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露门,径直朝武德殿走去。
武德殿门外,右卫大将军元胃亲自在殿口处把守,他看杨广行色匆匆地赶来,忙迎上前几步,压低声音说道:“皇上有旨,王爷来了,不需通传,直接进殿即可。王爷,卫王、高仆射、长孙晟俱已到齐,你快进殿去吧。”
杨广更加觉得诧异,忍不住问元胃道:“元将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元胃却只阴沉着脸,摇摇头。
杨广见他不肯向自己透露消息,无奈之下只得放轻脚步,从元胃身边穿过,直接进了武德殿。
武德殿内,杨坚面无表情地高坐于当中的御座上,太子杨勇侍立一旁。在丹犀下,与尚书左仆射、新任伐陈监军高颖并排,站立着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将领,头戴帅字金盔,身披大红战袍,俨然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而长孙晟由于品秩的缘故,只躬身站立于二人身后。
只听那位身材高大的年轻将领正问杨坚道:“请问皇兄,临榆关失陷是什么时候的事?”
杨坚目视杨勇,示意由他来回答。
“六叔,兵部是今早四更天接到的幽州总管阴寿发回的六百里驿传,据阴寿报称,沙钵略勾结北齐旧将高宝宁攻陷临榆关是在七日前。”太子杨勇从袖中掏出一份军报,拿在手中,答道。
“阿纵来了,快,见过你六叔。”杨坚瞅见了刚刚走进殿来的杨广,抬高声音吩咐他道。
那位年轻将领随即转过身来,杨广见他不过年届弱冠的年岁,与太子杨勇年纪相仿佛,生得金面钢髯,眉眼间乍一看,与杨坚倒有几分相似,浑不似杨勇那般清秀、儒雅,赫然颇具武将之风。
卫王杨爽!一定就是他了。
杨广清楚地记得,在他穿越后不久,因这一世的母亲独孤伽罗曾当着他的面儿多次提到过这个名字,他曾暗地里上网搜索过杨爽其人,知道他不仅是父亲杨坚的堂弟,而且由于自幼失怙,被独孤伽罗收养于身边,因此在杨氏一族众人当中,与杨坚夫妻的感情最深,也最得杨坚信赖。
瞧他的穿着、装束,分明是刚刚被急召回京。临榆关在什么地方,突厥勾结北齐旧将为何要攻陷此地?
杨广心中装满了疑问,疾行几步向前,冲杨爽一躬到地,口中说道:“侄儿杨广见过六叔。”
杨爽忙伸手亲自扶起杨广,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着他,呵呵笑道:“一年多未见,阿纵都快长成个小大人了。今后你只管在晋阳坐镇,六叔替你统军上阵厮杀,咱们爷俩一同对付突厥胡蛮去。”
杨广闻言实出于意外,顺势看了一眼长孙晟,见他神色凝重,蹙眉不语,不由得心中倒抽了口凉气:自己昨日才被诏准开府建衙,眼瞅着不日即将出镇并州,独当一面,难道说仅仅过了一夜,父皇就变卦了不成?
“明达,依你之见,摄图此回率军攻陷临榆关,意欲何为?”杨坚声色不露地问杨爽道。
“皇兄,我刚刚奉旨回到长安,于朝廷和突厥之间的交涉情形还不甚明了,但据目前看来,突厥欲趁我大隋肇始之机,发兵来犯,强逼朝廷与其妥协的意图十分明显。况临榆关地处长城要塞,又是通往辽东的咽喉要道,一旦落于突厥之手,则幽并等地皆无险可据,实已危矣。为今之计,臣弟愿亲率三军,驰援幽并,尽早从突厥人手中夺回临榆关,方可保北境无虞。”杨爽不假思索地答道。
“皇上,长孙览、元景山已至江陵,八万大军于皇上昨日于大朝会上宣布伐陈诏命前业已集结完毕,此时若再发兵北上,臣只恐南北两线作战,于朝廷多有不利呀。还请皇上三思。”高颖听到杨爽一力主张从速发兵,收复临榆关,忙提醒杨坚道。
杨坚盯着高颖,不禁皱了皱眉:昨日朝会散后,高颖就曾提醒他道,晋王年幼,论其年资,不足以威服三军,须得另遣重臣大将从旁辅助才可保万全。为此,今早四更接到临榆关失陷的军报后,他特地从同州紧急召回了身为雍州牧的堂弟杨爽,欲要他北上为帅,抵御突厥,孰不知杨爽慨然请命出征,高颖反倒开口劝止起来,他这是打的什么主意?
“独孤,临榆关失陷,你是欲要朕坐视不理吗?”杨坚加重了语气,质问高颖道。
高颖见杨坚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忙躬身施礼,向他解说道:“臣不敢。方才臣不过是虑及南北两面同开战事,唯恐于朝廷多有不利,特意提醒皇上而已。据臣想,突厥联合高宝宁攻陷临榆关,幽州总管阴寿发回的军报当中却无促请朝廷增兵北上之意,多半是阴寿已有退敌良策,此为其一;其二,若论朝廷现布署于北境的兵力,幽州阴寿、并州虞庆则各统军五万,李充、韩僧寿所部加以来也有五六万兵马,兵力并非不足,皇上与其另择统帅,增兵北上,不如颁下一道诏命,合北境所有兵马,共救临榆关,方为上策;退而言之,臣料突厥此举,大半是欲以此逼摄我朝廷向其服软献贡,题外之意应大于题内,仅就目前来说,似乎不宜大动干戈。”
“季晟,你留在摄图身边长达一年之久,对他的用兵谋略应该略知一二,依你之见,朕该不该立即任将、增兵北境,与突厥一战呢?”杨坚没有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冲着长孙晟问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53章 雁巢
(全本小说网,。)
长孙晟跨前一步,抱拳答道:“陛下,前两日太仆卿元晖从达头可汗处出使回京,曾向陛下奏报,称达头可汗玷厥虽没有明确表示不与我大隋为敌,但却欣然领受了陛下赐予其的狼头纛,此举至少表明达头有称霸突厥各部的野心,并不甘心只做突厥的第四可汗。再者,处罗喉身为突厥第五可汗,且是沙钵略可汗摄图的同胞兄弟,他如今仍在长安,摄图如欲大举进犯我北境诸州郡,一来,不至于孤军深入,二来,也不会不考虑到处罗喉的生死安危,据此两点,臣倒是赞同高仆射之见解,认为摄图突然发兵攻陷临榆关,是欲给我朝廷一个下马威,配合处罗喉长安之行,妄图强逼我朝廷向其服软就范。于今之计,陛下既已于昨日大朝会上向中外朝野宣布了伐陈大计,目下自当以南面对陈战事为重,在北,依臣末见,不如速遣处罗喉返回突厥,要他向其兄转达我大隋与突厥和睦相处之意,以求尽量延缓与突厥发生正面冲突,待伐陈之役获胜之后,突厥慑于我强大的军威,也断不至冒险大举兴兵来犯。庶几可使我朝廷免于陷入南北两线征战的危局当中。”
“你是欲要朕示弱于突厥,以换得彼一时主动退兵吗?”杨坚脸色阴沉了下来,辞气不善地质问道。
杨广对高颖和长孙晟所说不甚以为然,当即抱拳说道:“俗语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儿臣向父皇请旨,请父皇诏准儿臣与处罗喉父子一同离开长安,出镇并州,统率三军,收复临榆关,将突厥人赶出长城。”
“好小子,有种。”不待杨坚回应,杨爽当即赞道,“六叔陪你一起去,请皇兄下旨吧。”
杨坚对兄弟和儿子的态度很是满意,舒眉展眼,正欲传旨命将,就见高颖从袍袖之中掏出封书信来,呈向自己,口中说道:“这是臣昨晚收到的,吴州总管贺若弼托臣转呈给皇上的一封密信,请皇上过目。”
杨坚瞧也不瞧,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贺若弼有何事要奏,今日殿内没有不相干的人,独孤,你不妨直接讲出来就是。”
高颖对杨坚的不满视若无睹,缓缓说道:“贺若弼在这封密信中向陛下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南陈直阁将军裴蕴不久前暗中致书贺若弼,声称他因老父在北,情愿充做我大隋内应,为我朝廷效命。”
“这不是很好嘛。”杨坚略微放松了语气,目视着高颖,答道,“你可以尚书左仆射的名义回封信给贺若弼,要他答复裴蕴,就说朕已起大军八万攻陈,命他随时传递南陈朝中消息,一俟我大军攻入建康之日,朕必重重地封赏与他,成全他父子团圆。”
“禀皇上,裴蕴在这封信中还提到了一个十分紧要的情况。”高颖迟疑着看了看殿内诸人,欲说又止。
“但说无妨。”
“是。据裴蕴报称,南陈自陈顼陈师利即位后,一直致力于北伐统一大业,数年前陈师利即命太子陈叔宝牵头,组建了一处专一侦伺江北政情、军情的机构,名唤雁巢。凡是雁巢中人,皆由陈叔宝一手掌握,分潜江北各州郡府县,充做南陈奸细,多方打探消息,实为一支不可小觑的隐秘军队。特别是,裴蕴探知,雁巢的副首领早在雁巢组建后不久,就已潜入长安城中埋伏,数年来为南陈朝廷传递了大量的讯息,对我朝廷危害极大。如臣料不错,前些时会真大师便是死在此人手下的。”
“哦?”高颖的这番话显然引起了杨坚极大的兴趣,“裴蕴在信中有没有提到这位雁巢的副首领姓字名谁,现在长安城中是何身份?”
“回皇上,裴蕴只提到这位雁巢的副首领陈师利、陈叔宝父子二人平时唤他做关自在,至于关自在是他的真名,还是化名,他现在长安城中是何身份,则一概不知。”高颖略一停顿,继续劝杨坚道,“臣向皇上奏明此事,是为提醒皇上,长安城内尚且不宁,有南陈奸细潜伏藏匿,随时准备兴风作浪,还请皇上慎重决断。”
“嗯,朕明白你的意思。然突厥摄图如此欺逼于朕,朕是断不会向他奴颜示弱,必须还以颜色。”杨坚说着,挺身站了起来,态度坚决地说道,“阿纵年幼,先不忙着出镇。明达,朕即行任你为行军元帅,统一节制河北、河东诸军,务必收复临榆关,将突厥人赶回长城以北去。”
“臣弟谨遵圣命。”杨爽响亮地答道。
“独孤,你今日便可离京,立即赶赴江陵督战,同时,传朕的话给吴州的贺若弼,庐州的韩擒虎,要他们积极配合大军行动,对大江下游南陈军队施以袭扰,使其无法增援江陵。”杨坚见高颖仍是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略一沉吟,转身向太子杨勇吩咐道,“明达北上后,他所领雍州牧一职暂由你来代领,清查南陈匪首关自在,也交给你来牵总负责,务须尽早查明此人在长安城内的乔装身份,将其一党从速肃清。”
杨勇恭敬地答声是。
“至于突厥使节处罗喉父子嘛。”杨坚转向长孙晟和杨广道,“可以放他们回突厥去,具体事宜就由你二人会同有司办理。但须传达朕的旨意给他们,要他们回去转告摄图,切莫错以为我大隋软弱可欺。”
杨广竖着耳朵听了半天,合着自己的差使多一半父皇已转交给了六叔杨爽,眼瞅着自己出镇并州的希望一夜之间行将化做泡影,他沮丧之余又心有不甘,正寻思着该怎样争取一个与杨爽能同时前往并州的机会,就听殿外传来一个清亮的声音:“臣杨素求见吾皇万岁。”
听到杨素在殿外报名求见,杨坚嘴角泛起一丝不易被旁人察觉的笑意,返身重新坐回至御座当中,抬高声音冲殿外叫道:“传。”(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54章 杨素献图
(全本小说网,。)
稍顷,众人但见杨素怀抱一柱卷轴,昂首阔步走进殿来。
“处道,今日入宫求见朕,有何事要奏啊?”杨坚不紧不慢地问道。
杨素进得殿来,一眼望见卫王杨爽也在殿中,不禁一怔,随即走至丹犀前,跪倒身躯,向杨坚拜道:“臣今日进宫,特为向陛下进献防御突厥铁骑之阵图而来。”
杨素昨日在大朝会上当众请命,要求辅佐杨广出镇并州,对抗突厥,未得答复,今日又早早地进宫来进献什么阵图,杨坚心中感到好笑,脸上却不带出来,沉声问道:“阵图在哪里,可呈上来朕瞧上一瞧。”
杨素将怀中抱着的那柱卷轴用双手高捧过头顶,朗声答道:“阵图在此,敬请陛下御览。”
杨勇走下丹犀,从杨素手中接过卷轴,返身上了丹犀,将那柱卷轴放在杨坚面前的御案上展开,请杨坚过目。
杨坚身体前倾着,凝神注目,观看了多时,抬头问杨素道:“处道,你且平身,朕问你,你这阵叫做什么?都有些什么好处,不妨为朕解说一二。”
杨素站起身,目光从殿内诸人脸上一一扫视而过,颇为自信地答道:“启禀皇上,此阵名为方车阵,一旦设下此阵,即可有效防御突厥铁骑疾风暴雨似的奔袭,并且还可寓攻于守,攻守兼备,当敌军人困马乏,久攻不下之时,我埋伏于阵中的骑军还可乘势冲出,歼敌于阵外。”
“明达,你上来看看,处道所献此阵可还实用否?”杨坚眼盯着阵图,吩咐杨爽道。
杨爽因刚被杨坚任命为行军元帅,行将北上与突厥直接对垒、交锋,对杨素所说自是十分留意,听到杨坚的传唤,当即大步走上丹犀,在御案前俯下身来,仔仔细细地观看起杨素所献的阵图来。
杨素从进殿来一见到杨爽,至杨坚不叫别人,单唤杨爽上前来观看自己所献之阵图,已隐约猜到了杨坚要起用杨爽率军,对抗突厥,心中既感觉失望,又颇有些不服,遂只背起双手,一言不发地立于丹犀下静候杨爽看了阵图之后,有何说法。
杨广满腹焦急地只想开口求请父皇收回成命,无心留意杨素所献阵图究竟是否实用,趁着殿内诸人的注意力尽被杨素所献阵图吸引过去之机,悄悄靠近长孙晟身边,压低声音冲他求助道:“先生助我。”
短短的四个字,长孙晟已从其中领悟出了杨广的全部意思,他目光仍盯着丹犀之上的杨爽,轻轻吐出了三个字:“正阳宫。”
正阳宫?长孙晟是要自己去向母亲求援!杨广恍然大悟。
“父皇,长姐托儿臣带一样东西,呈献给母后,父皇如无别的事交待给儿臣来做,请准许儿臣先行告退了。”杨广鼓起勇气,张口向杨坚请求道。
杨坚虽对杨广在这个当口提出告退颇感不满,但听杨广说到是长女杨丽华要杨广带样东西给妻子,遂没有阻拦,头也没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