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97章

一路隋行-第97章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觉得奇怪:放着在长安王府好好的安稳生活不过,江陀子一个上了年岁的老儒生为何要跟着自己到并州受苦呢。

    江陀子说出的理由让杨广无法拒绝,他说:“叶落归根,人老思乡。老夫蒙万岁、娘娘恩典,来在王爷府中安享清福,如今算起来,已有将近十年了。老夫上了年纪的人了,说不准哪天两脚一蹬,就不在人世了,唯一的心愿便是把这把老骨头埋在定州老家,求王爷能成全老夫的这番心愿。”

    面对着一位比自己父亲还要大上好几岁的老人的恳切请求,杨广除了点头答应,还能说什么呢?

    眼瞅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距离自己离京北上的日子很可能也越来越近,杨广身不由已地又想起了安若溪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6章 了残之死

    (全本小说网,。)

    到今天为止,杨广也无从分辨得清他对安若溪究竟怀着份怎样的情感:要说他和她有男女间的私情,可曾经有过的肌肤之亲毕竟发生在他穿越之前;要说他对安若溪仍有所怀疑,可安若溪却态度坚决地拒绝了回到他的身边,而甘愿枯守在万善尼寺之中;要说他时常惦念着安若溪,是出于和她的友情,可他和安若溪相处的时间加起来总共还不到一两天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又会有什么友情可言呢。

    杨广绞尽脑汁,最终替自己想出了一条牵挂安若溪,希望她回到自己身边的理由:他在这个世上,太孤独了,身边缺少一位像安若溪这样的伴儿。

    鲜于罗、萧萧、瑟瑟等人虽已可算做是自己的心腹,但都无法像安若溪对待自己那样,和自己相对平等地说话。

    长姐杨丽华对自己的关怀可谓是无微不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杨丽华就是他杨小宽自穿越以来的人生导师,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直在手把手地教导着自己如何进入新的角色,适应皇家王室的生活,然而,她毕竟比自己大着近十岁,有些话他宁愿向和自己年岁仿佛的安若溪去说,也不太情愿跟杨丽华说起,以免受到她的好心唠叨。

    杨广虽然内心当中渴望见到安若溪,哪怕和她在万善尼寺外的小树林里面对面说说话也好,可他也明白,自上回安若溪拒绝做他的眼线之后,他和安若溪之间已失去了唯一的联系渠道。如果单凭着故主的身份去见她,不要说会遭到她的再次拒绝,即使两人真见了面,他也不知该对她说些什么话才好。

    杨广一想到安若溪来,心中就充满了纠结和矛盾:既发自内心地想亲近她,又找不到和她有效沟通的途径。

    就在杨广因查案接连碰壁,思念起安若溪的时候,奉杨丽华之命,以陪伴服侍安若溪为名,实则是对安若溪在万善尼寺的言行举止实施监看的小侍女坠儿,奉了安若溪之命,突然回到晋王府,向杨丽华和杨广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前朝末帝宇文阐之生母,原来的天大皇后朱满月,法名唤做了残的,昨天晚间突然自缢身故了。

    “满月是不是受到了来自寺外的什么刺激,才想起寻死来呢?是你主动想起要回来报信的吗?”出乎杨广意料之外,杨丽华听到朱满月的死讯后,并没有表现得过于伤心难过,反而十分冷静地问前来报信的坠儿道。

    “禀娘娘、王爷。是了音师姐吩咐婢女回府来报信的。”坠儿显然难以回答杨丽华的第一个问题,又恐避而不答,引得主子娘娘不快,赶忙又补充道,“了音师姐说,娘娘和了残师姐姐妹一场,理应对了残师姐的死有所表示的。”

    “哦?若溪是对你这样说的?”杨丽华听到坠儿末一句话,不由得一怔,旋即向她问道。

    “是的。”坠儿又望向一旁坐着的杨广,轻声说道,“了音师姐还嘱咐我,最好能当着王爷的面儿向娘娘禀报了残师姐的死讯。”

    “好了,你先退下等着吧,稍后我还有话要托你带给若溪。”杨丽华瞟了杨广一眼,声色不动地吩咐坠儿道。

    坠儿一退下,杨广就迫不及待地向杨丽华问道:“长姐,安若溪为何要坠儿当着我的面儿向您禀报了残的死讯呢?莫非她料定,我会对此事感兴趣?”

    杨丽华这时才用手中的巾帕擦拭了一下眼角,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对杨广说道:“数月前,阐儿夭亡于弘圣宫内时,满月尚未想要去寻死,事隔数月,昨日她却突然自寻死路,分明是事出有因哪。若溪这是在借满月的死讯,向你我姐弟示警呢。”

    杨广听长姐说得甚是在理,由此,他更加认定,先前自己怀疑万善尼寺中潜藏有南陈奸细并非妄自臆断,而很可能就是事实。

    “长姐,如今你外出不便,能否由我代表长姐前往万善尼寺去走一趟,一来对了残之死表示吊唁,二来也可当面向若溪询问了残死前的种种情形?”

    “你一个开府建衙,即将出镇外藩的朝廷亲王,到尼寺之中去吊唁一位和你素不相识的前朝皇后,你以为这样做合适吗?”杨丽华冷冷地回绝道。

    “可,你我姐弟都不能亲处前往万善尼寺,又怎能了解到了残的真正死因呢?”杨广虽觉方才提出要亲往寺中吊唁朱满月的确过于唐突了些,却急于探知其中隐含的详情,怀着焦急的心情问杨丽华道。

    “我在想,只要满月确是自缢身亡,就说明她已生无可恋。咱们又何必非得追根溯源,令她身后也不得安宁呢。”杨丽华仰面长叹一声,神色落寞地回应道。

    杨广一心只想着能揪出暗藏于万善尼寺中的南陈奸细,哪里能体会到杨丽华此刻和朱满月同命相怜,兔死狐悲的凄凉心情,听杨丽华竟然打算默然处之,对此不理不问,不由得有点儿急了,本欲竭力说服杨丽华能帮助自己,把了残的真正死因查个水落石出,可话到嘴边,才恍然想起,关于先前自己奉旨彻查会真和尚之死案,以及自己一心想查获南陈“雁巢”首脑人物关自在这一系列的事,自己尚未向长姐透露过一个字,如今定要长姐参与到其中,难免会暴露了自己的真正意图,于是生生将已到唇边的话给咽了回去,转而劝解起杨丽华不要因了残之死过度悲伤,以至伤了自己的身体来了。

    从杨丽华居住的小院告辞出来,杨广暗下决心,一定要将了残真正的死因彻查到底,以期盼能顺藤摸瓜,挖出潜藏于万善尼寺当中的奸细来。

    “王爷,宫中传下话来,皇上急召王爷入宫。”杨广正低头思忖着该怎样和身在万善尼寺的安若溪取得联系,从她那儿获得更多的线索,来查清了残的真正死因,迎面就听有人匆匆向自己禀报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7章 五可汗结盟来犯

    (全本小说网,。)

    杨广接到召命,急忙入宫赶到武德殿时,只见殿内父皇杨坚面色严峻地居中而坐,太子杨勇、尚书右仆射苏威、内史令李德林、左卫大将军广平王杨雄等几位都在,除此之外,在杨雄下首的位置,还依次站着两位杨广从未见过的陌生大臣。

    “长孙晟奉旨出使契丹、貘合诸部,虽进展还算顺利,高句丽在受到朕的严辞警告后,也有所退缩,但据卫王杨爽报称,突厥五可汗近日已在都斤山摄图牙帐缔结盟约,意图联合兴兵南下,大举进攻我幽并等地。突厥此番来势汹汹,决不可等闲视之。今日急召汝等入宫,就是为了会商此事。”杨坚抬手示意杨广进殿不必施礼,站到太子杨勇下首,向与会的几位臣下简单明了地说明了此次御前会议的主要议题。

    尚书左仆射高颖领军在外,殿内诸臣以右仆射苏威居首,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的身上,想听听他有何良策,用以破解来自北境的威胁。

    “卫王以六百里驿传发回的军报,臣已仔细看过。”苏威不紧不慢地开了腔儿,“卫王在军报中称,突厥五位可汗结盟,统共调集了四十万兵马,意图大举来犯。而拒臣所知,幽并等地统归卫王节制的各路官军加起来,总数不过十万有余,单以兵力相较,敌数倍于我,形势于我极其不利。于今之计,依臣之见,陛下可双管齐下,加以应对:其一,立即抽调攻陈大军北上,寻机与突厥一战;其二,即行建立河北道行台,统一指挥对突厥作战等事宜。”

    内史令李德林立即提出反驳道:“臣赞同苏仆射关于建立河北道行台,统一调度、指挥北境征战事宜的建言,然对其关于抽调攻陈大军北上的建言持反对意见。陛下试想,如若我数十万精锐之师挥师北上,万一南陈乘隙对我发起反攻,又该如何应对?依臣浅见,攻陈大军不可轻动,北境所缺兵员,可通过就地招募等办法加以补充,在南线战事结束之前,北线但取守势,能将突厥铁骑拦挡于长城以外即可。”

    从两位朝廷重臣截然不同的两种建言中,杨广意识到了当前局面的严重性:刚刚创立不久的大隋王朝即将陷入南北两线作战的困局,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这使得他不得不暂时将彻查了残死因的事抛于脑后,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如何应对突厥四十万铁骑大举进犯的议题当中。

    “子相,朕想听听,你对此,持何见解啊?”杨坚把目光投向两位陌生大臣当中年纪稍长的一位,语气温和地问道。

    “禀陛下,臣自灵州任上才返回长安,对幽并等地的态势不甚了了,不敢在陛下面前妄言国事。然臣久在灵夏等州为官,有一事需提请陛下留意:突厥自沙钵略为大可汗之后,已渐有东、西分化之势。在西北则有阿波、达头两可汗领地,阿波领地偏北,少与我大隋接壤,而达头领地与我接壤处长达近千里地,达头其人老奸巨滑,且凶悍残暴,陛下不可不防。如今突厥五可汗既已结盟,领有西北地之阿波、达头两可汗麾下兵力仅次于沙钵略,长安以西之防务也丝毫不能松懈。”

    “文运,你说呢?”杨坚点了点头,又向另一位陌生大臣问道。

    “陛下,臣以为,苏仆射、李内史所说皆有道理,南北战事孰攻孰守,唯在圣心独断,臣下不便置喙。”被唤做文运的这人圆脸圆身,说起话来一团和气,全不似方才那位棱角分明,语气间自多大流露出一份威严。

    “阿纵,你还不认得这两位吧。来,朕为你们做个引见。”杨坚转向杨广,首先指着圆脸圆身的那位介绍道,“这位是张威张文运,现任相州刺史。”

    张威满面堆笑,迈步向前,冲着杨广拱手道:“下官张威见过晋王殿下,今后还望殿下多多关照。”

    杨坚见张威对杨广一副谄媚、讨好的神情,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随即指着年纪稍长的那位介绍道:“这位是王韶王子相,现任灵州刺史。”

    王韶立在原地未动,只矜持地向着杨广拱了拱手,算是和他见过了。

    杨广不明白父皇为何要引见两位外州刺史给自己认识,一面向两位刺史抱拳回礼,一面思忖道:近些天多看舆图,依稀记得相州似在中原、河北一带,而灵州据王韶方才所说,分明应在长安之西北方向,两地相距甚远,为何父皇要单单召这两位刺史对与今日的御前会议呢?

    “子相方才提及突厥达头可汗玷厥不可深信,朕深有同感。”杨坚听几位大臣都表达出了自己的意见,用冷峻的目光扫视着殿内诸人,说道,“前些时,玷厥领受了朕赐予的狼头纛,又差使节来长安向朕贡献方物,其使节才离长安,他便与沙钵略缔结盟约,欲发兵南侵,殊为可恶。”

    李德林见杨坚如此嫌恶达头可汗玷厥,不由得面有忧色地提醒杨坚道:“皇上,如果西北也需调集重兵布防的话,臣只恐……”

    杨坚一抬手,拦住了李德林的话头,态度坚决地说道:“不要说三面开战,就是四面八方同时有敌来犯,朕贵为华夏天子,煌煌大汉之血胤,也断无退缩妥协之理。关于调兵北上之事,朕还需听听独孤的意见,尔后再做定夺。见地伐。”

    太子杨勇忙躬身道:“儿臣在。”

    “即命六百里驿传赶赴江陵,将突厥即将大举入侵之事告知高颖,问问他能抽调出多少兵力北上?三日之内朕必须接到回报。”“是。”杨勇答应一声,立即出殿安排去了。

    “三日之后,朕将在临光殿举行朝会,当众宣布应对突厥南犯诸项举措。与会诸位今日告退后,如能想出更佳的御敌之策,随时可入宫晋见,不必有所顾虑。好了,阿纵暂且留一留,其他人等可以告退了。”

    皇帝既然表明了对突厥作战的坚定态度,李德林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只得随众人一并向杨坚告退,离开了武德殿。

    “阿纵,朕本意,是想待攻陈之役获胜后,再遣你离京就藩,如今为形势所迫,只好提前要你北上了。”待殿内只剩下了他们父子二人,杨坚面容慈祥地望着杨广,说道。

    杨广只觉一股热血直贯顶梁,立马跨前两步,抱拳正色答道:“儿臣早有为父皇为忧,为国建功之心,就请父皇下诏吧,儿臣明日即可离京赶赴并州,誓将突厥胡寇却于国境之外。”(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8章 还是面幌子

    (全本小说网,。)

    杨坚见杨广如此心急着想要出镇并州,不喜反忧,面色登时阴沉了下来,板着脸对他说道:“朕特意将你一人留下,是有几句话想在朝会前告诫于你。你须牢记在心,日后切不可任性乱来,坏了朕的大事,你能做到吗?”

    杨广陡地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反应有些过了火,忙敛容应道:“儿臣愿听从父皇教诲,谨遵圣谕。”

    “此次你离京就藩,朕意将在河北建立行台尚书省,将幽、并、冀等二十州之地尽划归河北道行台尚书省节制,拟册任你为行台尚书令,方才引见你认识的张威、王韶两位分任行台尚书左、右仆射,同时,朕也替你择定了行台尚书省的各部尚书人选,会在三日后的朝会上一并册任。”杨坚像是在试探着杨广的反应,先抛出了个大喜讯来观察儿子是否沉得住气。

    杨广有了刚才的教训,心头虽然像有只小鹿乱撞,砰砰跳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