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商户嫡女奋斗史 >

第42章

商户嫡女奋斗史-第42章

小说: 商户嫡女奋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一切,本与“锦绣记”无关,直到仲夏,宫内尚衣局将衣料的采买单子交给甄家。宫中对衣料的采买,惯例是一年两次。年初采办春、夏两季,仲夏采办秋、冬两季。

    甄家拿到新的采买单子,其中有一种“交织绫机绸”让他们犯了难。

    绫机绸是这些年苏州才纺出来的新式布料,兼具了“绫”的光滑柔软,质地轻薄,又有“绸”的紧密质地,华丽光泽,产量稳定价格适中,在民间很受欢迎。但在宫中,并不追捧这种面料。宫妃们更喜欢那些,能彰显身份的奢华面料。

    而尚衣局开出这种布料,完全是因为新晋的刘昭媛。刘昭媛本是江南人氏,是在永隆帝登基后,大选那年进的宫。这两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今年,才获得皇帝宠信,一时风头无两。她入宫那时,“绫机绸”才问世不久,她一直对这种面料颇为怀念,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如今她获得帝宠,自有人前去讨好,尚衣局也不例外。

    尚衣局的陈姑姑,捧着采买衣料的册子,前去询问刘昭媛的意见。刘昭媛托着香腮,来回翻看了两次,欲言又止。

    陈姑姑察言观色,问道:“昭媛娘娘,可是有什么想要的衣料,这单上没有?”

    刘昭媛轻叹一声,道:“我记得在苏州,有一种料子叫‘绫机绸’。未进宫时,我很是喜爱,但如今已经很久没见到了。”

    陈姑姑在尚衣局多年,对各种布料了然于胸。笑道:“这点小事,哪里需要娘娘操心。苏州出产的‘绫机绸’用来做贴身小衣、寝衣都很不错。这两年,又出了一种新的‘交织绫机绸’,用斜纹织就,望之如冰凌之理,光如镜面。娘娘您看,要不要试试这种新的衣料?”

    刘昭媛进宫六年,对“绫机绸”的变化并不了解。听到陈姑姑介绍,知道在“绫机绸”的基础上,还出了新的样式,便欣然答应。

    因此,这采买单子上,才出现了“交织绫机绸”。

    甑家是多年的皇商,对宫中常用的衣料,通常会提前备下。宫中用不完的,才会拿去售卖。但这种“交织绫机绸”是新式衣料,宫中又从未采办过,甑家自己并没有准备这种面料。知道“锦绣记”是江南道的丝绸行龙头,便找到徐昌宗,商谈采买“交织绫机绸”的生意。

    徐昌宗的个性,与徐老太爷极为相似,秉承着“宽仁、诚信、稳健”的信念在经商。因此这些年来,“锦绣记”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极为踏实。虽放弃了一些快速扩张的机会,但胜在妥当,经营的红红火火。

    所以,当甑家找上门来时,言明为皇宫采买衣料时,徐昌宗一口拒绝,并不答应。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十六章 替罪羔羊

    徐昌宗想得十分明白,供应衣料的皇商是甑家,而不是徐家,拿到好处的也是甑家。同为经营丝绸行的商家,彼此之间都打过交道,知道对方的斤两。

    徐家是江南道的龙头,甑家则是整个高芒王朝的丝绸大鳄。从布料、到染织、到刺绣,甑家的实力很强。在甑家面前,徐家顶多算一个地方土豪。甑家在京城中经营多年,在权贵圈中混的极熟,必要时候,是能通天的商人。其做生意的手段以果断无情著称,甑家的发家史,也是众多小商家的血泪史。

    彼此都是同行,如此种种,徐昌宗也略知一二。在以往,也给甄家供应过布料。只要质地相符,数量花色与订单相同,甑家收货付款都甚为爽快。

    但此次不同,用“锦绣记”的货,通过甑家供给皇宫,若是出了什么乱子,如此大的风险,徐家承受不起。

    但甑家哪里肯放弃?采买单子上不仅要求一百匹的数量,还要求有五种颜色。“交织绫机绸”织出来是白色,要“五色”,还需要染色。光是染色,从调色到晾干,就需要半个月时间。但眼下只有不到一个月的备货时间,从苏州调货都已经来不及,更何况染色。

    而且,他们已经找遍了京城,能一次性供够一百匹“交织绫机绸”的,只有“锦绣记”。为了降低风险,甄家并不想东拼西凑。要知道,因为不同的纺织批次、放置时间、仓库保管环境等等因素,都会导致每一批织出来的布,略微有些差别。如果是普通百姓购买,些许差别不算什么。但供应给皇宫大内,也许就是天大的罪责。

    所以,徐家就成了唯一的解决途径。如果这批货不能供应上,谁知道今年的皇商资格,会不会被取消?甄家大老爷下了死命令,要求族内子弟,务必让徐家供货。谁能完成这个任务,明年家族资源,可优先挑选。这让甑家众多子弟,闻风而动,奇招迭出,让徐昌宗不甚其扰。

    甄天禄是甑家的旁支,平日里靠大房分发下来的一些小生意过活,日子过得不好不坏。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想了一个主意,不从徐昌宗下手,反而去找徐昌宗的长子徐文敏。

    他去徐文敏常去的酒楼等候,装作认错人与徐文敏搭上话。又刻意与之相交,舌灿莲花,将徐家供货给皇宫的好处夸上了天。“徐家这批‘交织绫机绸’供给宫中,让江南道的老百姓知晓,连皇上都穿‘锦绣记’的衣料,徐家的生意势必更上一层楼。”

    又威胁道:“徐兄,我是与你相交,才跟你讲实话。这批货,甄家是势在必得,染色需要十五天。眼下已过了十天,顶多再过五天,甄家就会使出强硬手段,到时你们徐家是得不偿失。而眼下,只要你肯出让这批货,我们可在市价的基础上,再加两成价购买。”

    “交织绫机绸”自身的利润并不算高,按市价售出,有两成净利。甄家再加两成,可获四成净利。算下来,这笔生意可获得三千两银子的净利。软硬兼施,让徐文敏不禁有些心动。

    甄天禄乘热打铁,不断游说,终于说得徐文敏一时冲动,瞒着父亲签下合约。

    当甄家拿着合约上面提货时,徐昌宗满面愕然。但看到合约上,有长子的亲笔签名和印章,也只好长叹一声,如约将一百匹“交织绫机绸”交付给甄家。

    甄家终于如愿以偿,拿去染色不提。

    俞掌柜讲了足足两刻钟,才将详细经过讲完。叹道:“当初甄家来找东家时,东家只是出于谨慎,不肯答应。但大少爷签了合约,东家只好如约交付,也没料到真会出什么乱子。”

    喝了几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继续道:“出事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八月十五刚过,我和东家正在店铺里盘点库存。大理寺的衙役便冲进来,凶神恶煞的将东家和大少爷抓走,未曾说明缘由。紧接着,又将‘锦绣记’两家店铺查封。我当时不明情况,只好将伙计们先放了假,回去等消息。”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涂老太爷托人打听消息,徐昌荣也通过座师,欲营救二人出狱,奈何都未能成功。大理寺看在求情的人都是同朝为官的份上,只是将店铺解封了,但徐昌宗和徐文敏的罪名至今未定,也不知何时出狱。

    俞掌柜在京奔走,但也得不到更多的消息。待他讲完,众人默然。

    半晌后,徐老夫人问道:“那甑家,可有人被捕?”

    俞掌柜摇头道:“尚未听说。”

    闻言,徐老夫人的双手将扶手抓得“咯吱…咯吱…”作响,怒道:“好一个甄家!竟然将我徐家当做替罪羔羊!”

    徐婉真忙奉上蜜茶,温言道:“祖母消消气,我再问问。”询问道:“那甄天禄呢?事后可有出现?”

    俞掌柜摇摇头。

    “甄家呢?可有什么表示?”

    俞掌柜继续摇头。

    徐婉真静了一静,吸口气压住心头怒火,淡淡道:“好,我知道了。”

    徐老夫人已缓了过来,道:“俞掌柜,这段时日多亏了你。接下来,你回‘锦绣记’照常经营,有进展我会打发人告知你。”示意碧螺打了赏。

    俞掌柜施礼告退。

    徐婉真走到徐老夫人身后,为她揉揉肩,道:“祖母,这甄家,真是欺人太甚!需要的时候,百般威逼利诱。出事的时候,翻脸不认人,还反咬一口。实在是太过可恶!”

    又道:“不过甄家的事,可先放到一边。救出阿爹和阿哥,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这事的内情,俞掌柜并不知晓。我们还是从孙家那里得知,事关皇嗣,其中定然有什么隐秘,不为人知。”

    徐老夫人点头:“这其中关节,我至今仍未想通。难道是某位小皇子,穿了我们供的衣料,出了问题?但衣料怎会伤人。就算是用药浸泡过,也不至于会伤人性命。”

    “祖母,我想着,需得打探到其中隐情,才能找到解决办法。”徐婉真缓缓道:“任何事的发生,不可能毫无缘故。只要找到了因由,才能有解决办法。在扬州城时,‘云裳’的周大掌柜不是给了我一封引荐信吗?我想持此信,去求见昭阳公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十七章 进城又出城

    徐老夫人点点头,道:“这是个好办法,但不能贸然前去。须得安排妥帖,不能浪费了这封信。”

    徐婉真应是。这封引荐信只是一个敲门砖,自己拿着它,固然能成功拜见昭阳公主,但机会也只有一次。

    公主的喜好、近况等一应情形,在拜见前需打探清楚,有的放矢。自己一个区区商户女子,若是想要在公主那里获知内情,必然让要展示出自己的价值,让公主觉得她有用才行。否则,堂堂公主,为何会对她屈节相交?

    门外徐乐安求见,禀道:“老夫人,货物已全部运走,行李装车。可以出发了。”

    桑梓为徐婉真披上散花百褶灰绒白狐狸毛滚边披风,戴上帷帽,收拾妥当。徐婉真步出舱门,遥望远方雄踞在洛水之上的京城,深吸一口气,心道:“洛阳城,我来了!”

    碧螺、玉露分左右搀着徐老夫人,打头先走。徐婉真牵着徐文宇紧随其后。再后面是韩茹娘主仆,苏良智护在最后。

    刚下了船,涂瑞便迎上来,对着徐老夫人施礼,面色激动道:“二姑奶奶,老奴在码头候了几日,总算将您老人家盼来了。”

    徐老夫人笑道:“可是辛苦你了。”示意碧螺打了赏。

    涂瑞如今是涂家的二管家,管迎来送往、车马出行等事务。他安排了十辆马车,前来迎接徐家一众人等。主子们分乘三辆丝绒车帘子的马车,婆子小厮坐了四辆大篷马车,行李则单独装了三辆车。

    马车往洛阳城驶去。“松溪书院”在洛阳城北郊,需穿过洛阳城才能抵达。

    来到上东门,此刻已接近午时,城门口进城的人并不多。徐乐安上前交了路引给守卫查验,涂瑞下了车,拿出几个荷包,掩在袖子下递给守卫,笑道:“几位军爷辛苦!这是我涂家二姑奶奶一家,从苏州来,今日刚到。”

    涂瑞一辈子都在京城,作为涂家负责接送二管家,跟这些守卫俱都混了个眼熟。那守卫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的收下荷包,道:“原来是你家的马车,我就说看上去有些眼熟。不过按例,还是要查看的。”

    涂瑞连连点头,两名守卫粗略的查验了行李、仆役,看向打头的那三辆。苏良智从其中一辆上下来,眉眼处俱是笑意,道:“我这辆,二位尽管搜来。前面两辆,坐的是老夫人和小姐,二位可否行个方便?”

    苏良智面相清秀,看上去就是一个阳光可亲的少年,让人心生亲近之意。其中一名守卫道:“这位小哥,我们还是要看一看的。”

    打开马车帘子,略看了一眼,见都是女眷,便挥挥手放行。

    马车“哒哒哒”地驶入上东门,穿过北市,将从安喜门出洛阳城。

    徐老夫人靠着软垫,听着车外传来的商贩的吆喝声、孩子们的欢闹声、讨价还价声这种种声响,心中不禁感叹:时隔几十年,又回到了京城,还以为自己这一生都无法回来。

    徐婉真安坐于车中,对车外的热闹并不好奇。时日还长,有的是时间领略洛阳风貌,她此刻更多的在思量,接下来与涂家众人的见面。

    只有徐文宇,听到外面如此热闹,不安分的在刘妈妈怀中扭来扭去,又趴在车窗那,悄悄掀起车帘子的一角往外瞧。车中不时响起他的呼声:“呀!那个糖人儿好漂亮!”“阿姐,我看到一样东西,我从未见过哩!”

    韩茹娘和画扇坐了第二辆车。画扇是首次来到洛阳,听得马车外的喧嚣,便有些不安分起来,欲要去掀车帘子往外看。

    韩茹娘见她动作,轻声喝止:“不要掀帘子!”自从听到徐婉真对她的真心相待,她便在心中发誓,不能再次拖累于她。对画扇的种种行为,虽谈不上严厉,但也不再放任。这是在京城,她生于斯长于斯,就她眼下的情形,绝不能在京城露面。

    画扇悻悻然放下手,从扬州出发后,韩茹娘将她约束的紧了,让她颇有些不适应。

    马车行到“景行坊”时,徐乐安按徐老夫人之前的吩咐,让其余马车先走,徐老夫人和韩茹娘乘坐的这两辆,找了个巷子的僻静处,一前一后停了下来。

    徐乐安来到韩茹娘的车前,隔着帘子道:“茹娘子,老夫人吩咐,我护送您去‘嘉善坊’的宅子里。待一切安排停当,再来接您。”

    这是之前就商议好的,以韩茹娘的身份,目前不适合直接进入涂家。还未将她的身世落实之前,在众目睽睽之下,很难自圆其说。待徐老夫人和涂家那绝了户的旁支商议好,再以远房表亲的身份出现,才最为妥当。

    韩茹娘在车内朝徐老夫人拜倒:“茹娘谢过老夫人。”

    车轱辘再次转动,安喜门在北,嘉善坊在南,两辆马车在此分头前行。在马车缓慢交错时,徐老夫人掀开帘子,对韩茹娘道:“茹娘放心,很快来接你。有任何需要,你尽管吩咐乐安。我也会时常打发人来看你。”

    韩茹娘感激,再次拜谢。

    出了安喜门,又前行了约半个时辰,在午时三刻时,总算是来到了“松溪书院”。书院的正门,供学子讲师们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