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双胞胎 >

第26章

双胞胎-第26章

小说: 双胞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郑少华的话,邓大爷马上提出疑问道。

    “我爸之前也是在水泥厂工作的,后来由于发生了事故,腿受伤了,便不能再从事体力活了。于是,我便接替了我爸的工作,在水泥厂干活。他好像也是听以前的技术人员说的,当然他也只是听说而已……”

    少华将自己父亲的情况说了出来,内心仍旧感到难过和愧疚。

    “哦,这样啊……那你父亲当初是由于破碎机出的事故?”

    看到郑少华表情有些凝重,邓大爷便询问道。

    “是的,所以我才这么急切想解决破碎机的疑难病症,希望能够少发生一些类似我爸那样的不幸事故……”少华再次提到自己改进破碎机的初衷。

    “你也不要太难过!虽然发生这样不幸的事故,令人感到非常悲痛;但是,这也可能是天意,让你在痛苦和挫折面前发愤图强,勤学钻研……那么,现在破碎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

    邓大爷安慰道,并且转移了话题,不致于一直谈论令人伤心的事情。

    “差不多解决了,至少我觉得存在问题的地方都做了相应的改进,既在安全隐患上做了改进,也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做了调整。可以说,破碎机存在的这两方面主要问题,我都有所顾及。当然,破碎机本身已经很老化了,我只是希望这种改进能够暂时维持水泥厂这段艰难的时期,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故;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工作效率,为水泥厂节约资源。”

    郑少华侃侃而谈着,仿佛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已经相当了解,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不错,不错,我果然没有看错!你在机械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天分,再加上你的勤学苦练,刻苦专研,让你在短短的时间就能够有这么多收获和感悟,真是相当难得!照这样下去,你完全可以不用上大学,也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工程师。哈哈哈!”

    邓大爷似乎再次被郑少华感染,显得异常活跃,心情也显得相当爽朗。

    “邓大爷,您太过奖了……其实,我才刚刚开始,有许多东西还需要不断学习,来充实和完善自己……”

    少华谦逊地说道,不过仍为邓大爷的赞赏感到眼前一亮,让他在迷雾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的确如邓大爷所说的,没读大学又怎样?只要心中有理想,任何地方都是自己施展拳脚和展示才华的地方。谁说人的一生必须读大学才完美?即使不读大学,照样可以成才,可以成功!谁说大学之路是唯一的成才之路?谁说没有考上大学就是死路一条?让这些世俗的偏见通通见鬼去吧!

    少华的内心一下子激动不已,身体也有些颤抖,这是由于难以抑制的狂喜导致的!他的眼前仿佛敞开了一扇窗户,这扇窗户背后将通往另一个绚烂缤纷的多彩世界!这是大学之门被关闭之后,世界为他敞开的另外一扇理想之窗。

    “好好干,我觉得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胜过那些所谓的大学生。你和那些大学生不同的是:你知道自己比别人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你能够加速前进,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自然是别人的好几倍;而那些大学生,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成功的大道,就开始懒惰,不思进取,以为毕业后就能获得成功。殊不知,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买卖,需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奋斗和创造,不是可以坐享其成的!”

    邓大爷侃侃而谈起来,话语中充满了真知灼见,充满了高屋建瓴,给人一种一览众山小的开阔之感。

    “邓大爷,我非常赞同您说的这些观点,简直说到我心坎里面去了……”

    听了邓大爷这席话,少华全身的血液都快沸腾起来,因为这些话曾经无数次在他心中响起,时刻激励着他在逆境中艰难前行,为着心中的理想不懈追求。

    “小伙子,你一定能获得成功的!只有心中有理想,即便是绝境也可以创造出希望!在奋斗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心中最本真的声音。这样,再困难的境遇都会战胜,再过不去的坎都能迈过……”

    邓大爷又开始讲些人生的大道理。看得出来,这些话都是他人生的经验总结,而非空洞无味的大话。

    “我会的……”少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接着,他便陷入沉思之中,并且透过左边的窗户,望了望外面湛蓝而高远的天空,心中对未来也更加坚信。

    的确,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战胜不了的困境;有时,我们只需咬咬牙,再奋力奔跑下,就能顺利通过。

    接下来,一阵沉默。邓大爷抬头望着外面的天空,郑少华也仍旧望着天空,彼此都陷入一种沉思之中。

    直到马奶奶说话,才将他们重新拉回到眼前的现实之中……

 第41章 满载而归

    “可以开饭了……”

    此时,从厨房门口传来马奶奶亲切而慈祥的说话声,顿时打断陷入沉思之中的邓大爷和郑少华。

    “走,咱们吃饭去吧……”

    说着,邓大爷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而郑少华也跟着站了起来,并且在邓大爷的指引下来到了准备吃饭的厨房。

    厨房是隔间的。里面那间是专门用来炒菜的,而外面这间是用来吃饭的;中间有一扇滑门,用来隔离烹饪时的油烟。

    在邓大爷的陪同下,郑少华和他们二老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而且味道十分爽口、鲜美。在吃饭的时候,郑少华仍旧没能克服自己与生俱来的拘谨性格;不过,邓大爷和马奶奶都十分热情,不停地给他夹菜,让他有种家一般的温暖。

    吃过饭后,郑少华想就此告辞,但是邓大爷执意要让他再坐会儿,吃些水果再走。他不好意思拒绝,便又在客厅和邓大爷聊了会儿天,直到下午两点的时候,才离开。

    离开时,邓大爷打算和他一块走,顺便就去图书馆,因为他在家里闲不住,还不如回到图书馆看看书,这样反而更加悠闲自在。临走之时,马奶奶还让少华以后有空经常来,不要有任何拘束,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说家里毕竟只有他们二老居住,让他随时都可以来,多一个人陪他们聊天,显得更加热闹些。

    走到街上后,少华陪同邓大爷回到了图书馆,之后便打算为母亲买药和给弟弟汇钱——这是他来镇上的主要目的。

    这次到邓大爷家做客,让少华觉得他们二老都是非常慈祥之人;而且还相当热情,就仿佛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们的子女要么远在他乡,要么就是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有空回来看望他们,使得他们多少有些寂寞和孤独。

    要知道,老年人晚年最需要的就是家庭的温暖和子女的关爱啊!可是,当父母辛苦将子女抚养成人,子女却往往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冷落和疏远家里的父母。这不能不说是当下中国家庭的悲哀,或者说是中国老年人的悲哀!然而,等到父母不在的时候,子女又会悔恨终生,为自己没能好好孝顺父母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唉!人生无常,世事多艰!人们在不停忙碌和奋斗之时,有时却反而将为什么而奋斗的初衷遗忘了,将家庭的情感冷落了!这样的生活,岂不是本末倒置?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得不偿失?

    少华打算以后有空要经常来看望他们二老,毕竟自己工作的地方离他们家也不是很远。而且,他们家刚好就在图书馆旁边一条街,这样他就可以来图书馆借还书的时候,顺道来看望他们。

    郑少华一边在街道上走着,一边想到邓大爷和马奶奶的孤寡生活,心里不禁感慨万千。不知不觉,他便来到了一家邮政储蓄银行门口。既然碰巧来到了银行,他打算先把钱汇给弟弟,再去给母亲买药。

    于是,少华走进了这家银行,按照少强信里提供的账号,为弟弟汇了两百块钱过去。紧接着,他又将昨晚写给弟弟的那封信寄了出去。

    为了告知弟弟,少华又到附近找了一个公用电话,拨打了弟弟宿舍的电话,希望他能够及时收到钱,毕竟写信最快也要好几天才能收到。

    他拨通电话之后,接电话的人刚好就是他弟,这不禁让他倍感欣喜,也让他倍感亲切。他在电话里将汇款的事告知了弟弟,之后又聊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挂断电话。

    本来,少强让少华不要打钱的,说自己在学校钱够用;而且,又说家里更急需用钱,毕竟父母的病情不太稳定,用钱的时候多着了,不用老惦记着他;还说,他已经领到学校发放的生活补贴了,叫哥哥以后不用给他打钱过来,毕竟他的工资不高,挣钱也挺辛苦,是从事体力工作的血汗钱啊!

    听了弟弟的话,少华不禁有些感动,眼睛也有些湿润,觉得弟弟现在懂事听话了,能够为家里着想,能够为他考虑,让他倍感欣慰。不过,他还是打算每月给弟弟汇钱,说在大学不能太节省,该花的钱就要花,有哥哥在了。弟弟实在难以拒绝,便答应了哥哥,并且要求哥哥每月只汇一百块钱就够了。哥哥答应了弟弟的请求。

    之后,少华便来到药店,为母亲买了些降压药。接着,他又顺道去菜市场买了些新鲜的猪肉和蔬菜,另外还买了些新鲜的水果,算是孝敬家里的父母。最后,他打算给妹妹买些学习用书,因为明年她就要参加中考了,学习压力会越来越大。

    令少华感到欣慰的是,妹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甚至在全校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仿佛天生是读书的材料。她很聪明,对数学颇有兴趣,而且还很有天赋——这种天赋和她二哥少强很相像。因此,少华最终给妹妹买了些数学方面的中考用书,供她平时业余钻研和学习。而且,在书店的时候,他还随意地翻到一本关于初中奥林匹克竞赛的书籍,觉得对妹妹可能很有用,也一道买了,算是作为她的素质拓展吧。

    买完所有的东西后,郑少华提了好几大袋,有母亲的药,有肉和水果,还有妹妹的书籍,总共四大袋,两只手都用上了。

    这一天,他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不仅拜访了邓大爷,或者说邓专家,还为家里人购买了一些物品,让他心情愉悦,兴致勃勃。

    当少华提着这些东西准备乘车回家时,已经是下午四点过了。于是,他乘坐了一辆通往他们村子的客车,之后又在公路边下了车,步行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家。

    到达家后,烈日逐渐西下,将西边的天空染得血红血红的,景象甚是迷人和壮观,不过也透出了一股浓浓的哀愁。看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话一点也不假。

    黄昏时分,最是多愁的时刻,最是伤感的时刻,也最是思家的时刻……

 第42章 欢聚一堂

    今天,她也没有上学,周末休息。

    此时,少华正提着好几大袋东西在田坎边上走着,正在坝子边切猪草的妹妹远远地便看见了自己的大哥。家里养了两头猪,就在柴房里面的一个猪圈里,过年可以卖了换些钱,也可以宰了自己吃。

    看到大哥上街回来,少红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奔跑着下了坝子前的一个小坡,便来到了池塘边的田坎上,迎接去镇里的大哥。

    “大哥,你回来了啊?”

    来到大哥面前,妹妹欢喜地说道,不时喘着粗气。

    “是啊,在镇上逛了一天,把该买的都买了,而且顺便给你买了几本书。在这里,你看喜不喜欢?”

    少华将左手上的一个袋子递给妹妹,里面有三本中考方面的学生用书和一本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书。

    看到都是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书,少红显得十分激动和兴奋,爱不释手地捧着,简直视如珍宝一般。

    “哦,里面还有妈的药……”

    少华接着提醒道。看到妹妹兴高采烈的样子,他倍感欣慰。

    “好的……大哥,我太喜欢了……”少红马上从刚才的欣喜中回过神来,说道,“我来帮你吧!”

    说着,少红已经接过大哥右手上的一个袋子,里面全是些水果,这些东西多吃对父母的病情都比较好。父亲没有其他什么病症,主要是腿脚不太灵活,毕竟做完手术也没多长时间。而少华手上另外两袋,除了买来的肉和蔬菜之外,另外一袋同样是水果。

    看妹妹如此兴奋,少华便将右手上的一个袋子给了她。虽然少红才十四岁,但是她经常在家里干农活,手上的劲还是不小,至少比同年龄段的女生有力。这就是农村里面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干活,不像城里人那样,几乎从来不碰这些的。

    之后,少华便和妹妹一块,一人提着两袋东西,往家里走去。此时,父母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也都出了房门,在坝子前守候着,等待着他们归来。

    他们家附近有几户邻居,不过最近的也有几百米远,要么翻过对面的那个坡,要么就是翻过背后的一个坡,或者左右各走几百米。

    他们的家刚好在一个山坳里面,前后都是一座小山,左右则是通往村里其他人家的通道。而他们家门前的那个小池塘,以前是一块比较大的田,后来被开发成池塘了,好像是被附近的一户人家承包来打算养鱼的。

    不过,直到现在池塘也没有什么动静,一直就这样闲着,却为他们家增添了几分景致,毕竟家门前有山又有水,可谓处处是风景。但是,他们似乎很少有时间来悠闲地享受这种美景,因为农村里的人整天为生活而忙碌奔波,对于这种风光似乎都已经感到厌倦麻木了。

    没一会儿,少华和少红便爬上了门前那个不陡的小坡,来到屋前的坝子上。

    “少华,回来了啊……”

    看到去镇上一整天的儿子终于回来了,母亲不禁欣喜地说道。

    “嗯,本来可以早些回来的,但是遇到一个朋友,就在他家吃了午饭……”

    少华向父母解释道,仿佛对自己晚回来感到有些内疚似的。

    “没事,你难得休息一天,在镇上有朋友,多聚聚也是一件好事……”父亲倍感欣慰地说道。

    “怎么买这么多东西啊?刚发了工资,你就乱花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