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国电视台内部有传言说《方大综艺》留不住女主持人,有了名气就会出国,杨兰不是出国进修,而是真正到国外去留学。
于是,这一届的春节晚会杨兰就没有参与。
“别想了,答应下来,只是不能在家过年,又不算多大的事儿,春晚的那些演员都不能在家过年,想想他们你就心里平衡了。”林子轩劝说道。
慕姗姗考虑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主持春晚。
她倒不是为了过年的事情,而是觉得现在林子轩开了公司,忙碌起来,如果她再主持春节晚会,俩人都会很忙,日常的生活恐怕会是一团糟。
她还是喜欢以前慢节奏的生活,不过她也知道,那种日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终于迎来了林子轩的戏份,他在电影里有两场戏。
一场是外景,在荒郊野外拍摄,他扮演的是个在京城里很有地位的大混混,出面摆平了一场大规模的私下斗殴。
这场戏需要很多辆自行车,就是两帮人骑着自行车在野外约架。
拍戏用的自行车是附近工厂的工人的,剧组找到了工厂的工会主席想要借用这些自行车,工会主席趁着工人上班的时间让剧组用大卡车把几百辆自行车拉走。
结果拍摄的时候砸坏了不少自行车,还有的都零散了。
自行车送回去的时候工会主席傻眼了,他没办法向工人交待,只能跟着剧组的车子跑,要讨个说法,最后剧组还是赔了自行车的钱。
拍摄的过程中,林子轩被冻得也不好受,这么冷的天还要摆谱。
第二场戏是在室内,就是京城的老莫西餐厅。
这家餐厅可是非常有名,是京城最早提供西餐的餐厅之一。
以前这里的餐具都是银质的,菜品全是俄罗斯宫廷菜,要凭专门的餐票才能进来就餐,门口的门卫是从军区部队调来的保卫人员。
来这里吃饭的都是有背景的人物、归国华侨和大院子弟,还有外国大使馆的人员。
现在改革开放了,普通人也能进来吃饭,只是银质的餐具被餐厅收起来了,据说是很多客人吃过饭就把餐具顺手带走了。
这场戏并不难,林子轩只有一句台词。
不过有一点很难,那就是林子轩会被一群武警军官不断的朝上面抛,然后落下来,要反复的这么拍,一直拍到姜闻满意为止。
刚开始大家还挺兴奋,抛上去下面会有人接住,后来都筋疲力尽了,有时候抛上去下面的人都以为其他人会去接住,自己就偷懒不伸手了。
这让林子轩心惊胆战,真担心自己会有个好歹。
他亲身体会到作为演员实在是不容易,以后再也不客串了,还是安静的做个观众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九十五章 圈内圈外
林子轩开公司后,平时的应酬多了不少。
华国人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无论是攀交情还是做生意,要先吃好喝好,感情深一口闷,喝好了事情也就差不多谈成了。
有的是演艺圈内部的应酬,还有的是和圈外人的交际。
影视公司要找投资商投资,那些圈外的大款无疑是最好的目标,这些人要么有着一颗向往艺术的心,要么是想着靠艺术赚钱。
不管怎么说,这些大款手里有资金,还想到影视圈发展,这就足够了。
就这样,林子轩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大款们。
在华国,七八十年代的有钱人叫万元户,现在的有钱人都叫大款,或者叫款爷。
这些人发家的手段各有不同,大多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背景,在八十年代依靠倒买倒卖成了先富裕起来的那批人。
如今国家经商的政策放开了,谁都能去做生意,他们的优势不再,就考虑产业转型,影视行业是这两年的热点。
也有的是这两年抓住商机,果断下海,新晋富裕起来的大款。
同样是大款,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前者内敛,后者张扬。
这在饭桌上表现的非常明显。
八十年代发家的大款往往话不多,更多的是听其他人怎么说,偶尔附和几句,还能说到点子上,给人自信沉稳的感觉。
九十年代发家的大款喜欢别人听他说,爱讲他的发家史,并引以为豪,略显浮躁。
说到底,还是一个生活阅历的积累问题。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不差钱,所以在饭局上结账付款的总是这些大款们。
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当演艺圈的人聚会的时候都会拉一两个大款过来作陪,目的就是吃完饭让大款们结账。
演艺圈的人觉得咱们作为文艺工作者,陪大款吃饭难道还要出钱么?
大款们认为花点钱就能和名导明星们吃顿饭很值得,混圈子交朋友,哪有不花钱的。
这就是吃大款,成了京城演艺圈的一种常态。
有时候就是单纯的吃大款,把大款叫来后也不搭理人家,大家各说各的,吃饱喝足抹抹嘴走人,留下大款付账。
这么做有点不厚道,怎么着也要让大款有种存在感。
久而久之,大款们对演艺圈就有了看法,认为这帮人假清高,不实在。
不过,大款们想进影视行业离不开演艺圈的人帮忙,演艺圈的人也需要大款们的投资,一般情况下,大家相处的还算不错。
大款们想找靠谱的影视公司投资,他们的目的还是为了赚钱。
如果碰到不靠谱的人,被骗被坑非常正常,只有真正进入这个圈子,才能了解演艺圈里哪些人靠谱,哪些人信誉不佳,防止被骗。
这个阶段属于双方的磨合期,也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
在京城演艺圈时常会听到这类消息,就算是报警也没用。
比如大款投资拍摄一部电视剧,电视剧拍出来了,就是粗制滥造的片子,根本卖不出去,钱都被制片人和导演私吞了,但账面上钱花光了,电视剧也有了。
警察不能断定这属于欺诈,光是打官司就耗时耗力,得不偿失。
在影视行业,圈内人想要糊弄圈外人实在是太容易了。
林子轩不愿意这么做,他想找那种能长期合作的投资商。
像这种坑人的买卖倒是能捞钱,不过做多了自己的名声也就毁了,以后很难在圈子里混下去,不是长久的营生。
十二月底的一天,林子轩到蓟门饭店参加一个饭局,不是特别熟的人,就是平常的朋友。
他如今在影视圈小有名气,属于后起之秀,有资格参加圈子里的各类饭局了,如果饭局里没有老前辈,他还能算得上是主要人物之一。
演艺圈的聚会很有讲究,一般来说是按辈分,除了辈分还有影响力和话语权。
这个影响力不是指演员在观众中的影响力,而是指在演艺圈的影响力。
除了官面人物和大老板外,在演艺圈,制片人和导演才是真正有话语权的人物,他们决定一部戏用那些演员,怎么拍摄,就算是当红的演员也不会得罪他们。
看一个人在演艺圈里的地位,就看圈子里聚会的时候他坐在什么位置。
一张圆桌,重要的人物坐在中间,小字辈忝陪末座。
末座是指最靠外的位置,或者最靠近门的位置,这样跑腿付账方便,能坐在末座就表明你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只是地位很低。
有时候,很多人想坐在末座都找不到门路。
这么说似乎很势利,却是现实,想要进入一个圈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有人介绍,还要有良好的表现,才会被圈子接纳。
正如新人刚进一家公司,如果不对老员工殷勤点,多做事,你永远无法融入公司的氛围。
林子轩参加的这个饭局不是太重要的圈子,不过也不能不来,人家邀请了就要给人面子。
混圈子就是这样,多交朋友,少得罪人,他不期望这些人能够帮忙,只要不拖后腿就行了,有些人或许做不成大事,但说坏话,打小报告很是拿手。
他是掐着点来的,如果有圈子里的前辈,他会提前过来,这次不用。
林子轩进入包间,已经来了不少人,大多是电视圈的朋友,还有一个大款模样的人,看样子今天又是吃大款了。
大家寒暄了一番,随意的闲聊着。
影视圈到年底的时候一般很清闲,拍电视剧的都不会那么赶,过了年才会开工。
这时候,一个带着眼镜,三十多岁模样的男人进来,笑着和大家打招呼,旁边有人介绍。
“这是王总,刚从美国回来,开了家广告公司,大院出来的,我好哥们。”
林子轩明白这是新人想进这个圈子,有人引荐,得到认可,那就算是圈子里的人,若是不被认可,下次圈子聚会就不带他玩了。
“一家刚开的小公司,大家多多捧场。”王总礼貌的分发名片,笑呵呵的说道。
林子轩接过来一看,名片上写着京城华宜广告公司,这人叫王钟军。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九十六章 小品
在饭局上介绍人很有讲究,介绍过后就能让在座的大体上了解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对王钟军的介绍,包含了以下的信息,这个人有国外生活的背景,想要进入这个圈子,在部队上有关系,和我的交情不错。
能出国说明此人有门路,部队上有关系说明此人有后台。
这么一说,无形中就抬高了王钟军的身份,出过国的人和大院子弟这两点都会引起重视,至少不会被人看轻。
大家客套的和王钟军打招呼,第一次见面不可能那么热情,这点架子还是要摆的。
林子轩和王钟军交换了名片,对这人挺有兴趣。
“这是林总,京城影视圈里响当当的人物,制作过多部热播的电视剧,你在国外不知道,只要林总愿意帮衬,你的生意就不用愁了。”负责引荐王钟军的人热情的说道。
在这场饭局里,林子轩算是主要人物之一,这么说有点夸张了,在京城里这叫做捧人。
“林总,以后可要多多照顾啊。”王钟军诚恳道。
“大家互相帮忙,王总的广告公司主要做那方面的业务?”林子轩询问道。
“我在美国呆了五年,刚回来,还不熟悉国内的行情,准备先做份广告杂志,看看效果,林总要是有好门路一定要介绍给我,我可是求之不得。”王钟军回应道。
王钟军以前当过兵,后来在出版社做美术设计,五年前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读传媒专业。
这次回国创业,他想借鉴美国的广告模式,办一份广告杂志,把杂志邮寄到京城的大使馆和各大酒店,住在这些地方的人都有很强的消费能力。
这就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投放广告,比那些胡乱做广告的人更为专业。
“林总到美国拍过电视剧,就是那部《京城人在纽约》,你们兴许在纽约还见过呢。”旁边那人活跃气氛道。
“那部剧我知道,前些日子在美国播出的时候很受欢迎,没想到是林总拍的,可惜当时没有遇到林总,要不然咱们早就认识了。”王钟军一脸遗憾道。
“我们住在长岛的一座小镇上,离纽约市中心还远着呢,纽约太大了。”林子轩感叹道。
“我那时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区租房子,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忙的晕头转向,林总的电视剧拍的真好,我就是看了那部剧才想要回国的。”王钟军称赞道。
王钟军很会找话题,和林子轩谈起了国外的生活,还夸赞了林子轩一番。
无论这些话是真是假,总不会让人厌烦。
在饭局上,王钟军应对得体,说话喝酒都很爽快,懂得分寸。
林子轩看得出王钟军算是被这个圈子给接纳了,不过这个圈子在京城演艺圈属于二流,只能说是进入演艺圈的门槛而已。
真正那些顶尖的圈子,林子轩同样进不去。
吃完饭,他开车去接慕姗姗。
慕姗姗自从答应了主持春晚后,明显忙碌起来,不再准时上下班,需要配合春晚节目组的时间表,每一年的春晚都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演员们为了上春晚辛苦的准备节目,然而春晚的节目时长有限,不可能每个节目都能上。
就算在最后的彩排阶段,也会有节目被刷下来。
来到华国电视台,林子轩在一旁等着,慕姗姗还没有忙完,他在慕姗姗的桌子上看到了一份尚未确定的节目单。
这时候春晚节目组刚开始对节目进行初选,还没有进入复选阶段。
林子轩的心头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可以给《炊事班的故事》里那几位演员写一个小品,让他们上春晚表演节目。
这个小品很简单,是说在除夕夜,六名驻守在偏远小岛上的炊事班战士没办法回家过年,只能打电话给家人拜年,而且每人只有五分钟的时间。
话题就在这五分钟的电话上,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电话还会串线,打错电话。
这个小品反映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对家庭,对国家的热爱,非常的正能量。
林子轩写这个小品是为了给电视剧打前站。
如果这个小品能登上春晚的舞台,那么《炊事班的故事》拍出来后审查就会宽松的多,要是这个小品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好评,说明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也可以适当的喜剧化。
这么做不仅能增加电视剧的成功率,还能提前做宣传,一举两得的事儿。
他趴在慕姗姗的桌子上,按照脑海里的记忆开始写起小品的剧本。
“你在干嘛呢?”慕姗姗忙完,看到林子轩的模样,奇怪道。
“我在写小品,要上春晚。”林子轩底气十足的说道。
这么正能量的小品要是不能上春晚,那就太没有天理了。
再说,每年春晚对部队选送的节目都会照顾有加,轻易不会刷掉,这是个原则问题。
空政中心属于部队单位,一旦把这个小品送到春晚节目组,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