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战纪-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这洞有字,说不定第一个洞子也应有字。
回到第一个洞口前,巫贞站到儿子肩上,将洞口上方的灰尘轻轻抹去,果然出现三个字迹,仍然是看不真切,猜测是“天足洞”,更加纳闷。
巫城道:“上面写的什么?”
“这个是天足洞,另一个是地心洞。”
巫城道:“天为阳,地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生为阳,死为阴。我看走应阳洞天足洞,或可出得了天坑。”
巫贞轻轻摇摇头,再细细观察一通,才道:“天坑本是阴极之地,上天无路,入地或许有门。我看应该是走阴洞。”
巫城知道,父亲也不知自己说得对与不对,道:“前面还有一幅图画。”
三人又到了离第二个这洞口不远之处,发现光滑的石壁上有一幅已经模糊的尖器刻的草图,图案的构成为三个部分:下部形如一只独木舟,中部形如一张木梯,上部是一个太阳形状。三个部分共有两人高矮。
巫贞道:“这是绝望的前人所刻。”
夫人道:“进入巴境,多处见到类似的这种图案,是为何意?”
巫贞道:“下面刻的是棺材,中间刻的是天梯,最上面的表示日。此是说人死后先乘独木舟渡过险恶水域,再顺天梯升天之意。此必是以前打入天坑的巴人所刻,希望沿这天梯登上天。”
巫城“嘿”了一声,道:“这天梯不如我脚长,坑尚出不了,还上什么天!异想天开!且听父亲曾说过,登堡山才有天梯,这里为何又有天梯之说?”
巫贞道:“登堡山是群巫往返天上和人间的天梯,或许,这里的天梯也是一个巫师所刻。”
巫城道:“管他是巫师还是剑师,我看都是蠢货!”
夫人道:“说这些怨气话无用。今日吓得半死,看天色又暗,先在洞中休整一晚,要死要活,等明日再说。”
父子二人说“好”。
巫城去将所有行李提了过来,打开行囊,发现果五源准备的东西还真不少,里面有三把青铜刀子、数断浸过什么动物油的柏木皮以及干粮、绳索等等。
一家人吃过果五源为他们准备的干粮,喝了水囊中的水,见这时风却小了,就在天足洞口,坐了下来。父子二人轮流值岗。
当晚,狂风大作,雷鸣电闪,大雨倾盆,三人只得进到地心洞里。大雨三更方止,雨水灌入洞中,还好里面有一个高坎处,可以立足。一家人在哆哆嗦嗦、战战兢兢中度过了天坑第一夜。
次日一早,一片雾气腾腾,数步间不见物体,三人不敢出洞。
一个时辰过后,天空陡然放晴,三人出了洞口,放眼看去,底下仍是雾气浓浓。
巫贞道:“别无出路,且吃个饱食,打足精神,再进地心洞去,看看有何妖怪。”
一边吃干粮,一边晾晒柴木、衣物,可喜当日晴空高照,未到晌午,昨夜淋湿的东西便已干了。
巫城取了火种,点起火把,三人背上行装,巫城持火炬在前,夫人在中,巫贞押后,进入地心洞石门口。
三人进了洞,小心摸索前行,发现是天然的洞子,弯弯曲曲,时不时有石笋,也能见到石钟乳,景致还很不错,但是可以看出,里面没有流水或滴水,这洞处于非活动期,说明这洞子很古老。
洞子一直向地下延伸,时不时见到兽骨,也有少量的人骨,不知是通向天堂还是地狱。
走到半途,出现一个斜向上的支洞,巫贞认为应当仍然坚持向下行走,他不知道这个支洞与天足洞其实是相通的。
随着时间越长,柏木皮越来越少,而出口却还不知在何方,甚至有不有出口,都是一个大问题,三人越来越担心。越担心,话便越少。
大约走了一个多时辰,三人汗水湿透全身,所有柏木皮终于燃完了。
这一刻,希望也一下再度同时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最深度的恐惧袭来。
巫城先骂道:“果老儿也不多准备点树皮!”
夫人叹息道:“如今,走是死,停下来也是死,也走乏了,不如先歇歇。”
巫贞道:“火把燃完了,不歇也得歇。”
三人靠坐在洞壁上,仍是进洞的顺序。
黑暗中,巫贞悔道:“或许应走阳洞。”
夫人道:“你父子争论之时,我就在想:两个洞都应是不通的,否则何为不归路?不要埋怨,就当是一斧头砍了。现在这死法,还有个全尸。”
休息片刻。夫人道:“在这里等死,也不是办法,慢慢摸索前行,或许还有生路。”
巫贞道:“再稍息一会,让我想想。”呼吸声渐渐平静,然后微弱下来,三人身心疲惫不堪,半醒半睡。
过了好大会儿,夫人睁眼,感觉前面有微弱的火光,道:“有火。”
巫贞惊醒,定睛细看,哪里有什么火?
不知他们看到的是什么火,或许,是产生幻觉了。
巫贞道:“或许,那是灵火,也称鬼火,此时却不见了。”
夫人道:“鬼火也是火,摸着向那方向走。”
叫起巫城,朝着时不时出现的一点鬼火方向走了一段路,连鬼火,或者幻觉也没有了。
巫贞道:“再摸一段,看能否再见到灵火。”
三人深一脚,浅一脚,筋疲力竭,摸着石壁走出不长一段,眼前完全一片黑暗,恐惧倍加袭来,让人窒息,只得再次停下来。
过了不多时,巫城感觉黑暗的洞璧隐约有暗白点,慢慢地,暗淡的白色扩展开来。顺着白色慢慢移动,巫城看到似有一丝光线。大声叫道:“有光!”这一声如进了鬼门关又逃出来时的叫喊,十分变调,夫妇二人猛然惊得发抖。
循着那点亮光,慢慢前行,光线越来越明,正是一个洞口。
终于出洞了,夫人喜极而泣,父子感天谢地。
巫贞感叹道:“要不是前人、或者野物用遗骨发出的灵火为我们引路,只能饿死洞中了。”
三人面向洞口,行简单的拜谢仪式。
拜毕,回过头来看天坑里面,三人无不大吃一惊:远处,云雾缭绕;中远处,一层一层翠绿;近处,奇石异草,鸟语花香。好个美丽风光!如临仙境!
三人以为,天坑如此可怕,必然是恶山恶水,骷髅堆积,眼前这个景致,心理上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从绝望之中突然见到眼前的美境,三人不愿相信自己的眼晴。
巫城仰天大笑:“巴人真蠢!天坑如此美丽,有何惧哉!”
夫人止道:“这才哪里哪!不可狂妄!我看是,越是平静的地方,越不安全。”
突然,天空中传来几声清脆的鹰叫声,抬头望去,一只雄鹰在高空中翱翔。
巫城道:“这鹰或是从坑外飞来。只是如此高远,声音却这样清脆。”恨不得自己也长上一双翅膀。
再好的景色,与安全不能挂钩。三人兴奋之余,再次不知前程如何,只得离了出洞口,沿一条茅草路下行。
放眼前后左右,皆是令人愉快的风景,但最奇异的要数这里的石头,或是小片石林,或石牙独立,那些石头或似蜂窝,或如什么动物、植物,还有的,想象它像什么就像是什么,类型各异,目不暇接——三人不知,这种地貌,有50亿年至3亿年的历史,称为喀斯特地形。这一带神秘的地质景象,与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共同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
朝着一条陡向下的小草路,约甩了两三里,是一片大面积缓坡地。
继续前行,看过去,见前方有一块方形大石,石中央却生出一株高高的树。
大树上面有鸟儿在飞,估计树上有鸟儿扎的窝。夫人道:“那树怎会长在石头上?”
巫城道:“远了看不真切,下去瞧瞧。”
转了些弯弯,走了些拐拐,下了几百步,已然辩不清南西北在哪一个方向。
前面有一片柏树林,过了树林,再过了一块小花草地,再两百余步,到了大石之处。
大石四面,这一面最低,也有两三人高,巫城二话不说,助一个小跑,“噌”地上了去。
夫人仰头道:“你可像猴儿一样上去,却不管我?”
巫城真像猴儿一样,复又跳下,抱了几块石头垒成梯步,先自上去,然后伸手将父母亲提拉了上去。
上了大石,却见原来并非一块整石,而是四块大石,周边无数中石、小石,多被花草掩护。大石四周,较为平坦,略有缓坡。
巫贞在上来的第一块大石上走了一圈,道:“这是悬崖上滚下来一块巨石,在此破成四半。”
四块石头大小差不多,石面平整,四块大石的中间,有一个较大的空隙,那颗大树正是从空隙间长出来。
巫贞叹道:“这才真叫见逢插针。我也算见多识广,这树似松非松,叫不出名,既不像书中所说的三株树、三桑树、不死树、扶桑木,又不像杻木,难道又是什么怪树?”
巫城手一指,道:“外面左边的大石面上,刻有大字。”
巫贞道:“我早看到了。三个大字为‘四方碑’,下面的两行小刻字为‘三才五行间,四通八达中’。
巫贞不知何意,跳到有字大石上面。仔细看那八个字,想看出其中有无暗示,一时不能明白,更想象不出是谁刻的,心中道:“除了鬼魅,还有谁能为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3章 隐居八卦坑
(全本小说网,。)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且是险境,巫贞目光警惕地向四面八方观察,他想首先辩清下坑来时的方向和地形。可是,能够看到的只有一面高不见顶的悬崖,就如为三人表演最后一场戏搭的宽大背景,背景的顶端隐在云雾之中,就像舞台上布置的烟雾。巫贞暗叹道:“高山仰之,不可极目。”
看那面悬崖,足有数里之宽,多是光秃秃的岩石,间有青草矮树。
慢慢扫描过去,巫贞隐隐略略感觉看到一幅熟悉的图案,睁大眼晴看了又看,才道:“夫人,你看后山悬崖上的石层。”
夫人正看远处风景,转过身来,看了看:“有何奇怪?”
“你看,悬崖上的石层,或是出现断层,或是颜色变化,或是被草丛分割,你只看其中最白的一种。”巫贞边说边指。
夫人随丈夫的指和看了又看,道:“还是没有看出子丑。”
“我一时激动,忘记了你是不懂的。你看那最白的一层岩石,是按八卦中的临卦、损卦形排列。在这个位置,损卦尚看不完整,只可估计。”
夫人感觉丈夫有重大发现,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巫贞慎重道:“我料,这整个天坑,便是以八卦形状排列的一个坑体。”
夫人先是不信,然后惊道:“常听你说起八八六十四卦,后面的悬崖这般长宽,若还只是其中的两卦,整个天坑六十四卦,按你这样说来,那有多大个坑坑?”
巫贞的思维开始恢复往常的活跃:“在此巨大的八卦阵中,就是神仙,也难保不迷路。难怪下了天坑,无人能还。而这,正是因其天然的布局太过玄妙。”
夫妇俩正惊叹天功之巧,巫城在附近转了转回来,报喜道:“前方不远崖壁上,有一条弯弯拐拐的小草路,不知能不能通下山下去,只是极为难走。”
夫人道:“你先来看这个奇观。”指与儿子看山后悬崖。
巫城看了一会儿,将信将疑,道:“山山石石,形状各异,你想像它是什么,它就像什么。昨日看到一块石头,我说像马,母亲说像犬,父亲又说像羊。依我看,这一面的悬崖,像是率大的块裹尸席。你们说是卦卦图,我看是纯属巧合,更纯粹是老父发梦冲。”
巫贞不理踩儿子的调侃,啧啧称道:“不然。此坑之巧,唯有天功,唯有天功!”
这里风景,有当代紫贝含珠先生七律一首为证:
削出岩墙地穴成, 谁挥利斧凿天坑?
危崖正舞归巢燕, 峭壁将腾展翅鹰。
地断途通横挂绿, 泉垂玉溅散飞莹。
沉身谷底寻天看, 顿似井蛙讶叹惊!
巫贞还在惊叹,巫城不耐烦道:“你们在这处地方,看了多时,到底还往不往前走?”
巫贞想要继续研究此处地形,怒道:“你心慌什么!在这美境之下不好,非要急急忙忙去会妖魔鬼怪!”
巫城赌气道:“既然迟早都是不免,你们不走,我走!”先开步行动。
患难之时,不可赌气,三人开始向第三层悬崖发起冲击。果然如巫城所言,悬崖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向下行。
巫贞仍照例走在最后,一路走,一路记了记,从顶部到底部,大约共有十八个弯道。
好不容易下到下一层平台,三人已经是汗流成汤,疲惫之极。巫夫人道:“这样一直向下面去,有不有尽头?”
巫贞道:“鬼晓得。”
看看天晚,草创草棚,休息一晚。不多细述。
次日起来,仍是晴朗的天空,吃了干粮,继续行路,接下来的草路稍为平缓,但仍是一路转来转去向下,那路或在丛林中,或在花草中,或在奇怪的石头之间。
巫夫人一路都在感念果五源的好处,说他准备的干肉不少,水虽然不多,但到了这里,并不缺水,时不时又发现一股龙洞水。
进入新的一段路,这一段草路两旁,野草丛生,树木高大,多是松树、柏树、杂树,还有叫不出名的各种树,时有飞鸟、走兽出现。
不知不觉,三人到了一个半岛形地形处,岛尖伸向这一层地面平台的最外边,眼看无路可行。
三人踏上了小尖岛,首先被一口不规则的水塘挡住去路。水塘约有二十来步宽,五十余步长,塘坎左右各约二三十步。
三人先到两边看了看,发现从水塘两边看下去,仍然是高高的悬岩,下面有许多乱石。
夫人道:“这个尖尖的地势也怪,独独在这里有口水塘。”
巫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