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歌一曲 >

第433章

秦歌一曲-第433章

小说: 秦歌一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抓捕猗大夫人的事是秘密行动,而白露和月勾两位夫人死去的消息也是给压着的,所以这件事,知道的人还真是不多。每个人的心理都会以为,北信君回来不说纵欲于床第,也要寻欢于阙里,最为特别的是,北信君好色人所众知,在女色方面,北信君从来没有抵制力,他也无意于如此。北信君最大的爱好就是把事情给别人干,他自己不干。这是北信君的无为之治也!故而,在北信君回归后的第二天,就敲响了朝钟上朝,居然是出乎朝臣们的意料之外的。但不管怎么说,北信君是来了,所以朝臣们在反应过来之后,也就跟着上朝了。
    在所有的国家里,东骑国的上朝是最容易的,臣子们在辰时末上班工作,在申时下班。所有的政事文件都是在这段时间里进行的,而在工作之余的午时,他们还会自由的到正殿进食。一班子朝臣你说我论,好不欢颜。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出政事殿,到外头的小吃酒肆里面去大吃,毕竟他们的薪俸很高。而他们当官,住的房子不要钱,请的御手不要钱,车子也不要钱,官服也是不要钱的,这样一来,从给予的钱上来说,并不算多,不像别的国家,领薪俸的时候,是一车车的大米谷粮,东骑是直接给钱。除了支付家里的伙食,官员们给的钱少,但用钱的地方更少,反而显出钱多了来。特别是墨家,花钱最少,他们吃的最多的是清菜豆腐,可就算是吃大鱼大肉,这钱也是绰绰有余。时间一长,臣子们大多都是喜欢到外头吃去。不过现在还远远没有到吃饭的时间,北信君来的时间掌握的很好,他就是辰时到的。
    钟一响,从几个楼上的臣子们议论纷纷的出现在楼道上,看见了正殿上一下子多出的两个人。一个人是王良,一身藏青的绸袍,头发在脑后扎起了一把粗粗的辫子,发尾给往上盘着的扎起,里面包了一块坠发的圆石。这样可以把她的额头拉开,显出的人更加的精神。
    北信君在她的身边,和王良不同,王良已经戴过了瘾墨镜,所以现在已经不怎么戴了,但北信君却把墨镜如常的戴着。和王良的精神一样,北信君的打扮也是精神十足。这正是北信君最大的悲哀,无论他本人遭到了什么样的打击,但是他却必须摆出一副不在意不惧怕的样子,因为他是北信君,他是所有东骑人心目中效忠的对象,他就是一个神牌,别人可以伤心,可以难过,但是北信君不可以,他要时时刻刻的表现出自己的坚强不屈,他要给臣民们竖立一种,任谁也无法打倒他的姿态。
    北信男君足上穿着的是金属鞋钉的大笨靴,靴头上有一个独角鬼头,当他不经意的移步就会有金属的脆响。腰上,是一副凤凰展翅的铜皮腰带,搬动两支翅膀,就可以解下腰带,这是典型的墨家机关术融入到生活里的代表。连在铜皮带上的,是一片片镶嵌在细牛皮上的金属鳞片,分左、右、后三面,当北信君转动身体,就可以听到细小鳞片的互碰。在北信君的上身,则是一件用千斤锤打下的铁胸甲,上面更是一副三足鸟的花纹,那细小的纹路里鎏染着黄铜,北信君死小器的,不肯用真黄金做漆,还是用了黄铜。工匠们把黄铜铸成铜板,然后切割开来,再把一根根细条用锤子打成他们要的粗细,然后把铁甲加热填塞到铁甲上的纹缝里,这样就形成了北信君胸甲黑中金纹的花案,粗粗一看,十分的华美,但做价却是并不昂贵。这种事放在别国是一定要给贵族们笑的,但北信君我行我素。
    好在的是,这件胸甲还带上了鸟爪吞肩兽。可以护肩,比光光的胸甲要威风多了。
    但披风就有点俗了,不是绸的,也不是纤的,而是细毡布。上面织就着暗纹花。
    当然,北信君身上还有一样出彩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头盔,北信君现在戴着一顶头盔。这只头盔与众不同,是三面四相盔。在头盔的左右和后方,都有一副希腊式的写实人面。盔的正面顶上,还有一张可以拉下来的面具,这样,就形成了四面。这顶头盔同样是纪老实和他的女儿也就是北信君的义女纪嫣然上的贡品,北信君深喜这种甲具,就戴出来了。似这样的甲,不是看它的价值,而是看它的做工与新意!
    “君上看来是一夜没睡。”王良细声揶揄。北信君道:“小孩子一直闹,拉了两回屎,钟离脸都白了!”王良点头道:“难怪城门令来报,你把秦扁鹊给拉去了,害他半夜开城门,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北信君奇道:“城门令连这种事都要报么?”王良笑道:“你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郁郅城,是我们东骑国的首都,你还有没有一点国君的意识?国都之内的事,事无大小,都是大事!怎么可以大意轻忽?对了,你让我下令在白于山建立大型马场,我已经下达了命令,不过君上说一定要在高高的山上,这是怎么回事?君上知不知道很费人工的。”北信君道:“那是阿哈尔捷金马,这种马就是喜欢生活在高山上,本君不是怕别的,但得到这批马不容易,本君要好好养,争取让有一天,可以成立一支纯阿哈尔捷金马的轻骑兵!”王良道:“纯轻骑兵吗?”北信君道:“对,他们不穿甲具,只带一把长弧刀,一张弓或弩,带足了箭支,就是这样。我们现在的骑兵虽然好,但还是穿着甲。”
    王良犹豫道:“那样的话,岂不是不能近战?”北信君道:“这支轻骑兵成立,就不是用于近战的,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本君的敌人分心,拿不出全力和本君战斗,在兵法上,这叫打不死你恶心死你!”王良“卟哧”一笑,道:“兵法有这一条么?”北信君道:“但是有实例,比如说女相你会剑术吧!”王良一扬下巴,少有的露出少女姿态道:“会一点。”她说会一点,岂止是一点,自然是真有两把刷子的,一流不行,二流还是没有问题的。
    北信君道:“但你和一个打不过你的人打,那个人打不过你,但他突然脱下了裤子,在你面前拉屎,你觉得如何?要是你上前杀他,他抓起自己的屎丢你,你又如何?”王良怒道:“滚,没你这样比喻的!”北信君笑道:“话糙理不糙。你想啊,本君建立这支跑起来没有人追得上的骑兵,只有我们跑去骚扰人家,只有我们去向敌人射箭,可敌人想打想追都碰不着我们,这得多恶心人?”王良吃受不起,推开北信君道:“人来了!”
    果然,人来了,北信君大步向自己的王座上去了。这张王座充满了北信君的恶趣味,在座椅的四腿上,扶手上,都有着人骨的饰物。座后,还有一个巨大的牛头骨背。老熊皮厚厚的铺在上面,座下有一个脚凳,在扶手边还有一个厚毡包的软枕。用来架着胳膊。而北信君的座椅更是立在一个高地一尺的小台子上。如此,北信君就有一种虽然坐着,却不比人站着低的感觉。在座椅的两边,放着茶几,一边放着茶水,一边有侍女刚刚送上了小点心。还有两个侍女已经主动的到了座椅的后面束手垂立。
    正文 第四百七十章:招民令
     更新时间:2010…1…10 21:46:01 本章字数:5309
愚饰邪、善愈、任弗、朴鄙、令考其、因之然、势必齐、韩多、比正、避纯粹、周丰、戚师、陈规、石明、谷涉、冉冉、辅子彻、辅子洵、桑净、水若、车芸、屈娴、陆承轩、夏柔、桑纹锦、白舆、柒金茧、何然、皇甫慕云、皇甫朝云、梁错、左震河等一一从四面高楼上而下。一时间,东骑郁郅城里大约五十余名臣子一一到齐。他们分执法,执政,立于左右两班,看得出来,虽然北信君没有开过一次的朝会,但他们本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
    王良的座位就在北信君的下首。她自然而然的倾身到一侧,那里有一支竖起的铜管,王良把上面的木塞拿下,然后道:“后房,给众臣上茶点!”不消一会儿,一队侍女就出来了,她们的人数并不多,但却推着小车子,把杯子送到了每一个人的面前,然后倒上了热茶,还在边上放上了一两样不一的小点心,有米糕,有面饼,种类不一。
    王良见众臣子都有尴尬不由得笑了,道:“大家不要紧张,你们往日里在本相的殿室里吵得要吃人似的,现在却怕什么?君上归国,勤于政,这是好事,往日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她正要说由君上处理解决,北信君却是怕了,大叫道:“住口!各位臣工,往日怎么处理的,以后还是找女相,本君不管这些琐事。”王良拿起茶杯道:“但不知君上要管什么?”
    北信君咬咬牙,道:“这次本君上朝,有三件事情,要对大家说!”众臣子一躬道:“请君上示下!”北信君感叹,瞧瞧,分离的时间长了,这里面的人都不怎么敢和他说话了。在过去,这里面的老人儿,如周丰、戚师、陈规、石明、谷涉、冉冉都和北信君在一起面对面说笑过。当北信君从齐国回来的时候,也和愚饰邪、善愈、任弗、朴鄙、令考其、因之然、势必齐、韩多、比正、避纯粹等法学士子们说长道短,议下天法学的优劣。更是和墨家弟子们折节下交,那时也不见这些人如此恭敬呀。看来地盘大了,权势重了,在这些臣子的心里,已经拿北信君当成了一个大国的君主看待了。
    想想这也是正常的,现在的郁郅城,实就里说,纵然不及大梁的富丽,不如燕蓟的古朴,不如邯郸的热闹,不如临淄的繁华,但却另有一种新奇妙趣在里面。对于这些人来说,郁郅要食天下无双,要穿衣饰千奇,要住房屋百怪却又不失整洁,在生活上,整个城市给墨家的“自来水”迷住了,先进的厕所方便的手纸,卫生的垃圾站,还有方便的下水道供排污水,这是纵东方六国也不及的先进大城!唯一欠缺的,就是人口太少了。现在的郁郅人太少了,走在街上,虽然街道干净平整,一块块青石磊磊有序,一排排的树木使得空气清新,特别是家家户户门口特色的草坪、花圃,更是让一众文人士子迷恋不已。在郁郅,东骑人占了三万,余下四万竟然都是魏、赵、齐、楚等士子商人租购的。就是这样,还有一大批空房,就是没有人住哇!可没有法子,东骑建立的太快了,它的威名还没有大到可以无分类别的吸收外国人进入的地步!
    北信君感叹之后,深深的体会到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要努力的道理。他道:“本君说的第一件事,是这次出征,大获全功,当然,这离不开诸位打理好了安定的后方,所以前方将士们才可以克敌立功!”众臣再道:“恭喜君上!”但说话的声音,大多数并无多少的惊喜之意。这一点不足为奇,因为在其它的国家,比如说朝堂上,是分文武两班的。但看东骑的朝堂就明白了,东骑人分的是法政两班,一部治政,一部治法,两者相辅相成,治政的只管治政,管法的只管理法。虽然在这两者间有交集,但却有足够的法令可以施行,要怎么做,参考法律就是了,如果法有问题,就上提到议会讨论,一般来说,这种治政方法如同流水一样,一点问题也没有,就算是有,也是极个别的小问题,不足为道。相比秦国卫鞅变法那种到处割手指切脚趾削鼻子做苦役的变法,东骑的法太让人容易接受了。
    百姓们少了对法莫名其妙的畏惧,而是从畏法走到了懂法上来。秦国不行教育,和那些老百姓讲道理他们**都不明白,用强硬的办法,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但北信君是一个重理的人,要告诉百姓,为什么定立这条法,这条法有什么作用。当然,不是没有人提歪理的,但这种人正常太少,不理他,小民百姓,还真敢和国府对抗不成?再加上东骑国没有俗套的贵族,自然谈不上侵害到了谁的利益,反而是九成九的人都得到了大利,于是东骑的法就如此顺利的进行着。一年的时间,上百名的士子们投身入到了法家,学着法学,他们在东骑混得如鱼得水,纵然百姓不识字,也是给管理的仅仅有条。
    而治政者也是容易,这一点是要实学的,各个的农吏一般都是会种地给北信君教导过的老东骑人,对于如何施肥,如何下种,均匀播种,又如何使用马拉犁具,如何使用水车车水,如何打井,如何挖地窑,如何养兔,如何种蘑菇,精到的不行。至于商者,他们在东骑虽然行有规,来有矩,受到监视……这是防止坐间。东骑的秘密太多,保密制度更是深入到了每个人的人心,甚至东骑出台了《东骑**法》,规定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小秘密,任何限定的秘密给别人无故的探知宣扬都是犯罪!或者标明了不可以进出的地方你进了,这也是犯罪,东骑最大的一条法令是,哪怕是平民的房间,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时候,纵东骑王北信君也不可以随意进入。但东骑没有关税,而且东骑的商品太多了,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让商人对此趋之若鹜,大商还有犹豫,但一些小商人,几乎都跑到了东骑来定居,特别是秦国的一些小商人,甚至老雍城、云阳、频阳、眉郡、杜县、蓝田……就连阴密都有人往东骑跑!这些人秦人叫逃法者,但东骑人叫自由者!
    无论从哪点说,卫鞅重农抑商的法中,对商的打压太严重了。一户商户,行商破产,居然就要当奴!这从哪一点来说都是说不过去的!商业充满了风险,给这样的一条绳子一套,哪个商人还能平心静气的做生意?一度的,连街边卖肉的里面,你都找不到一个秦国的本国人。秦国的商业,渐渐的沦落到了东骑国和魏、楚、齐诸国的手里。在历史上,最后,留在秦国最多的商人是魏商和齐商。但现在不同了,而是东骑商人!不仅如此,在北信君回国后,由于加大了纸币的印刷,所以东骑一次性定下了在秦国投资一万万钱的计划,本来是要投五万万钱的,但由于想到万一把秦国喂的太足,会一下子吃掉东骑,所以不得不缓了。
    法与政的结合,让东骑在政事上没有问题,但却把东骑的官员们剥离于军事之外。
    比如说魏国,吴起也好,老公叔也罢,包括现在的公子卬,无不是对军事政事都指指点点的人。特别是在当时,一些文人由于允文允武,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