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伪钞帝国 >

第12章

伪钞帝国-第12章

小说: 伪钞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狗日的东西竟敢打我家少夫人的主意,去死吧!”张小六也加入了殴打行列,他一腔怒火不亚于李卫国,动起手来更是狠辣无比,先前他也听见了这位“二爷”的话,此刻怒不可遏,对着他的裤裆便一脚踩了下去。

    “啊!!!!!”

    一脚踩得这位“二爷”断子绝孙,感觉自己的零件被直接碾碎了,他杀猪般嚎叫一声,登时疼死过去。

    ……

    半个小时后,醉仙楼恢复了平静,几个李家族人和他们的奴才们被扔到了大街上。

    远处的老百姓们纷纷围观,只见这些人一个个的鼻青脸肿,满脸鲜血,难以分辨是谁,他们浑身上下到处都是伤,连站都站不起来,只能躺在大街上哀嚎着。

    一辆马车停在醉仙楼门口,正是沈家大小姐沈紫嫣的座驾,她得知李卫国要卖掉醉仙楼便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此时小荷正将眼前看到的一幕告诉给她,她听完后只是淡淡挤出两个字:“活该!”

    醉仙楼内,杨管家已经醒来,并得到了及时医治,并无大碍。

    他从外甥张小六那里已经知道了来龙去脉,知道李卫国为了给他出头而狠狠地教训了那些人,此刻心中对这位小少爷一片感激。

    “少爷,这是李家的所有房产和地契,老奴一直小心藏着,不曾被他们抢去。”杨管家将一个红木盒子交给李卫国。

    李卫国打开一看,果然是李家的所有房产和地契,醉仙楼的也赫然在内,于是点点头道:“杨管家辛苦了,你对我李家忠心耿耿,我李家自然不会亏待与你!”

    “多谢少爷,老奴是李家的人,做这些是应该的。”杨管家顿了顿,续道:“只是适才少爷为了老奴而打了那几个李家嫡系族人,怕是宗族那边会怪罪下来,少爷怕是有麻烦了,老奴贱命一条,却是累了少爷,实在罪该万死。”

    “宗族怪罪?哼!本少爷不去找他们的麻烦他们就该烧高香庆幸了,还敢怪罪?”李卫国冷哼,他已经不再是那个畏头畏脑的十二岁少年了,有自己的做事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十倍百倍报复回去。

    “那日我李家遭难,宗族的人不但不帮忙还落井下石,霸占我李家财产,甚至狼心狗肺的将我们赶出宗族,任我们流落街头,这笔账本少爷都给他们记着呢,若非父亲仁义,命我不要为难宗族,否则此刻本少爷早就灭了他们了。”

    杨管家发呆,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少爷吗?

    这才多了多久啊,当初那个遇事唯唯诺诺,只被人欺负却不敢还手的少爷,如今却变得杀伐果断,完全就是一个干大事的人才能有的神情和做派。

    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不过天可怜见,李家经此大劫,反倒令少爷迅速成长起来,变的成熟果断,对于杨管家而言,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少爷,那些杂碎都扔到大街上去了。还有,沈家大小姐来了,要见少爷。”这时,张小六打外面进来,向李卫国报告。

    “她怎么来了?”李卫国一脸诧异,他这些日子已经不去做礼拜了,就是躲着沈紫嫣,心中有愧,怕见对方。

    张小六回答道:“少爷不是吩咐奴才们去知会金陵各大富商打算出售醉仙楼吗?这沈家乃是首富,少爷想要卖个好价钱,自然是要通知沈家的。却不料这沈家如此重视这件事,这么快就有反应了,还是沈家大小姐亲自前来。”

    “我就不见她了,杨管家你去跟她谈,醉仙楼你比我更了解,价钱合适你就直接做主卖掉就是。”李卫国轻叹一声,决定不见沈紫嫣,避免再纠葛下去。

    杨管家似乎察觉到了李卫国的神态有异,也不便问,直接领命。

    另外一个雅间内,沈紫嫣得知李卫国没来见她,神情有些失落。

    一旁的丫鬟小荷嘴唇紧咬,她知道小姐的心思,愤然道:“岂有此理,李家没人了吗?难道要区区一个管家来做主?”

    杨管家急忙道:“我家少爷有要事在身不便前来,特命老奴全权负责醉仙楼售卖一事,还请沈大小姐莫怪。”

    “小荷不得无礼!”沈紫嫣轻叹一声,续道:“既然如此,那就请杨管家开个价吧,这醉仙楼我们沈家要了。”

    李卫国不在,沈紫嫣也就没兴趣多呆下去了,她很干脆,并没有跟杨管家杀价,直接二十万两白银买下了醉仙楼。

    沈紫嫣离开后,杨管家急忙拿着二十万两沈家钱庄开据的银票交给李卫国。

    “她竟然肯花二十万两银子买醉仙楼?”李卫国感到惊讶,很快转为皱眉,他知道这是沈紫嫣故意的,在向他示威。

    “有钱就是韧性啊!”李卫国笑了笑,他正是缺钱的时候,既然有人给他送银子没有理由不要,须知这个时候的白银在中国非常值钱,二十万两白银足够装备一支万人规模的洋枪队了。

    收好银票,李卫国离开醉仙楼,在张小六的指引下,很快来到江宁府捐银局。

    江宁府捐银局,顾名思义,就是清廷为了方便收取各地捐官人员的银子而在地方设立的专门办事处。

    封建王朝到了清朝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当然也已经**到了顶峰,卖官粥爵的合法化就是最有利的证明。

    这也到给李卫国提供了便利,他最头痛那些咬文嚼字的科举考试了,如今有一个不用科举就可以当官的途径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捐银局地方不大,却每天都云集了很多人,他们要么是来买官的,要么就是花了银子后来等消息的。

    见到李卫国一行人进来,立刻有小厮屁颠屁颠地过来搭讪,介绍相关买官细节。例如想要买京官,最高郎中五品,需银8800两,地方官中最高四品道员,需银子16000两,普通七品县令,需银子4500两。

    这是咸丰年间的买官价钱,相比康熙年间已经便宜了不少,究其原因是捐官的人太多了。比如这七品知县的,全国总共才1300个县,可每年朝廷却卖出高达25万个七品县令的官凭,长年累月下来各年龄段的后补知县数以百万计,等缺等的花都谢了,谁还愿意花那个冤枉钱,这捐官价钱自然越来越贱了。

    “不知李少爷打算捐个什么品阶?”接待李卫国的管事问道。

    “给我父亲捐个四品道员,我自己只要一个七品县令就好。”李卫国很随意的答道。

    “李少爷初来乍到,恐怕还不太懂这当中的一些规矩。”管事笑了笑,提醒道:“李少爷,这捐官,可不是往这柜台上砸几张银票就成。咱们各省的捐官,由各地方捐局签收,然后解往京城,由户部、吏部、礼部、国子监等相关各司一一审批,没有他们经手,不备足了给四九城衙门的抽头,不把这上下都打点妥了,这银票就算递上去,官凭也下不来。”

    “哦,是吗?”李卫国聪明绝顶,对方这是话里有话啊,于是给张小六打了个眼色。

    张小六机灵,当即取出一锭五两银子塞到那管事手中。

    “李少爷客气了!”那管事笑了笑,将银子揣好,续道:“实不相瞒,曾经有人不懂规矩,花了4500两银子就以为能把官凭办下来,结果他等到八十有二才拿到官凭,一高兴登时一命呜呼了,你说这事儿让他办的可惜不可惜,不上道肯定不行。”

    “还请管事大哥教我!”李卫国眼珠一转儿,又给张小六使了眼色,一锭十两足银交到对方手里。

    那管事见李卫国很是上道,顿时眉飞色舞,打开了话匣子,说道:“李少爷今儿是碰上我了,换了旁人根本不给你透露这些事情,你看那些天天来这里等消息的傻b们,他们都是交了银子却不打点的,只能在这里苦等消息,却不知他们的银子都白花了。”

    原来还有内幕啊,够黑,够狠。

    李卫国咂舌,知道清代官场黑暗,但设身处地的经历一次才明白,那是真黑啊!

    只听那管事继续说道:“李少爷听我的,先交足了朝廷账面上规定的捐官银子,然后有两个选择,普通上递不花钱,什么时候咱们捐局有时间了就递上去,这是针对那些啥也不懂的傻b们的。李少爷您得选第二个,快速上递,只需向咱们捐局缴纳纹银六百两,咱们捐局立刻六百里加急,一天功夫就递到京城了。”

    李卫国点头,原来不加钱就是“普通邮寄”,加钱就是“特快专递”了。

    “您的捐签公文到了京城之后,需经过吏部、户部、国子监等衙门盖章和审核,这些衙门的大人们日理万机,哪有功夫审核,所以不打点根本没人理你。咱们捐局上头有人,只要再花五千两银子,三日之内便给您把户照、监照统统办好,若是再加一千两银子,都不用您去京城验明正身,更不用参加国子监考核了,直接给您盖上大红印子,这官凭就算到手了。”

    卧槽,老子花钱买官,还特么这么麻烦?李卫国的历史知识虽然不错,可也只是大方向上的明白,对这些细节上的琐事,他哪里明白。

    “这些本少爷都了解了,带本少爷去见你们正主儿吧!”李卫国挥挥手,打断了那管事的话,直奔主题,他知道这管事只是一个拉皮条的,所以不想浪费时间。

    “李少爷果然慧眼如炬,一看就是当大官的命,小人在这里提前恭喜李大人庙堂高就了!”管事一个劲拍马屁,见李卫国有些不耐烦了,顿时改口道:“爷别着急,小的这便给您引路,咱们后堂请!”

    ~~~~

    今日两个四千字大章,跟大家求推荐票,收藏和会员点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0016章 伪-钞计划

    (全本小说网,。)

    卖官粥爵,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链,只有找对了人,交足了“学费”,才能获得最终想要的结果。

    李卫国虽然不知道当中的具体操作细节,但万变不离其宗,跟他那个年代的同类事情联系起来,也就可以推算出来了。

    前前后后花费了十二万两银子,李卫国总算是打通了捐官的所有环节,其中为他父亲捐了一个四品道台,花了八万四千两,自己捐了一个七品县令,花了三万六千两,当然这些都只是名誉头衔,属于候补待缺。

    不过李卫国不担心,他已经得到了两江总督陆建英的保证,只要他拿到了候补县令,陆建英就会给他一个实缺。

    按照大清律,一个七品县令上任后的年薪只有六十两银子,法定捐官金额是四千五百两银子,也就是需要当75年的县令才能将捐官所花费的银子赚回来,而这时期人们的平均健康寿命是26。5岁,也就是说大部分捐官之人到死也赚不回本钱,这就会逼着他们去贪,去搜刮,得来的不义之财继续买更大的官,然后贪得更多搜刮的更多,如此不停地恶性循环下去,到了清末,一切都积重难返,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连皇帝也无法控制了。

    “老子花了三万六千两银子买了个七品县令候补,按照县令年薪六十两银子来计算,岂不是要六百年才能回本!”李卫国苦笑,他不喜欢做赔本生意,但眼下却是没有办法,除非推翻大清,彻底杜绝这种卖官粥爵的事情发生。

    三日后,李卫国成功拿到了他和他父亲的官照。

    不得不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份办事效率,的确对得起十二万两银子的高额花费。

    “哈哈,老子现在也是高干了!”李卫国美滋滋的大笑,反复看着官凭,爱不释手。

    所谓官照就是三张盖着来自朝廷十几个衙门的红印绢帛,一张写户部执照四个大字,内容是授予李卫国七品官衔,候补县令云云。另一张写监照两个大字,详细写明李卫国的体貌特征和年龄,作为防伪标识云云。还有一张考试文凭,写着咸丰元年国子监督考字样,李卫国成绩优秀,符合受官条例,有效期三年等。

    按照大清律,捐官者需通过国子监考试才能得到官照,之后每隔三年都得到国子监重新考试,合格者继续保留官照,不合格者取消资格,事实上有利益链驱使,没人能通过考试,必须再花银子再打点才行。

    那是三年后的事情了,李卫国暂时不去考虑它,两江总督府也在江宁,李卫国直接前去,与两江总督陆建英见面,商谈县令实受一事。

    陆建英感到很惊讶,没想到李卫国这么快就把官阶买了回来,更没想到对方真的有意官场。

    “老夫手中正有一县令实缺,若是你愿意,老夫即刻修书一封,不出半月,吏部当有任命下来。”

    李卫国感到意外,虽然这老东西早有承诺给自己一个县令实缺,但如此痛快的就给办了,莫非其中有什么弯弯绕不成?

    陆建英察言观色,问道:“怎么,你不信?”

    李卫国笑道:“想不到大人一诺千金,实在佩服的紧。”

    陆建英笑道:“老夫好歹也是一方总督大员,岂能说话不算数?崇明县令日前请辞归故里,老夫做主,你领了吏部官凭印信后可直接走马上任。”

    “如此就多谢总督大人了!”李卫国谢道,不管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都不在乎,见招拆招便是。

    跟这老奸巨猾的狐狸说话得处处小心,很费劲,李卫国不喜欢,所以找个由头迅速告辞离去。

    看着李卫国的背影,陆建英原本微笑的表情瞬间凝固,取而代之是冷笑。

    “既然你这么急着送死,老夫便成全你便是了!”

    这时,屏风后面走出一人来,如果李卫国在此一定认得对方,正是江宁知府吴良,陆建英的女婿。

    “岳父大人,您怎么把崇明县令给了这个毛头小子了?刘员外那边已经同意出十万两银子买这崇明县令了。”

    “没关系,你照常去收银子,告诉刘员外,不出三个月,老夫便把崇明县令还给他。”陆建英信誓旦旦的说道。

    吴良疑惑,问道:“可您不是把崇明县令许给李卫国那小子了吗?”

    陆建英顿时不悦道:“你笨呐!老夫是把崇明县令许诺给了李卫国那小子,可老夫没保证他能永远坐在崇明县令的位置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