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在大明-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对朱标没有发火,反而好声安慰。带上朱桂,去了别的地方。很明显,他不想让大儿子操心。
文英殿。人不多,却也不少。朱桂看到了猪头黄子澄,两个锦衣卫,还有几个完全不认识的人。不过其中一个女人头戴凤冠,恐怕是马皇后。这时代,除了皇后外,估计没人敢戴凤冠吧!
朱桂低着头躬身站在对面,等着大人物对自己的审判。他无法做出任何的小动作,因为自己真的不认识对面的人,更不用说谁与自家亲近了。一个都不认识,他也只能见招拆招,憋一下“嘴遁”技能了。
锦衣卫当着朱桂的面报告着朱桂的所有行为。听完锦衣卫的报告,朱元璋没有发火,而是转头注视朱桂:“朱桂,你对锦衣卫的说辞有异议吗?”
“没有,父皇,一切都是事实。”
朱桂也够倒霉的,原朱桂所为,不是他干的。穿越后所为,实际上也不是他干的,但是他却辩白都不能。
怎么辩白?是告诉老朱,自己是穿越者,以前的事不是他干的。还是说他身上有系统,打朝廷命官的其实不是自己?
都不行。
“这么说,你承认殴打朝廷命官的罪行?”
“是的,一切都是我做的。”
“那你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因为皇位么?”朱元璋突然加重语气,严厉的问道,“还是说你对朕的处罚不服气,所以殴打朝廷命官出气?”
听到这里,朱桂心说来了。
黄子澄他们违了法,朱元璋有锦衣卫,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朱元璋一字不提。也就是说,他现在问的,才是他关心的。
朱桂知道,如果他回答不好,说不定这辈子就完了。朱元璋也许不会杀掉他,但是圈养起来,还是很有可能的。
“我对皇位并没有需求,我上面有十二个哥哥,哪怕天上掉皇冠雨,也砸不到我的头上。我也不是怨恨父皇。黄子澄违了法,我也就打了。”
黄子澄见朱桂向自己身上甩锅,黄子澄急了。他知道老朱对手下官员与亲儿子,绝对是两种标准。
就比如坐龙椅,如果朱桂不是朱元璋的亲儿子试一试,绝对的诛九族。哪像现在,说是剥了王爵,但其还能在皇宫出现,已经说明了朱元璋的态度。没有朱元璋点头,朱桂想进皇宫,下辈子吧。
然而黄子澄明白这一切,但他却开不了口,因为他身份不够,因为疏不间亲,他一外人,没这个资格。
不过这里有一个人有这资格,他就是刘伯温。
只见刘伯温开口问道:“桂皇子说是处罚违法,是对大明律感兴趣。”
刘伯温没有指责任何事,但他这比指责还要阴险。一个除了王爵的皇子,处罚不法……这让皇帝怎么想?
“不,我对法没什么兴趣。我的目标是太子大哥。”朱桂没有辩解,却说出了一个大家意料之外的答案。
没错,从一开始,朱桂就明白,自己一身最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什么违不违法。自己身上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与太子争皇位。这个脓疱不挑破,自己却是清白,越是正义的化身,越会引发老朱的反感。
相反,只有挑破这个脓疱,自己才安全。哪怕是违法乱纪,也是朱元璋的亲儿子。
当然,这么干很危险,但是不干更危险。朱元璋活着,自己最多也就是监禁,但是不要忘了皇位是朱允汶的,以这货的智商,以及黄子澄的挑唆,自己恐怕会死。
要知道老十二湘王,就是被他们整死的。
朱元璋的儿子,武艺高强、能征惯战的有燕王朱棣,博览群书、堪称儒者的有蜀王朱椿,当然败类也不在少数,比如秦王朱樉,但文武兼备、品行良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宁王朱权,另一位就是湘王朱柏。据史书记载,朱柏“性嗜学,读书每至夜分”。
此后朱柏还率军平定常德叛乱,与楚王朱桢征讨古州蛮。在行军过程中,朱柏“每出入,缥囊载书以随,遇山水胜境,辄徘徊终日”,俨然如同一位儒将。另外朱柏能作诗文,善绘画书法,甚至连朱元璋作诗后,都让朱柏来书写。除此之外,朱柏还对道家非常崇拜,自号紫虚子,曾派人多次寻找张三丰。
这很正常,古代的科学工作者,大多与道家有关。(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章、点亮技能“嘴遁”
(全本小说网,。)
然而朱柏的这种生活最终被在洪武三十一年打破!在这一年,父亲朱元璋病死,侄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朱允炆在做皇太孙的时候,就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叔父们非常忌惮。按照明初的制度,诸王们不仅有着优厚的俸禄,手中还握有护卫军,“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
于是朱允炆在即位后,就派人搜集诸王的罪证,开始进行削藩。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开始,周王、代王、岷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接下来建文帝把目标对准了文武兼备的湘王朱柏,也就是他的十二叔。要废掉自己叔父,总得有个罪名吧,齐泰、黄子澄这帮人给湘王的罪名是“伪造宝钞”,用咱们现代话来说,就是制造假币。原来在明朝初年,人们并不直接使用银两来交易,当时的法定货币是宝钞和铜钱。所谓宝钞就是纸币,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购买力。
按照规定,只有朝廷才有发行宝钞的权力,但是宝钞是用桑皮纸制作的,制作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因此民间,包括官府,有许多人私自制作。按理说朱柏身为皇叔,多印点虽然违法,但罪不至死,顶多下旨训斥,但偏偏这就成为废掉朱柏的理由!朝廷派兵包围了荆州的湘王府,要逮捕朱柏,废为庶人,关押起来。湘王朱柏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很有骨气,面对这种情况,他仰天场长叹,“嗟乎!吾观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将诏狱下吏,便自引决身。亲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宾天,疾不及视,葬不及会,抱兹沉痛,有何乐于世!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他身为太祖皇帝之子,不愿意受辱于奴婢之人,以求苟活,于是关闭宫门,整理好衣冠,“乘白马,执弓跃入火中死”,“阖宫皆从之”。朱柏之死,对明朝政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仁弱的朱允炆放缓了削藩的步伐,朱棣则赢得了喘息的时间,也坚定了朱棣起兵的决心。
但是,如果朱桂没办法摘清自己。朱允文可以搞他十二叔,未必不可以先搞他十三叔一把。
对自己这侄子搞死自己叔叔的能力,朱桂是从来没有怀疑过的。
除非自己恢复王位,拥有自己的武装,否则真的会死。虽然他有系统,但是朱允汶有大军啊!
万一被老朱讨厌了,关了起来。有系统也等于没有。
这个系统需要暗能,也就是钱。但凡系统,都是不氪不强的,不氪,死了也活该。
朱元璋对朱桂的回答显然是不满意的。
“你和太子不和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多次犯错,都是太子为你求的情。你就是这么回报你太子哥哥的?你就这么怨恨自己坐不了那个位子吗?”
朱元璋很生气。生气的甚至是有点儿心虚。因为他一直很担心郭氏集团。
郭氏集团,也就是郭子兴的手下,一是以徐达、常遇春等同乡亲信为核心的朱氏嫡系,一是郭氏余众,一是巢湖水军。郭氏余部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以汤和、邓愈、郭兴(他的妹妹嫁给了朱元璋,即后来的郭宁妃)等人为代表,原为郭子兴部将,后来见机转舵,投顺了朱元璋;一是以邵荣、赵继祖等人为代表,他们地位较高,资格亦老,并掌握一定的兵权。
残存的郭氏旧部,对于朱元璋来说,仍是一股异己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马皇后与郭惠妃同样是发妻,朱元璋却立马皇后为后的原因之一。因为马皇后是郭子兴的养女,而郭惠妃却是亲闺女。
一旦立郭惠妃为妃,那么郭氏旧部会立即聚集在郭惠妃这一边。也就是说,朱元璋不会是他们的第一效忠者,而且就是以徐达、常遇春等同乡亲信为核心的朱氏嫡系,也会迅速靠拢过去。
历史上虽然说朱元璋疼儿子,但他毕竟是个皇帝,而且还有好几年皇帝好活。朱元璋与所有的皇帝一样,都是不可能让太子的力量超过自己。
历史上最有名的便是汉武帝的太子。汉武帝明明知道太子是冤屈的,但是太子也必须知,因为太子的母家太强势了。大汉的武将多少是出自卫霍军团,又有多少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当有人威胁了自己的皇位,哪怕是太子,也必须死。
这才是老朱不立郭惠妃为后的主因。到了这一刻,老朱甚至起了杀心。系统已经在警告朱桂。
“曾经有过。”朱桂没有去看提示,反而平静道。
“曾经?那就是说现在已经没有了吗?真是有意思的说辞呢。”老朱让朱桂新奇的说词说愣了一下,但是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不是这么轻易就可以忽悠过去的,“不用尝试用话术来抹消你的罪责,如果不说出你真实目的和动机,朕只能将你交与锦衣卫,来获取真相。”
赤裸裸的威胁,毫不掩饰的给朱桂施压。
“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才不得不做了这么多不想做的事情啊。”朱桂无奈的想着。
朱桂知道,一旦他被交与锦衣卫,他就完了。虽然锦衣卫也不敢打死他,最多是圈养,但这已经是很恐怖了好不好。
这简直就是刚进游戏,1级都没升,便被关到停服的节奏。没有自由,他还怎么修炼?就靠5点的力量?别逗了,女馆的姑娘们都是力量2了。5点力量有个鬼用。
就算是开着海军六式,也会被人磨死。
到那个时候,就是想保住秘密也不容易。朱允汶可不是朱元璋,他对自己叔叔狠着呢。没有力量绝对会被他玩死。
所以朱桂才这么老实,或者说是装着这么老实。老朱问什么,自己就说什么。努力的迎合老朱,表现出自己乖儿子的一面。
你看,连对皇位的怨念都说了,这样的儿子哪怕是犯错,对自己父皇还是很诚实的。毕竟在他们的常识中,夺皇位已经是这世界顶天的罪孽。他们又怎么想的到朱桂还有系统这么大的秘密。
只不过玩到这一步,已经是在钢丝绳上跳舞了。接下来就需要朱桂发挥“嘴遁”的能力,怎么从夺皇位的大事,变成兄弟间的小争执。
这是很考验人的。特别是朱桂这么一个上辈子准包租公+宅。“嘴遁”什么的,根本就没有点亮啊!
朱桂的大脑超频着……(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4章、有惊无险
(全本小说网,。)
对朱桂来说,现在才是最危险的时候。挑破脓疱之后,如果圆不回来,那可就没有以后了。
不过……朱桂看了朱元璋一眼,心想:有他在,应该可以圆过去吧!
“父皇,母后,曾经我因为各方面都不如我的太子哥哥,看太子哥哥成为太子而不满,但是,这么久以来我已经认识到太子哥哥确实比我适合当太子,就凭他对我们兄弟的耐心和责任心是我远远比不上的。但我不满不是这些……”
“你到底想要什么?”朱元璋进一步说道。到了这一刻,朱元璋也在盯着朱桂。以他的阅历,朱桂是不是在撒谎,他看的出,至少他认为他可以。
“我想要让太子哥明白,他是一个优秀的太子,但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诸君。父皇,我坚信这一点。”
“哦。为什么这么说?”朱元璋问道。
朱桂看了眼一边的黄子澄道:“父皇,太子哥是仁,但是太子哥过于重视文官了。”
“重视文官有什么不对?就为了这,你不满?简直是不可理喻。”马皇后忍不住呵斥道。
马皇后与老朱不同,她自己也是认可以文御武的。
朱桂没有答话。朱元璋也没有说话。一时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一个中年官员问道:“所以你殴打黄大人,以及坐在龙椅上,都是为了证明除非动用武力,否则文官起不了任何作用,是吧?”
这个中年官员,朱桂并不认识,也许原朱桂认识,但是现在的朱桂不认识,不过这也是现在朱桂想要的。
“是的。”认真想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陷阱,朱桂承认道。
“就为了这?就因为你太子哥与文官交好,所以你就做了这么多多余的事。”朱元璋沉吟了一下说道
“我很抱歉父皇。我始终认为大明的天下还没有到马放南山的时候。父皇虽然以武功打下了大明,但是天下还没有到了平定的时候,哪怕平定了,武也不可废。”
“武力至上吗?朱桂,你的观念很危险。不过这个理由太牵强。”朱元璋认可朱桂的观念,但是他却也觉得“马上可以得天下,不可以治天下”,是对的。所以他听完遗憾的摇摇头。
“不是武力至上,而是大明至上,武力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不是全部。”
“你的说法大同小异,只是程度上的问题。说了这么多,你还是在羡慕嫉妒太子吧。”
话题说到这一步,朱桂感觉已经有点失控了,朱元璋认准了什么事,果然不是什么人的“嘴遁”都可以奏效。不过,朱桂还是要努力一下。
“父皇,如果为我大明立功的人都比不上几场科举的话,那么大明与大宋又有什么区别。”
“是这样啊!”
接下来又是一阵沉默。
“命题抛出的太大了。该怎么办?要主动坦白吗?还是再等等机会?”
朱元璋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有没有被忽悠住。他不开口,没人知道,也没人再说话。安静的空气似乎飘来了不好的氛围。正当朱桂快要忍不住这气氛的时候。朱元璋的声音再次传来。
“朱桂,关于你殴打朝廷官员的行为,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终于过去了。朱桂知道朱元璋不再提龙椅的事,这事也就过去了,而只要这事过去,他的人生便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朱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