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嫡女如珠似宝-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但是这些人大部分是掌管了天下事物的官员。他们要是不想交税的话,势必要联合起来反抗,那样的话,国家弄不好就得立马瘫痪。
因此,对这些人的田地缴税一事,只能徐徐图之才是良策。
王姒宝举例写道:
可以先收取这些人十亩田中的一亩甚至是二十亩、三十亩田中的一亩作为缴税基数。看在钱数不多的份上,这些人即使心有不甘,到最后反抗也不会十分强烈。
如果其中真的有反对强烈的,那不妨直接杀鸡儆猴。将反对之人按谋逆罪论处,看到最后还有几人敢再反对。
只要是有一点脑子的,也不会为了一点小钱就和皇家斗,最后弄不好还要搭上自家的九族。
等这些人缴税缴习惯了,到那时可以再将十亩、二十亩、三十亩田中的两亩作为缴税基数,他们是不是就不会有之前那么大的反应了。
当然,这个改革一定要先试点进行。最好就是先从一些贵族不是很集中的地方开始,再一点一点的扩大,最后再全国普及实行。
这样给众人心里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后面就越来越好开展了。
林溪在纸上写道:我明白了。吏治改革是不是也可以先选几处试点,之后再慢慢推进。但是监管的问题到底要怎样解决才最好?
短时间内,林溪这个问题还是没想出好的答案。
王姒宝见他还在为这件事苦恼,遂在纸上写道:权利分散。
将管理权、司法权、军权等完全分开,并让他们之间相互监督。
只要权利不过分集中到一个人手中,这些人就不可能再明目张胆的做坏事。
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事需要慢慢整理、慢慢完善。
再有就是加强对这些人政绩的考核,最后让能者居之。
还有一点就是让这些人要经常调换执政的位置。不要让他们长时间的待在一处,不然等他们混熟了之后,势力越来越大。到最后各种不良风气就慢慢滋生起来。
最后,就是严惩违法乱纪之人,对其他人起到震慑的作用。
而且吏治改革的推行还要选好时间段。
最好的时间就是政局稳定或者是改朝换代那一段。
林溪在题纸上写道:政局稳定这点很容易理解,但要说到改朝换代是怎么回事?
王姒宝微微一笑,提笔写道: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一个新帝登基都会重用自己的人,这是惯例。那么,在此期间发生人员上的调动是不是就是司空见惯的事?
这个时期便是精简过于臃肿的机构的最佳时机。
而且,在此基础上,不管拥护还是不拥护新帝的人,此时都会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或者想成为新帝的近臣而选择无条件的支持新帝。
当然,也有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自己屁股下的椅子还没坐稳时,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就开始盲目的进行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话,那样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这个时机的把握和新帝的能力都至关重要。
可能是由于王姒宝第二题的答案太出彩。这次,永盛帝并没有因为她第三题的答案等同于第一题最初的答案而让她重答。
王子义对于自家小女儿在这个问题上的回避相当的满意。
本来嘛,这样大的事,根本就不是她一个女孩子应该掺和进来的。
至于王姒宝第一题的答案,她这样作答也说的过去。
尤其是以史为鉴,给大家重重提了个醒。
对啊,翻看一下历史,不就知道吏治改革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了吗?
徐徐图之更是一种稳妥的做法。历来那些想要一蹴而就成功的吏治改革是根本就没有的。
余下的题有有安置灾民的、有农田水利的、还有就是保留了《四书五经》中的一些试题。
这里要说的是最后一题。
这是道关于近年来边境一些蛮族常年骚扰当地百姓,大雍究竟要如何处理这些蛮族的问题。
王姒宝在这道题上的答案和林溪不谋而合。
永盛帝再看了她的作答后,简直乐不可支。
王子义看了这个答案,有些怀疑自家小女儿长得柔柔弱弱的,怎么被教的越来越有暴力倾向了。
王姒宝的答案是:
对付这样的人就要打,直到把他给打怕了,他就再也不敢来我朝边境为非作歹了。
而且,谁说只能他到咱家来打的?难道咱们就不能去他家还击?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来咱家作乱。
打一次,如果不听话的话,那就再打。
还不听话,那就继续打。
几回下来,他看到咱们就只有跑的份,哪还敢再来骚扰咱们?
殿试在傍晚时分终于结束了。
王裕洵回家去睡大觉,王子义留在宫里监督判卷,王姒宝被要求继续留在宫里随时等候永盛帝的传召,林溪自然陪着王姒宝一起留在了宫里。
这次殿试的题目太多,原先准备的阅卷人员根本就不够,最后连六部尚书也全都留了下来跟着一起阅卷。
殿试考核为了判卷的公平,在考生考完之后,所有的试卷均需要用白纸弥封并盖章。
为了防止阅卷人员从笔迹上知道试卷是谁人所答,还专门安排了一些人将这些考生的答案重新抄录一遍。
最后经核对无误后,才会将这些重新抄录好的卷宗交由判卷官员来阅卷。
忙忙碌碌经过了十天,最终有十份卷宗交到了永盛帝的手中,等着他做最后的评判。
在这其中,有一份卷宗根本不用查看,都知道是王裕洵答的。
这厮在第二题和最后一道题的答案简直和王姒宝答得十分相似,一看就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尤其是最后一道题,揍他,揍的他哭爹喊娘,到那时,看他还敢嚣张?还有,咱们的人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儿到他家去溜达溜达,再顺便带回来点土特产。几次下来之后,他们再见到咱们只有躲的份,哪还敢再上咱家没事找事。
瞅瞅这口吻,这语气,是不是和王姒宝一样一样的。
而且这厮根本不用王子义提醒,他每道题也均答了。只不过和他妹妹一样,该答的答,不该答的随便写上几句最平常、且最保险的答案就算交差了事。
不过这厮在安置灾民的问题上,做了详细的解答。
王姒宝和林溪之后细看过这道题他的答案,发现里面与王姒宝处理那个山庄灾民的地方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那就是绝对不养闲人,给他们找事情做。
永盛帝将王裕洵的卷宗挑选了出来,又从其余卷宗中取了四份。
最后王姒宝的手中有了五份德寿找人重新抄过的卷宗。
王裕洵那份,她打眼一看,就给出了完美的评价。
语言言简意赅不说,而且分寸把握的极好。
王姒宝又仔细阅览的其余四份。真的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其中一个考生针对吏治改革就提出了诸多建议。
尤其是对于世家子弟荫封一事,建议取消,让他们和寒门子弟一样通过科举来获取功名。
他还建议世袭的爵位均应该三代而终。另外,还建议严惩贪官污吏,精简机构等等。
第一百二十四章 状元之位
这位考生第二题的答案是将那名嫡子,无罪释放。全本小说网https://。
显然属于同情派。
第三题关于增加国库收入问题,他的答案是全大雍应该一视同仁,所有的田地均应按统一标准收税,取消有功名之人的该种特权。
他在剩余的题上也有许多言辞犀利、针砭时弊的地方。
最后一道题更是让永盛帝派重兵直接平灭蛮夷了事。
这个人不得不说是个人才,但其语言有些过于愤世嫉俗了。
和他相比,王姒宝和林溪刚刚给的那个答案简直弱爆了。
这才是地地道道的愤青啊!
永盛帝这个皇帝很开明,他最大的优点还有一个就是能够接受一些新奇、还有主见的想法。
如果这人入了永盛帝的眼,那么王姒宝所要规避的事儿,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因此,这个人绝对不能被永盛帝重用,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余几人中有一个人,他答题比较单一,就只答了农事一项。但是他于农事上的一些见解,连王姒宝都觉得相当的实用。
还有一人简直事无巨细将所有的题都仔仔细细答了一遍。但是细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人完全是在夸夸其谈,他所讲的连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
还剩下一位,这人在水利和各种工程上很有建树。
王姒宝根据自己的想法给这些人排了顺序,正和林溪的排序一一吻合。二人相视一笑,果然是心有灵犀。
最后,王姒宝只是将众人试卷中的优缺点一一做了点评,并没有将自己的排序加进去。她不想左右永盛帝自己的选择。
永盛帝在决定前,还是将王姒宝给叫了过去。
“皇表舅,不知您叫我来有什么事儿?”见礼过后,王姒宝开门见山的问道。她知道现在留给永盛帝的时间并不多,明天一早本次殿试的成绩就要张榜昭告天下了。
“宝妹啊,如果皇表舅将状元之位给了别人,你会不会怨皇表舅?”永盛帝说话的语气相当认真,并不像是在开玩笑。
王姒宝心里咯噔一下。
糟糕,那个人还是入了皇表舅的眼。
王姒宝稳定了一下心神,缓缓开口道:“如果皇表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宝妹绝对没有任何怨言。但是心里会有些失落是一定的。”说完难过的低下了头。
看着这样的宝妹,永盛帝心里也不好受。但是他认为那个人比王裕洵更有想法,更敢言,更适合做这个状元。
“那你觉得该给你三哥第二名的榜眼还是第三名的探花之位。历届探花可都是长相最出众的,朕相信没有人比洵哥儿更能担得起探花之位的。”永盛帝用商量的口吻问道。
王姒宝抬起头,眼里已经蓄满了泪水。她比任何人都知道王裕洵对本次科举的重视。如果明天他知道自己没有成为状元,他会不会和自己一样难过,甚至比自己还要难过。
王姒宝现在十分懊恼她临时起意提出了殿试改革的事情。说到底,还是因为她才害得王裕洵失去了状元之位。
永盛帝赶忙将王姒宝拉到自己的身前,手忙脚乱的给她擦拭像小河流淌一般止不住的眼泪。并低声安慰道:“宝妹,不哭啊,是皇表舅让你难过了。要不,朕就给洵哥儿一个状元当好了。咱不哭啊。”
王姒宝气鼓鼓的说道:“不要。那样得来的状元,让我们觉得是您施舍的,我们不稀罕。但是皇表舅您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因为我三哥长的好就将我们该有的第二名挪到了第三名。”
永盛帝赶忙应道:“好好好,皇表舅绝对不以貌取人啊。该给榜眼,咱就给榜眼。好了,别哭了。等回去后好好安慰洵哥儿。将来皇表舅给洵哥儿安排个好的职位还不好吗?”
“那咱可一言为定啊。”王姒宝说完还伸出了小手指头和永盛帝拉勾。
永盛帝无奈的摇摇头,和王姒宝拉了拉勾,道:“好了,咱不生气了。皇表舅还要忙,你先回去吧。”
王姒宝抬起头,眼里还有泪水,“那我想先回和顺侯府告知他们一声可以吗?”
永盛帝看了这样的王姒宝哪还有不同意的,赶忙点头道:“好,皇表舅准了。”
“谢谢皇表舅。”
王姒宝在当天夜里便和林溪一起返回了和顺侯府。
还没到和顺侯府,王老侯爷他们已经接到消息说王姒宝提前从宫里面出来了。
这一定是有什么事,他家宝妹才会提前出宫。
果然等王姒宝和王老侯爷见过礼后,眼泪吧擦的告知众人,“三哥的状元之位没了。”
“这不可能吧?”王裕浦吃惊的问道。
他家三弟怎么可能没有拿到状元。按理来说,状元之位对于王裕洵来说,还不是该手到擒来的小事儿。
林溪上前将王姒宝揽在怀中,怜惜道:“咱不哭了,你都哭一晚上了,再哭眼睛就该肿了,明天还会头疼。”
“可,可要不是我和皇表舅提议殿试改革,就不会将煮熟的鸭子给弄飞了。”王姒宝趴在林溪的怀中抽噎着说道。
“这怎么能够怪你。别忘了,岳父还因为这件事成为了一品大学士。”林溪轻拍着王姒宝的后背安慰着。
“傻丫头,”王裕洵上前摸了摸王姒宝的头,开口道:“都是三哥没有认真的答题才会这样的。”
王裕洵知道自己回避了几道最出彩的题。但是为了整个家族,那几道题,他绝对不能答。
王姒宝在林溪怀中闷闷的说道:“才不是呢。我就是觉得三哥答的是最好的。”
王裕洵笑着拍了拍她的头道:“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王姒宝睁大了眼睛认真说道:“我说的是真的。那个人的答案是很好。但是,他的语言太偏激了,如果真的按照那人说的去做的话,准保会出大事。”
王老侯爷听出了王姒宝的话中有话,出言询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王姒宝瞅了瞅众人,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林溪轻轻的拍了拍她的后背,从怀中拿出了他根据记忆书写下的那人的答案交给了王老侯爷。
王老侯爷拿着答案仔仔细细阅读了一便,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此人这几道题答的果真很出彩。
从他在卷中上的提议可以看出这人字字句句均针对贵族,想来此人必是寒门出身。
如果永盛帝真的按照这样的提议不管不顾去做的话,那真的如宝妹所说的,会出大事的。
他们这样的人家获得的爵位哪一个不是先祖拼死拼活挣下来的。
先祖们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够惠及子孙。
可到了这人嘴里,他们竟然成了整日无所事事、对朝廷毫无作为、干享受超高待遇的蛀虫。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