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盛唐-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朝廷管军极严,兵部有出兵之令,无管兵之权,折冲府有管兵之权,却无出兵之令,折冲府出动十员兵士都要兵部调令,无令擅动以造反论处!
而冯小宝想走就走,想打就打,出动大队人马,根本没有兵部调令,而兵部居然不追究!
杨成献不知道当时的兵部尚书郭待举与户部尚书袁公瑜皆为皇后党,袁公瑜极会看风使舵,了解到皇后欲起用冯小宝,当然得给他出风头,出风头就得让他好好表现,若果在严格的军制管理下,冯小宝每一行动都要有兵部调令,拘束手脚,岂有表现。
郭待举得袁公瑜提醒,在兵部调动批文上给了冯小宝极大的自由度,不作具体指示,只要冯小宝搞得定前线大帅,就任他为所欲为。
杨成献虽然不知实情,却知事情不同寻常,透在冯小宝身上有种神秘感,名义上是千金公主出面,但军事重任,岂是一个公主能够左右的?
为他订身打造一个折冲府,想要就要,可没听说过千金公主这么得皇帝宠爱哦!
有些事情他都不敢去想,好在冯小宝是他的兄弟,对他们关照有加,他们从他那里得到的好处有够多,做人要知足,再想要多,兄弟都没得做!
……
冯小宝这边搞定兄弟们,那边请来了另一位兄弟姜咨询问道:“姜四郎,为什么吐谷浑部族会找到我头上,说要做我部曲,谁人不好做,却偏偏要做我的部曲?而且指明了要做部曲?”
“你想问什么?”姜咨反问道。
“肯定有人从中做了工作,我想应该是你,我的四郎!”冯小宝很直白地道。
此事令人疑惑,三部吐谷浑人有钱有马,想去投靠其他贵人也算得上有资本,哪用来投靠名不经传的冯小宝?
他想来想去,他初来乍到的,根本不认识什么人,或许姜咨对他很有认识,着落在他的头上。
“你还是真的猜出来了,不过我也没这个本事去说动三部吐谷浑人,让他们这么做的,是我伯父!”姜咨嘿嘿笑道。
“左相姜恪!”冯小宝惊道。
得,又受他一份恩惠了,可怎么还呐!
冯小宝都有点发愁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四八节 一个要求
(全本小说网,。)
姜咨确实没这个面子说动三部吐谷浑人投身冯小宝为奴,只有姜恪才办得到!
三部吐谷浑人得知朝廷敕令,吐谷浑人迁往灵州!
这个消息他们不是很喜欢,相比于灵州,凉州的牧场更好,有重新兴起的基础,而且离吐谷浑故地更近。
此去灵州,他们有一个认为,只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去了就永无机会回到吐谷浑故地了!
他们的预感并不差,一旦离开,岂有机会回去,凭什么?人家打出来的江山给旧地主来坐?对得起死去将士的鲜血吗?
这个帽子盖过去,谁都戴不起,吐谷浑一去灵州,难以回故乡。
凉州好啊,既近也相对安全,朝廷与吐蕃人打仗,吐谷浑人也可以参战,只有参战,才能够顺理成章地分享胜利果实,将来返回故乡!
可是凉州唐家也不欢迎他们,闹将起来几成了欲沸之水。
朝廷见不是路,下达敕令,不可逆,且如何破局?
他们可以见到的,能够依靠的当然是在吐蕃前线主持大局的左相姜恪!
遂下了一个大本钱,进献一千匹好马!
部族长老们也够舍得啊,下了血本,只为姜恪的一个解决方法!
一千匹好马的重礼确实有够重,能够让朝廷组建多一个折冲府马队,这位厚礼砸得朝廷左相都不好意思了,真心地想个法子来帮他们。
但这个法子不好想,用强力压制凉州唐家?唐家有个“唐”字,国姓也,不好欺负,即使是朝廷左相也要思之再三,何况,绝不可能为帮吐谷浑人而去害了唐家,唐家每年进献朝廷的马匹包括卖的送的多者过万匹马,少者也有半万匹马,出栏量稳定,对朝廷贡献极大,不可动摇。
叫他们投靠其他大族,只怕想都不用想,那些大族足以将他们吞到渣都没得剩,事情不会帮他们去做。
受人钱财,替人消灾,姜恪有职业道德,把吐谷浑人的嘱托挂在心上。
直到冯小宝归来,左相姜恪豁然开朗:“此事可着落在冯小宝身上也!”
在他看来,冯小宝年轻,属当打之年,需要助力,不同于大族,吐谷浑人跟唐朝其他大族是锦上添花,而跟冯小宝则是雪中送炭,意义不同。
他跟冯小宝谈过,觉得他剑心琴胆,为人阳光气息十足,讲究公平公正,有着其他人所不具备的良好美德。
他治军也不错,宽厚待人,不用担心他暴虐对待自己的手下和部曲。
其实说什么都多余,最重要的是冯小宝杀吐蕃人,斩首万级!
正如强者文“杀一是为罪,屠万方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杀掉一万个吐蕃人,冯小宝已为雄、英雄,
正如姜恪所料,他起初说冯小宝的年龄、官职、家世时,吐谷浑人简直是嗤之以鼻,然而他说出冯小宝杀掉吐蕃人一万个,吐谷浑人马上对冯小宝顶礼膜拜,视同天上星宿下凡,武曲星君降世!
谁都知道吐蕃人的凶残和厉害,所到之处,亡国灭族,连不可一世的大唐都吃了大亏,这位冯小宝小朋友不到二十岁,就杀掉了一万个吐蕃人,创造的纪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十岁不到,有谁会放任这等小朋友上阵做主将的?
有没有这个本事驾驭军队,就算有的话,其他将领会怎么想?
兵部让他作主将,谁敢出令,那个兵部尚书得下台了!
好在这等荒诞事情没出大乱子,但兵部尚书郭待举已经惊出一身冷汗,他作梦也没想到冯小宝居然敢去主动攻打吐蕃,而左相姜恪也陪他一起颠!
事后他将户部尚书袁公瑜好一顿埋怨,袁公瑜脸皮厚,得意洋洋地吹嘘他看人不错嘛,看,冯小宝不就成就大功了吗?
其实姜恪头也很昏,他批准冯小宝去扫荡西海不假,可没想到小宝敢过大非川!
深入敌境,噢,天哪!
幸运的是冯小宝成功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用一万个吐蕃人头换来了三部吐谷浑人归心,愿意卖/身为奴!
……
冯小宝召见了三位部族里的长老十六人一起见他,宣布道:“你们欲要投靠我,我思虑再三,只要你们答应我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成了!”
他摊开双手讲完,长老问道:“什么事情呢?”
“起汉名,说汉语,用汉文!”
竟是这等小事?
见到大家不以为然的表情,冯小宝严肃地道:“这不是小事,只有你们彻底汉化,我才敢收你们,否则休想!”
竟然有人送给他三个部族就是因为对方不肯说汉语而不干了!
“不要以为是小事!”冯小宝强调道:“我不想过多一百年后,当你们当中有的部族重新兴起时,对着汉人举起了马刀时,我会被汉人们骂道‘看哪,就是因为他,我们付出了代价!他引进了那些不说汉语的吐谷浑人,结果让我们大家丧了命’!”
“我承认,我是怕了,我真的怕将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只有大家同是汉人,那么,可能你们不就会举起屠刀,就会放我们一马,因为我们同属汉人!都说同一种话,用同一种文字!”
这句诛心的语言让吐谷浑人俱都鸦雀无声,负责记录的的参军崔千寻的手一颤,写污了纸。
“汉人之间也会有仇杀,有时杀得也很厉害,但汉人总体历史大势,趋向合作,齐心协力,努力把自己的生活弄得更美好!”
“说汉语的地区,不会分裂,就算彼此间的争斗不休,但最终还是统一,合为一体,成为一国!”
“说汉语的人民,是同一种思维方式,当皇帝的,他就是想把大家都说汉语的地方都统一起来,所以,汉语地区很难分裂,再怎么仇杀,最终还是在一起,和和美美!”
冯小宝大放厥词,吐谷浑人还没什么,倒是崔千寻听得手开始发颤,心忖老大又开始抽风了。
“我这个要求,你们能答应我吗?”冯小宝问吐谷浑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四九节 说服
(全本小说网,。)
最年长的首领诺罗敦说道:“冯都尉,我道是什么难题,原来是要我们起汉名说汉语写汉字,其实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早就用上汉语了!”
他说的话,正是流利的汉语。
“你说的是汉语不假,可是你部族大部分人都不会说汉语,而且你的名字诺罗敦,恕我直言,这个名字我不懂!”冯小宝摇头道。
吐谷浑部族的上层说汉语是时髦,但中下层则基本上不会说汉语。(就象封建时期的倭国与朝鲜,上层普遍会说汉语,下层则不会)
冯小宝赤果果地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不可不防!”
话确实有道理,吐谷浑人谈论,一片嗡嗡声。
有人问道:“汉化之后,我们还可以祭祀祖先吗?”
他们怕冯小宝来汉化后,强迫他们的祖先改汉名?
“当然要祭祀祖先,纪念祖先是我们汉人的传统美德,汉化就从你们这代人开始,祖先则不用改名了!”冯小宝温和地道。
下面又是一片嗡嗡声,部族首领思八汗站起来道:“大家听我一言!”
于是大家安静下来,听他发言道:“我只想说两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跟着冯都尉有前途,有希望!为什么呢?他杀了一万个吐蕃人,想想看有多少人象他这么年轻,能够建立这样不朽功业的?”
“第二个内容,冯都尉的要求,说真的,让我大吃一惊,他想的不是要我们的族人、美女、马匹和铜钱,想的是要让我们起汉名,说汉语,用汉文,思虑的是久远之计!”
“想的是我们能够在大唐立足,事实上,我想来想去,冯都尉说得非常好啊,我们汉化了,就是汉人了,做什么都方便!”
思八汗讲完,坐下后,部族首领达古伦也说道:“我们现在呆在大唐里,喝着大唐的水,呼吸着大唐的气,接触的是大唐的人,你们说,大唐好不好啊?”
“大唐好啊!”有人带头,立即赢得所有人的支持。
大唐确实好,国家安宁、社会河蟹,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虽说许多地方遭灾,也有许多的地方过得很好,就拿河州、鄯州一线因为吐蕃战事,朝廷军费大量进入,让地方进入了一个畸形的繁荣,三部吐谷浑的牲畜卖得很好,他们有了钱,能够买到很多好东西!
“有那么一个好机会让我们加入大唐,我们不加入,还死死抱着已经不存在的吐谷浑的名字,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对!”
“加入大唐!”
“成为冯都尉的部曲!”众说纷纭,他们能够理解部曲的意思,宁为强人奴,莫入弱者列,颇有种宁坐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作派。
成为冯小宝部曲的决议获得一致通过,统统投入了冯小宝的门下。
见大局已定,冯小宝丢出干货道:“凉州唐家已经答应将这片地区租给了我们,租期三十年,每年租金是一百匹马、一千头羊!”
他在地图上划出位置,大致是凉州西北地区,牧区不小,草质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租金也不多,给的是良心价。
“这片地区大概能够生存万人以上吧,大伙儿去到那里,不要与唐家发生冲突了。”冯小宝吩咐道。
“谨遵主上之令!”(唐朝家主被叫做阿郎、阿狼,冯小宝觉得不好听,要求主上)
至于租期三十年,若搞不出什么名堂来,小宝忒够无用了。
搞什么名堂呢,冯小宝学伟人般大手一摆道:“相信三十年,我们就不用再呆在凉州了,我们将以崭新姿态重回吐谷浑旧地,是我们汉人的地方!”
这话大家爱听,重回旧地,哪怕是身份不同,也是好的。
如诺罗敦、思八汗、达古伦等老人,更是翘首以待王师西定吐蕃,重回那魂牵神绕的青海湖边,再上湖心岛。
“下一个问题,你们取什么姓名好呢?”
“跟着主上姓!”这种说法最简单,冯小宝摇摇手指道:“不必都一起,诺罗敦部族跟我姓冯、这个部族跟随于我,思八汗部族跟唐十一娘姓唐,归属唐十一娘、达古伦部族嘛,大家都居于凉州,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得名,就叫武吧!”
“谨遵主上之令!”
有了姓,名字则按冯小宝来了话“祖国山河美如画,百姓安居福如海,”进行排辈再加第三个字,如诺罗敦就叫做冯祖荫,他的兄弟叫做冯祖柏、冯祖桂,他的儿子辈则是冯国璋(没错,就是这个名字)、冯国平、冯国安等等。
达成协议后,找个吉日,请来了陇右道地方官员、驻军将领、地方乡绅、各部族长老,众目睽睽下,共作见证三部吐谷浑人归属冯小宝!
仪式席天幕地,在野外进行,冯小宝高居主位,观礼的客人则坐在一张张的马扎上,分坐冯小宝左右,而三部吐谷浑人则都穿起了汉服,整齐地坐于冯小宝们的对面。
他向左相姜恪下了请柬,左相这么大的官员,理所当然没来,由其子侄辈姜咨作代表亲临现场。
姜咨宣读檄文,檄是古代的一种文书,作用分为三种,一是上级告示下级、二是官府晓谕百姓,三是我方声讨敌方罪状,现在姜咨所读檄文起到作用是一和二。
不用说,长篇大论的古文让冯小宝听得很是吃力,现场大部分的人同样听得稀里糊涂,包括不少汉人!例如说唐军军官没几个知道檄文说了些啥,倒是吐谷浑人中好几个家伙,听得眉飞色舞,摇头晃脑,他x的他们居然听懂了!
看来应该汉化的是那些没听懂的汉人,统统拉去回炉国文,包括冯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