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嫁了个权臣 >

第129章

嫁了个权臣-第129章

小说: 嫁了个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谢正卿冷笑一声,只显无奈,却非轻蔑之意。既而调侃道:“听着太上皇称朕为皇上,委实觉得别扭。”

    朱誉晏也未彷徨,笑着反问道:“若是再如过去一般,称您为谢首辅,皇上可觉别扭?”

    谢正卿唇角的弧度僵了一瞬,与朱誉晏四目相对,突然大笑起来!“哈哈哈哈,看来你我之意,注定是如何相处都会别扭的存在。”

    “皇上此言何意?”朱誉晏笑不出来了,听这话音儿没错,谢正卿是真的容不下他了。

    无需相请,谢正卿自行往殿内的上位之椅移去,转身坐下,以王者之姿凝着立在原地的朱誉晏,眼神玩味,颇有几分成王败寇的意思。

    “那伽国公主横死于我大齐京师之地,国王使者又在来京途中遭遇不测,一连串的暴行委实有损我大齐颜面!朕欲选个德隆望尊之人亲赴那伽国进行安抚。”

    稍顿了顿,谢正卿目光笃定的望着朱誉晏:“你们朱家与那伽国世代交好,友谊久远,且太上皇的亲妹福成公主还是那伽国的王后,更是亲上加亲。朕着实找不到比太上皇更合适的人选了。”

    听完,朱誉晏有些站不住了,腿脚似突然软了般,往后连退二步

第 192 章() 
出了毓庆宫的大门;谢正卿神色凝重。等候在门外的宋公公赶忙上前;请示这一路要如何安排。

    “皇上;可要通知岑指挥他们准备一下?”宋公公问的谨慎小心;可言下之意自然是指沿途刺杀朱誉晏之事。虽说皇上并未明说;但既然逼太上皇千里迢迢往那伽国跑这一趟;总不能真是去安抚的。

    驻下了脚步;谢正卿回头看了眼毓庆宫,目光深邃的似能穿过层层朱墙,直看到里面的朱誉晏。转回头时;他的神色更加沉重了几分,语气中带着无奈感:“不用让岑彦准备了。”

    接着边往外走着,话峰一转:“几番赈灾;如今国库正值吃紧;且太上皇此行又以安抚为主,不宜招摇。让内务府安排太上皇这一路仪仗配备及所需用度时;务必减半减半再减半。三日后便启程。”

    宋公公脸上怔了下;减半减半再减半?那原本太上皇远行的四百随从规制;便成了五十人?且这五十人的一应用度也要减半减半再减半

    稍一细思;宋公公很快便意会了皇上的用意。养尊处优惯了的太上皇;在这样队伍的护送下;如何能安然抵达那伽国?看来皇上这是对太上皇下不了狠手,打算让其自生自灭啊!

    ***

    三日后,朱誉晏便在这五十名禁卫军的护送队伍下;简装出行。

    仪仗威仪尚在其次;可这粮水冬衣不足却是要命的!然而就连朱誉晏出宫前自己私藏的民间银票,也被宋公公给搜刮了去。除了内务府配备的物什外,他没能多将一件东西带出宫来。

    因着队伍所带的粮食少,又要穿过无垠的大沙漠,这一路上禁卫头目便将所有东西均分好,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活下来。可如此一来每日的可享用部分便都少的可怜,当兵的受惯了苦自是能挨,可朱誉晏却是挨不住。

    禁卫军们自愿将自己的口粮每日分一些给太皇上,可是这些粗茶淡饭便是放开量让朱誉晏吃,他也吃不下啊!

    离京后又行了两日,队伍抵达大沙漠。水源尚且好说,禁卫军们在进入沙漠之前便将水补足,足以确保不会渴死在沙漠之中。

    只是这些新补充的水,却是来自于民间的井水。军人们喝它自是无碍,朱誉晏那娇贵的脾胃可就受不住了。

    在宫中时,朱誉晏日常所饮之水皆是烧好的灵山泉水,而这种民间的生井水他喝了没两日,便开始时不时的腹痛。

    随行的有御医,奈何草药受限,加之煎药的条件也没有,只能随便拿些现成的丸药给太上皇服下。只是送服丸药的同时,朱誉晏仍是每日要继续饮生井水,脾胃之症无法缓解。

    拖着这具越显虚弱的病体,朱誉晏又跟着队伍行了三日,终是开始全身发热,高温不退。太医试了数种法子也无法降下温来。其实此时折磨着朱誉晏的,除了那些不干净的水和煮不熟的粮食外,还有精神上的摧残!

    窝囊!朱家儿孙活到这般境地,委实太过窝囊!

    高烧这段时日,朱誉晏每每昏睡都会梦到他的父皇,场景相同,对话也相同。

    父皇问他,给他的东西呢?

    朱誉晏便问是指何物。

    父皇答,江山和你的母后。

    朱誉晏垂头低泣。如今朱家的江山易主,母后的清誉也被他利用了,毁尽了。

    最后朱誉晏只能惭仄至极的答到:丢了

    直到梦醒,他眼角仍噙着泪水,是对朱家先祖的愧对,更是对如今惨况的不甘。

    又过了三日,朱誉晏再次梦到了他的父皇,这次有所不同。

    这次父皇没有斥责他,也没有埋怨他,反倒还伸出衣袖帮他擦拭了眼角的泪痕。

    父皇难得露出个温柔的笑颜:“晏儿,既然觉得累了,无力了,不如就来陪父皇吧。”

    朱誉晏拼力的点点头,这是他如今最想做的!逃离开这片混沌,他方能安宁,方能不憋屈

    便也是在这一日,禁卫军们一早唤太上皇起寝,朱誉晏却再也没能睁眼。

    此行安抚那伽国,旗号便是太上皇为表诚意,亲身远赴。故而连路上太上皇重病,他们都不敢调头折回,因为出宫时宋公公便传达了皇上的旨意,不达那伽国不可回头。

    可如今半道儿上太上皇都驾崩了,禁卫军们自然没有必要再走下去,当即调头返回戊京。

    去时因着护送太上皇,一行队伍缓慢至极。再加上下发银两有限,要均分给去返双程故而不敢乱花。但回程时大家却完全没有了这些顾虑,该骑骆驼骑骆驼,该骑马骑马!不消三日,五十人的禁卫军队伍便抵达了京城。

    护送太上皇遗体的队伍刚刚返京,先行进宫报信儿的禁卫已早早到了紫禁城,将太上皇驾崩的消息上达新帝。

    养心殿玉基之上的龙椅中,谢正卿正如往常一样批阅奏折。

    宋公公急急来报,行过礼后额头深蹙着道:“启禀皇上,三日前,太上皇在赴那伽国的途中驾崩了!”

    听闻后,谢正卿停了手下动作,却也未将笔放置一旁。任笔尖儿刚刚沾取的朱砂墨滴落在奏折上,将字迹掩盖

    谢正卿却好似未见,手一动也未动的悬停在那儿,眸光黯淡。

    这个结局是他早便预料到的,更是他一手安排的,按说他此刻应该高兴才对。

    这个皇位,既不是他起兵强夺来的,他也没有像其它篡位者一样去刺杀先帝。这个皇位没有沾上一星半点儿的血便易了主!

    朱誉晏是最应该死,可他却不忍心杀的人。如今连这唯一有威胁的存在,也消融了,归化了。他甚至无需为此担上半点儿骂名。

    按理说,他该满意这个相对和谐的结局。可谢正卿此时的心里,并不舒坦。一时之间五味杂陈,难以名状。

    “太上皇如今到哪了?”谢正卿沉声问道。

    宋公公如实禀奏道:“回皇上,如今业已返京了,算着应该不出两个时辰便能运回紫禁城。”

    略做停顿,谢正卿命道:“传令下去,太上皇恭仁短折,谥号文穆,以帝王之礼厚葬。但太上皇乃于宫外驾崩,如今升遐已满三日,无需再送至宫中停灵。命人直接将太上皇送去景山的寿皇殿,十一日后正式送入皇陵,入土为安。”

    “是。”

    宋公公应着欲退下去办,却又闻皇上开口吩咐。

    “命人将消息送至坤宁宫肖太后处,坤宁宫的禁足也可以解了。”谢正卿说这话时,面色无波。心中想的是这些事,必须要趁苏妁进宫前解决彻底。

    有些事情是他必须做的,可又是他永远不想让苏妁看到的。而他希望自苏妁进宫的那刻起,他便能如她心中所期待的,做位仁君。

    “是。”宋公公这回应完又立在原地候了一会儿,生怕皇上还有旁的要吩咐。直到谢正卿明确让他退下,他才躬身退出了大殿。

    如今宋公公心中也想明白了。皇上这是早就想好太上皇上的安置问题了,不然哪儿会这么痛快就定好,连谥号都是张口即来。

    其实人人皆知,皇上登基后太上皇是必死无疑,而皇上如此做,也算是全了太上皇的颜面,给了他最后的体面。

    ***

    护送太上皇的五十人队伍将马车驶至午门,早已等候在此的一位公公当场宣读圣旨传送圣意,接旨后队伍便又改道直接将太上皇送去了景山。

    不消半日,坤宁宫院落上方的泥顶便被宫人们拆除,而灌了铁水的门锁也被人从外面砸开。

    在黑暗中度过了五十个日夜的坤宁宫,至此,便算是正式解禁了。

    肖太后抱着心腹女官映芝激动的哭了出来!这些个日夜她流干了眼泪,本以为自己的眼泪已然干涸了,可原来她还是哭得出来的。

    她们一直紧闭着双眼,不敢睁开。因为在黑暗中沉寂了太久,这刺眼的正午阳光她们暂时无法承受。

    但即便眼睛是闭着的,仍能透过薄薄的眼睑感受到光线,这世界再不是一片黯淡。

    “皇后娘娘,您看,奴婢早便说过,皇上终有一日会来救娘娘的!”映芝闭着眼紧紧搂着肖太后。

    禁锢已久且消息闭塞的坤宁宫,尚不知这两个月来外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新皇登基,不知皇后变太后,更不知先帝已然驾崩。

    肖太后嘴角噙笑,弯弯的弧度无声诉说着内心的喜悦。她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这时有个小太监进来,正是当初受过坤宁宫恩惠,在坤宁宫被封之时不忘本,曾最后施以她们温暖的那个小太监。

    虽然看不见他,但肖太后与映芝听动静便知,这人在给肖太后行大礼。

    “是谁?”肖太后闭着眼轻声询道。

    “回太后,是奴才。”小太监没报姓名,因为他知道即便是报了太后也记不得。但是他相信声音她们应该能记得,毕竟是她们与世隔绝前送过她们最后一程的声音。

    果然,肖太后一下便听出这个声音来。只是接下来她便眉心一跳,这奴才方才唤她作什么?太后?

    肖太后正欲开口问是怎么回事,可还不待她开口,便听到那小太监自行禀报。

    “太后,奴才是来给您报丧的”

    肖太后脸上一僵,想不到刚刚重获自由就听到这种噩耗。心忖着难道是皇额娘薨了?可就算太后薨了,这奴才也不应该叫她太后啊。

    “到底出什么事了?”肖太后急急追问。

第 193 章() 
小太监心想着越兜圈子伤害越大;倒不如痛痛快快:“回太后娘娘;是太上皇于三日前驾崩了。”

    “太上皇?”肖太后虽有些听不明白;但隐隐觉得事情比她预想的还要可怕。

    小太监这才意识到坤宁宫竟连朱誉晏成了太上皇还不知;他本以为每日有人来坤宁宫送一趟饭;至少这么大的事儿该早知道了。

    “太后;不久前皇上已禅位于谢首辅;故而皇上如今已是太上皇,而您已是太后了。”

    肖太后的唇角僵在了一个极其难看的弧度上。沙哑的声音立时变的狠厉:“你说什么?!”这么说,驾崩的太上皇便是朱誉晏?

    “这怎么会;皇上怎么死的?!”明明正值盛年,身体康健,怎会突然就暴毙!肖太后所能想到的唯一可能;便是谢正卿下的手!

    更复杂的背后事小太监自然不敢多掺和;更不敢乱讲,是以便只将今日传回的表面儿消息;给肖太后禀述了一遍;之后便退下了。

    肖太后沉默了许久;眼眼不睁开;嘴巴也不张开;就这么死气沉沉的坐在榻椅里。

    适应了许久;映芝已能睁开眼睛。

    这些日子也只有她陪伴在肖太后的身边,那些宫女早便与太后离了心。每日的吃食上不优着太后,穿衣上也不肯迁就。今日一开门;便一个个急着跑了出去。在她们眼中;便是一辈子要呆在辛者库,也不愿再呆在这见不得天日的坤宁宫。

    映芝只静静的看着太后,一点儿动静也不敢发出。纵是往里她再如何的巧嘴儿,面对这等天崩地裂之痛,她也不知如何才能劝慰娘娘了。

    许久后,肖太后也睁开了眼,目光迟滞的看着前方的地面,对重现的光明并无一丝新奇之感。

    她只以那低哑的声音吩咐道:“映芝,出去打水,为本宫梳洗更衣。”

    映芝想不到娘娘开口说的竟是这种话,心忖着难道是娘娘为了先帝留下的遗腹子,打算忍气吞声的活下去?

    这自然是再明智不过的,也是映芝一心想要劝的。只要娘娘愿意去向那人服个软儿,想来那位也不至于对个孤儿寡母的再下毒手。只是娘娘能主动想开这一层,映芝却是有些意外的。

    映芝笑笑,用力的点点头,“娘娘您在此稍候,奴婢去去就回。”说罢,映芝出了屋。

    没多会儿,映芝打回了水,为肖太后梳洗打扮。手虽是有些生疏了,却还是没用多久就弄好。然后将铜洗摆在肖太后眼前,让太后以水自鉴:“娘娘,您照照可还满意?”

    肖太后往水中随便看了一眼,尚可。其实她只是想着在此邋遢已久,走的该体面些。

    “映芝,你去想法子寻一条白绫来,本宫不想走的太过狼狈。”

    闻此言,映芝怔住了!果然是她此前想的太过美好,娘娘这么看重与先帝的情谊,怎会说想开便想开?娘娘只不过是急着下去陪先帝罢了。

    看来,还是得她劝啊!

    “娘娘,若您如今是只身一人,想同先帝双宿双飞,奴婢定不拦着。可是您如今腹中还怀有龙嗣啊!这是先帝的遗腹子,朱家仅存的一点儿血脉,难道您竟这般狠绝的带着他一起走了?”

    映芝苦口婆心的跪在地上劝慰着,想着这些日子以来娘娘几次承受不住无边的黑暗,想要绝食自裁,都被她以这个理由劝住了,拿腹中孩子说事儿,无疑是最有作用的。

    可这些理由肖太后早便听的麻木了!

    先帝的遗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