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商户嫡女奋斗史 >

第40章

商户嫡女奋斗史-第40章

小说: 商户嫡女奋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后传来徐文宇的欢呼声。从正月十八出发,如今已是四月初六,加上在路途中耽搁的时间,足足航行了两个多月。这沿途风光再美,徐家众人都看腻了,何况是这小家伙。

    听到明日就要上岸,徐文宇缠着徐老夫人,讲述京城的故事。这徐家众人,除了徐老夫人和郑嬷嬷,其余均未到过京城,连苏良智最远也未出过江南道。见徐老夫人讲述京城风华,都围过来倾听。

    忆起过往,徐老夫人眼中露出笑意,道:“那会我才十多岁,先帝爷刚刚建国不久。听父亲讲,前朝末年天下大乱,他带着我们一家子进了深山,躲避战乱。我还记得年幼时,父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人,在院子的一颗大槐树下读书,用树枝教我们写字。后来连天下安定了都不知晓。”

    徐文宇仰着头,两眼亮晶晶的问道:“那后来呢?祖母怎么到京城的呀?”这个问题,围着听徐老夫人讲古的人们,都想知道,露出期待的神色。

    徐老夫人慈爱的抚摸着徐文宇的头顶,道:“你的曾祖父,乃是前朝大儒。那时天下初定,缺乏治理国家的人才,先帝爷派了人四处寻找前朝的文人。其中有一队就找到了我们家,将你曾祖父请出了山,做了户部尚书。后来年纪大了才升为国子监祭酒,教化学生。”

    徐文宇满脸崇拜的表情,双手合在胸前,道:“宇儿好想马上见到曾祖父!”徐婉真听得神往不已,自己的曾祖父,原来拥有如此传奇的人生。

    但果真帝心难测,看看涂家,曾祖父是前朝大儒、户部尚书、国子监祭酒,当年一定是意气风发,门庭若市。再看眼前,遭贬斥后再不录用,长女守寡、次女嫁入江南商户,唯一的儿子至今也不过是官至五品而已。虽然曾祖父开设的“松溪书院”让读书学子们趋之若鹜,但比起当年的辉煌,涂家算是没落了,在京城的权贵阶层已然排不上号。

    不知当年究竟发生何事。先帝爷的手段了得,将曾祖父贬了官,但又默许他开设书院。到了今上永隆帝,才将大舅公重新启用。

    徐老夫人乐呵呵的道:“宇儿明日就能见到啦,到时,要好好行礼,向曾祖父请教学问。”

    徐文宇连连点头,脆生生答道:“宇儿长大了,也要像曾祖父那样厉害!”

    听他立志,徐老夫人欣慰的连连点头。

    影风还是扮作长随,盘腿坐在船舱中,他正在凝神修炼。武功一道,如小舟逆流而上,不进则退。钱峰立在船头,名为看风景,实则为影风护法。

    听到舱中传来一阵骨节爆响声,知道影风收了功,弯身进舱。

    明日就要到京城了,影风心情颇好。从旧年的深秋离京,算算已经五个多月,将将好能在半年之期限前赶回。

    他已经接到消息,风九已安全抵达影卫总部,只要进了总部,将不会有任何人能威胁到他。那部分证据已经安全了,只要自己顺利到达,便可向主上覆命。相信这份情报的重要性,足以让自己升任为影卫统领。

    钱峰施礼道:“大人,入城后,我在‘和丰号’布庄听候指令。”钱家的生意主要在江南道。在京城,只有一间布庄。钱峰此番入京,一则为影风作掩护,这次能拿到证据,他出了大力,也有在京城听候封赏的意思;二则拓展钱家的生意,想在京城开设“和丰号”镖局的分号,京城有了分号,才能在整个高芒走镖;三嘛,顺便护送徐婉真上京。徐家都是老弱妇孺,他实在是放心不下。

    徐家娶了苏芷晴做媳妇,成亲后,钱峰亲眼见她过得幸福。但徐昌宗又连累她早逝,所以钱峰对徐家的感情是复杂的,这也是为何汪家出手对付徐家的时候,他袖手旁观的原因。但自从见了徐婉真和徐文宇,这姐弟二人是芷晴血脉的延续,姐姐聪慧独立、弟弟天真可爱,他便再也放心不下,无法坐视不理。

    值得庆幸的是,幸好他来了,否则徐婉真遇险,徐家在扬州城孤立无援。徐婉真就算顺利从尹家大船脱险,也很难掩藏身份。若是被外人知道徐婉真曾经被掳走,她的闺誉就算毁了,往后很难找到好人家。

    徐家已经提前安排家人,乘了快船,回京郊涂家去报信。

    当夜,徐婉真躺在床上,竟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穿越到此已经大半年,京城对她来说,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所在。

    涂家是个大家族,光是直系亲属,跟她同辈的就有两个表姐,两个表弟。不知道他们都是怎样的人?

    出发前祖母提过,曾祖父有恙在身,不知道现在可好些了?

    还有,那个神秘的男子武正翔,他究竟是长什么模样?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见面呢?想起他,徐婉真一颗心如小鹿乱撞,又羞又有些期盼。

    直到天色渐明,徐婉真才沉沉睡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十二章 松溪书院

    翌日清晨,船队即将抵达京城外的洛水码头。桑梓见徐婉真睡的香甜,时间尚早,不忍叫她起身,想着让她多睡一会儿。

    徐文宇“噔噔噔”地迈着小短腿,像炮弹一样冲入房间,刘妈妈小跑着跟在后面。

    见徐婉真还在睡觉,徐文宇笑嘻嘻的爬上床,去挠她的痒痒:“阿姐,阿姐!太阳都晒屁股啦,你还不起床,宇儿都起来啦。”

    徐婉真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将徐文宇抱在怀里,道:“宇儿别闹,让阿姐再睡一会儿。”

    徐文宇在她怀里扭来扭去,道:“阿姐,都快到京城啦。我刚才在船头都看见了,好高的城墙!”

    听得马上要到京城,徐婉真一惊,瞬间清醒。埋怨道:“桑梓,你也不叫我。”

    桑梓吐了吐舌头道:“我看小姐睡的很香哩!老夫人昨日说了,到了我们也不着急下船。商号的两船货还要跟京里‘锦绣记’的掌柜做交接,行李箱笼都要收拾,等这些忙完,估计要到午时。”

    徐婉真坐起身子,亲了亲徐文宇的小粉脸,道:“阿姐这就起身,宇儿先去玩,我一会来找你。”刘妈妈牵着徐文宇出去。

    桑梓打来热水,服侍徐婉真洗漱。如今已是初春,大地回暖,众人都换下了厚重的冬衣。徐婉真穿了一件半旧常服,去给徐老夫人请了安,一起用了早饭。

    徐老夫人对郑嬷嬷嘱咐道:“今日真儿第一次见涂家的长辈,嬷嬷你帮着参详一下衣饰,不可失了礼数。”还有未说出口的半句话是:“也不可让人看轻了去”。郑嬷嬷心领神会。

    毕竟有几十年未曾回过京城了,徐老夫人离家的时候,还是十几岁的少女,当年涂家人口简单。而如今兄长也是当祖父的人,膝下嫡嫡庶庶儿女众多。人一多、是非就多。何况她本是出嫁女,眼下回娘家求助。

    对徐家众人的到来,涂家上上下下那么多人,总会侵犯到某些人的利益。真心欢迎徐老夫人回家的,恐怕除了涂老太爷、涂大老爷、涂大姨奶奶,没有几个人。各房都会为自己的利益打算,人心难以猜度。徐老夫人活了大半辈子,再明白不过这个道理。

    因此,这首次正式相见就显得尤为重要。徐婉真的表现,徐老夫人一直看在眼底,叮嘱了郑嬷嬷之后,她并不担心。将刘妈妈叫来,徐老夫人亲自为徐文宇挑选服饰。

    徐家在京中本有产业,在紧邻南市的“嘉善坊”内,有一座三进的院子,院子虽不大,但住目前徐家主仆二十余人,完全足够。徐昌宗进京时,拜访了涂老太爷后,都会在那里落脚。

    但徐老夫人不同,一则阔别老父亲几十年,无论如何,都想再尽尽孝。涂老太爷年岁已高,想尽孝也尽不了多少年了。二则涂老太爷不同意,当日在苏州决定上京时,徐老夫人就去信跟父亲商议。涂老太爷回信说“既然回京,就要回家。你年纪再大,那也是我的女儿,没有去住外面的道理!”

    为了涂老太爷,就算涂家上下有什么别的想法,徐老夫人也打算无视。但她担心自己疼爱的孙辈会受到涂家的刁难轻视,这才慎重其事。

    “松溪书院”在京郊以北的邙山脚下,依山而建,前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书院内遍植松树,亭阁点缀,山墻起伏。疏朗的山风吹过,松涛阵阵,读书声朗朗。

    整座书院,分为内外两院。

    外院是学子们求学之处,占地颇大。有宽敞明亮的学堂、讲师学子们用餐的饭堂,白墙黑瓦处是提供给学子们的住宿。书院给讲师们提供专属的小院精舍,配备一名使唤的小厮和粗使婆子,每一位讲师都一视同仁。

    在书院进门的中轴线处,是一间高大敞亮的讲经堂,清水构架,朴实大方。乃是一月一度的聚众讲解经义之处。偶尔会邀请文坛大家、科场前辈来此讲经。尤其是高芒王朝公认的文坛柳伯承回到书院之时,便有各路学子闻讯赶来,盛况非常。

    而外院占地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一大片黄土夯基,青石铺就的校场。涂老太爷作为书院的山长,引导着书院教习的方向。他认为,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缺一不可。就算不能精通,也须时时加以练习,不能变成死读书的穷酸腐儒。这片校场,大可跑马,小可练拳。每日的晨练,也是“松溪书院”内,不同于其他书院的风景。讲师们也会下场,与学子们一起练习。

    而内院,则住了涂家的一大家子。

    涂老太爷居于正院,在岁寒三友中,他尤为喜爱松树的高洁不屈,将自己居住的院子题名为“松涛院”,院中自有天地。

    寡居的长女涂琼玉,独居于“松涛院”左侧的“寒梅院”中。自丈夫丧后,又未能留下子嗣,她便回到娘家,深居简出,将独女高清扬精心抚育长大。自她出嫁后,涂琼玉更是闭门不出。

    长子涂弘义、与夫人林安蓉居于“长弘院”中,如今的主持中馈的便是涂夫人林氏。他们的嫡长子涂博文一家住在“文翰居”,涂博思一家则在“晴芳阁”里起居。涂弘义还有两名庶女,乃叶姨娘所出,均已出嫁。

    此时,涂老太爷正在偏院中,身着短打布衣,弯腰喂鸡。他年岁已高,如今很少管书院的日常事务,都交给书院的平讲郎主持。平讲郎原是涂老太爷的得意门生,举人出身,奈何运气欠佳,仕途失意,便回转书院教习。被视为下一任山长的人选。

    涂老太爷心境淡然,则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半隐士生活。偶尔去外院讲讲经义,指点学子文章。大部分时间则在院子里喂鸡养鱼、伺弄庄稼,含饴弄孙。

    一名女子推开院门,露出一张宜嗔宜喜的脸,见到涂老太爷,道:“老太爷,您的病才刚有起色,又跑来这里。”她声音甜美,面容姣好,约莫三十余岁,梳着妇人发髻。眉眼弯弯含着笑意,眼角处有些许鱼尾纹,脸颊处有一对酒窝,使人望之可亲。

    涂老太爷抬眼一看,将手中的饲料都撒在地上,引得鸡群“咯咯咯”一阵疯抢。笑道:“邬娘子,你又来管我。”

    邬娘子呈上毛巾给他擦手,笑道:“候在码头的下人回禀,徐家的船队已于辰时抵达。我估摸着,午时前后应该能到家啦。”

    涂老太爷闻言一振,道:“好!终于到了。”

    邬娘子抿嘴一笑,搀着涂老太爷出了这院子,回到“松涛院”内更换衣裳。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十三章 林氏的不满

    “长弘院”内,林氏正在跟涂弘义絮絮叨叨,“老太爷往日里万事不管。这下眼看徐家的人快到了,又是让我收拾院落,又是准备下人。看来在老太爷心中,还是幺女招人疼。我这个天天杵在眼前的,他就没个好脸色。这徐家有什么好?不过是一破落的商户。”

    涂弘义并不吭声,他也到了耳顺之年。他自幼起博览群书,本想着凭借一身本领,一展宏图。没料到父亲遭贬斥,他也受到连累,不得为官,只好一直在“松溪书院”当讲师。本以为一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庆隆帝登基后,将他重新启用。但国子监博士又能如何?区区五品小城,在天下掉块馅饼就会砸到三品大员的京城,真算不得什么。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他娶的这个妻子,乃是京城礼部尚书右丞的庶女。父亲被贬斥后,几个子女的婚事都不顺利,他也不例外。

    涂老太爷当日为他相看婚事时,本想着找一名教养好的嫡女。但那时涂老太爷刚被贬斥不久,“松溪书院”又尚未设立,哪里能寻到满意的婚事?后来看这名庶女养在嫡母名下,行事端庄有规矩,模样不错,便求娶了来。

    未成想,成亲以后才发觉,她是个目光短浅的。主持中馈常常锱铢必较,与下人争利,毫无主母风范,又不识诗书,只略懂得几个字,能看懂账册而已。涂弘义哪里能跟她说到一块去?

    只是林氏毕竟养育了两名嫡子,又辛苦持家。涂弘义在家事上是个耳根子软的,左右又出不了什么大事,由着她便是。更多的时候是眼不见心不烦,躲到叶姨娘处求个清净。

    对徐家上京一事,林氏早就不满了。都说徐家生意做的大,是江南道数一数二的富商,这么多年也没说帮衬一下,不过是年礼送的多一些。“松溪书院”虽说名声在外,但靠那几个束脩,又要负责学子的饭食住宿、讲师等一应开销,能拿回涂家进入公中的银子并不多。

    涂家的日子过得不差,主子们的吃穿用度,配备的丫鬟仆役,在京中都称的上是大户人家。奈何林氏只盯着“锦绣记”眼热,竟忘记了自身不过是名区区庶女,能嫁入涂家,生活优渥,已是众姐妹羡慕的对象。

    林氏边说边翻阅手上的账册,道:“往日‘锦绣记’如日中天的时候,你这个二妹从不上京来露脸。如今她大儿子、大孙子都关进大理寺,才想起我们。这算什么?搞不好还会连累我们!”指着账册道:“你看看,不说别的,这公中到处都要花银子。‘寒梅院’也有几张嘴,都养了这许多年。我们自家的两个儿子,都在省着花,老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