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嫡女吉祥 >

第96章

嫡女吉祥-第96章

小说: 嫡女吉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没有说完庄崇礼就把喝了一半的汤放到了炕几之上,眉头紧皱,“这倒难了……”
秦姨娘将那汤碗端到一旁,也不着急招呼小丫鬟撤桌子,只笑道,“老爷莫急,不如,明儿个我差个得力的管事妈妈过去,跟段家那边通个气,就算是段家对二小姐更有意思,也得顾着贵妃娘娘的颜面不是?”
不止如此,还有皇上的脸面,庄崇礼想着今日的事情,额头起了冷汗,今儿皇上可说了,自己那个三弟当年是罪臣,皇上不追究是给庄家脸面,莫要起了什么攀附富贵的心思。说不得自己要给太子送侍妾的事情泄露了出去,此事看来是万万不能提了,定要告诉陶氏,再别让那冯夫人进门才好。
如此想着,便觉得秦姨娘是个懂事的,心里又倚重几分,对陶氏却是添了几分厌恶。
隔日的一早,秦姨娘便派了董妈妈到了段家,如今董妈妈是秦姨娘身边最得力的大管事,刘瑞家的顶了董妈妈管厨房的差事,而刘祥家的却成了厨娘里的头头。
因着知道事情重要,董妈妈一大早便出了府门,可巧段家大夫人没在,段二夫人便将人带了进来,她本身对这门亲事就不赞同,便将人晾在了那里,谁知有人报给了老夫人。
自有人领了董妈妈去见老夫人,董妈妈先是行了大礼,便又照着之前秦姨娘的嘱咐道,“老太太万福,我们太太上回给府上送庚帖送的急,今儿突然想起,便差奴婢来问问,若是便宜,就看上一眼,免得出了差错”
段老夫人听了呵呵一笑,眼中透出一丝精光,“如何会出差错,庄夫人也太小心了”
说着便有人赏了董妈妈,便要领人下去,董妈妈见了心里觉得不对,但又不能赖着,只好行了礼退了,待出了老夫人住的院子,方跟那小丫鬟打听段家大夫人的去向,那小丫鬟却是嘴紧的很,只说不知道。
二人还没到二门,就见不远处乱了起来,还有几个小丫鬟往里面跑,董妈妈只听着说什么,“好大的排场”又说,“太监”心里不由一惊,扭头向那小丫鬟道,“哎哟,不知道是不是早上吃了什么东西,只觉得肚子疼,向姐姐借个方便。”
那小丫鬟本想着去看热闹,如今听了便往来时的假山处一指,只让董妈妈快去,董妈妈转身往那假山处跑去,却是一步三回头的,看着那热闹,如此热闹过去,说不得段家大夫人也就回来了。
就在此时,庄家的二门处也是热闹非凡,宫中传了贵妃娘娘的口谕,只说文竹贤良淑德,与段家二公子段明熙是天赐良缘,特地赐婚于二人。
跪在临时铺了锦缎的地上,文竹额头点地,不敢出声,只觉得心快要从肚子里跳了出来,连膝盖都不觉得疼了,脑袋里却是一片空白。

第一百八十八章 姻缘

文竹的亲事终于落定,最高兴的算是汤氏,眼看罗家迎娶的日子将近,自己过了八月十五便也要回转。如今是贵妃赐婚,虽然中间所有波折,但那段公子她也见过,人才确是不错,便写了信给老太太,又在信中询问婚期与嫁妆之事。
与之相反,最不高兴的人便是陶氏了,赐婚的那日下午,秦姨娘就被叫进主院训了一个时辰还多,所言不过是些许小事,之字不提那庚帖。秦姨娘心中有数,只是听了也不吭声,只由着陶氏骂,陶氏骂的口干舌燥,却见秦姨娘不哭不闹,只是垂手而立,气的摔了几个茶盏。
偏巧董妈妈来问晚饭,因着庄崇礼今儿不轮值,是要回府用饭的,陶氏没办法,只好气哼哼的撵了秦姨娘出去。
只是陶氏的气还没消,一连几日都没给文竹好脸色。汤氏每日忙着去罗家,没有时间呆在府里。于是陶氏便将任姑姑请来,让任姑姑好生教授,务必严格。任姑姑倒是嘴上应了,回头却是该如何便如何,愣是不将陶氏的话放在心里。
这一日,因着文淑不适,文慧、文竹二人也跟着沾光,休息了一日。文慧从退亲之后,便病了一场,虽不碍事,却在床上躺了几日,好不容易好了,便又被任姑姑敲打,如今身子还好,只是脸色仍有些惨白。
待到傍晚十分,两人用了晚饭,便坐在院子里,一面吃着瓜果,一面等汤氏回来。罗家迎娶就在数日后,汤氏最近几日又忙起来,都是用了晚饭再回。
“六小姐,如今天气凉了,您披上这个”琉璃取了绢纱的披风出来,披在文竹的身上。
文竹不由嗔怒道,“不过是在自家院子,这太阳也刚落,哪有这么娇气”
文慧瞥了一眼琉璃,不由打趣起来,“好个伶俐的丫头,不愧是老太太调教出来的。也不知道你们小姐要给你找个什么样的姑爷才满意”
琉璃听了脸色一红,便回了屋子,再不敢出来。
偏那边青桔也从屋子里出来,端了一张漆盘,盘上放了两碗汤羹,“两位小姐,如今天气凉了,但又开始燥起来,喝一碗冰糖炖雪梨,润一润”
文竹便也不着文慧的样子打趣道,“好个贴心的丫头,果然是姐姐教出来的,也不知道要便宜了哪个?”
羞的青桔把漆盘放到院中的石桌上,也不端下,扭头就走了回去。
“看你,把人都吓跑了”文慧说着,亲自将那汤羹端下,递到文竹跟前。
看了一眼,那青花瓷碗里,泛黄的雪梨中带着点点红,却是放了温补的枸杞。青桔比青杏倒是小了半岁,但如今也有十六,而青杏却是快十七了。按规矩,青杏明年就可以出府了,文竹便想着,在汤氏离京之前,便将青杏嫁出去。
只可惜琉璃如今二十有一,却仍没有合适的,庄府里的管事,琉璃没有看上一个,若不在自己出嫁前嫁出去,就只有留在府里或是跟自己走两条路。
跟自己去段府倒也不是不行,但陪嫁丫头是有定数的,年纪也有讲究,琉璃的确大了些。但若是留在府里,别说琉璃,连自己也不放心。
如此想着,就见青杏从门院进来,一脸的笑意,心里不由一动,或者此事让青杏去办也未尝不可。
于是,便朝着青杏招手,“这是去哪儿了?”
青杏几步跑了过来,“四小姐、六小姐。奴婢刚刚见了崔二哥,他说,老家来信了,便让我给四夫人捎过来”
文竹脸上一红,低头不语,前几日汤氏曾给老家去信,说了她的亲事。但转而一想,以往这信来回总要近半个月,哪有这么几日就回的。便抬头问道,“崔管事可说了什么事?”
“说是过了年大少奶奶跟大少爷一起上京呢”青杏笑嘻嘻的道,“如此一来,双福是肯定要来的”
文竹心里明白,便轻笑道,“这样最好,我还想着干脆在婶娘在的时候,就把你嫁出去,若是大嫂要来,便等她来办,也是一样”
“小姐”青杏羞恼着将信塞到了文竹的手里,扭头回了屋。
文慧掩嘴轻笑道,“好不容易来个干活儿的,又被你给吓跑了”
“谁被吓跑了?”汤氏的声音响起,二人不由同时迎了过去,文竹又将那封老家来信呈了上去。
回了屋子,汤氏换了家常衣裳,便坐在卧榻上看信,脸色也渐渐浓重起来。
文竹和文慧对视一眼,不由都有些吃惊。
“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咱们这样的家族,除非是像你六妹妹那样,得贵妃娘娘赐婚,不然,总要问过你们的意思。你父亲的信中已经言明,与你指腹为婚的路家已经上门提亲,只是他又说,若是咱们在京中看好了人家,就将路家推却,想来隔了这么多年,你父亲又不是官身,他家也不会很热衷……”汤氏看着文慧病了多日,略带惨白的脸色,心中不由担心,她倒觉得这路家倒是极有诚信,但那顾家的事情,文慧总是有心结的。
“文慧这几日,让婶娘担心了。”这话说出来,倒让汤氏心中一暖,她虽觉得这个侄女没有文竹贴心懂事,却也没有什么心眼,既然是这样说,自然是明白自己的意思的。
果然,文慧顿了一顿,艰难的点了点头,“若是婶娘和父亲都觉得好,文慧也无异议。”
文竹诧异的看着文慧,自重生以来,自己认识的这个文慧,便无一日不想着嫁入富贵之家,虽与文淑不同,文慧对于皇家贵族没有特别的爱好,但找一个还算有钱的官宦人家却是她的底线。
那个所谓指腹为婚的男人,是个白身,家中也不富裕,是她极为不愿意提起的,如今,却答应的这样轻松,这样随意,难免让人有些好奇。
看着文竹投来的目光,文慧叹了口气,“那日咱们在兴化寺中,小和尚跟我说,姻缘是天定,以往我是不信的,如今,却是信了”
看来这一次顾家对她的打击十分沉重。文慧已经十五,虽还有时间,但京城人家,不比家乡,说不定文慧定过亲的事情早已经在贵夫人中传开,如此还有谁敢上门提亲。
她不聪明,但还好也不是太笨,这一点还是想得通的。文竹一时也放下心来,那个路家,也许并不似她们想像的这样穷。就像,也许那个段公子,也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坏。
因着这门亲事,文竹知道,这回是彻底的把陶氏得罪了,这几天她看自己的眼神,就像刀子一般,让人不敢相对,唯恐一个不小心,她就跳起来大骂自己一顿。显然,她是认为自己那日进宫是跟贵妃娘娘告状去了,可是天地良心,那时候的自己,一直以为那个段明熙是要娶文淑的。这嫉恨,真是太冤了。
只是这份嫉恨,却在罗家迎亲之后,被完全逆转了过来。
罗家迎亲,本是一桩大事,汤氏早早的就做了鲜亮衣裳,又给文慧、文竹也做了两身,陶氏更是不必说,早早的就将文淑的穿戴定了下来,甚至还去奇珍楼里定制了两套头面。
但因为文竹的亲事,陶氏心中颇为不悦,便跟汤氏商量,只道文慧与文竹的亲事已经定了,自当在家中好好做针线,这种场合就不用去了。
汤氏倒没想这么多,但还是问了二人的意思,文竹不置可否,她本来喜静,这种热闹并不喜欢。而文慧最近的心情也不好,便也应了。
于是,到得那日,汤氏与陶氏带着一身盛装的文淑去了罗家。
“哼不就是怕你我抢了二姐的风头谁稀罕”文慧虽应了,却心有怨言,一面说着一面跟文竹一起绣着荷包。
手上的富贵牡丹的荷包已经绣了一半,文竹揉了揉眼睛,轻轻叹道,“二姐转年就十六了,从定亲到出嫁,怎么也得半年一年的,若是那男方家讲规矩,说不得两年都是有的。总不能等她十八、再出嫁吧?那可真是老姑娘了”
“哎,照你这么说,那可千万别,要知道,长幼有序,若是二伯母说,二姐嫁不出去,咱们便也要等着,那可就完了”文慧说着又叹气,倒让文竹心中有些好笑。
“你是要回乡待嫁的,有祖母在,谁敢留你?不过,四姐姐就这么着急嫁出去呀?”文竹的话刚落,便被文慧瞪了一眼,这才住了嘴。
二人又一边说着闲话一边绣花,文竹还特意派了琉璃去厨房,再把青杏叫来,让催管事帮忙打听,看有没有合适的良家男子,只要人好,便要装琉璃放出去,青杏笑着应了,又保证不会说出去,文竹这才罢了。
直到晚上,三人才回了府,但文淑却被小丫头们直接带去了自己院子,听说竟是捂的严实,连脸都看不到。
庄家客院的花厅之中,看到进门的汤氏一脸凝重,文慧与文竹都是一愣,按说今儿是大喜事,可是汤氏的脸上看不到半点喜色。
“婶娘,可是出了什么事了?”二人都担心不已,文竹端了一盏热茶,而文慧又上前扶了汤氏坐下。
汤氏叹了口气,接过文竹递过来的细白瓷茶碗,却道,“哎,不管如何,你二姐姐也算如愿了”
文竹惊讶的与文慧对视了一眼,都知道文淑定然是闹出了事。

第一百八十九章 送别

从汤氏的嘴里,还有水莲四处的打听里,文竹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大概。
文淑终于如愿了,虽然极不光彩,却终于嫁给了安王世子,可惜却不是妃,其位份,还要等世子妃嫁过去之后才能定夺。
文慧也辗转知道了此事,不由语气中带了不屑,“哼二姐姐终于得偿所愿,嫁入了皇家。可那又如何?只说现在还没有名份,且还没嫁过去就得罪了安王府,等她真嫁过去了,又有什么好果子吃”
据说是安王世子前去相贺,不想喝多了,走错了地方,冲撞了文淑。但文竹和文慧都能猜得出来,定然是文淑使了计策,这才有了冲撞一说。被人算计了,安王府怎么可能高兴的把人娶回去?
但不管是谁冲撞了谁,这亲事却是做定了。陶氏不由得脸上带喜,对她而言,这个结果,却是比嫁入段家更让她满意。
两年前,文淑便打了做世子妃的心思,但连边儿也没有轮到,就被长女文竺抢了风头。文竺溺水亡故之后,陶氏还想着把文淑嫁去做侧妃,最终还是不成。如今这亲事果然做下,虽还没有位份,待正妃过门之后,想来侧妃也就自然是自家女儿的。
于是,面对文竹、文慧,甚至是汤氏,鼻孔都要朝到天上去。在陶氏的眼里,她已经是世子的岳母了,浑然不曾想过,只有正妻的娘家才是岳家,文淑再怎样也不过是个妾。
只是让陶氏不爽的是,因冲撞之事,文淑在出嫁前,都不好再出门了。
八月初五,老家的回信到了,说是待过了年,便由大少爷一家上京,顺带着将文竹的嫁妆送来,说是嫁妆,不过是公中出的银钱,到了京城再置办。信中还提到,小六子自立秋以来,身子便不是太好,让汤氏早些回去。
汤氏一见便急了,嚷嚷着要早些回去。连中秋都来不及过,将回乡的日子定在了八月初九。
初八的傍晚,文竹与文慧又一次坐在客院的石凳上。因着怕到时候事情多,秦姨娘便在昨日置办了送别宴,宴上少不得虚情假意了一番,今儿个汤氏又被陶氏请过去说话。
两人相对无言,连着青杏与青桔都躲在屋子里说着悄悄话。文慧这一去,便要远嫁千里,而文竹却是要留在京中了,这一生不知道几时方能见到。
“这签文果然说的很准”文慧拿出一根泛黄的竹签,轻轻放到了石桌之上。
文竹拿过来一看,“富贵荣华南柯梦”她不由吃惊的道,“这,这是兴化寺的那支签?”
那年的冬天,跟着祖母,也是姐妹三人,在那大殿之上,求了三支竹签,不想却被小和尚混在了一处,分不出谁是谁的,但最后却是三人各拿了一支。
“我的那支签应该也在,却不知道被收到了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