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不朽大皇帝 >

第79章

不朽大皇帝-第79章

小说: 不朽大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妃心里有一肚子的疑问,但是不好问出来,因为很明显,申国是在长期得不到苍国的回应之下,惧怕被攻打,所以才出此下策,没有其他的办法。

    见诺妃如此模样,杨沐也猜到了她几分心思。

    说起来,申国皇帝举动,也在情理之中。

    试问,一个弱者,一直得不到强者的原谅,终日战战兢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绝望,面对着即将爆发的战争,谁能不急?

    这时,眼见着整个郑国都在推行苍国的制度,为禅让做准备,申国的皇族和世家门阀,也都生出了效仿的心思。

    毕竟,郑国一个被征服的国家,皇族和世家都没有危险,那么主动归附就更没有后顾之忧了。

    于是,早在半个月前,申国就派出了太子,携带传国玉玺,表露出归附的心思。

    “今日朕过来,就是与爱妃商议此事,申国既然为你的母国,又是主动归附,朕必然也会善待,他日你若诞下皇子,可以将申城封予他为食邑。”

    食邑?

    诺妃惊诧,自从三王伏法之后,苍国就再也没有封王,食邑虽然不能自主管理和任命官职,却能够得到境内一半的税收,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封地,对于一个皇子来说,就算是再纨绔,也可以奢侈挥霍一辈子!

    而在当下的时局,表明了杨沐一个态度,意味着对诺妃的态度不变,也就是说对申国的皇族亲善,政权会平稳的交接。

    瞬间,诺妃的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回到了肚子里,忙拜道:“臣妾谢陛下,也代皇儿和申国皇族,谢过陛下!”

    杨沐点点头,道:“申国归附之后,申国君臣都是我大苍的臣子,爱妃的父皇将被封为侯爵,赐予封地。”

    “封地!”诺妃诧异,道:“我父皇既已归附,只需过一个闲散的贵族富家翁即可,陛下倒是不必如此封赏。”

    杨沐摆摆手,打开盒子取出了一方玉玺,一边观察把玩,一边道:“朕明白爱妃所思何意,无非就是一个退位之君,再获得封地会引起猜忌,这一点爱妃不用担心,封地之事朕自会有考量。”

    “臣妾代父皇,叩谢陛下隆恩。”

    ……

    且说杨沐从蕊珠宫出来,就吩咐了沈安,传召各位大臣,召开晚朝。

    又是晚朝……

    时隔四十多天,杨沐再次召开晚朝,沈安不敢怠慢,连忙吩咐小太监们到外朝的个衙门办事处传旨。

    一个时辰后,十二部的主要官员,皆聚于大殿内。

    有了上一次的经历后,这一次各大官员之间的气氛明显要沉闷很多,在等待的时间中,少了很多交头接耳的现象,甚至有些官员还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相比较而言,新兴势力和小家族就要放开得很多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家族的衰落就是他们这些小家族的机会,稍有荣辱之心的,皆认为是苍国之福。

    杨沐穿着朝服,从蕊珠宫到了万寿宫,歇息了一下,换上了朝服,直奔朝殿。

    君臣礼仪之后,杨沐开始商讨如何处理申国。

    各位大臣也犯了难。

    毕竟,申国虽然归附,但是政权的交接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一点和郑国有很大的不一样。

    郑国是武力征服,然后再凭借军事实力逼迫政权交接,遇到有不配合的,直接杀了再替上自己的人,铁血手腕下,各项工作都推进得很顺利。

    而申国就不同了,既然是和平交接政权,那么肯定就要平稳的过渡,对申国内的那些官员,也应该是合作的态度而不是喊打喊杀,政令的推行需要让申国官员自己适应,而不是安排自己的人手。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朝中谁都知道,申国是诺妃的母国。

    诺妃是谁?那可是当今皇帝的宠妃!

    在她的肚子里,可是有龙种的!

    日后,诺妃一旦诞下了皇子,即便不是嫡子,在后宫中也将占据一席之地,哪个敢得罪?

    况且,当今皇后一直未有身孕,这是极不正常的,万一无所出的话,那么诺妃的孩子就是长子,那是有机会成为未来太子的存在!

    所以,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就很棘手。

    最后,杨沐综合了范宏济和孔尚贤等人的意见,决定由个各部挑选一些人,先到申国内推行体制改革,同时筹备政权交接事宜。

    “众位爱卿,既然交接之事定下来,就来商议一下封地之事。”杨沐说着,让太监们抬出了一张大地图。

    没错,在蕊珠宫与诺妃说的封地之事,并不是空口白话。

    但是,所承诺的封地,也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封地,而是上一次在郑国的时候,孔尚贤提出来的安顿郑国皇族之地——岛屿。

    也就是这张大地图上,所标示的地方。

    前段时间,杨沐已经派人查探过了,那一座岛屿加上周边的几个小岛屿,面积接近苍国的一个县的大小,与大陆最近的距离,其实也就相当于一条浅浅的海峡,站在岸边可以互相看到对岸的树木。

    行船的话,一盏茶的功夫。

    岛屿上,可以说非常的原生态,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小动物都自然生长,尤其是岛屿的中间地带,几乎看不到人类生活的痕迹。

    再加上郑苍申三个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本就是气候适宜之地,所以岛上面也算是风景宜人,如果放在地球上,稍微开发一下活脱脱的一个旅游度假区。

    杨沐的想法就是,将这一座岛屿划为专门安置地,迁移一些百姓上去,在岛屿上筑造一座城池,然后划分为几块,封给归附的皇族做封地。

    地盘虽然小了点,但好歹也算是一块封地,一旦发展了起来,每年的赋税也相当于一个中等家族的收入了。

    所以,晚朝一开始,他就叫人抬来了一副岛屿规划图,线条密布,有一个个蝇头小字的标注。

    一座城池,再加上二十五个乡镇。(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62章 封地和报纸

    (全本小说网,。)

    地图摊在朝殿中央,顿时引起了朝臣们的争相观望。

    这,是一块新的土地?

    朝臣们的兴趣很大,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对土地的渴望都像是生命一样,发现这一块未被开发之地,如同饿狼发现了一块鲜肉。

    相反,少数一些听闻过风声的人,则是兴趣缺缺。

    一个离岸岛屿,有什么用?

    人口迁移,垦荒建城,都不是一个小工程,等到能够获取利益的时候,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了。

    而且,听陛下的意思,似乎是要将之作为申国皇族的封地。

    就连一向沉着稳重的范宏济,也皱起了眉头,奏问道:“敢问陛下,是要将此地全部分封?”

    “没错,凡是向我苍国归附之君王,都是深明大义之人,应该被善待。不过,此地有一县之大,足以养民三十万,不能全部封予一人。”

    “陛下是想将申、郑两国的皇族,都安置在内?”范宏济有些明白了。

    “不错,不仅是他们两国。”杨沐道。

    朝臣们皆对视了一下,心里明白了杨沐的意思。

    不仅仅是两国,也就说还有更多的国家?

    陛下的心,很大呀……

    杨沐道:“此地,就叫做归义岛吧,众位爱卿来讨论一下,这二十五个乡镇该如何分封。”

    怎么分封?

    又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众臣交头接耳,也纷纷建言。

    有人认为,应该将整座归义岛分隔开,然后分封给郑国和申国的君臣,有人认为应当将整个岛屿设为一个岛屿,所有权归两国君臣共有,日后若是分封其他人,则可以直接划归上去。

    众说纷纭,就连杨沐都难以抉择。

    这时,礼部尚书王膺站了出来,手持笏板,道:“臣以为,应该效仿户部的田丁制度,从两国迁移的人口着手。”

    “哦?爱卿请讲。”杨沐一下子来了兴趣,听了这么久的扯皮,还是第一次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也算是耳目一新。

    王膺顿了顿,道:“陛下曾说,岛屿上并没有民众,需要大量迁移人丁,臣以为此事非常不妥。一则,岛屿太大,需要的人丁巨大,非三五万不可达成。二则,我苍国百废俱兴,户籍制度刚刚建立完备,市井乡野难觅流民踪迹,百姓们安居乐业,官府也有相应的计划,贸然迁移人丁,之后的部署就会被打乱,户部几个月的幸苦付诸东流,又将重新组织人手登记核验。”

    “那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我朝廷只管派人筑城,城池之权归为朝廷管辖,派官府管理。二十五乡镇,可对外分封。而人丁之事,则是各国的皇族自带。”

    “自带……”

    杨沐呢喃了,不由得灵光一闪,总算是明白了王膺的意思。

    各国的皇室必然有宫女太监等附属人员,以及死忠护卫和家人,可以允许他们随各国皇族一起进入封地,即可解决人丁问题。

    待到各封地内的人口一多,城池必然也将繁荣起来,陆岸上的民众,才会慢慢自主的迁移。

    而对于封地,王膺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划分出一块地盘之后,各国皇族只能在自己的封地内开垦,其余的乡镇维持原始状态,以后要是再有人被赐封,也是同样的步骤,不用再腾出地方。

    “爱卿言之有理,不过……封地该赐封多大为好?”

    “臣以为,一个乡镇足矣,太大则生乱。”

    “臣以为,十个乡镇,方能彰显我皇恩德。”

    “臣以为……”

    说到封地大小,臣子们纷纷各抒己见,皆言之有理。

    “依朕看,两国就都赐封三个乡镇吧,其余一切事宜,由礼部王膺处理。”杨沐大手一挥,也懒得再听了,这一次晚朝的作用就是给诸臣子吹吹风,为接下来的两国归附做一个铺垫,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上的利益较量。

    第二日,除了科技部和医药部,其余的各个部门皆派出了人去申郑两国,就连工部都带着一大堆工具,去归义岛上进行二次绘测,准备开工建城。

    当然,科技部和医药部也没闲着,近期在民间招收了大量思维敏捷的年轻人,开设一个个研究小组,钻研杨沐传授的《本草纲目》《千金方》《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著作。

    据说,科技部尚书欧冶,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直接在官衙里铺了张床,除了吃饭睡觉,一门心思扑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苦心人,天不负,这段时间来,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常丰硕的,多项研究都稳步进行,其中几项秘密技术杨沐见过,正在暗地里筹划,为苍国接下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

    十一月初六,在第二期《大苍时报》上,出现了有关封地的内容,很快被抢购一空。

    值得一提的是,《大苍时报》从第一天发行开始,这种新奇的事物迅速在皇城中传播,无论是好奇也好,真正感兴趣也好,也不管认不认字,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争相购买。

    甚至,还出现了哄抢的现象,一张报纸的价格,一度涨到了五文钱。

    卖报纸的商铺和小贩,简直赚翻了,仿佛活在梦里一般!

    没办法,报纸的诱惑力太大了。

    人类是群居动物,无论是身处何位,都是喜欢议论政事的。

    以往,这个世界上还从未听说有什么报纸,老百姓与政事毫无关系,往往朝堂上的一道政令,十天半个月还没什么人知道,老百姓们闲暇之余议论国家大事,基本上都是靠臆想,皇帝扛着银锄头种地的笑话,也并不新鲜。

    而现在,只要一张纸,老百姓们就能知道朝堂上发生了什么。

    那些认识一些字的,大冷天躺在暖和的床上,摊开一张报纸,看完政事看知识,看完知识看小故事,看完小故事憧憬一下未来的美日子,惬意之极……

    在这个娱乐和传媒匮乏的世界,报纸无疑成了普通百姓与整个国家和社会沟通的桥梁,一张报纸看完,似乎整个国家发生的事,都成竹在胸。

    一报在手,天下我有!

    当然,天下谈不上,至少苍国是跑不掉了,神秘的朝堂和上层贵族的活动,大家多少都能知道一些。

    在看完报纸后,街坊邻居聚在一起,话题似乎也多了起来,围在一起指着报纸上的某个地方,不说个唾沫横飞,那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报纸,成了一个现象级的物品!

    所以,当杨沐看到邸报司的奏折时,着实吃了一惊。

    第一期报纸,发行了两万份,被抢购一空。

    第二期报纸,发行了三万份,还是被抢购一空。

    杨沐有一瞬间的怀疑——苍国老百姓识字率和购买力,到这个程度了?

    虽然,每一期报纸中,都有五千份被分派到郑申两国,但是对于苍国现有的人口来说,这个数据还是大得吓人。

    诧异之余,杨沐更多的是高兴。

    报纸,在统治者看来,控制百姓思想的作用似乎更多一些,也是一种极为强大的舆论宣传武器,以后的治国理政,都会简单很多。

    同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眼光和这个世界的人,隔着一条天堑。

    在后世,由于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纸媒已经没落得不成样子,大多数依靠一些机关单位死撑,半死不活,所以他也就一直没怎么在意,觉得报纸很普通,创立的初衷只是当作辟谣的工具。

    但是在这个世界,报纸的出现拓开了老百姓获取消息的渠道,所有的信息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

    乃至于,报纸上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故事,都会被人津津乐道。

    报纸的出现,就犹如互联网刚兴起时的网络冲浪一样,让老百姓们沉浸痴迷。

    据了解,城中的酒馆和客栈,就特地订了一些报纸,贴在显眼的地方,安排识字的人朗读给客人们听,当作一个揽客的手段。(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63章 识字大会

    (全本小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