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王嗜妻如命-第5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父放心,我有分寸,所谓盛极必衰,我不会做到那一步的。”
“娘娘现在,只是再没有让人不放心的。娘娘还是早些回宫吧,天下大事还需要娘娘处理,日后,娘娘尽可能别出宫。”
靖婉的嘴角动了动,显得有些僵,“我知道了。祖父保重,我这便回了。”
“娘娘,莫为你祖母忧心,现在的骆家,现在的你,她心里是快活的。”骆沛山又忍不住说了一句。
“嗯。”靖婉低低的应了一声。
“恭送皇后娘娘。”骆沛山的声音拔高了些。
如此,外面也很快有了动静,御林军立即开道。
靖婉走出正堂,那么多人,她也面不改色,只是对几位长辈点了点头,径直的离开。
就这么打了一个照面,别说是说两句话,就算是被她瞧见或许的不曾,心里只是不甘,然而,面对带刀的御林军,谁也不敢造次,只能跟在骆沛山等人的后面,恭恭敬敬的将人给送出去。
不过,也有呆呆的站在原地没动的,那神情,就跟丢了魂一样。
盖因为,靖婉的变化,相比几年前,实在是太大太大,那通身的气度,贵气逼人,不怒而威,凌然不可侵犯,就如同那天空的皓月,而她们这些人,连萤火都不是,不过是一粒尘埃,哈,哈,哈哈哈……
死皮赖脸的赖在京城,始终不肯离去,二十出头了依旧眼高于顶不肯嫁人,却原来,所有的坚持,都只是一个的大笑话。
她在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眼里,什么都不是,早就被彻底的遗忘,她的存在,甚至连水花都没溅起。
靖婉出宫来这么长时间,该知道的人也都知道了,候在骆家大门外的臣子可不在少数。
这时候倒也没有隐瞒的必要了。
“皇—后—娘—娘—摆—驾—回—宫——”
沐安拉长了嗓音,更显得尖而细。
宫人扶着靖婉上了马车,片刻,马车慢慢的走动起来,朝臣跟随在后面。
靖婉端坐在马车中,闭上眼睛,面上无悲无喜。
回到宫中之后,小太子似乎想跟自己母后撒撒娇,但是,明显的感觉到自家母后身上的气息不对,尤其是在对方摸摸他的脸说“乖乖的,去一边玩”,小太子就真的安静如鸡。
靖婉很清楚,自己现在不适合跟儿子亲近,小孩子的内心其实是很敏感的,靖婉不想影响到他,所以,最好是不接触。
龚嬷嬷让奶娘将小太子带下去哄哄,不过,朝臣家的孩子很快会有三个人进宫,能分散他的注意力,倒是不用担心。
龚嬷嬷伺候靖婉那么多年,对靖婉的情绪变化那是相当的了解,知道靖婉现在不想说话,就安安静静的给她做按摩。
而靖婉闭着眼睛,大概小半个时辰,“嬷嬷,可以了。”
“娘娘可要休息一会儿?”
“不用了,本宫去御书房,近段时间积压了一些折子,早些处理完比较好。”
“是。”龚嬷嬷就出去找了沐公公,各司其职,能够前朝后宫的,唯有皇后娘娘而已。
或许是跟骆老夫人呆一上午,起到了一些作用,至少,靖婉现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不会再分心。
皇后娘娘的状态回来了,但是,众臣的心放了……好吧,还没放归原处,又提了起来,只因为,现在的皇后娘娘似乎威严更甚,越看越像皇上冷着一张脸的时候,品阶低一些的,都心惊胆战的,生怕雷霆什么时候就落了下来。
不过靖婉冷厉归冷厉,却理智得很,只要将事情办好了,她也不会轻易的发火,更不会迁怒。
而因为知道骆沛山在处理手上最后的事情,然后致仕,靖婉就没有再交给他别的事情。
虽然是不动声色的,但是,又怎么可能瞒得过人的眼睛,所以,不明情况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心慌。
倒是阮瑞中,这几年,跟骆沛山明里暗里合作了不少次,对很多事情都看得清楚,倒也没拐弯抹角,直接的问了。
在得到明确的结果之后,“你年纪比我小,身体比我硬朗,皇后娘娘没道理放了你走,不放我吧?”
骆沛山眼神阴测测的,如果可以,他还是愿意等到皇上回来的,至少不让自己孙女那么辛苦,但是现在情况特殊,“一个两个的都走了,让娘娘一个人顶着?你就算要告老,也等接替你的人完全上手了,阁老的预备人选确定了再走。”
阮瑞中神色莫测的瞧了骆沛山片刻,然后好像知道了什么似的点点头,“本官知道了。那么,骆大人致仕之后是继续留在京城,还是即刻回乡?”
“现在不是回乡的时候,内子的身体受不住。”骆沛山倒也半点没隐瞒。
阮瑞中不再多言。
又半个月,骆沛山直接上折子致仕,而后,靖婉像是走程序一般的挽留了一次,第二次就准了。
而如流水的赏赐随后就进了骆家的大门。
尽管早就有预料,但是,真的到了这一步,不少人心中还是震动不已。
不过,骆沛山致仕,也早就与家里人通过气,骆家人倒是从始至终的都很平静,没有引起什么不安情绪。
说起来,因为亲缘不能两人及其以上的官居三品以上的职位,骆沛山致仕了,倒也是给他儿子让路了,只是,他长子跟次子都是正四品,一个是骆家长房,注定要继承族长之位,一个却是皇后的父亲,这两个人要让谁上位?
说起来,靖婉的大伯在四品的位置上也有多年,虽然不算特别的出色,但是也没有过失,资历倒是够,相比较而言,靖婉的亲爹曾经不上心,上心之后,却表现出相当的能力,假以时日,未尝不是另一个骆沛山。
如果按照规矩来,势必要有一个取舍。
关于这个,靖婉倒是没去过问,户部尚书,之前是刑部尚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再次的“高升”为吏部尚书,现在户部尚书再次的空缺,靖婉升工部尚书填补,工部尚书钟大人原本就是一众大佬中最年轻的,工部在他手下,成绩也不错,到现在也依旧不足五十,如此,身上的光辉再厚一分。
------题外话------
唔,明天就让活阎王回来了,接下来的内容,主要是小太子的,如亲们所愿,准备将李鸿渊前世的儿子拉出来溜溜。
第013章:三年,将归
而后,工部尚书人选,为朝臣廷推产生。
中间或许有些小混乱,不过也很快步上正轨,只是,阮大人又开始慢慢的放权。
靖婉看在眼里,不做多言,阮瑞中是个绝对的忠臣,也是能臣,于启元江山而言,他还是功臣,自家夫君因为“私怨”,想要将他压榨到死,着实是狠了点,这把年纪了,的确该安享晚年了,不过,他的儿子都是不争气的,尤其被他继夫人祸害的那些个,他的孙子倒是还有能用的,不过,显然在他退下去之后,就让其孙子爬到三品以上,不现实。
但是,正如骆沛山所言,一个家族真的衰败了,也是命数到了,单凭别人的恩情是维持不住的。
靖婉现在很忙,没有那个精力去考虑那些有的没的。
反正,阮瑞中这件事,怎么都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从御案上起身,靖婉揉揉后颈,活动活动筋骨,再一次的渐渐进入夏日,要说在乐成帝早年的时候,几乎每年都会去避暑行宫,她入京这么几年,也就第一年跟着去过,那地方,过着的确比京里舒服,不过,身为皇后,冬日不可能缺碳,夏日不可能缺冰,就算是她有些苦夏,也难受不到哪里去,再说,有时候忙忘了,哪里还顾得了其他。
如今,自家夫君在南齐的国土上,似乎越发的风生水起,深入南齐的腹地。
就算是针对李鸿渊,南齐调派了更多的军队,但是,非但没起到作用,反而一次次的给启元“送菜”,倒是让启元的气势越来越盛,而李鸿渊“战神”之名也逐渐的流传出来,以至于南齐的人听闻他的名头,别说是意图杀死他,自己先怯了三分,此长彼消,到如今,启元已经占领了南齐四分之一的国土。
不管多大的野心,在这样的局势下,南齐的掌权者们,也是扛不住的,万般无奈之下,向启元递交了求和书。
只是,跟铁了心要吞了南齐的活阎王求和,能有几分可能性?求和书在他这里就已经进了火盆,别说是送到启元朝堂上。
当初南齐要对付李鸿渊,用那样的手段,说实话,也是不完全的了解,如何完全的了解,大概就不会使用那种堪称愚蠢的方法了,而南齐的某些人,或许也并没有太将他当成一回事,就算是对他的能力极力的夸大,某些人大概也是不信的,而现在,他们就为曾经的想法付出了代价,不管是南齐正统皇帝,还是那些窥视皇位的野心家。
有人后悔招惹了这样一尊煞神,有人后悔当初怎么就没下全力的弄死他,而是做了那无谓的事情。
而双方的人,都里用这一点,拼命的攻讦指责对方,国难当头了,还不忘打压对方,争权夺利。
南齐国力强盛,甚至超过启元,然而,内部的问题,在这一刻也全面爆发出来。
在求和书递出去,很长时间半点音信也没有,而启元的军队依旧在不停的挺进,终于还是着了急,不得不寻找解困的办法,南齐内部达成了短暂的“万众一心”。
思来想去,果然还是只能求助他国,扰乱启元边境,如此,南齐才能有喘息的机会,然后再狠狠的打回去,不仅要夺回失去的领土,还要将启元狠狠的给剁了。
如此这般,事情倒是又在无形中暗合了李鸿渊前世登基后不久的局面。
然则,现在又有不同之处,那时或许是四面楚歌,现在敢捋虎须者少之又少,没见南齐都被一点一点的蚕食,他们这些国家,其国土最大者,也不过是启元的数分之一,其余者,弹丸之地者甚众,哪敢蚍蜉撼树?恨不能从元启帝眼中消失才好,如何还敢主动侵扰,有些国家,甚至已经做好了某些准备——启元在攻陷南齐之后,如果还想要继续扩张领土的话,他们会主动的将国土奉上。
别说什么懦弱无能,瞧瞧章国吧,最初启元攻打章国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可是天下尽知的。
主动奉上,避免了一场战争,使得百姓免遭战乱之苦,如此,就算是成了亡国之君,日后九泉之下,也不算全无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再说,归入启元,也不是没有好处,像他们这些小国,一般都地小人也不多,地小意味着没有丰富的产物,人少意味着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跟兵力,年年还要纳贡,尤其是处在最底层的小国,朝贡的不仅仅是大国,还有临近的比自己强的国家,每年,便是为那朝贡之物,都要倾全国之力,如此都还未必能让“上国”满意,言道不尽心,一着不慎,就将祸事临头,每每战战兢兢,如果成为启元的一部分,这样的局面就将结束,反而还会得到启元人该得到的好处。
曾经的国主,获封一侯爵,虽手中再无权柄,身在启元京城,或许还好过曾经的日子。
此番种种,不日,靖婉收到边境异动的急报,也就只有与前魏接壤处。
而前魏打出的名号也挺有意思,说什么启元暗害他们,前魏的嫡公主。
说起来,在最初的时候,就防着前魏有变,边境有贺振威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坐镇,麾下悍将亦不在少数。
前魏若是全力南进,获能启元造成莫大的威胁,然而,前魏真有这个魄力,也早就动手了。
须知,前魏北边临近的,大大小小的国家同样不在少数,这些异族同样悍勇,且早年就与前魏结下大仇,只恨前魏强大,平日里,也多是做些骚扰之事,如果被他们逮到机会,绝对会在前魏身上狠狠的咬下一块血肉来。
对于这一点,前魏也是知之甚详,所以,与启元打仗,兵力也有限。
再说,李鸿渊早早的布局,现在前魏内乱依旧不休,各方争权夺利,可不想之前的启元一样,有个占着绝对优势的活阎王,前魏是各方为政,实力相当,如此这般,自然是谁都不肯退让半分。
正所谓实力相差悬殊是打不起来的,而相当的时候,造成的结果才会分外的惨重。
早料有此一事,靖婉有条不紊的开始安排各种事宜,而给贺振威他们的粮草等物也早早的就位,随时可战。
当南齐接到前魏已经发兵的消息,然而,李鸿渊半点没有撤兵,甚至连减少兵力的想法都没有,一时间又惊又怒又惧。
计策不通,求和无用,那就只能继续打下去,然而,这个时候,任谁都不能再轻松起来。有那达官贵族,暗暗的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而所谓后路,自不可能是逃亡他国,临近之地,谁能比之得上南齐,他们想要的是富贵荣华,而不是到那荒野之地,果着犹如茹毛饮血的辛苦日子,而李鸿渊一路打下来,“烧杀劫掠”,那些有钱的,尤其是世族豪门,可没一个有好下场,或许还留着一条命,但是,从云端落入泥尘,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什么都没了,有多少人能活下去?
那么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
不久之后,李鸿渊接到消息,南齐有人愿暗中投诚,为启元大军开门引路,只为保住一族荣华富贵。
对于这种卖国求荣之辈,李鸿渊手下只是有人万分的不齿。
然而,李鸿渊对这种人倒是没啥感觉,他有心吞了南齐,但是,若是能早些回去,只是再好不过,别看他现在面上不显,心里边却是另一股戾气滋生,一日不能归便一日不消,时间越长,南齐只怕是更受此戾气所害。说到底,左不过是思妻甚深,说起来,好像也没什么不能解释的。
有人既然送上来给李鸿渊利用,李鸿渊自然也没有不接纳的道理。
许一场荣华富贵而已,他又不是许不起,只是,得了,你也要能保得住才行。
所以,李鸿渊倒是让人回信允了,但是,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不值得信任,万一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