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踏秦川 >

第235章

踏秦川-第235章

小说: 踏秦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逃出来的匈奴骑兵围而歼之。

    第二道门是由李敢的猛虎骑兵营外加三国骑兵组成,以‘一字长蛇阵’的架式排在‘雁形阵’后边。如果有匈奴骑兵突破第一阵的防线,一字长蛇阵可以把漏网之鱼逐个歼灭。

    第三道门是龙骑士以及八万骑兵组成的‘车悬大阵’。这个阵不过是摆摆样子,匈奴骑兵就是再厉害也不可能通过前两道门来到此处,就算有命通过了前两道门,人数所剩无几,到时也用不上‘车悬大阵’。

    这一日,李信登上高台朝‘海冥’要塞里边望去,心中盘算一两个月后,当耳孙屠粮草绝尽出城投降,自己是将匈奴骑兵全部收服,还是找个理由全部杀掉。收服有收服的好处,不过里边也隐藏着一定的危险,全杀又显得太过残忍,‘高句丽’三十万兵马的歼灭让他有点菩萨心肠。想了半天也没拿出个主意,他把千里眼往上抬了抬,突然在海天交际的那一线间发现有几个小黑点。

    李信以为那不过是极远处的几只海鸟,并未放在心上,把千里眼往下压了压,看到耳孙屠极其傲慢的站在城楼上朝这边怒视,心中暗暗下了个决定——不管骑兵是杀是留,耳孙屠这家伙是一定要杀的

    又看了一会。李信准备收了千里眼回大帐去。不经意间千里眼又指向那几个黑色。黑点地轮廓渐渐显现,原来不是当初以为地海鸟而是数艘大船,中间夹杂着几十艘小船。

    “来是是什么船?”他在心中犯起了嘀咕。从来的方向来看,应是打‘扶搡’的方向而来,可是他不相信‘扶搡’能造出这样的大船来。不说那个地方的人是否还处于原始社会,就算已进入了奴隶社会,凭几个愚昧的扶搡野人根本不可能造出大船来。

    李信凝神静气的看着驶过来地船。不停猜测来的是什么国家的船,一番搜肠刮肚之后,也没能想出现在除了中国外还有什么国家能造出这么大船。或许罗马能够。可罗马地船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要真是罗马地船倒好了。也能看看罗马帝国的军事实力究竟有多么强?

    船又近了许多,船上悬挂的旗帜依稀可以看到,上边很明显是中国地龙旗。正中的位置还悬挂有大大的‘田’字!

    “原来是他?”李信有些兴奋,兴奋中又有些失望。兴奋是因为田横终于出航,而且巧中之巧的赶到这里。失望是因为来的并非欧洲那边地船,虽然他也知道,在中国造的指南针还没传到那里地情况下。欧洲那边就算能造出大船来也无法到大海的深处游弋,没有指南针来指明方向。他们会在大海中迷了方向,直到最后饿死累死,变成一条条幽灵船。

    就在李信发现东边来船后不久,耳孙屠的亲兵也来禀报东西的海面上驶来不少的船,大大小小有近百艘。耳孙屠心中一喜,还以为老天派人送来船只助他脱困逃命,兴冲冲的下了西城,来到东城,登上城楼一看,不久便看到上边悬挂的中国旗帜的船只。忍不住,耳孙屠指着那些船只破口大骂,暗问苍天为何来的不是别国船只非是中国船只?

    耳孙屠的骂声虽大,也无法传到船上,老天也没回答他为何李信不光断了他的陆路还把水路也断了的问题。与此同时,最大的那艘船上站立的田横也从千里眼中看明白这边的形势。下令旗手给各个船只发令,让航道稍稍偏离,朝李信这边驶来。

    六个月前,在‘县’将船打造好,商品诸物都购置齐备后,田横率领船队出发。船员都是近海捕鱼的渔夫,他决定暂时不向东去寻找‘台湾’与‘扶搡’,而是先适应一段时间,让渔夫们熟悉了远处的海洋再说。于是命船队往南航行,始终与陆地保持十五天的距离,以备有了什么不测时可以迅速回到大陆。

    航行十分的顺利,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在东海郡的外边连续发现了十个略大的岛。岛上没有居民,也没有渔夫停靠的痕迹,船队在此停留了数天。他以沙为名,分别给这十个岛起了诸如‘北沙’、‘庄稼’沙,‘暗子沙’等名号后率领船队离开。

    船队顺风继续向南,不久又来到一个叫‘泗’列岛的地方。这个名字不是田横所起,是途经此岛的渔民告诉他的,由渔民之口他还知道这里离‘会稽郡’不远,再往南便要入南越王赵佗的地盘。

    要是在以前,田横独军入南越可能会感到害怕,可如今大家都在中国为王,他反而十分的高兴,准备去拜访拜访赵佗。在岛上补给了淡水,一鼓作气杀到了‘闽中郡’,问了郡守才知道想见赵佗的面还真不容易。赵佗的王府离此地还有千里之遥,在南海郡的‘番禺’县,坐车得需十数日,坐船也得得数日才能到。

    田横在闽中郡盘桓了数日,还是下了去见赵佗的决心,将粮食淡水补充齐整之后,接着往南而去。已经近两月的航行,船员们对远洋都有了经验,田横把船拉得离海岸更远。这一日船过一个大岛,刚开始他还当又近海岸,可观看指南后发现并未偏离航道,绕着岛转了一圈,才发现不是海岸,而是个巨大无比的岛。

    见岛停靠留名是每次必做的功课,在岛上转悠数日之后,工匠们来问所雕岛碑用什么名字时,田横才想起还没有给此岛起名字呢?他先找来岛上的土生民族,问他们此岛何名,原住民浑浑噩噩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能自己想个名字来,于是便查经据典给岛起了个名字。

    接下来他继续在岛上闲逛,说是闲逛也是在做着自己应当做的事情,比如把岛上的各种植物生物都做了两份样本放到船上,比如让人教原住民如何耕种冶炼,比如……

    这一日,绘制大岛全图风貌的匠人拿着岛图前来复命,他突然发现这个岛的形状与李信说的那个‘台湾’岛是如此的相像,于是又叫来匠人让把碑上的文字改为‘台湾’。

    按照李信的说法,‘台湾’的东边便是‘扶搡’。此次出行的两件要事一个是找到自己的封地台湾,另一个是寻找‘扶搡’。如今第一个事情已经完成(这事没谱,不过田横已有了八成把握,这个岛就是台湾。),第二件事就得马上行动。于是,田横备足了粮食淡水,领着船队再次出发。

    向东航行了四五天,大海上刮起了西南风,吹得是天晕地暗,月余方停。此时再谈向东前去寻找‘扶搡’已成笑谈,船上淡水食物已经不多,还有许多船员生病垂死,要想活命只能就近找个停泊之地。大海上茫茫四野不知到了何处,田横准备搏一把,让船队尽量向西北行,希望可以能找到停靠补济的地方。

    也算幸远,才走出两三天便看到海岸线,而且发现了李信等人。 

第三十六章 由冥入海() 
横把船一靠岸,早有使者带着诸班仪仗在岸上恭候,万鼓齐鸣,如同欢迎一个盖世大英雄般把他迎了起来,簇拥着送到李信大帐前。李信领着张良、韩信一般人等早在大帐门口等待,如此荣耀是田横想都没有想过的,激动的不能自持,对着李信纳头便拜,竟忘了这跪礼早已废止多时。

    李信把田横扶起身送入大帐,让亲兵护卫把马、牛、羊肉,美酒美食可劲的往帐内送,一顿丰富的餐宴之后,田横架不住众人的揶揄,讲起出海以来的种种经历。

    首先,最重要的是因为李信对他的支持,他才能有此出海之行,加上李信是天下的主宰,于是田横极尽所能的对李信吹捧起来。他从彭越找他开始,用天下最华丽的语言赞美李信。这样一来,搞得众人也随着他的赞美对李信吹捧一番。

    开始,李信还能面含微笑坦然处之,到了最后感觉自己不过是让田横出海而已,可大臣们把他吹的连开地劈地的盘古也自叹不如,补天造人的女娲也甘拜下风,这就有点太过了。脸上微微一红,只得制止再这样吹捧下去,道:“我的东海王,这些小事都不用再说了,还是打出海说起吧!”

    “停靠在码头的大船你们也见到了吧,那哪是船啊,简直就是漂浮在海上的移动城堡,要不是陛下的全力支持,怎么可能造出这样的大船……”田横开始讲述起来,讲到海上日出日落,红彤彤的太阳在天地一线之间三隐三现方完全露出真容,犹如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众人脸上纷纷露出羡慕之色,只恨自己没能亲眼看到。

    讲到登上那些无名小岛,在岛上看到怪石嶙峋的景象,发现从来没有见过的树木海鸟,众人又都面色轻松,互相谈论那些树木海鸟究竟是什么种类,应该是陆上的哪一种鸟。

    讲到船顺风而下一日千里。来到闽中郡前去拜访南越王赵佗却闹出了赵佗王府离此还有千里的笑话。感叹南越郡县之多,土地之广。众人也都大笑。然后议论南越百姓可笑的穿戴,荒芜的土地,可怕地瘴气能致人死命,等等。

    讲到发现一个大岛,其面积竟比有的郡还大时,众人都吃了一惊,心中暗问那么大的岛还能称之为岛吗?这时。田横看了李信一眼,见李信面露惊色,把工匠绘制的台湾岛全图呈了上去,接着道:“我们的陛下有洞察天下的神力。早就知道世上有此一岛,而且取名为‘台湾’岛。请陛下看上一看,是不是与您说的岛一样。”

    李信接图一看,那岛的形状与他朝思暮想地形状一模一样。眼里露出此许喜色,问道:“可曾找到东边的‘扶搡’?”

    田横摇了摇头,道:“陛下说‘台湾’东便是‘扶搡’仙岛,臣岂敢遗忘。当发现此岛貌似陛下说的‘台湾’岛后。立马下令船队启航向东而行。仙岛果真是仙岛,有神灵保佑,没走出几天。刹那间风去变色。狂风大作……”

    他把海水起的浪。大风刮起时地场景形容的极细,众人脸上都露出惊惧之色。当说到最后被风吹来此处,众人又都坦然,都道仙岛虽有神仙庇护,但还是我们的陛下厉害一点,这不就把你给陛下送回来了吗?

    李信对于地理不是很熟悉,总觉得‘台湾’离‘扶搡’很近,不过听田横如此说,又觉‘台湾’离‘扶搡’并非很近。想到,历史上有几次日本觊觎大陆,想占领大陆时都是拿朝鲜作为跳板,猜测朝鲜离日本应该很近。再加上,隐约记得‘明’时台湾东边有个‘琉球’岛那时还是‘大明’的属国,两相一印证,得出个‘台湾’距‘扶搡’很远地结论。鉴于此时正在‘乐浪郡’,而‘乐浪郡’亦就是后来的‘朝鲜’,心中突然有了随田横一同去‘扶搡’看看的打算。

    宴席在一阵笑谈声中结束,第二日一早,田横独见李信,提出一个用船搭载勇士从‘海冥’东登陆给耳孙屠来个两面夹击的计策。

    李信笑了笑,对田横这个计策不置可否。他并非是无法攻下‘海冥’要塞急需田横相助,而是在等‘海冥’要塞内地匈奴骑兵粮草尽绝,到时不战而胜。随即嘱咐田横抓紧备齐食物、淡水,并交待这里停留着许多从中国赶来的商人,可以再添购一些商品,以备到‘扶搡’之后发一笔横财。

    过了七八日,田横将一切备齐,再来禀报。李信指了指帐内堆积的如山地一堆生活用品,道:“派人将这些东西运到船上,然后去通知英布一切就绪准备出发!”

    这时,田横才明白李信将要与自己一同前往‘扶搡’,惊讶之中带着感叹,不信地问了一句:“陛下,要随臣一同前往扶搡?”

    “怎么,你不欢迎?”李信反问了一句。

    “欢迎是欢迎,可海上风光虽然绚丽,也隐藏着太多地危险,陛下千金之体,怎能……”

    田横所劝还是那种老生常谈,与张良等诸斑大臣所劝并无两样。对于张良等诸班大臣所劝,李信并未说实话,只是说要去海上游玩一番,散散心情。并搬出始皇帝这个大挡箭牌,用其曾在海上射大鱼这件事为自己出海不会发生危险作注脚。捎带着指出,现在匈奴左贤王耳孙屠部被我们围在此处,眼看就要消灭,‘乌桓’、‘夫余’、‘慎沃’三国又都归顺,‘高句丽’被打得元气尽失,没有百八十年无法恢复。国内太平景象在萧何的治理之下井井有条地发展,天下一切太平,自己应该借此机会出海一趟,反正有田横保护,安全不成问题。

    张良等见李信决心已定,也就没怎么反对,只是要求把‘龙骑士’全部带上,以防不测。李信心中

    笑,心道:‘海上若生不测,又岂是那两千人马所能把军务全部交由张良、韩信酌情处理,并约数月为期,如若那时不再此次登岸。定然已在别处登岸,让两人自带大军朝西而去,攻打匈奴单于冒顿与右贤王须卜呼韩。

    田横见张良等人都放心,自己又有什么理由阻止,只得按李信吩咐,将他的生活用具运到船上。

    这次出海,李信本想悄悄的走,不惊动任何的人。以防再发生什么意外,坏了此次出行的计划。谁料张良、韩信一来送,所有的大臣、武将都来送,商人们闻讯也都赶来凑份热闹。将码头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还好,没有什么人大义凛然的为了他的安全着想阻止他出海,倒是有不想人想跟着出海去见识一下海上的风光。对于这种要求,李信让田横以人多船小为由一一加以拒绝。

    那一边,困于‘海冥’要塞地匈奴左贤王耳孙屠被这边的情景着实吓了一跳,还以为李信大军即将全面的进攻。之后的两三天吃睡不安。总是担心船在要塞后边突然靠岸,对‘海冥’要塞展开攻击。

    船一离岸,李信马上发觉大海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么美好。

    在这之前。他也曾预料到自己可能晕船。但没想到会晕到这种地步。而且也非扛过最初的两三天就可以了,竟一连晕了十多天。田横描绘的美景一点没看到。呆在船舱里寸步无法离开。

    十多天里,肚子里翻江倒海,吃什么吐什么,吐到最后连胆水都吐了出来,人也瘦了几圈。在田横的悉心照料之下,最后虽然不再呕吐,可脑袋依然难受,一天到晚天旋地转,没有一刻不昏沉地。而且四肢无力,想下床到甲板上走几圈,连迈开脚的力气都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