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海洋修士 >

第27章

海洋修士-第27章

小说: 海洋修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徐姓在村子也是大姓,他父亲跟三叔在村里的威望也不低。如果曾全栓真的太过份,或许徐海宝不介意号召村民,将其赶出福临岛任其自生自灭。

    至少徐海宝相信,村民对于这颗不时败村子名声的‘老鼠屎’也是极其讨厌。现在不怎么搭理他,更多也是看在曾全栓父母的份上。

    相比曾全栓有点烂泥扶不上墙,曾全栓的父母在村子名声却很好。有时候,村民不跟曾全栓一般见识,也是看在他父母的份上。

    要不然,就曾有栓这禀性,想揍他一顿解气的村民一定不少。因此,徐海宝说出这样一番话,在村民看来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相反,村民觉得徐海宝做的很对!

 第四十五章 钱怎么花(加更)

    或许在很多村民眼中,徐海宝在村民大会上的做法,多少显得有点冲动。可二十万砸下来之后,徐海宝兄妹俩也能感觉到,村民对兄妹俩更为热情了许多。

    以往村里有人建房,想用什么宅基地,大多跟村里打个招呼就行。类似徐海宝这种,花钱买废弃的宅基地,多少显得有些犯傻。可徐海宝知道,这事要有先例。

    福临岛的土地面积有限,适宜建房的土地其实也不多。如果村子旅游真的火爆起来,徐海宝相信会有村民再建新房。那怕自己不住,用来出租也能赚不少钱。

    可有了徐海宝这个先例在,相信往后村民再想私下建房,也必须征得村委会跟村民的同意。真到那个时候,估计想建房的村民,单单审批宅基地的钱也要掏不少。

    这样的做法,虽说有点坏规矩,却能保证村子有序发展。村委会的收入多了,也能惠及更多的村民。至少徐海宝希望,未来村子能富裕,那也是全村人都富裕。

    而并非是某家某姓单独富裕,其它村民却依旧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那样的话,跟他想造福乡里的初衷也有所违背。但这些,很多人都没有考虑到。

    直到第二天跟村委会签定购买协议,徐海宝才适时的提了出来。甚至按徐海宝的话说,未来村子的土地必须谨慎出售,本村人购买需村委会同意。

    如果是外来人想在村子购买土地,那必须付出比村民更高的代价才行。不能因为别人一说来投资,就贱卖村子的土地,那样也是对渔村的子孙后代不负责。

    村委会的几个干部,听完徐海宝的话,有些不太自信般道:“宝娃,你说我们这地方,真有大老板来投资?我们村里也能卖土地赚钱?”

    “鱼叔,商人唯利是图。只要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他们自然会来这里投资。或许现在没人,但村子真把旅游搞起来,我敢打保票的说,肯定有老板愿意来投资。

    等过完年,让诚大伯领着你们村委会的几个干部,去左林岛那边参观一下。到时你就知道,在左林岛除了有相对便宜的渔家乐,还有高档的酒店跟餐厅。

    对很多普通游客而言,住民宿一晚包吃住,也就百来块钱,他们图的是实惠。可对一些有钱人跟年青的情侣,他们却希望吃的更好,住的更舒服,多掏钱也舍得。

    那样的话,高档餐厅跟酒店,自然不愁没生意。要是来我们这里的游客多了,肯定也会有那样的游客。甚至将来,旅行社接待的旅客,他们肯定会集中安排到酒店住宿。

    我现在敢掏二十万买下那片老宅基地,又打算借钱重建那些老屋子,赌的也是村子未来肯定会红火。要是村子真的打出名气,那些有钱的老板肯定会来投资的!

    我说这些话,并非怕他们抢我的生意。而是希望提醒你们,不要因小失大。要是村子旅游真搞起来,将来村里有钱集资建个高档酒店,为什么一定要外人来投资呢?”

    前世来过村子几次的徐海宝,没少听村民抱怨,那些来投资的老板,把高端游客的钱都赚走了。可归根结底,造成那样的结果,何尝不是村民们的不自信呢?

    现在徐海宝提前给村委会干部敲响警钟,这样的弯路相信往后就不会走。更何况,有他在村子这边盯着,别人想伸手摘桃子,也要问过他才行啊!

    伴随二十万直接转到村委会的对公帐户,做为村长的徐明诚也很感叹的道:“咱们村委会的这个对公帐户,从建立至今,只怕存款第一次上了六位数。

    刚好大家都在,接下来钱怎么花,咱们也议一下。另外这个事,等下次去镇上,我跟镇长说一下。如果能从上面多要点钱,咱往后也不用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面对徐明诚的询问,做为民兵连长的杜剑鱼却笑了笑道:“老诚,这事跟镇长说,你就不怕镇长让我们把钱上交吗?说到底,咱村的土地终归还是国家的啊!”

    “屁!到了老子帐上的钱,谁也别想拿走一毛钱。这岛是国家的不错,可咱祖祖辈辈住在这,舅不疼姥不爱,好不容易赚点钱,他们凭啥要老子的钱。

    镇里要是敢让我把钱上交,老子就敢带村里人,坐到镇长办公室要饭去。这些年,咱村要点补助到处给别人装孙子。好不容易有点收入,他们还敢抢不成?”

    连任三届村长的徐明诚,在镇上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滚刀肉。相比内陆的村子,这种孤悬外海的渔村,要想维护村庄稳定,村长跟村委会干部的作用不容忽视。

    这些年,渔村的收入不断下降,各岛的渔村干部们,也都希望能申请到一些扶贫补助。可问题是,扶贫款永远都粥少僧多,村干部想拿到扶贫款只能看个人本事。

    看着徐明诚一脸着急上火的表情,徐海宝却笑了笑道:“村长,我觉得这事你暂时不用跟镇上打招呼。先用这些钱,把村子该修的地方修一修。

    咱村的码头,想来也有很多年没修整过吧?趁着有时间,咱把码头修补一下。另外就是村子的便道,也要找人平整一下。还有就是路灯,这个必须多装几盏。

    真有游客来了,有路灯的话,也方便游客晚上在村里四处走走。要是黑灯瞎火,终归印象没那么好。况且装了路灯,我们自己晚上走路,也不用担心摔跟头嘛!”

    听徐海宝这样一说,徐明诚略显迟疑的道:“要搞这么多工程,这点钱估计都会花光啊!”

    “花光了不是更好吗?那样的话,镇上再眼红也没用。最重要的,这钱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这钱不花,留在村里的帐上,眼红的只怕不至镇上啊!”

    随着徐海宝隐晦的笑了笑,做为民兵连长的杜剑鱼立马领悟道:“不错!老诚,今天早上起来,我还听到有人说,要把这钱拿出来平分呢!有些人,真的马不知脸长啊!”

    知道做为村长的徐明诚也是穷怕了,好不容易帐上有点钱,他也想省着点用。毕竟,村子也有一些孤寡老人,很多时候都需要村委会代为照抚。

    每次都指望镇上扶贫帮困,那样的话太麻烦,要跑的部门也很多。如果村委会有钱的话,拿点钱出来补助这些孤寡老人,相信村里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不管怎么说,同住在一个村子,如果连互帮互助的精神都没有,相信这个村子也不可能延续到现在。偶尔有些不同的声音,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十指尚有长短,几百近千号村民当中,有几个不同的声音也很正常!

    最后村委会的几名干部,包括掏钱的徐海宝一番商议后。最终决定,从这笔购买宅基地的资金中,拿出绝大部分钱给村子做基础建设之用。

    其中包括修补码头、平整村里的便道以及在一些危险路段安装路灯。先统计一下相应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的话,徐明诚觉得找村里青壮来干就行。

    到时候,补做事的村民一些人工费,相信来做事的村民也乐意。毕竟,到了过年这个时候,很多村民都闲下来。有点事情做,还能赚些工钱,村民应该不会说什么。

    相对的,如果请镇上的工人来干活,工钱也要掏很大一笔。这样的开支,在徐明诚看来能省还是省一点。剩余下来的资金,拿些出来给村里孤寡老人购买过年的物资。

    至于最后还能剩下多少,那就到时再说。总之,按照村委会以往的规矩,这笔钱怎么花的,到时都会张榜公布。至于村民信不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经过一天的干部讨论,徐明诚这些村干部们,也开始忙碌了起来。那怕做这些事,会耽误他们自家的一点事。可当了村干部,有时就必须有所牺牲。

    毕竟,他们能当上村干部,也是村民投票选举出来的。很多时候做这些事,不是图当村干部能领到的那点补助工资,更多也是不想辜负村民的信任。

    看到村子这些干部,多少还是值得肯定跟称赞,徐海宝也觉得非常高兴。有这样一帮真心为村子为村民着想的干部,他未来想一展心中抱负,也会省去很多麻烦啊!

    (ps: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本书终于万里长征走一半,已经破五千收了。加更一章,感谢一下!公众期,无法多更,还望诸位书友见谅!希望走过路过的书友,点击收藏,顺带投上您宝贵的一票,万分感谢!)

 第四十六章 父母的欣慰

    以往快到过年的时候,村民大多都会选择休息几天,算是犒赏自己一年的辛苦。甚至很多村民在这个时候,也会带上老婆孩子进趟城,购买年货之余也在城里逛逛。

    可今年的福临村,却比往年显得热闹许多。原本往年最闲的杜行伍,今年反倒成了村里最忙碌的人。装完东家的房子,又要被西家的村民催促。

    就连以往打算待家休息几天的村民,这时也被召集起来搞建设。大量建筑材料,也被货船陆续运抵福临岛,整个村子也显得分外热闹。

    一些没事的妇女跟小孩,没事也会待在工地旁看热闹。随着小年仅剩一天,福临村也终于有了路灯。看着夜晚亮起的路灯,很多村民都觉得村子真的在发生变化。

    尤其那些老人,看到晚上亮起的节能路灯,也很欣慰般道:“这灯蛮好,装了走夜路也不怕摔跤了。真没想到,临老还能看到村子有这么一天啊!”

    老人们的称赞,某种程度上无疑是在声援村干部们的决定。就算有村民觉得村干部乱花钱,可看到路灯亮起来之后,他们还是显得很高兴。

    毕竟,正如徐明诚在开工时说的那样,他们谁都有变老的一天。若是没法搬离村子,这路灯装起来之后,将来等他们老人一样会用的上。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些路灯后,往后到了夏天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路上突然窜出什么蛇来。老人也好,小孩也好,甚至村民也好,都能享受到照明带来的福利。

    至于尚在修建中的码头,很多有渔船的村民也觉得应该修。码头修好了,将来碰上台风天气,他们也不用再担心,台风会把他们的渔船给卷跑吹走。

    而同样在平整的村中便道,伴随大量的石块被重新镶钳到石板路上,很多人都觉得走路舒服多了。那怕下雨天,也不用担心一不小心就踩到水坑或泥坑里了。

    就连一些装修了房子的村民,看着自家花钱装好的热水器跟卫生间,还有暂时没人住的房间。自己觉得生活更方便舒服之余,家里的小孩无疑最开心。

    在这些小孩看来,装修之后的家,跟大人所说搬进城里住的家,似乎也没什么不同了!

    等到徐立言跟朱芬,提前请了两天假,打算回村子过小年。看着有点大变样的村子,两人都觉得非常高兴。那怕在此之前,他们把徐海宝狠狠的训了一顿。

    原因是,徐海宝花二十万在村子买一片废弃的宅基地,在两人看来完全就是乱来。可看到村民们的热情,还有夸奖他们有福气,两人又觉得特欣慰跟自豪。

    甚至在徐立言来码头工地时,正在组织村民干活的徐明诚,一脸感叹的道:“立言,你教了一个好儿子啊!那小子的气魄,比我们这辈人大多了。”

    “诚哥,那小子也就那样,你可别夸他。他在村里做的这些事,都没跟我说起过。那小子胆子大性子野,往后真待在村里,你也多帮忙看着点。”

    尽管搬进城里住有些年头,可对徐立言而言。如果将来儿女成家之后,他觉得还是回到渔村养老最好。对他而言,在城里住楼房也没想象中舒服。

    相比之下,待在自家的老屋,徐立言更觉得亲切。那幢老屋,也是他结婚时,自己跟父亲辛苦修建起来的。两个孩子,都是在这间老屋里生下来的。

    落叶归根,也是徐立言的心愿。现在不回来,也是觉得在城里的工作不错,夫妻俩一年多少能赚些钱,总能给子女减轻一些负担。毕竟,儿子没结婚,女儿也没毕业嘛!

    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很多父母身上都很常见!

    相比徐立言一回村子,便往村里人多热闹的地方去。回到老家的朱芬,看着完全大变样的老屋,同样觉得蛮高兴。最重要的,家里收拾的很干净。

    待在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房间,朱芬也来到对门不远的三叔家,看着正在家里休息的三婶。做为大嫂,朱芬在城里也很挂念这位堂弟媳的情况。

    看到同样装修过的老屋,朱芬也笑着道:“不错嘛!看来立成那小子,终于知道过日子了。现在屋子装修一下,看上去舒服多了。这小日子,比待在城里都舒服啊!”

    “嫂子,这也多亏宝娃,要不是前次跟宝娃打渔赚了一笔,估计他也掏不出这么多钱来。不过,屋子装修一下,看上去确实亮堂了许多。”

    “别提那个臭小子,买荒村那片地,那么大的事,说都没跟我们说就把钱掏出去。这么大个人,一点不知道节俭。有二十万,在城里都能首付买房了!”

    对于朱芬的埋怨,三婶笑了笑道:“其实我觉得宝娃这孩子蛮有想法!前次他回来,村子很多人都说他整天无所事事,天天在村子瞎晃悠。

    可谁知道,他回村子一直琢磨招揽游客的事。真要说起来,宝娃这孩子念旧。现在走出去,谁家不竖个大拇指啊!他肯待在村子,也是你们的福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