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排行榜-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4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3 在100篇中排名:33
历代评点次数:17 在100篇中排名:46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3 在100篇中排名:41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35600 在100篇中排名:23
综合分值:0。4601 总排名:40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 广陵:即扬州。
(2)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东下。武昌位于扬州之西。
指标解析
李白曾因崔颢的《黄鹤楼》搁笔而去,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仍为他留下了不朽的盛名。今天,当人们登楼临江时,嘴角不自觉吟出的还是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
有过江行经历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行船之人在顺流而下时感受到的可能是“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江景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速度,但从送别之人极高极远的视角来看,本来疾速的行船也只是渐渐地变远、缩小。以黄鹤楼之高,凭眺长江之远,孟浩然的船帆要经过多久才能从李白的视线中消失,真是“可想不可说”。行船已消失于天际,多情的诗人仍伫立凝望,清人吴烶说得好:“孤帆远影,以目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李白对孟浩然的情意,远非普通友谊可比。李白出蜀时,年长他十多岁的孟浩然早已凭“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但孟更钟情于山水,萧散疏阔,胸怀洒脱,这与李白希望自己功成名就后“泛五湖,戏沧州”的人生理想颇为相像。“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此诗就道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情意,对李白来讲,孟浩然不仅是前辈,是友人,更是一种理想的化身。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古代,入选它的选本多集中在明清两代,诗评者或称其为“送别诗之祖”、或赞其“语近情遥“、“真仙笔也”。20世纪以来,它的入选率有所提高,成为李白七绝的代表作之一。
第41名 杜甫 旅夜书怀
看他眼中但见星垂、月涌,不见平野、大江;心头但为平野、大江,不为星垂、月涌。千锤万炼,成此奇句,使人读之,咄咄乎怪事矣!
(金圣叹《杜诗解》)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4 在100篇中排名:77
历代评点次数:20 在100篇中排名:2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 在100篇中排名:53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62400 在100篇中排名:60
综合分值:0。4533 总排名:41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1)。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1) 危:高。樯(qiáng):船上的桅杆。
指标解析
如果要为晚年的杜甫作一幅画,那么“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再合适不过的诗意画。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病卒,杜甫失去依靠,五年多来的蜀中生活自此画上句号,遂于五月携家乘舟离开成都。此时的杜甫已是疾病缠身,风烛残年,《旅夜书怀》就是诗人旅途漂泊、孤立无依的真实写照。明代周敬评价这首诗:“写景妙,传情更妙。”其刻画旅夜之景,着重于远近对比,大小相衬。一起句便以“细草”、“微风”、“危樯”、“独舟”勾勒出孤旅情状,但就在这极凄苦、极清冷之际,诗人却突然吟出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极开阔、极雄浑的千古名句。
联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诗,对杜甫这两句诗当有更深的体会。三诗兴象皆大,炼字俱工,王诗“直”、“圆”看似平常却韵味深厚;李诗“随”、“入”贴切山形、水流;杜诗“垂”、“涌”则推陈出新,新奇非常。从句式来看,杜受李的影响更为明显,但变地上之“山”、“江”为天际之“星”、“月”,更“尽”为“阔”,眼界极于天地,胸次大而无形,所以胡应麟称太白虽“壮语”,但杜诗“骨力过之”。王、杜二诗,都勾画出天际相接之景,但王诗二句可以各自独立,杜诗则互文生义;王诗之情形常人可见,但其用字常人道不出,杜诗之情形既非寻常心胸能感知,其用字更非常人可想可道;两诗均为旅途写照,但王诗为出塞而作,情豪景阔,属于写作的顺势心理,杜甫则乱世飘零,能于悲戚情境中展开襟怀,抒写阔景,如此逆势心理在创作中更加难得。
颔联转入议论,“名岂文章著”,体现了老杜人生价值的取向。儒家的“三不朽”以“立德”为首,“立言”殿后,所以尽管曹丕说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话,但历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的儒士莫不更加认可曹植的话:“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辛弃疾如此,陆游如此,“诗圣”杜甫亦如此。“文章之名”于杜甫不足为重,一生不能释怀的“天下之心”或许才是“诗圣”的真正涵义。“官应老病休”既是写实,又是牢骚,既有嗟叹,又有自嘲。孟浩然曾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老杜眼见所谓的“明主”玄宗和“中兴之主”肃宗双双入土,他不是被“弃”,实在是“明主”自身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而自弃于世;故人并未疏远他,实在是乱离之中亲朋“难”为字,“访旧半为鬼”,只有他自身一介“腐儒”,仍空怀理想,飘零于世,像天地间飞来飞去的沙鸥一般,孤苦、彷徨,却仍然不肯、不忍落地堕俗,随波逐流。始终如一的素志、高洁深沉的情怀才是老杜最闪光、也最动人的地方。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在古代的入选率极高,和后期的《登岳阳楼》都是古代选家不会漏选的名作。但是20世纪以来,它的入选率大不如《登岳阳楼》,也不及杜甫的记事乐府和七言律诗,《旅夜书怀》是杜诗中不可轻视的篇章,如此现状似应得到纠正。
第42名 李商隐 马嵬
逐层逆叙,势极错综。“此生休”三字倏然落下,非杜诗无此笔力。
(高士奇辑,何焯评《唐三体诗评》)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74
历代评点次数:18 在100篇中排名:3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3 在100篇中排名:41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37600 在100篇中排名:74
综合分值:0。4499 总排名:42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1),无复鸡人报晓筹(2)。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3),不及卢家有莫愁(4)。
【注释】
(1) 虎旅:指禁军。宵柝(tuò):夜间巡逻报警的梆子。
(2) 鸡人:皇宫中负责报告时间的人,到了鸡叫时,向宫中报晓。
(3) 四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
(4) 莫愁:古代女子名,洛阳人,后嫁卢家为妇。此句讽刺唐玄宗身为帝王,反而不如民间夫妇能够白头相守。
指标解析
历来以明皇和杨妃之恋为素材的作品,前人论述多归罪贵妃,斥其祸国。李商隐的《马嵬》诗却别出心裁,自成机杼,它一起言就否决了方士蓬莱求仙的徒劳和虚无,又选取极富对比和反讽的两组画面,以揭示“此生情休”的既成事实。落句不言妃子,而将讽刺的矛头直指帝王,讽刺其以天子之身竟不能庇一女子,反不如民间夫妇,真是可叹可悲至极。如此论调敢发前人所未发,警醒非常。这首诗历来佳评不绝,除深刻的主旨外,夺人的起势和工极的对偶也堪称典范。它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率非常高,共有10种选本入选,不仅创下了李诗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之冠,而且远远超过白居易《长恨歌》的入选次数,可见古代选家对它何其钟爱。但现当代以后选家对这首诗的热情大不如前,它在选本、文学史和学界的影响,远远不及李商隐的“无题”诗,也再难与《长恨歌》相提并论。
华清出浴图
第43名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意起笔起,意止笔止,真自苏、李得来,不更问津建安。看他一结,却有无限。
(王夫之《唐诗评选》)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1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74
历代评点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5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62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4079 在100篇中排名:98
综合分值:0。4488 总排名:43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1)。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2),晴光转绿(3)。
忽闻歌古调(4),归思欲沾襟。
【注释】
(1) 物候新:由四季景物的不同反映出季节的变化,这里指春天来临。
(2) 淑气:温暖的气候。
(3) (pín):一种生在浅水中的小草。
(4) 古调:这里指陆丞的诗。《早春游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杜审言作此诗和之。
指标解析
今天的文学史在提到杜审言时,一称其为“文章四友”之一,二称之为诗圣“杜甫”之祖。这两个标签大抵以后者更为出名。关于他的诗歌,今人却了解不深。审言其人其实非常自负,《唐才子传》称他“恃高傲才世见疾”,他不仅多次大放厥词,凌轹同辈,甚至对屈原、宋玉都不屑一顾,如此鲜明的个性、惊世的言语使他在当时成为不折不扣的“话题人物”。他的五律也曾得到许学夷的极力称赏,许在《诗源辨体》中说:“审言较沈、宋复称俊逸,而体自整栗,语自雄丽,其气象风格自在,亦是律诗正宗。”后人谈论五律,多言及沈、宋,而不提审言,是许学夷十分不满意的。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这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杜审言最负盛名的一首五律,它妙在起句有警拔之气,体物有用字之妙,能以实字炼意,以虚字写情,其布局谋篇、声调格律亦可圈可点。“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一联因传南国早春之神而被后世称为名句。“出”、“渡”、“催”、“转”等实字是炼就了诗之“骨”,“独”、“偏”、“忽”、“欲”等虚字,包蕴了诗之“气”。这虽然是一首唱和诗,但作者能将异乡人的宦游之情融于对早春的细微体会中,不同于一般的枯燥应景之作。这首诗在明清两代都获得很高的评价,选家也纷纷投以关注。但是到了现当代,杜审言的综合影响力明显下降,许多文学史都只是对其一笔带过,所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的入选率比在古代降低不少,专业学者们也很少将研究的目光投向它。有时候名篇可以为诗人挽回一些地位,但有时候诗人的综合影响力下降,也会妨碍名篇的流传,名家和名篇之间的关系,也有微妙的一面。
第44名 杜甫 蜀相(1)
邵子湘云:牢壮浑劲,此为七律正宗。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后四句)。俞犀月云:真正痛快激昂,八句诗便抵一篇绝大文字。
(杨伦《杜诗镜铨》)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8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3 在100篇中排名:33
历代评点次数:26 在100篇中排名: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0 在100篇中排名:17
文学史录入次数:1 在100篇中排名:95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08400 在100篇中排名:35
综合分值:0。4472 总排名:44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3),两朝开济老臣心(4)。
出师未捷身先死(5),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 蜀相:指诸葛亮。
(2)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3)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事。
(4) 两朝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当政。
(5) 出师未捷: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未能实现。
指标解析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是杜甫一生最崇拜的历史人物之一,尤其是当他年近半百入蜀之后和滞留夔州之际,频频以孔明入诗,咏叹不绝,正方回所谓“子美流落剑南,拳拳于武侯不忘”。《蜀相》是杜甫初至成都后拜谒武侯祠的一首七律,诗人从寻觅古迹写起,前四句写武侯祠之景,引起后四句对孔明的议论。“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容量极大,选取两典型事例,一具体而微,一宏观博大,将孔明之雄才大略和忠君之德凝练地概括出来。最后一联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孔明功盖一世,却未能匡复汉室,最终因过度劳累病死于军中,这样的结局难道不令天下英雄为之扼腕叹息么?其实杜甫亦知汉家命运并非孔明可以扭转,他后来也说:“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孔明的“有才无命”,才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才是“英雄泪满巾”的遗恨所在。“身先死”的“先”字值得品味,仿佛后来历史真有“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那天,这就加重了遗恨的力度,言已尽而“恨”仍无穷。
《蜀相》偏重咏怀,写景清丽,对仗工整,情感动人,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