纠集十万大军大举进攻睢阳,张巡等人准备主动放弃雍丘退守睢阳。

    孔晟眉头紧蹙,他深知历史走向,梳理着细微的时间节点:此刻是十一月末了,想必张巡还在雍丘抗击叛将令狐潮的进攻。

    几乎是与此同时,鲁郡、东平相继被燕军攻陷,济阴郡太守高承义献郡投降燕军,虢王李巨守彭城、领兵退守临淮,叛将杨朝宗率步、骑兵二万意图攻取宁陵,以断张巡后路。张巡于是主动放弃雍丘,率马三百匹、将士三千余人移师向东,坚守宁陵,始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在宁陵合兵,渐渐拉开了睢阳保卫战的宏伟大幕。

    自此,张巡一干人苦守睢阳,前后大小战有四百馀次,斩敌将数百名,杀贼卒二万余人。但最终还是粮绝城破,满城官军慷慨就义。

    按照这个节点开始算起,孔晟即刻离开江南奔赴睢阳赴任,隐隐就是飞蛾扑火的趋势——他抵达时正是安禄山被杀风云突变、安庆绪掌权后即将疯狂进逼睢阳之时,大战在即,不是飞蛾扑火是什么?

    这超出了孔晟的预料。他本想得一个基层的职位,默默经营积攒力量然后步步为营向上崛起,却不成想,李亨******竟然将他放在了睢阳?!

    怎么办?

    不去赴任显然是抗命不从,同时也会导致名声扫地,成为天下共讨之的贪生怕死的逆贼,再也没有任何的容身之地。哪怕他跑到司马承祯隐居的山头上,也会被性格刚烈的阿泰给驱逐出来。

    孔晟嘴角掠过一丝苦涩。其实他不是怕死,而是突兀地深陷于一场未来大战的漩涡中心、处在明知必死之局的风口浪尖上,一时间难以接受而已。

    片刻后,他拍案而起,神色坚定慨然。他从来不是优柔寡断的人,更是有几分血性和清高傲气。

    既然没有退路,那便只有前进!!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之所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方是大丈夫所为!

    张巡那些人苦守睢阳一地,将生死置之度外,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为的无非是一个义字?!为的是力保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所以没有尽亡,千万百姓没有遭受屠戮,张巡居功至伟。

    命运必须要逆转!这才是自己的真正使命!

    命运必须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我命由我不由天!

    孔晟心神激荡,早已不知在何时从床榻上一跃而起,推门而出,而他腰间的破虏剑似是感受到主人的慷慨和不屈意志,也当啷一声再次冲鞘而出,锋芒四射。

    整个街巷上的人群都凝立在客栈楼下,仰望着站在二楼走廊栏杆前的英挺少年郎。少年郎一袭青衣被寒风吹拂而起,衣袂纷飞间,他挺拔的身子微微前倾,两臂垂下,坚定不移的目光平视前方,似要乘风归去。

    没有人知道和理解孔晟此刻的心境。外人都道他作为天子门生、有了官身、未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却不知他正要赴任的这个地方杀机遍地、步步都是泥潭陷阱。

    受战乱堵塞交通和信息渠道的影响,睢阳如今的真正情况,包括杨奇在内,其实没有几个人知悉。江南人无非是知道河南道乱一点,但具体乱到一个什么程度,根本就没有概念啊。

    白衣穆长风缓步拾阶而上,他飘然而至,孔晟眼角的余光从他的身上掠过,神色平静而淡漠。

    “此刻,穆某不知道是该恭喜公子还是该为你捏一把汗。”穆长风的声音微有波澜:“真的想不到啊——”

    作为江湖侠客,穆长风虽然蜗居在江宁城中,但自有与中原江湖互通消息的隐秘渠道手段,睢阳是个什么样的局势,他清楚一个大概。

    孔晟目光一凛,缓缓转过头来,淡淡道:“穆兄何出此言?”

    穆长风微微一笑:“公子或许还不知,河南道战火纷飞,那睢阳更是战乱的中心所在。据我所知,燕军兵强马壮,对睢阳渐成包围之势,此刻睢阳只有少数朝廷军队正在苟延残喘,破城破地其实就在朝夕之间。公子所得宋城县令的职位,恐怕就是纸上画饼,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某家建议公子还是放弃了吧。战乱之地,民不聊生,官府形同虚设,即便公子去了河南也无济于事。”

    穆长风拱了拱手,声音真诚。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在穆长风心里,孔晟是一个胸怀大志、深藏不露、允文允武的人,这样的人必然不是池中之物。他不忍心见一位少年英杰因为“无知”而跳进火坑,因此特来劝说。

    他却不知,孔晟对河南的情况和战况远远比他更清楚,对于天下大势的把握更非他一个江湖人所能及。而此刻,无论是出于长远打算还是短期考量,孔晟都已经下了慨然赴任的决心。

    历史的进程在他的脑海中一目了然,时代的车轮浩浩荡荡滚滚向前,非人力所能抗衡,但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绝无仅有的另类,孔晟深信蝴蝶翅膀的轻轻一扇能诱发一连串的连锁效应,纵然无法改变历史,却也能通过长袖善舞创造一段属于自己的全新历史。7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3章 攀附

    寒风袭来,孔晟与穆长风并肩而立,孔晟青衫儒雅,穆长风白衣飘飘,都如人中之龙,风姿无双,引起了不少过往路人的好奇瞩目。而其中并不乏情窦初开的********投射过来的热情火辣的目光,有的甚至停下脚步,站在客栈的楼下向两人抛着无形的媚眼儿。

    孔晟深深的凝望着穆长风,眸光中掠过一丝深沉的光亮:“天下大乱,江南偏安闭塞,与河南道的消息往来多半是道听途说和夸大其词,穆兄竟然能洞悉睢阳的真实境况,倒真是让孔晟惊讶了。”

    穆长风一怔:“莫非公子已经获知睢阳境况?”

    “当然。既然穆兄能知,孔晟也自有消息源头。”孔晟微微一笑,“穆兄此来好意劝阻我前往睢阳,孔某感同身受,在此谢过了。”

    见穆长风对自己的追问避而不谈,孔晟也不为己甚,更没有寻根究底,每个人都有秘密,自己也不能例外。

    “天下大势,非人力可为。况且,燕军兵临睢阳城下,睢阳必破。若是公子孤身前往,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穆长风抱了抱拳:“以穆某所见,公子不如拖延时日,若是睢阳城破,朝廷必不能怪罪于你,日后还能为公子安排其他任所吧。”

    穆长风虽然是一个江湖人,却也有几分过人的见识。

    孔晟闻言忍不住轻叹一声。他何尝不知拖延赴任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拖延赴任终归还是给人留下话柄,导致声名出现缺陷,从长远来看,这未免得不偿失。况且天下局势瞬息万变,唐军随时都可能逆转平叛,稍晚一步,他就会永远跟不上整个潮流的节奏。

    “多谢穆兄好意。但孔晟心意已决,明日就要离开江南赴任,哪怕是明知飞蛾扑火、赴汤蹈火,也义无反顾!”孔晟的声音激昂有力,神采飞扬。

    穆长风眼露奇色:“公子何以迂腐至此?你莫非是怕名声受损吗?”

    穆长风深深望着孔晟,孔晟的神色平静,目光清澈深邃。

    “孔晟从来就不是一个迂腐的人。穆兄,你是侠肝义胆的江湖侠客,当知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孔晟素有兼济天下的大志,这不仅体现在诗文上,还要体现在行动上。在朝廷诏令我奔赴国难的时刻,我岂能贪生怕死,让天下人耻笑?!”

    “无非是以死报国,仅此而已。”孔晟纵声朗笑:“况且乱世出英豪,眼前也未必就是一场不能破的死局。哪怕是最终非死不可,也死得其所了!人生短短几十年,与其苟活于乱世,不如奋起在当下,为自己、为社稷江山、为天下的黎民百姓,奋力一争,争这一线的生机!”

    穆长风闻言大为震动。深吸了一口气,他眼眸中掠过一丝异彩。

    良久,他后退两步,向孔晟深深一礼,朗声道:“既如此,穆某就不再多言了。公子虽为文士,却有不畏生死、拯救苍生社稷的豪侠风骨,着实令穆某钦佩。穆某昔日与公子曾有三年之约,自明日起,穆某当追随在公子身侧,履行承诺!”

    “先告辞了,我们明日再见!”穆长风没有拖泥带水转身就走。

    孔晟心中微微一喜,此去睢阳,千里路遥,战乱遍地,若是身边有一个像穆长风这样手段深不可测的江湖人听用,自然是有好极了。

    驿馆。

    斗篷遮面的周安父子满面笑容脚步匆匆地从驿馆走出,上了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然离去。周氏父子以为来的隐秘,却不知一举一动早就被杨奇的人监控得死死的。

    自打孔晟突然被册封为天子门生、得了官职之后,杨奇这边至少是在明面上公开“倾向”了孔晟,而杨奇之女杨雪若更是与孔晟眉来眼去、情投意合、闹得满城皆知,周昶倍受打击。

    若是孔晟单纯在诗文上、在才名上压他一头,还不至于让周昶一蹶不振。但孔晟如今得了官职,与他之间就不是文采高低的区别,而是官民的分野——如此种种,那还斗个什么劲儿?

    不要说周昶了,就算是刘念这些本土官僚家的阔少公子哥儿,也不敢再出手对付孔晟。对皇帝御笔钦点的天子门生、朝廷正式诏令册封的一县之主下手,就是公开挑衅大唐律法和皇权规则。

    所以几乎就是在一夜之间,刘念这些人都得到严命不得再与孔晟“放对”,有好几个甚至被关在府中禁足了。

    周昶因此彻底消了底气。而他的父亲周安则是失望透顶,懊恼不已,还对杨奇滋生起几分怨气。义兴周氏斥巨资通好杨家,近乎于卖身投靠,但偌大代价却没有换来应有的东西,这让周安返回义兴如何向家族长老会交代?

    周安不甘心。这让他又瞄上了远道从灵武朝廷前来江南宣布昭命的钦差太监李辅国,他实是那种极善于投机钻营的人,他觉得李辅国能被皇帝作为特使派出来,就不会是普通太监,若是能跟李辅国交好,由李辅国向皇帝举荐周昶,对周氏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周安当机立断,立即通过周氏在本城的商号筹集资金十万钱,暗中拜会,献上了一份足以打动李辅国的重礼,还将周氏在江宁城外的一座庄园相赠。

    果然,自古财帛动人心,这从来都是无往而不利的敲门砖和通行证。周氏的诚意换来了李辅国大包大揽的热情回应,承诺返回后会亲自向皇帝举荐周昶,还承诺说待朝廷平息了安禄山叛乱,将为义兴周氏商号走出江南在京畿立足不遗余力。

    周安父子大喜过望。义兴周氏之所以多年困守江南,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朝中没有靠山,家族子弟出仕为官者少之又少,缺乏基本的权力底蕴支撑。若是能攀上李辅国这样的朝中贵人,何愁将来没有大发展?

    其实李辅国此刻不过是信口开河,给周安父子画了一个漂亮的大饼,不知何时能兑现。一则他短时间内不想离开江南,何时能返回皇帝身边尚是未知数,当面举荐根本就是没影的事儿;二则,朝廷短时间内能否平息安禄山叛乱,他自己都不抱太大的指望。

    不过,周安父子这一次的押宝却是押准了。李辅国日后权倾风头一时无两,周氏攀上这棵大树,得了不少好处。7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4章 驿馆

    穆长风走了,孔晟便开始收拾行装。其实他身无长物,除了几件换洗衣衫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