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1630-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并没有坐,而是倚在一旁的圆柱上,向船外看去,岸边的风景徐徐地先后移去,她的目光随着移动的树木跟了过去,一直跟到看不见之后,有把目光锁定在新发现的目标上,这样循环反复地欣赏着一颗颗后移的树木,陷入道自己的思绪中,谁知她心中又生出多少惆怅……
“开饭了!”董小宛跑出包间,打断了柳如是的思绪。
她抬头看了一眼董小宛,然后说道:“把饭菜端出来吃吧,这里的风景好美呀!”
“外面风大,你还是进来吃吧!”
柳如是理了理被风吹凌乱了的青丝,姗姗地上了包间。
……
“襄阳一号”顺流而下,这日便来到了山东德州,在德州上来了二个人,一个是漕帮副都统李信,一个是驻守山东的虎英,这两个人是上来负责保卫高峻山安全的,虎英负责山东段,李信负责全程。
高峻山热情地在包间召见了他们。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人一见高峻山就拜,高峻山道:“你二人都是朕的老朋友,这里就如在朕的家里一般,无须拘于礼节。”
二人坐下之后,高峻山先是问了虎英的近况。
虎英现在是第四军团四十二师的师长,中将军衔。他的中将军衔是高峻山特批的,因为虎英为高峻山的义军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几次掩护和支援过高峻山的义军,如果不是虎英,高峻山很有可能就同张献忠一样的下场,当年为了救援张献忠,高峻山也被明廷的军队所包围,情形十分危急,是虎英带着人马,为高峻山放开了一条生路。
高峻山问:“虎将军,你在山东生活还习惯吗?”
虎英道:“回禀陛下,一切均好,承蒙陛下关爱。”
“你们四十二师布防在哪个区域?”高峻山又问。
“回禀陛下,四十二师是乙级师,平时只保持五千人的编制,担负济南府、东昌府和兖州府的防务。”
高峻山再问:“兵力够用吗?”
“现在是和平年代,而且各地都有民兵组织,五千人的兵力足已。”
高峻山道:“军队不但要保护百姓的安全,还要负责民兵组织的培训工作。”
虎英道:“末将谨记在心。”
高峻山又问李信:“听说李虎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
李信道:“回禀陛下,的确如此。”
“都做了什么?”
李信禀报道:“第一,整治漕帮纪律;第二,精简后勤人员,加强一线力量;第三,给一线人员加薪。”
高峻山问:“是你这个军师给出的注意吧?”
李信谦虚道:“刘都统离任之前,就有此打算,信只是提点了一下李都统而已。”
高峻山表扬道:“漕帮这些年为京杭大运河的安全付出过很多的努力,京杭大运河是整个京城的生命线,由于你们的努力,才使得京城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你们做得很出色!”
“漕帮的弟兄们会继续努力!”
高峻山突然问:“红娘子现在怎么样了?”
红娘子是李信的夫人,李信见皇上提及他的夫人,连忙拱手禀道:“红娘子还是老样子,现在是三个孩子的妈了,整天就围着锅台转。”
高峻山道:“皇后娘娘常常念叨着红娘子,朕离京的这段时间,你让红娘子进京去皇宫里住一段日子,陪一陪皇后娘娘。”
李信拜谢道:“多谢陛下,信一定把话传给红娘子。”
高峻山道:“不是把话传到就行了,一定要她进京一趟。”
“遵旨!”
……
4月16日,“襄阳一号”驶入了金陵码头水域,等待靠岸,柳如是和董小宛都非常的兴奋,她们终于可以踏上家乡的土地了,两人手牵手地跑到甲板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
高峻山坐在包间的太师椅上,看着高橙军发来的电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役在凌晨开始打响了。
他完全有这个自信,郑成功一定能够拿下台湾,他所担心的还是德川幕府对琉球的窥视,那个中根正盛上琉球岛挑衅,就是一个信号,不得不防,所以,高峻山电令游弋在琉球海域的几个舰队,密切注意海上动向。
中根正盛是德川幕府的大目付,大目付属于德川幕府老中的属下,负责对大名,高家以及朝廷的监视,类似监察官的作用。
这个中根正盛被杀之后,德川幕府却没有任何动静,不是德川幕府不重视,而是因为他们无暇顾及,这一年,德川幕府正在忙于调兵镇压岛国的农民起义。
在这个时期,岛国的农民也备受欺压,农民们一年为德川幕府大约生产二千五百万石大米。这一年的收成由将军负责分配。他自己拿了百分之二十,其余的都分给大名,只留下很少一部分大米给农民。
农民的收成决于天气。通常,农民们每年要向德川幕府上缴一半以上的大米收成,年成不好的时候,将军和大名并没有减少他们的需求,因此农民被迫要用更少的粮食维持生活。
为防止农民从土地上流失,德川幕府严禁土地买卖,同时为了防止农村生产、生活的商业化,禁种经济作物,并通过改革币制、强制捐献、垄断专卖等形式压榨农民。(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六章 强行横渡海峡
(全本小说网,。)
岛国的情报不了解不要紧,毕竟现在不是跟德川幕府开战,只要做足了防御措施,就什么都不怕了。
高峻山担心儿子二宝对荷兰人的打击力度不够,所以他专门给他发了一份电报,这份电报同时转发给了郑成功。
电文如下:
知悉你们已经向台湾进军,朕命令,你们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岛上的荷兰人!不允许荷兰人带走一毫一厘的财产,岛上的所有财产归华夏国所有。
在琉球省那霸坐镇的高橙军接到电报之后,也给郑成功发了一份电报,内容与高峻山的电报大致。
郑成功在几天前就回到了泉州,现在他率领第一舰队二百艘战舰,近一万人马,正在一片茫茫海洋上,向金门挺进。
此时,他正在“武昌一号”的指挥舱内,看完两份电报后,就把电报交给了副官周文斌。
周文斌看完电报后,道:“司令,电报来的太及时了,它将大大地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坚定我们夺岛的决心。”
郑成功对周文斌道:“我常听二皇子说,皇上早就想把台湾收复,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现在我们为皇上创造了条件,皇上对我们的期望值很高,我们为皇上立下这个功劳,将来的飞黄腾达少不了你周文斌的。”
“末将定当全力以赴!”
“司令,已经到达金门。”舰长向郑成功禀报。
郑成功下令:“靠岸,上岛!”
于是,“武昌一号”长鸣一声笛,减速转向,慢慢地向金门岛靠去。
这下金门北岸的沙滩上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岸边停泊了二百艘战船,一万将士踩着柔软的沙子,全都上了岸。
“武昌一号”是最后一艘靠岸的战舰,它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停泊在岸边,而是远远地在深海区抛锚。
水手们正在船尾把巨大的铁锚投放到水下,铁链子摩擦的声音传到了郑芝龙的包间,他知道,船正在抛锚。
周文斌前来询问:“司令,您上不上岸?”
郑成功道:“全体上岸,我们要在这里举行誓师大会。”
有船工划着五条运兵船靠过来,准备接船上的人上岸。
郑成功乘坐的是最后一条船,上了沙滩,他看到他的人乱哄哄地在沙滩上,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只有海军陆战营,整整齐齐地列队等候指示。
这次攻打台湾,他和海军陆战旅的李旅长分兵,李旅长带一个陆战营,他带一个陆战营。
他站在海岸边的一个高坡上,大声地命令部队集合。
队伍集结完毕之后,便开进了金门的巡检司城。
这里本来就是郑家的后勤基地,岛上的居民有数万人。
第二天,郑成功在金门岛上,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大会上宣读了高峻山的来电,以鼓志气。
然后又杀猪宰羊,进行了“祭天”、“礼地”、“祭江”的活动,再然后,舰队集中在金门的料罗湾,由于风向的原因,舰队只能在此候风。
4月20日,起了东风,第一舰队二百艘战船乘风东进,开始横跨台湾海峡。
一路顺风,经过一天的航行,舰队到达了澎湖群岛。
“武昌一号”开始减速,副官周文斌登登登地跑上楼来,进到郑成功的包间禀报道:“司令,现在风浪很大,我们已经到了澎湖,是不是在这里避一避风浪?”
郑成功没有表态,他走出包间,站在后甲板上,用望远镜观察海面上的风向。
画面上波涛汹涌,肆虐的狂风,卷起一个个巨浪,有的浪高达三丈。
郑成功放下望远镜,骂了一声:“塞你母,这个鬼天气!命令各部,立即驶入港湾躲避风浪。”
周文斌得到命令,便转身去传达了。
“武昌一号”舰也慢慢地向澎湖岛靠近,因为这样的海浪对“武昌一号”形成不了多大的威胁,“武昌一号”只是就近抛锚,没有靠岸。
而其他的船只纷纷靠岸,将士们也上岛躲避风浪去了。
第二天风浪小了一点,郑成功命令舰长沿着澎湖岛转了一圈,他很仔细地观察着地形,认为这里应该放一支部队驻守。
于是,他派部将林习山和吴芳在此驻守,他对林习山道:“澎湖岛是我们的战略要冲,你们守卫好澎湖岛,我们就有了战场的主动权,在这里战可攻退可守,有你们在,打台湾就没有后顾之忧。”
林习山和吴芳接受了任务,带领五十多艘船,这这里驻守。
郑成功留下了这五十多艘船,继续向东而去。
天气依旧没有多大的好转,从澎湖到台湾虽然只有五十海里,在这种天气下航行,一天的时间都难以到达。
恶劣的天气果然阻挡了郑成功前进的道路,当他们的舰队驶抵柑橘屿海面时,突然刮起暴风。
郑成功只好下令返回澎湖。
因大风不止,第一舰队携带的粮食已所剩无几,如果无限期停驻澎湖候风,不仅会影响军心,更重要的是不能按预定日期开进鹿耳门港。
根据郑成功事先的调查,要顺利进入鹿耳门,必须利用每月初一日和十六日的大潮,如错过时机,就要向后推迟半个月。
现在已经是23日,明天就是阴历的初一,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当机立断,决定进行强渡。
他的一个部将表示反对:“司令,天气恶劣,我们不要贸然进兵,多等半个月耽误不了打台湾的战斗。”
部将朱阿尧挺身站出来道:“你怕死我不怕,司令,请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我。”
朱阿尧饶平县海山镇人,郑成功八大勇将之一。
郑成功果断地说道:“冰坚可渡,天意有在,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经一搏,将士们岂不坐困于此挨冻受饿?”
这位表示反对的部将无言退下。
于是,郑成功下令立即起锚开船。
面对这样的暴风,对武昌级战舰影响不大,航行在这样的暴风中,只是感觉到船体的颠簸而已。
23日夜,由“武昌一号”在前头开路,一百五十多艘战船冒着暴风雨紧紧地跟在后面,开始强行横渡海峡。
郑成功在“武昌一号”战舰上面,没有了生命的危险,他的心却系在后面将士们的身上,暴风雨很大,他不敢在安乐窝里躲避,而是冒着风雨亲自在后甲板上打信号灯,为后面的战船指引前进的方向。
将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风浪中与暴风雨搏斗了半夜,于4月24日拂晓航行到鹿耳门港外,没有一艘战船受损,胜利地完成了强度任务。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强度成功后,郑成功立即派出十几个刺探乘小船,悄悄由鹿耳门登上北线尾,侦察地形,又派出陆战营的一个班潜水进入台江内海,侦察荷军情况。(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七章 皇上的电令你们看过吗?
(全本小说网,。)
到了中午,派出的刺探回来了,这些刺探原本就是本地人,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打探清楚了荷兰人的动向。
这些荷兰人,听说郑成功要攻打台湾,无比惊恐万状,派人连夜赶回荷兰去搬救兵。为了防止郑成功的军队登岛,他们把军队集中在了台湾、赤嵌两座城堡,还在入海口凿沉了数十条破船,妄图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现在正值涨潮期,别说数十条破船,你就是一百条、一千条破船也无济于事,哪能阻挡得了第一舰队前进?
此次的登岛行动,是由第一舰队为主攻,第六舰队作为策应。第一舰队由郑成功率领从泉州出发,第六舰队由李飞雄率领,出动了一百艘战船,从那霸出发。
先放下第一舰队不表,表一表第六舰队在那霸出发的情况。
那霸的李飞雄这次出动的是主力舰“武昌七号”,按照高峻山的指示,他把“武昌六号”留在了那霸,担任警戒任务。
“武昌七号”是新型战舰,不同之处在于主炮塔的加大,使得前甲板的三门主战炮威力大增,防御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出发前,高橙军一再嘱咐李飞雄,务必全歼荷兰军,对于入侵华夏国的敌人决不可心慈手软,不给些教训这些强盗,还以为我们华夏是好欺负的。
李飞雄领命出征,他的第六舰队出征可没有像郑成功那样,遇到很多麻烦,李飞雄手上有一份复制的航海图,他们按照航海图,由那霸出发,经渡名喜岛、久米岛、宫古岛、西表岛,然后西渡台湾北部,很顺利地就达到了指定的位置。
李飞雄这边有一个海军陆战营,调了一个营给郑成功指挥。
4月24日中午,海上能见度十分好,此时,“武昌七号”战舰已经接近台湾岛。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