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黛玉’-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是真心期望她身体健康、长寿。
黛玉意欲回礼给探春,让紫鹃端出她才购得的首饰给探春瞧。
“过了母亲的周年后,王嬷嬷给我置办的首饰,我因素净惯了的,没戴它。是今年的新样式,不贵重,妹妹瞧瞧,有喜欢的尽管挑几件,另替迎春姐姐和惜春妹妹也挑一个,算作我生日的回礼。”
探春因和黛玉十分熟捻,也不客气。大方的从里面分别拿了宝蓝点翠珠钗、镶宝双层花蝶鎏金银簪和白玉嵌珠翠玉簪。探春欢喜的把玉簪插到自己的头上,另两只则让诗书送给迎春和惜春。
黛玉见探春喜欢玉簪,从里头又拿了一只灵芝竹节纹玉簪递给探春,神秘兮兮道:“你送我礼物了,她们没送,我自要多给你一个!”
探春更开心了,命翠墨把黛玉送的簪子也插到头上,心里觉着林姐姐待她比别的姊妹更情深,颇有些庆幸得意。把这种感觉悄悄地埋在心里,当成一个小秘密,谁也不告诉去。
、5第四章 宝钗进府
探春更开心了,命翠墨把黛玉送的簪子也插到头上,心里觉着林姐姐待她比别的姊妹更情深,颇有些庆幸得意。把这种感觉悄悄地埋在心里,当成一个小秘密,谁也不告诉去。
过了几日,王夫人那边打发人来告知老太太,说是薛家那边来信儿了,不日便到京都。老太太点头应下,笑着告知黛玉、探春等人她们又多了个姊妹来。
赶巧宝玉下学归来,听到这个消息,粘着贾母问宝钗的名字、性情。
贾母笑道:“我也没见过她,她来了你便晓得了。”
引发三春姊妹、宝玉的好奇,聚在一起唧唧喳喳八卦起薛家人,当然,他们不忘把黛玉拉入她们的八卦团队。
惜春怕兮兮的道:“听说薛姨妈的儿子打死了人,妹妹和他同根,也必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离远远的好。”
探春道:“我倒听说这位要来的宝姐姐和她长兄不同,为人从容豁达,才德兼备,听说她此来是为侍选的,充作公主郡主的才人赞善。”
宝玉听着点头,眼睛亮起来:“那她将来便和大姐一样了。”脸色突然由喜转悲道:“只怕进去之后,再难见上一面。”
人家压根没打算侍选,他倒先愁上了!
黛玉想到这噗嗤笑了,引得宝玉等人侧目。宝玉觉着是他的话逗林妹妹笑的,内心颇有成就感,也跟着黛玉笑。探春等人则问黛玉到底因为什么笑。
黛玉看眼宝玉,伸出食指指向他。
宝玉沾沾自喜,大有孤独很久终于找到知己的激动之情。他凑近黛玉身边问:“你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
“我笑你看不穿,愁太多。宝姐姐还没来呢,还没参加侍选呢,你便伤心到侍选之后的事儿了。若我说,将来事将来想将来做。天有不测风云,人和事儿也是,变数多着呢,你料理好现在,再去想将来的事吧。”
“嘿嘿,林妹妹说的是,是我思虑太多了。”宝玉赶忙赔礼,笑嘻嘻赞同黛玉的教训,还不忘顺嘴赞美几句黛玉。
迎春等人无奈的看着宝玉叹气,他没救了。
“林姐姐,你觉得她如何?”
惜春战战兢兢地问,她担心要来的这位宝姐姐和他的混账哥哥一样。刚听黛玉的话,觉得她似是和自己是一条路上的。
黛玉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默了一会儿,引得宝玉、迎春、探春十足的注意力。三人集中精神盯着黛玉的小嘴,等待最终答案。
黛玉抿住嘴角,摇摇头。说明道:“人没见过,不好评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啊?三人失望的叹气,骂黛玉戏弄他们。倒是一直立在旁边王夫人翘起了嘴角,瞥一眼黛玉。
薛家到贾府那日,天气大好,万物复苏,贾母院里的大树上竟多了一只喜鹊窝。
黛玉并着众人扶着贾母去看,笑言:“不日必有喜事到家了,外孙女儿在这先恭喜外祖母。”
贾母紧拉着黛玉和宝玉的手,左看看右看看,笑得合不拢嘴。
王夫人握紧了手里的佛珠,笑着对贾母道:“可巧它们来这做窝,妹妹今日也到了,可谓是双喜临门。”
贾母笑着点头,直言道:“喜事不怕多,不怕多,越多越好。♀疯狂的多塔”
不一会儿,便见丫鬟婆子们簇拥着一对母女进院,年长的面带笑容的一派慈祥,年小的容貌端丽富贵喜气,必是薛姨妈和她的女儿薛宝钗了。老太太带着众人迎她入屋,互相寒暄之后,薛姨妈将人情土物酬献出去。贾母带着她一一见过家中各人等,而后命人摆宴席接风。
几位长辈自然坐在主桌上,宝钗是客,她理应跟着薛姨妈坐在贾母身边的,因见李黛玉、宝玉、三春姊妹自在的坐了一桌,便和贾母请罪,跟着坐过去。探春和宝玉皆起身给宝钗让地方,一边是挨着宝玉、黛玉,一边是挨着迎春、探春。宝钗眼珠子俏皮的眨了眨,谢过宝玉,坐到了探春和迎春身边。
黛玉把宝钗的行止看进眼里,不禁心下暗暗佩服这个宝钗。她不但人长得玲珑漂亮,性格也机灵的厉害。座位看似是随便选的,其实不是,宝钗是经过周密的思考的。宝钗肯定是看出了宝玉脾气好,被拒绝也不会恼什么。但若换成姑娘们这边就未必了,毕竟丫头们的年纪小,又是女孩,是最爱计较的。所以,为了谁都不得罪,宝钗才选择坐在探春边上。
果然,宝钗在那边坐下后,迎春得意地对宝玉显摆:“人没到你那。”迎春故意笑话宝玉不招人喜欢。
宝玉倒不介怀,笑呵呵的说宝钗是客,随便坐哪都好。另特意吩咐上菜的丫鬟,将京城那些特色菜全摆在宝钗前头。
宝钗笑得甜甜的,看宝玉的眼睛里徒增了几分热诚和好感。她诚心谢过宝玉,便按照宝玉的推荐,依次品尝桌上的菜品。
京都城的特色菜不过是清蒸熏烤油炸,多是以肉为主。因宝玉的吩咐,桌上菜品的摆放便形成了荤素各半的情形。
宝钗思忖宝玉、黛玉等正是年轻爱吃肉的年纪,她一人独占不好,便问宝玉、黛玉要不要吃,还是把菜品调换匀称比较好。
探春对宝钗笑道:“林姐姐身子弱,很少食肉的。宝二哥吃什么都行,宝姐姐不必管他们。”
“是么?”宝钗好奇的看向黛玉,眨巴两眼。
黛玉此时正淡定的夹着一片大菜叶子往嘴里送,听见宝钗和她说话,将菜叶子夹到碟子里,温笑对宝钗点头。她着看桌那边的山珍海味,浅舒口气,眼底闪过一丝哀戚,。
宝钗表示同情的对黛玉一笑,而后也不说什么了。她夹了一块清蒸鸭肉放进嘴里,细细的咀嚼着,眉眼露出幸福之色。
黛玉抿嘴,垂目,慢悠悠的把菜叶子塞进嘴里。哼,她做兔子已经好多年,早习惯吃素了。挑衅什么的对她来说根本不构成威胁!
黛玉吃着吃着,余光不自觉的扫向桌子上那只距离她很遥远的黄酒清蒸鸭,偷偷地很吸一口气。太残忍了,特么的连香味儿都不让她闻。
吃完饭,黛玉自觉地滚回去看书。前两日他从宝玉的书案上找到一本《洗冤录集》,宝玉因年轻好奇,弄来看看,随便翻看两页觉得无趣便丢在那儿了。黛玉却觉得有趣,看得十分上瘾。这几日饭后,必会翻看几页。
再说薛家人被安排到梨香院,此处与贾母、王夫人的住处相离较近。每日饭后,薛姨妈时常过来与贾母闲谈,宝钗也跟着她母亲来,去找黛玉、迎春等人,约着大家一起看书下棋或是做女红。
宝钗年纪最长,打小又帮衬过母亲管理家事,想法主意什么的自然比别人正。故姊妹们聚在一起,常由她攒头提意见和想法。
黛玉向来是特立独行的,凡是喜欢按自己的心意来,不喜欢依从别人。这就造成了宝钗和黛玉之间,产生了小小的可调和却没被调和的矛盾。
黛玉最近因迷上了看书,正上瘾。宝钗提议众人看书时,她看书;宝钗提议下棋时,她还是看书;宝钗提议绣花时,她依旧是看书;宝钗提议……她总是看书。
黛玉的坚持,令宝钗起初的耐心被磨得精光。既然黛玉不合群,宝钗便也不带着黛玉玩儿,勿自地联合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一起,玩玩闹闹说说笑笑。后来时间久了,就成为一种习惯,再也不去找黛玉了,整日只和三春姊妹黏在一起。
一日贾母和薛姨妈牌打累了,便打算去瞧瞧外孙女孙女们,因见到宝钗和三春姊妹在一处玩耍,偏没了黛玉的身影。贾母心里计较起来,去黛玉房里瞧,竟发现她的宝贝外孙女儿一个人躲在房里头读书。
贾母便问守门的小丫鬟:“这些日子林丫头有没有和宝丫头她们来往?”小丫鬟摇摇头。
这状况,让贾母不禁开始多想了。
薛家人当初来京目的是说得清清楚楚,送宝丫头进宫待选。贾母正因为清楚这点,又念及二媳妇多年管家辛勤妥当的情分上,才暂且留下薛家的。和薛家人渐渐地相处些时日,贾母见宝钗还算安分守己,随分从容,像是个识大体的好姑娘,才有了让她们常住下的心思。即便知道薛家人没有为她的待选做准备,也没起什么其它的怀疑。
贾母心中合计着:宝钗是故意排挤黛玉,还是无意的?如果是真的,推敲起来,薛家人莫不是以宝钗侍选为借口,看上宝玉了?宝玉家世好,模样好,性情又随和谦逊,将来对他的妻子自然温和恭敬。薛家人看上了宝玉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这争可以,要正大光明的来,排挤她的小孙女儿算怎么回事?
贾母想到此,立时对宝钗不满起来。贾母心底起了一层怒气,面上依旧和善的笑着,没表现出来。她立在门口,问黛玉:“怎么不去和姊妹们玩?”
黛玉看得正入神,突然听到有声音,吓得把手背到身后去。见是贾母,赶忙把书塞进靠垫之下,前去扶着她。
贾母把黛玉的受惊动作看在眼里,脸色阴了下来,严肃的问她:“你瞒我作甚么?”
、6第五章 换住所
“这个……”黛玉低头表示认错,她没想到贾母会这么发火。♀奥术神座洗冤录而已,又不是什么□,只是内容和死人近了那么一点,这古人忌讳也太多了。黛玉不好向贾母解释她喜欢看《洗冤录集》的缘由,总不能说她这个古代女子喜欢研究死尸或者破案悬疑什么的。
贾母见黛玉支支吾吾的说不清楚,认定这孩子心善,不想背着姊妹们告小状。想到黛玉的孤苦伶仃,想到她这个做外祖母的没照顾周到,贾母顿时心酸起来,眼角泛出眼泪,一把搂住黛玉,哭诉她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女儿。
黛玉骇然,她万没想到她看本《洗冤录集》会牵涉到本尊的亡母。眼泪什么的她最害怕了,赶紧拿着小帕子给贾母擦眼泪,连连向贾母道歉,说她错了。
贾母听黛玉如此和善谦让,更心疼黛玉,也更恨更气了,哭得更厉了。
黛玉没了办法,只好也跟着干嚎。得幸鸳鸯、紫鹃等人来劝,终于劝住了贾母。
贾母怜爱的捧着黛玉的小脸,夸赞道:“多懂事儿的孩子。”
黛玉惶惶然,有些不好意思,钻进贾母的怀里。
贾母觉着黛玉委屈,便问她有没有什么愿望之类的。
说到愿望,黛玉确实有两个,她正愁没机会说,如今贾母主动问了正好。
第一件,就是这三年来她一直住在碧纱橱里,宝玉住外面。按理说她过了十岁,该到古代男女大防的年纪,可贾母却并没有把她和宝玉分开的意思。就算是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亲兄妹也没有住在同一间套房里的,更何况她们是表兄妹。♀修真老师生活录黛玉是个比较注重**的人,她想给自己争取一间房,单独的那种。第二件事儿就是那位真爱爹,林如海,她白占了本尊的身体,得感恩,得替本尊尽孝道啊。
这头一件事的表达必须要委婉,考虑到她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黛玉不好明目张胆的告诉贾母‘我要分居’;而是选择了一种婉约的方式:“清明快到了,外孙女儿想去庙里斋戒半月,为母诵经写文。”
贾母一听,欣慰的拍拍黛玉的背后,夸她孝顺。思及外孙女儿这三年来穿素吃素,可说为她亡母尽够了缅怀之情;三年守丧之期已过,这丫头仍懂得贤孝祭奠亡母,这份诚心和诚意着实难求。贾母自然支持她,只是这黛玉去庙里诵经,她不放心,黛玉身子本来就弱,庙里的日子那样清苦,她一旦受不住可怎生好。
“斋戒诵经何必去庙里,在家也可以。”贾母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断不能放黛玉走的。况如今出了宝钗这个状况,便更不能了,必不能让薛家人白白占了上风。贾母思衬了一会儿,道:“心诚不分内外,你在家里头斋戒也是可以的,回头我叫人把翠玉阁拾掇出来,再给你布置个佛堂,你便住在那儿,每日诵经也方便。”
黛玉遂了心愿,有点小激动,她怕贾母看出来,敛住兴奋,垂着眸子点头。
殊不知贾母把这神情当成是黛玉的委屈,心疼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晚饭时候,贾母没什么胃口。王熙凤怕老太太夜里饿着,吩咐厨子炖一盅烂烂的银耳莲子枸杞粥在锅里温着。
王熙凤回去用了晚饭,正准备早些歇息,王夫人打发金钏儿叫她过去。这么晚差人叫她,王熙凤猜王夫人必有什么紧要的事儿,赶紧披了件衣裳,急忙跑去。到了王夫人那里,却没听到什么吩咐,王夫人只叫她坐下来陪着喝茶。(警途)
王熙凤料想王夫人有心事,多笑少说话。果然,王夫人闲扯了一会儿,才说到正题上。
“老太太总用不下饭,是我们做媳妇的照料不周,明儿个你吩咐厨娘研究几样合她胃口的新鲜样儿。厨子不得懒,每年只那几样轮着来,别说她老人家,哥儿姐儿的也吃腻了。”
王熙凤浅笑着应下,心里想着老太太胃口不好只怕不是饭菜的问题。
王夫人似也有此怀疑,后来才会问出:“今儿她遇见什么事了么?”
‘老太太上午还精神的和薛姨妈玩牌,去趟黛玉房里之后情绪便不大好了。’王熙凤想起了平儿的回报,思虑着要不要和王夫人说,转念想不做准的事还是不说为妙,免得让她成了谣言的祸首。故只和王夫人摇头表示不知道。
王夫人也没多想,捻着手里的佛珠不作声。闷了一会儿,见天色晚了,叫王熙凤回去。等王熙凤临要走到门口了,突然开口道:“险些忘了,明儿你差人把翠玉阁清理了,捡个僻静的屋子布置成佛堂。”
王熙凤惊讶:“是太太用?”
王夫人弯起一边嘴角,冷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