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镜花冢 >

第50章

镜花冢-第50章

小说: 镜花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听得太后亲昵道:“心儿,来这边坐。”

    她叫的是王夫人。

    王夫人闺名便叫离心。

    清漪一愣,不想太后与王夫人竟如此亲密。

    太后道:“你这孩子,还是在中秋佳节见过一次,身上也是大病小病不断的。如今身子可大好了?”

    王夫人忙道:“劳太后挂心,都是些旧疾,早便好了。倒是太后您,可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子啊。”

    太后笑道:“人老了,身子骨是越发的不中用了。”

    王夫人安慰道:“太后可别说这丧气话,儿孙满堂,个个都少不得您呢。”

    太后笑起来的时候眼角生了些许皱纹,但是却不十分显老。她已经年过花甲,看起来也不过是四十许人。

    望见清漪,太后忽然问道:“这小丫头就是你那女儿?”

    王夫人招呼清漪过来,又对太后说道:“是,这丫头身子弱,从小便寄养在乡下,近些日子才接了回来。”

    她对清漪道:“还不赶紧向太后娘娘行礼。”

    方才清漪已经是行过礼的了,现下听到王夫人这般吩咐,便不再行大礼,而是躯身道:“太后娘娘万寿金安。”

    太后道:“动不动就行礼,自个也不嫌烦的,来这边坐吧。”

    太后坐在榻上,王夫人坐在榻边,清漪真不知坐在哪里合适,只见太后身边的宫女抬了椅子过来。清漪便落了座。

    太后执了清漪的手仔细打量一番,才说道:“哀家瞧着这孩子长得并不十分像你呢。”

    王夫人面上一白,却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道:“可不是吗?这沐府的孩子各个都长得像将军。若是都像我这般貌似无盐,可不是再也嫁不出去了吗?”

    西陵向来出美人,清漪、清沅皆貌美,就连萃浓,姿色也是上等。王夫人的妹妹秦姨妈虽然有些年岁了,但也风韵犹存。更别提王夫人口中的“蘋姐姐”了,当年更是被惊为天人。而王夫人却生的温和淳朴,和美人丝毫沾不上边。

    清漪不像王夫人是不争的事实,她这般言语倒是把太后给逗笑了。

    太后道:“这倒是了。哀家总觉得这孩子在哪里见过似的,却丝毫想不起来了。这么一说,倒是有几分像云霆的。”

    王夫人附和着回了几句。

    清漪听她二人闲聊,本来还紧张兮兮的,此刻倒有些放下心来。

    她二人聊了几句,又听太后问清漪道:“好孩子,叫什么名字来着?”

    清漪忙道:“清漪,清水的清,漪沦的漪。”

    太后“嗯嗯啊啊”了一会儿,方说道:“清漪,青衣,依稀记得谁是爱穿青色衣衫来着?”

    清漪刚想说自己对青衣颇为青睐,便想起王夫人嘱咐她要谨言慎行的话来,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

    而王夫人却愈发不安起来。

    她赶忙回道:“后宫的娘娘们风华正茂,想必爱穿这些鲜艳的颜色。来往到太后您这里请安,太后便记在心上了。依我看呐,什么青衣红衣的,都是他们这些年轻人爱的颜色,太后快别想了,免得累的脑仁生疼。”

    太后笑道:“哀家这是越发不中用了,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正说着,听到深沉的男子声音传了来。

    “母后这又在开玩笑了,那便容儿子问一句,可还记得儿子是谁?”

    那声音浑厚有力,隔着帷幕传了过来,几乎要钻到人的心里去。

    这便是西陵的第一代君王轩辕良和了。

    紧接着,又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皇奶奶如果连父皇都记不得的话,更记不得孙儿了。”

    清漪几乎不用分辨,便知道那是宁王轩辕珩。

    清漪不想这一次进宫,竟然见到了当今皇上!刚刚平复下来的心情又紧张起来。她甚至不敢抬头,只听到那脚步声越来越近。忙起身,与王夫人跪在地上,道:“臣女(臣妇)见过皇上,皇上万岁吉祥。”

    轩辕良和只知道太后在与人聊天,并不知来人是谁。

    此刻听到王夫人与清漪跪拜,便道:“起来吧,不必拘谨。”

    当他看清是王夫人时,脸上露出了少有的温和之笑,道:“朕还当是谁呢?原来是心儿。怪不得母后今日里精神这么好。”

    太后与王夫人亲密,已经让清漪大感意外了。此刻,又听见轩辕良和这般称呼,清漪简直像是知道了什么惊天秘密一样。要知道,沐云霆与王夫人虽是夫人,感情甚笃,却也没有如此称呼过。

    直呼闺名,那该是有多么的亲昵啊。

    不仅是清漪,就连轩辕珩也愣了。他竟不知这沐家与皇家的私交竟好到了这个程度。

    太后听轩辕良和这般言语,便回道:“瞧瞧黄帝这话说的,倒像是哀家精神一直不好似的。”

    在太后面前,轩辕良和没有一点黄帝架子,反倒是笑盈盈地说道:“儿子说错了,该打,该打。”

    众人皆说,一入宫门深似海。ip0(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2章 一女百求(1)

    (全本小说网,。)

    轩辕珩接过话来,“父皇是说,今日里有沐家夫人陪着,皇奶奶精神更甚昨日,可不敢说皇奶奶精神不好呢。”

    太后听见自家孙儿这般说道,脸上的笑容都掩盖不住,慈爱道:“还是珩儿嘴甜,来,过来皇奶奶这边。”

    轩辕珩从清漪身边经过的时候,有意无意扫了清漪一眼。只见清漪低着头,那流苏穗子直直垂在耳侧,一看便是精心装扮过的。

    只是那月白色披风还紧紧披在身上,也不嫌热的慌吗?

    轩辕珩走到太后旁边,便半蹲在地上,仰着脸与太后说话,看起来真像个童心未泯的孩子。

    太后爱怜地抚着他的头,道:“如今珩儿都这般大了,一日不见,哀家还是想的慌呢。”

    放眼沧禁,谁不知道太后疼爱轩辕珩。

    轩辕珩就那么任由太后爱抚着,此刻的他乖巧懂事,与清漪记忆中的那个动辄便口出讥讽的宁王大相径庭。

    到底哪个才是他的真面目呢。

    或许人人皆有多重保护色吧,宁王轩辕珩也是如此。

    王夫人见此,附和道:“太后娘娘真真是疼爱孙儿呢。”

    轩辕良和也说道:“母后这是偏心,连儿子都不曾与母后如今亲近。”

    听他口出戏谑之语,太后笑道:“瞧瞧,连自己儿子的醋都吃,如今都是皇帝了,却愈发小性子了。”

    她又补充道:“不过啊,在哀家这里,皇帝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呢。”

    她几人说不出的融洽,只有清漪一语不发。

    轩辕珩漫不经心道:“皇奶奶这里真是暖和,孙儿都出了一身的热汗。”

    说罢,他作势去解身上的披风,并随口问清漪道:“二小姐不热吗?把那披风脱了就是了。”

    清漪刚想说她不热,便听到太后说道:“热的话就去了那外衫吧。”

    清漪只得去了披风,露出她那烟霞色的绣花小袄和素色细丝褶缎长裙。说是长裙也不到脚踝而已,刚好露出那双三寸小脚来。

    轩辕良和方才只注意到有二人跪拜,他只看清了王夫人,却没有注意到清漪。此刻,见清漪穿得淡雅素净,满室的兽香雾气缭绕之中,倒像是经久不见的故人了。

    轩辕良和虽身为皇帝,处理军国大事杀伐决断,此时却被柔情左右。一时竟分不清眼前到底是何人了。

    “小蘋?”

    这一声疑问一经发出,清漪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她的直觉告诉她,轩辕良和口中的“小蘋”就是王夫人心心念念的“蘋姐姐”。

    这董小蘋在前朝到底是如何人物,竟值得这么多人牵肠挂肚。

    清漪没见过轩辕良和在朝堂上的样子,只知道此刻他的眼里温柔似水。王夫人说过,阿蘋当年是沧禁的风流人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那时还是南越王朝,轩辕良和还是首辅,与阿蘋必定是相识的。或许,轩辕良和倾心于她也未可知。

    若真是有此关系,那可就有些可怕了。要知道灭情绝爱可是轩辕良和亲自颁布的禁令啊。

    清漪脑仁生疼,不愿再去想了。

    恍惚之间,轩辕良和朝她走了来。

    清漪愣在了原处。一颗心跳的毫无规律,全然都是对未知的恐惧。

    此时,王夫人却叫道:“皇上。”

    这一声把轩辕良和从梦境之中叫醒了过来,他看着眼前的清漪,与小蘋并不十分相像。只是那淡雅的气度有几分相似罢了。

    王夫人见轩辕良和驻足,趋步走到轩辕良和跟前,补充道:“皇上方才唤错了,这是小女清漪。”

    轩辕良和疑惑道:“清漪?”

    王夫人道:“是,是沐府的二女清漪。”

    轩辕良和爽朗一笑,道:“清漪,青衣,真是好名字。难怪方才珩儿叫你‘二小姐’呢。”

    清漪心里漫过浓重的不安,她想起方才太后之语来。

    “清漪,青衣,依稀记得谁是爱穿青色衣衫来着?”

    她觉得轩辕良和所说的也是“清漪,青衣”这两个不同的词了。

    来不及细思,只得低低道:“皇上谬赞了。”

    轩辕良和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清漪身上,清漪甚至不敢抬头去看。她几乎能感觉到那股炽热在燃烧着她。这种感觉让她愈发不安。甚至于有些恐惧。

    “可曾读过书?”

    清漪知道轩辕良和是在问她,依旧不曾抬头,回道:“不过是识得几个字罢了。”

    轩辕良和笑道:“那可曾有字?”

    清漪又不是士子,闺阁女子哪里来的字,她据实已告。

    却又听得轩辕良和说道:“看你眉头微蹙,那朕便赐你两个字,‘颦颦’可好?”

    乍一听到这“颦颦”二字,清漪便想到了“董小蘋”。

    颦颦、小蘋,多么相像的名字啊。

    轩辕良和还以为她不知道董小蘋的存在呢。

    清漪终于鼓足勇气抬头去看,见轩辕良和一脸的友善。他与灵渊有着相似的眉眼,只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沧桑不少。

    清漪不想和轩辕良和扯上任何的关系,更不想用自己的一生去成为另外一个人。她直言道:“臣女谢皇上赐字,只是臣女前日读《妙法莲华经》,见其有云:‘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远离于塔寺,如是等众恶,念佛告敕故,皆当忍是事。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说佛所嘱法。’可见‘颦蹙恶口’并不是对女子的夸赞之语。臣女母亲自幼教导臣女学习《女则》《女训》,德容言功时时刻刻记在心里,万万不敢恶口颦蹙啊。”

    这一番话说的冠冕堂皇,轩辕良和作为皇帝,早就习惯了别人的谄媚与奉承,却不想这个柔弱的女子竟然这般大胆,当众拂了他的面子。

    和当年的小蘋简直一模一样。

    轩辕良和似乎还能记得当年小蘋还是王府养女,他见小蘋腰细如柳枝,戏谑道:“‘嬛嬛一袅楚宫腰’,你不应该叫‘小蘋’,叫‘嬛嬛’多好。”

    小蘋道:“蔡伸词‘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你这是盼着我春来玉减香消呢。”

    轩辕良和忙改口道:“不好不好,我不盼你玉减香消,我盼你芳颜常驻。”

    天意弄人,当时以为不过一句玩笑,却不想那年春天里,小蘋就真的玉减香消了。

    轩辕良和从回忆中反应过来的时候,看着眼前的清漪,觉得熟悉又陌生。他低低一声惆怅,对清漪道:“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太白的诗最好,然而故人已逝,再多诗书未能及也。”

    他顿了一顿,方继续说道:“既然你不喜欢,那便算了罢。”

    清漪全部都明白了,他果真是把她当成了董小蘋。

    她也想起了众多关于轩辕良和迫害前朝的事情。大凡前朝的亲贵,不是还乡归隐,便是被暗害了。唯有王家躲过了此劫。这王家便是王夫人的娘家。

    以前她总以为外祖家能够避免灾祸的原因是王夫人嫁给了沐云霆,而沐云霆是开国功臣。如今看来,她更愿意相信那全是因为董小蘋。

    小蘋是王家养女,虽然后来香消玉殒,但是轩辕良和还是为了董小蘋放过了王家。

    他能直呼王夫人闺名,大概也是因为王夫人是小蘋的妹妹吧。

    小蘋小蘋,清漪反复默念着这个名字。她到底嫁给了哪个皇亲,又与轩辕良和有何纠葛。自己是否真的与她容颜相似。关于她的一切故事,都要好好问一问王夫人了。否则,她永远都沉不下心来。

    此时气氛变得微妙起来,众人皆不知如何开口。反倒是太后说道:“好端端的,起什么‘颦颦’为字。你们说的那些诗啊经啊的,哀家不懂。哀家只知道东施效颦的故事。莫说清漪这丫头不喜欢,连哀家也喜欢不起来。年纪轻轻的,谁愿意整日里蹙着个眉头,像个怨妇似的。”

    她说了这么一大串的话,倒是把气氛缓和了。

    王夫人接道:“这漪儿啊,整日里就是较真。她说那《妙法华严经》臣妇也读过,可是偏偏就是记不住那大段大段的经文。辜负了皇上美意,还望皇上千万别放在心上才是啊。”

    轩辕良和情绪有些低落,但是与生气相差甚远。

    “朕的公主里头,各个都是木头。只有钧彤平日里还敢和朕说上几句。今日里遇到漪儿,朕开心还来不及呢,哪里会生气呢。”

    清漪听他提及“钧彤”二字,心里头十分的不舒服。她与溧阳郡主并无矛盾,她只是不想看见余钧彤与轩辕瑒在一起罢了。

    又听到轩辕良和叫她“漪儿”,清漪心头忐忑更甚之前了。

    除了最为亲近的父母,再也没人这般叫过她了。

    此刻,清漪只想赶紧离开这里。她觉得再待下去,她一定会被轩辕良和有意无意的言语给折腾疯的。

    王夫人自然也听出了轩辕良和话里的亲昵,她比清漪更加不安,但是又不能让人看出她这点不安来,于是强装镇静道:“皇上这番话要是给公主们听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