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恶人大明星 >

第59章

恶人大明星-第59章

小说: 恶人大明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不就得了,”林海文一副“你说的不错”的样子,“归根到底,咱不是一人一票进作协的,要是上头有意,没人投,他也能进。我这本诗集啊,那就是上头人喜欢的那种。”

    “噢,就是御用文人,狗腿作家,是吧?噫。”

    林海文晃晃脑袋,得意洋洋,那种人,他上辈子那也是口诛笔伐过的,也是不齿过的,结果现在,自己做起来,那叫一个熟门熟路,理所当然。归根到底,他还是个利己主义者——这种人通常是不怎么要脸的。

    “你小子,别装神弄鬼了。”陆松华摘下老花镜,他看了几首,已经感触颇深,“这东西出去,估计人家不会说你爸爸代笔了。”

    “哦,您的意思,我的实力能够完全折服他们了?”

    “嗤,”陆松华难得斜视一个人,现在他就这么给了林海文一下,“该怀疑是不是你爷爷代笔的了。这些诗,哪里是个17岁的人写出来的,不经历革命年代,建设年代,怎么会有这些感悟的。不知道你这个小子,脑子是怎么长的。”

    “海文,你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啊。”谭启昌这会儿还在看,他对林海文的称呼,最近终于随着关系的亲近,从林先生变成了海文,陆松华在家也不再叫他小林先生了。

    “我爷爷不在了呀,这岂不是说我的诗,有鬼斧神工之妙?”

    连孙秀莲,都为林海文的脸皮而绝倒了。

    “写了什么呀?这又是御用狗腿,又是鬼斧神工的。”作为文化部的高级领导,孙秀莲接触文艺作品也是非常多的,从谭启昌那里拿了过去,看了好一会,瞥了瞥林海文,“这是冲着文明委和宣传部的奖去的啊。”

    “还能是什么,那两个奖,只要拿一个一等奖,他进作协,还能有什么问题。”陆松华点点林海文,“你把诗集拿回去,我让启昌帮你联系一下出版社,现在这种诗集是不太卖得动的,要找些基金,不然嘛,就要你自己掏钱了,你看呢?听说你最近也赚了不少。”

    “那就麻烦谭老师了,呵呵呵。”

 第0125章 一丈红

    “姥爷,他写这些,你还帮他呀?”

    石啸刚才也翻了翻,才让林海文拿走的。他觉得《讴歌》上的作品和教科书上,尤其是教育读本上的那些诗歌很类似,有些甚至还更加朗朗上口一点,一读就知道是上好的作品——无论对鉴赏大家陆松华,还是对他这个诗歌小白。

    “什么叫这些?”陆松华瞪了他一眼,“你啊,看人只知道看表面。你以为他嘻嘻哈哈,就真的是在写所谓的媚上文学?”

    “难道不是么?他自己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陆松华叹了一声,“现在的一些作家,写出来的主旋律,一看就能看出来不是出于真心。偏偏他们自己无知,大家也装作看不出,你好我好大家好,把读者、观众当成傻子。但海文这些诗,是不一样的,一个没有经历变革年代的年轻人,能够写出这些诗歌,必然是对当时的历史、我国的社会变迁有大量了解和自我理解的,而且,是有很正面的一些结论的。你听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种句子,不是发乎于内心,谁能写得出来?”

    谭启昌也是点点头,“确实如此,京大的一些学生,有时候征文活动的时候,也会写一写主旋律,毕竟得奖的概率更大嘛。但是一眼看去,就知道都是虚的,都是浮在那里的。不像是海文这些,都是对历史,对社会,对内心的观察、感知、理解,甚至是拷问。很了不起,也很——难以置信啊。他说他的才华要彻底征服大家,也不是一句虚话啊,能写出那些诗歌来的人,当世又有几个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常含泪水啊。”陆松华念叨了几遍,转向谭启昌,“现在才知道,他为什么不去考中文系,或者文学系了,那几首古诗词还可以说是妙手偶得,《讴歌》这本诗集,就可以看出他的造诣了,要说这个世上总是有天才,但天才却不等于凭空而出,更多的是在学习和积累了。点点啊,你要跟海文多学学,哎,刚才我听他喊你老二,是什么意思?你们小伙子还认了干兄弟?”

    “呃,我,我们——”

    “这样,他也得喊我姥爷啊。”陆松华脑洞开起来,也是很阔怕的。

    谭启昌哭笑不得,“就算是认了,海文比石啸还小呢,怎么喊他老二。”

    “达者为先嘛,点点这个气度还是不错的。”

    ……气度,我快被气死了。

    谭启昌了然,还问起谭飞来,结果当然得了个“老三”的答复。石啸回人大的时候,还有点恍恍惚惚,这就算是在大家长那里记录在册了?他就是老二了?

    再说,林海文在钻石之友说起“卖给帝波啦”“派了个懂事的来,就谈好啦”,那个贱吧嗖嗖的样子,真的有陆松华说的那么高尚?那么牛叉?

    人生来到第19个年头的石啸,觉得自己的三观需要重新塑造了。

    如果林海文自己在场,对陆松华的说法,应该还是认可的,他选择的这些作品,基本都是一些经历了变革年代的诗人,写出来的,其中也有文艺投机分子,也有心思不纯的,但是大多数,包括舒婷的《祖国呵》,包括艾青《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都是在涌动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的热爱和思索中写就的。他的愧疚不在于抄,而在于将这些作品于当下推出来,他们蕴藏的那些热情,多少会被打一些折扣——太多人不相信其中的情绪了。

    包括他自己的目的,也是不纯粹的。

    “得了,先这么着吧。”林海文不愿意去自寻烦恼,他对自己的定位,也不是上无愧天地良心,下无愧黎民百姓。

    一年一度的艺考大幕,已经拉开,一些地方的,小的艺术学院,都已经开始考试了,中戏和央美的考试步点几乎一模一样,还有一个星期考试,还有一个月可以查成绩。

    雨点画室还是那个节奏,王鹏、丸子头他们,今年都不考,只有谢俊要考。

    “我还说你们可能已经走了。”林海文到的时候,已经是六点多了,他今天没车,车被木谷用了,他要去《当婆婆遇上妈》剧组“巡视”,过年后,祭过天地,剧组就算是建起来了。木谷这也是头一次代表第二投资方、编剧方去剧组看看情况。

    “哎呀,文哥~哥~~”

    林海文被小萝莉一声喊,差点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你这是又看了什么电视剧了?古装?宫廷?”

    那股端着撒娇的意味,还挺有模有样的。

    “可不是么,最近迷上了宫廷剧,看好几部了,天天就装模作样的,烦死了。”孙唯现在不把林海文当学生,而是同道中人,平时林海文指定她的时候反倒是更多一点了。

    “来人呐,把这个狐媚坯子拖出去,杖毙!”

    “我揍死你!”

    孙唯眉毛一竖,抽起一只扫笔倒抓住。

    卢雨哇哇哇地到处跑,最后躲在了林海文的胳肢窝里,就透出两个眼睛看她妈,“是你先说本宫装模作样的。”

    “你还本宫,你哪个宫的?”

    “四号宫的。”她的房间是四室。

    林海文都快笑瘫了,把她从后头提出来,揉了揉脑袋,“那不知道你是贵妃娘娘呢,还是皇后娘娘呀?”

    “哎,本宫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答应,要混到皇后的位置上,且要等呢。”

    “噢,那您注意着点,别没混上去,就让人给赏了一丈红了。”

    卢雨一瞪眼睛,乌溜溜白的,“一丈红是什么?”

    “一丈红啊,”林海文瞅了瞅孙唯手上的大画笔,“你刚刚不是说要杖毙么?这以前的宫里啊,打完板子,那个人被拖出去,地上能有一丈,就是三米多的地方,都是红的。”

    卢雨一想,一抖,“本宫,我,我还是不去宫里了,我还是待在家里吧。”

    “家里?没了,家里的人都被你杖毙完了,你爸是昨天,我是今天,现在家里就你一个人了。”孙唯撇撇嘴。

    林海文瞧着她们俩说话,转头去找谢俊,“那天考试,我接你一起去?”

    “不用了,我妈来了,就在央美边上弄了一间,费劲死了。”

    3月1号,央美开考。

 第0126章 面相【求点收藏】

    林海文去雨点画室,主要是孙唯让他去听听考试的注意要点。

    比如颜料最好提前挤好,拿保鲜膜包着。

    比如素描和速写的考试就隔了半个小时,要做好调整。

    “你只要别作,总是没问题的。”孙唯说了一大通之后,看着林海文听的很专心,叹了口气,摇摇头,“估计央美历史上,也没有你这个水准的考生了。”

    “招进去是什么样,别出来还是什么样。”林海文心想,他要是没有其他际遇,想要在央美的四年学习期间,超过目前常硕的7成水准,也是很有挑战的,这也是他为什么选择去央美的原因——在外头自己闷头鼓捣,就更别想了,央美里面,毕竟大家云集,取长补短之下,突破的希望更大一点。

    谢俊听的比林海文认真一点,他是有经验的了,但是今年格外不同,可以说是他希望最大的一年,他已经决定,如果今年考不上,就不再考央美了。因此越是如此重视,他心里就越是希望方方面面都顾好,不要因为考试以外的因素被影响到。

    七七八八地说到了7点半左右,林海文提出来请他们吃饭。

    一伙人也没走远,就在杨阿切上次来的地方,点了两只烤鸭,几碗牛肉清汤。

    “跟林大先生一道,我们这个文化素养都要增加不少。”王鹏瞥见林海文手边的书,笑话他。《华国近现代诗歌评析赏鉴》,作者不是别人,就是陆松华。林海文马上要出《讴歌》,之前那些什么和古人神交的借口,就不太好用了。如陆松华所说,写得出《祖国呵》《常含泪水》这种诗的,必然是要有基础的,要有历史理解的。林海文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不论是在老家弄《讴歌》的时候,还是现在,他也在迅速恶补当中。

    “文哥哥,你看书的姿势好酷哦。”

    卢雨盯着看了一会儿,点点头,很有点跃跃欲试的冲动。

    孙唯瞪了林海文一眼,然后看着她女儿,“告诉你,不许学,知道不知道?”

    林海文有点冷汗冒头,他也不想的,可谁让那只牵机书虫,就化进了中指呢,他就只好一直竖着中指看书了,这么看书,虽然不太雅观,中指也比较辛苦,但是效果特别好,配合陆松华当时写作时候的想法,脉络分明,彼此勾连成串,很容易就理解、记住了。

    很多年后,某本书在介绍林海文的时候,用了这样的说法,“举凡天才名家,总有些特殊之处,比如林海文先生,就喜好使用右手中指翻书阅读,看到哪儿,指尖就抹到哪儿,分外有趣,传成佳话。”

    所以啊,名家的中指,那不叫粗俗,那叫佳话!

    考试前一天,梁雪似乎也终于想起来,要给她儿子打个电话——其实她是很紧张的,但是未免儿子会更紧张,所以林作栋教了她个法子,就是装作一点都不关心的样子。所以这对父母,一直到儿子明天就要考试了,他们都“不闻不问”,除了私底下,给木谷、傅成打了好些电话,问些诸如“他今天排便正常吧?一紧张就容易紊乱。”“他是不是熬夜呢?你们劝劝他。”“让他别吃的太油腻了,伤肚子就不好了。”

    傅成他俩,看着到处闲逛的林海文,睡得跟猪一样的林海文,大口吃着滋滋冒油的烤鸭的林海文——无言以对。

    “我说你俩心太大了,人家考试的,老妈还特地到京城来陪考呢。”林海文埋怨梁雪跟林作栋。

    “还不是你自己作,你老老实实考京大,到时候我也去一中……500米内给你陪考。再说了,你还是得高考的呀,到时候我就给你陪考,行了吧?”

    “500米?呵呵,你就在店里待着是吧?”

    绝味黄焖鸡,离临川一中,还没有500米呢。

    “……”梁雪有点不好意思了,“烦人的臭小子,就你脑子快。你明天别睡过头了,今天晚上把准考证啥的,身份证,都看看清楚,别落了。今天早点睡,明天早点起,别以为有车就拖拖拉拉,等一下堵车,你就哭了,‘警察蜀黍,我来不及了’,然后警车开道,你就威风了。”

    作为家中有儿子的女人,梁雪对每年高考的新闻是很关注的,年年都有回家拿准考证,然后来不及,警车帮忙开道的新闻。

    林海文也是闹心,还蜀黍,都看了些什么东西。

    “成了,我知道了,后天考完给你们电话。”

    “你考完就要回来上课了吧?别文化课拉后腿。”

    “等成绩出来,我就回去。”林海文想了想,四月的上半月,事儿还挺多的,卞婉柔要过来,《婆婆》剧在拍,《讴歌》要是够快的话,也可能出版了,谭启昌反正说基金已经有眉目了——小范围印刷,几万块的事情,对他们这些大教授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些事情总要弄弄清爽,再回临川去补文化课,再说了,他已经有杀手锏了。

    “呵呵呵呵!”

    “……鬼笑什么东西。”梁雪突然压低了声音,“跟你说,你爸他最近有点郁闷。”

    “为啥?”

    “他说啊,你得了青艺赛那么多奖,都能特招进京大了。一个京大就这么溜了,他能不难过么。”

    林海文都忘了,他确实符合京大的“特殊条款”了,“让他放心吧,说不定,过不了几年,我都能去京大开课了。”

    ……

    开考的日子,林海文八点赶到央美京郊校区的时候,已经没什么学生在外头了,都是家长,他从车上下来,背着画架,拎着颜料盒,哼哧哼哧地往里走的时候,还听到有俩家长在说他。

    “那帅哥还挺心大的。”

    “本地的吧,不着急,瞅他面相,这次估计是考不上。”

    “……您还懂看面相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