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锦哥by竹西 >

第35章

锦哥by竹西-第35章

小说: 锦哥by竹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哥也只是在幼时见过郑明礼,对他的印象也已十分模糊,此时也只能以同样的无措回望着玉哥和无忧。
玉哥看看郑氏,见她哭得伤心,心下便信了三分。再抬头看着三舅舅哭得也是情真意切,她不由两眼一红,也跟着一起哭泣起来。
无忧一脸茫然地望着母亲和玉哥,再看看锦哥,见她没动,便也安静地任由郑明礼搂着。
锦哥本就是个内敛的性子,被郑明礼那么硬拉着,又见他和母亲抱头哭得那么伤心,她只觉得浑身的不自在,却偏偏不能挣脱,只能站在那里木着一张脸静静相陪。
这一幕,看在跟过来的郑明仁和郑明义的眼中,竟都对锦哥生出一丝不喜来。郑明仁看着地上的匕首更是皱了皱眉。
感觉到门口有人,锦哥转过脸去。虽然已经有五六年不见,而且两个舅舅都发了福,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们。见他们看着自己的眼神里都带着不满,她本能地就警觉了起来。
见郑明礼和郑氏哭起来没完,郑明仁终于不耐烦了,喝道:“三弟,好了,快别哭了,老太爷和老太太还都在家里等着呢!”
作者有话要说:很遗憾,没满200,大概我果然还是不行吧……
默默双更

、第五十一章·外祖


直到下了船锦哥才知道,郑家竟派了很大的阵容来接他们。除了三个舅舅外,大舅母余氏和三舅母欧阳氏也来了,还有她三个已婚的表哥表嫂,以及两个表妹。
除此之外,码头边还围着不少的老老少少。见宋家人下船,那些人一下子全都围了上来,都递上贴子说自家老爷是宋文省当年的交好,得知宋公家眷还京,特来接船。
锦哥看了眼中不禁一冷。若是父亲当年真有这诸多的交好,又岂会落得如此这般的凄凉下场。
郑家三兄弟中,老大郑明仁最为狷介,老二郑明义最为圆滑。见此情景,老大郑明仁不由就皱起眉头,刚要吩咐家下把人赶开,郑明义忙出来制止,又做出一副主人的模样接了各方的贴子,将人引到一边去说话了。
郑明仁不耐地冷哼一声,便叫过管家开始安排车马。
因码头人多眼杂,大舅母余氏和三舅母欧阳氏带着众子侄媳妇们都没能下得车来,只在车上和郑氏寒暄了几句,便被郑明仁催着将车赶到一边去了。
这边锦哥和玉哥上了一辆车,郑氏正要和无忧上车,那边郑明礼却忽然叫着无忧的名字,招手叫他过去。
却原来,郑明义已经应付完了那帮“交好”。见那些人散开,路边停着的一辆青篷驴车这才缓缓驶近。车上下来一个小厮,向着郑明义行了一礼,道:“家主人是青阳书院的山长。”说着,也递上一张名贴。
郑明义两眼不由一亮,就连郑明仁听了也忙丢下众人赶了过来。那郑明仁和郑明义同时都向着那张名贴伸出手去,却不想被老三郑明礼横伸出一只胳膊拦住了。
郑明礼连看都不看向两个哥哥,扭头对着无忧叫道:“无忧,过来。”
此时锦哥和玉哥已经先行上了车,无忧正闹着要跟姐姐们同车,不肯跟郑氏一起,忽然听到那边陌生的舅舅叫,便不乐意地低下头去。
因初来乍到,玉哥一直保持着警觉,舅舅那边的动静她全都看在眼里,此时赶紧低声对无忧道:“快过去,别失了礼。”
无忧抬眼看看她,再看看锦哥,只得收起不乐意走了过去。
见他过来,郑明礼一把拉住他,指着那名贴道:“青阳老先生是你父亲的恩师,如今你刚一回来便蒙他赐贴,可见待你之情。无忧,别失了礼数。”说着,竟似有意若无意地瞥了郑明仁和郑明义一眼。
无忧虽然看不懂三个舅舅之间的眉目官司,但他本能地感觉到三舅舅的善意,便听话地上前一步,冲着那小厮恭敬地回了一礼,双手接过贴子。
那小厮又冲他行了一礼,这才爬上那辆青篷驴车,晃晃悠悠地走了。
直到走出老远,驾车的小厮才闷笑一声,扭头对着驴车内道:“看样子,倒是老太爷多虑了,这宋家人也不真就没人护着。”
车内伸出一卷书,“嘭”地一下敲在那小厮的头上,一个青年探头出来责备道:“好好赶你的车。”
*·*·*
郑家来接人的车马,足足有二十辆之多。一行人几乎是招摇着离开码头,如长蛇般向着京城蜿蜒而去。
玉哥透过马车的纱窗向前后看了看,低声对锦哥道:“外祖父是怎么想的?我们是小辈,怎么竟还派了舅舅舅母来接我们?就算有娘在,她也是妹妹,这么做也太出格了。何况那码头也不是个可以让人说话的地方,舅母他们连马车都下不来,也不知道跟来干嘛。知道的,只说是外祖一家心疼我们,不知道的,还当是我们轻狂呢。”
锦哥此时正咳得难受,便捂着额头靠在车厢上,哑声道:“大概是跟那些‘世交’一样,要做个姿态给什么人看吧。”
“做给谁看?”玉哥不解。
“谁知道。”锦哥闭上眼假寐。
父亲还是有罪之身,一家人就算是受了皇命被暗卫接回京,到底还是犯官家眷,照理不该如此张扬。郑家这么兴师动众,还有那些所谓的“交好”的刻意逢迎,到底是为了什么?打死锦哥也不相信他们是看在父亲的情面上。
锦哥想不通,便也就不再去费那个脑筋了,干脆靠着厢壁打起盹来。
*·*·*
车到郑家时,天已近黄昏。因睡了一觉,锦哥的精神终于恢复了一点。和玉哥一同下了车,只见眼前站着一堆丫环婆子,虽然人多,却个个都是垂手肃立,显得规矩十分严谨。
在那些丫环婆子的前方,高瘦的二舅母刘氏如今越显高瘦,见郑氏也下了车,她先用帕子沾了沾眼角,这才迎上去挽住郑氏的手,流着泪笑道:“妹妹可算回来了,这些年老太太都快流尽眼泪了。”
郑氏早在还没看到郑府大门的时候就已经哭开了,此时更是哽咽难当,上前拉着刘氏的手只道了声“二嫂”,便再说不出一个字来。
此时大舅母余氏和三舅母欧阳氏也领着众人过来了。欧阳氏笑道:“二嫂也真是,什么话回屋说不得,倒在这风口里哭起来。锦哥还病着呢,老太太那里怕也巴巴地盼着。”
显见得这欧阳氏和刘氏关系不错,刘氏并不以她的话为意,抹着眼笑道:“看我,一伤心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又对余氏和欧阳氏道:“辛苦大嫂和弟妹了。”一边又吩咐跟去接人的管事嬷嬷去安置宋家的下人和行李。
管事嬷嬷的脸色一阵古怪,却仍旧屈膝一礼,领命下去了。
郑氏和锦哥、无忧都无所谓,只有玉哥一下子涨红了脸。
那刘氏是个聪明的,见管家嬷嬷那样,玉哥又是这模样,便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拉过陪着她一同来迎客的女儿四姑娘郑子贤,道:“可还记得你小姑姑?当年你小姑姑可是最疼你的。”
郑子贤忙上前见礼。不用她母亲吩咐,便又笑着转向锦哥等人:“锦哥姐姐,玉哥妹妹,无忧弟弟,可把你们盼来了。”说着,上前亲亲热热地拉了无忧的手,又问着锦哥的病,和刘氏一同将她们迎进内宅。
见大队人马往内宅走去,余氏不禁冷哼一声,扭头对她的大儿媳徐氏道:“你说,她是真不知道宋家眼下的状况,还是有心故意的?”
徐氏回身招呼小姑子三姑娘郑子盈跟上,假装没听到她的话。
*·*
这几年,因着不断的添丁进口,以及郑家老爷子官职的不断上升,郑家老宅几经修缮,早已不是当年的郑宅了。除了中庭未变,东西两侧都扩建了不少房舍,就连上房都改了布局,新添了个小书房。
郑氏一行人来到上房时,吴氏早已经在廊下踮着脚望着了。母女俩见面,自然又是一番抱头痛哭。哭罢,锦哥几人上前见礼。吴氏见无忧瘦、锦哥病、玉哥也是一脸苍白,想起几个孩子当年那珠圆玉润的模样,眼泪顿时又流了下来,揽着她们一家哭道:“这些年可苦了你们了。”
玉哥向来是个人精,此时即便并不真的想哭,也拿着帕子应着景;锦哥和无忧却只是默默静立一旁,没有任何表示,惹得玉哥悄悄给二人打了好几个眼风。
不一会儿,郑老太爷领着众子侄走了进来。父女祖孙相见,又是一番哭泣安慰。直等郑氏的情绪稳定后,老太太才招呼着各房上前重新见礼。
当年宋家出事时,郑家的子侄都还年幼,如今却已经是开枝散叶,连孙辈都已经有了三个了。
郑老太爷虽已官居吏部尚书,家中却只有一妻一妾,膝下的三儿一女都为正妻吴氏所出。
大老爷郑明仁屋里有一妻二妾,膝下两子两女。除了二儿子是庶出外,其他皆为余氏所出。大儿子郑子霖娶妻徐氏,儿子宝哥今年五岁了;庶子郑子雷娶妻吕氏,育有一女,才刚刚满月;大女儿嫁了户部侍郎沈元庆的长子为妻;二女儿郑子盈今年十五,家族排行第三,是夫妻俩的掌上明珠。
二老爷郑明义和父亲一样,也是一妻一妾,膝下比较单薄,只有一子二女。儿子郑子霆生得肖似其三叔郑明礼,是京城有名的美男,娶妻蒋氏,于去年育有一子宁哥儿,如今才刚刚牙牙学语。二女儿郑子淑为庶出,家族排行老二,今年十六。三女儿郑子贤排行老四,为刘氏嫡出;今年也是十五,品性酷肖其母。
三老爷郑明礼只有一妻欧阳氏,其岳父为翰林大学士欧阳峥。两人育有二子一女。大儿子郑子霏年初才刚刚娶妻,新媳妇韩氏竟不是出自文官之家,而是山西总兵之女。这一婚配差点跌破京城人的眼镜。二女儿郑子净家族排行五姑娘,今年才十二岁,正是天真烂漫之时。小儿子郑子霜虽年仅七岁,却生得人高马大,看着竟比无忧还略高一些。
对于宋家的事,除了几个当家人和入了仕的子弟外,郑家其他人所知并不多,只知道当年这位状元郎姑父犯了事,如今宋家人遇到大赦才得以回京。故而看着锦哥一家,众人眼里不由就带上了几分好奇和打量。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搞乌龙了……
不过没关系,虽然成绩不理想,到底还是有人在看,我会努力的,加油!

、第五十二章·接风


见了这么多的子侄,却拿不出一份见面礼,郑氏脸上不禁一阵发烧,含泪道:“原想着等落了脚后再跟家里联系,竟没想到哥哥嫂嫂们会来接,倒连个见面礼都不曾给备下,真是愧煞了。”
老太太道:“什么见面礼不见面礼的!原还以为你们一家遭了难,我们母女此生再无相见之日,如今蒙佛祖庇佑,你们一家平安回来,这岂不比任何见面礼都好。”说着,搂着郑氏又是一阵大哭。
众人上前又是一番劝解。半晌,老太太才止了泪,拉着郑氏询问他们一家这些年的遭遇。
玉哥怕母亲说出什么不该说的,忙以帕子拭着泪,抢着道:“这些年全靠着当年从家里带出来的金银,倒也没受什么大的磨难。”
别人或许会信了这话,郑老太爷是眼见就要入阁的人,只一眼就看出玉哥是不想在人前失了脸面,便岔开老太太的话,叫过无忧来询问他的学业。
无忧的喋喋不休也只是在两个姐姐面前而已。自下了船后,他就再没说过一个字。此时面对全然陌生的外祖一家,他更是变回以前的那个哑巴无忧,只低着头沉默不语。
越是年长的人,就越是喜欢活泼的孩子,见无忧不吱声,吴氏心里有些别扭,道:“无忧倒是像锦哥,都不爱说话。”
初来乍到,玉哥可不想给外祖母留下不好的印象,且又存心要博得众人的同情,便抹着泪道:“外祖母有所不知,因无忧小时候被歹人打伤,中间整整有五年都不能开口,直到前几天才刚刚能出声而已。姐姐也因受了风寒正病着,倒不是有心怠慢长辈。”
仿佛像是要印证她的话一样,一直不想失礼忍着咳嗽的锦哥,此时终于忍不住咳了两声。只是,这咳嗽若是忍着便能一直忍着,一旦咳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能止得住的。
见她咳得痛苦,无忧忙挣脱老太爷的手,跑过去担忧地拉着锦哥。玉哥也过去替锦哥抚着背。
见他们姐弟如此相亲相爱,郑老太爷不禁一阵点头,忙命人拿了自己的名贴去请太医,一边又亲自过来拉着锦哥姐弟的手,将三人送到老太太身边坐下,扭头对郑氏道:“原本还担心你在家是个娇娇女,遭遇如此大难不知教养子女,如今一看,三个孩子倒是教得很好,辛苦你了。”
一句话直说得郑氏又愧疚难当地哭了起来。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些年因她已心如死灰,不仅没能做个好母亲,甚至还屡屡拖累孩子们。
那吴氏听玉哥说得可怜,再看看无忧的瘦弱和锦哥的病容,顿时就消了别扭,凭添了几分怜惜,也更心疼起女儿来,拉着郑氏道:“好在如今你们都回来了,过去的磨难就不要再提了,以后有我老婆子一口的,就必有你们一口的。”又道:“前两日得了信,说是你们要回来,你几个嫂子带着你侄女、侄媳妇们就赶着把你以前住的院子给收拾了出来。”说着,又转向二媳妇刘氏问道:“如意居那里可准备妥当了?”
刘氏忙上前笑道:“都准备妥了。妹妹那里我派了我屋里的冰蕊去伺候,两个外甥女那边是子淑和子贤屋里的两个大丫头,无忧那边一时没有合适的人手,就让宁哥的奶娘临时过去顶一下。老太太且放心,都是妥当人。等明儿妹妹歇过来了,再叫官媒来让妹妹多挑几个合用的。”
吴氏并不知道宋家没有下人跟来,听了不禁有些诧异,但看着二媳妇瞧过来的眼风,便没再说什么,只是说道:“宁哥还小,离不得奶娘,”又指着身边的一个妈妈道:“叫朱葵家的去侍候无忧,宁哥的奶娘还是回去照顾宁哥吧,那孩子身子骨也不强健,三天两头的病着。”想想,又指了亲信的林妈妈给郑氏用,还要再指两个妈妈给玉哥和锦哥,却被玉哥拦下了。
玉哥道:“今儿才刚来,就蒙舅舅舅母、表哥嫂子们亲自去码头接我们,我们一家早已是满心不安,如今还要抢了外祖母跟前得用的人,岂不是要叫人说我们不知礼?”
她这里劝得情真意切,却架不住吴氏的慈心怜惜,最后她和锦哥屋里还是被各派了一个妈妈。黄妈妈跟着她,洪妈妈跟着锦哥。
见玉哥不再推辞,老太太这才满意了,点着头笑道:“这才对嘛!你们且安心住下,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千万不要外道。有什么想吃的、要用的,就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