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在古代-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李文柏,李二,李成,刘安,六位判司,还有府衙的一干衙役,全都跪了下来。
圣旨的内容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是不吝辞色好好的夸了李文柏一通,然后调令李文柏回京都,任职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正四品官衔,论品级还在西州刺史的从四品之上,更何况,户部侍郎,乃是户部仅次于户部尚书的二把手。其重要性和地位,不言而喻。
从地方回到京都,就算略微降低品级,也算是升迁了。更别说,李文柏这种,不仅回到了京都,官衔品级还提升了。可见他是多么受皇帝器重。
这可谓是重重的提拔了。
听到这里,李二和李成等人,都暗暗替自家大人高兴。刘安也在心中感叹李文柏非池中之物。
而朱江、郭高轩等六位判司,则是一阵后怕,庆幸自己当初接受了李文柏的劝慰,没有和他作对,最近这两年,也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否则,凭李文柏如今这权势,要是找他们算账,只怕他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同时,他们也不禁有些高兴。李文柏升迁,是因为前庭治理的好。但前庭治理好,也少不了他们这些下属的功劳。
李文柏也挺高兴,升官户部侍郎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终于可以回京都了。、
自从来到文兴县,再到前庭,这都过去三年多了。三年多,也不知道小环儿如今怎么样了,现在应该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吧。李环是他的亲妹妹,也是他在京都最牵挂的一个人。现如今,终于可以回去看看她了。
但是圣旨还没读完。
当第二部分的内容从张太监的口中念出时,整个府衙的人都惊呆了。
什么?
陛下赐婚?
公主下嫁?
归京()
李二和李成傻了;自家大人要成为驸马爷了?这是什么情况?
刘安也愣住了;心想没听说李文柏还和公主殿下有过什么来往啊。没想到李文柏竟能收到陛下如此厚待;将公主下嫁与他。实在是了不得。
而朱江郭高轩六位判司;则是彻底傻了眼。怎么回事;怎么好好的;就突然嫁公主了?如果说刚刚李文柏升迁户部侍郎;还在情理之中的话,那么现在陛下突然要把公主殿下下嫁给李文柏,就是完全的意外了。
想不到李大人背负的圣眷;竟厚重如斯。
而李文柏则是呆呆的跪在那里,甚至连张太监不知道什么时候递过来的圣旨,都忘了接。
张太监也不催促;给足了李文柏慢慢消化的时间。
等到李文柏回过神来;发现张太监手里拿着圣旨,早已经等了他多时了;这才歉意一笑;连忙接过圣旨。
“恭喜李驸马了。可喜可贺啊。”
“都是陛下抬爱”李文柏下意识地说起了客套话;脑子都是一片空白。
李文柏的脑海之中浮现了那个上京时候初次遇到的身影;不知何时起;她的那抹倩影竟是深深地刻在心中。
这次张太监宣读完旨意后没有匆匆离去;而是留下来等李文柏把前庭的事物全部做好善后处理后,才一行人一起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而前庭刺史,则是由刘安暂时接任。
***
一个月后;李文柏和张太监一行人的马车;终于驶进了京都的城门。
李文柏掀开马车的帘子,看着眼前这熟悉的街道、城楼、茶楼酒肆还有来来往往的熟悉的口音,不禁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原来自己已经有三年多没有回来了。
这三年多的在外任职,斗施五,搬曹严,建作坊一桩桩一幕幕,不断从脑海中闪过,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现在,他终于回到了这里,回到了这个大齐最繁盛的都城,让西州焕发出勃勃生机之后,他再看眼前的京都,就少了第一次的震撼,行在大街上,看着往来的人群,下意识地想着的是西州与之相比也相差不多。
从县令到刺史,一路行来,李文柏知道推行政令的难,知道要做之事必须从基础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自己所知道的后世之物如何一点点改变,如何在这个大齐发光发亮,给百姓带去诸多的改变。
作为地方官调任回京,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宫里,拜见一下皇帝陛下。
这次入宫,雍和帝对他的态度,比起离京之前,明显好了不少。李文柏看得出雍和帝对自己的赏识,甚至一开始雍和帝就直接坦明,让他尚公主正是因为看好他。
“臣受之有愧。”李文柏跪下。
到大齐已经约莫四年,这些经历改变了他,让他更像是这个时代的人,他跪地的时候,也当真感觉到了为何古代的那些贤臣愿意为帝王肝脑涂地,那是因为他们曾得到过一国之主的看重。
帝王愿意给贤臣一个机会,贤臣也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曾见过百姓的苦日子,也曾见过万民伞,听过呼声震山的青天大老爷。雍和帝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他也愿意一同创造一个盛世。
雍和帝笑了笑,面容越发温和,“冠玉不必如此多礼,坐下陪朕说说话,过往都是从奏折里知道西州的改变,今日里,朕想亲耳听你说一说。”
“臣遵旨。”李文柏捡了凳子的一角坐下,脊背挺得直。
两个人,一君一臣,一翁一婿,在御书房里东扯西扯,从西州谈到了京都,从民生谈到了国策,聊了足足有两个时辰。
在为官一开始,李文柏仰仗的是前世的阅历,依靠的是他所知道的技术,等到了后来,看了很多的书,甚至也尝试开始自己写书,把自己所知与这个时代糅合起来。
李文柏实在是年轻,又实在是有本事,雍和帝见着李文柏,就像是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缩影,与自己不同的事,他生在皇家,图谋的是天下,是他身下至高无上的位置。李文柏则不同,所想的是百姓安康。
听着眼前的人侃侃而谈,雍和帝心里想着,或许当年诸子百家游说诸侯国也是这般的模样。
此子非池中之物,掌上明珠予了他,是他对他最大的看重,看着眼前人,冯濬重心长提了一句。“以后,记得善待朕的女儿。”
李文柏闻言一凛,点头称是,“臣叩谢天恩。”
从皇宫里出来的时候,李文柏背上都汗涔涔的一片,引路出了皇宫,就有人冲着自己迎来。
像是想要扑到自己的怀中,记起了自己的年岁,止住了自己的脚步,穿着绯色衣衫的姑娘双眼含着泪面上带着灿烂之极的笑容,“哥。”
是李环儿。
李文柏往前走了一步,贺飞宇拦住了他的肩膀,“你终于回来了。”
面上露出笑容,“是啊。”
“今晚上不醉不归。”贺飞宇说道。
李文柏点头道,“这是自然。”走到妹妹的身边,递给她一方手帕,“好了,我回来了,哭什么呢。”
李环儿接过了帕子,重重点头。
“环儿盼了好久。”贺飞宇笑着说道,“本来想着你一回京就迎着你,但是担心影响你面圣,所以吃过了饭,特地在宫门外守着。
“等了许久了吧。”
“还好。”贺飞宇说道,“要知道等的是大齐最年轻的刺史,不,应当说是户部侍郎,只是等几个时辰,怕什么?”
在西州那里虽然也是被人恭维,但是不是下属就是百姓,李文柏已经习惯,被昔日里的好友恭维,李文柏有些不自在,清了清嗓子,“休沐日,莫说公事。”他摆手是那么用力,让李环儿忍不住笑了。
李环儿五官秀丽,原本就生得好,眼底带着泪笑了起来,说不出的灿然,惹人侧目。
贺飞宇朗声笑道:“李兄,我就算是不说,晚上你信不信,绝对可以听到议论你的话。”
李文柏只是谦虚拱手。
满堂彩()
贺飞宇说的不错;贺家是将门世家;军令严明;满府上下都想要瞧一瞧这位客人;走到路上;若有若无的目光打量让李文柏有些不自在。
好不容易从贺家离开;两人去酒肆里喝点小酒。
“你当还是江南独大?如今最好的笔墨纸砚都出自西州。”
“我记得叫做文兴县?就像是你说的;我不怎么关注,只记得文兴县出了一种新的砚台,是极好用的。”
“呵;那都是老黄历了。”另一个人说道,“别一味死读书,读书人都应当向西州刺史效仿。你们是没去过西州;那改变太大了;我当时去了西州都吓了一跳。”
“快来说一说,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想有空出去走一走;正想着先去西州还是下江南。”
“那自然是西州了;你听我同你说。呵;以前的西州那叫做一个荒凉;这人的面貌啊这李冠玉李大人去了之后;首先去的就是文兴县,在那里说那时迟那时快,咱们李大人当机立断;就把当时的刺史给扣下了。这谁有那个胆子?你有吗?你有吗?”
“没有”“没有”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
贺飞宇憋着笑;生怕打搅了那人的兴致,用胳膊肘捅了捅李文柏,“瞧着没有,都在说你呢。”
李文柏笑了笑,在西州的时候,他也时常换一身衣裳,坐在茶楼酒楼里,听着百姓的议论,此时政绩被京都的百姓肯定,心中也是泛着暖意,手中执酒杯,酒杯晃晃悠悠,内里的清酒也是荡漾出一圈圈的涟漪。
“当时咱们的李大人只是一个县令,却有这样大的胆子,从这件事起我就知道,咱们李大人定然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没想到所做的事比我想象之中的还要好接手了这样的烂摊子,像是有双点石成金的手,这文兴县立即就变了个样。什么端砚,纸张,这是送出来卖的,西州的很多制度,都是从文兴县开始的,就是被说的上了天的那几条政令。”
所在的凤飞楼,丝竹管乐之声不绝于耳,听到了政令,所有人的声音下意识的压低,就连琵琶声都轻柔了。
“圣上英明,不拘一格启用人才,于是就有了最年轻的刺史直说,做了西州刺史李大人”
听到隔壁说着的是西州的繁华,如何从苍凉萧瑟之地转变为繁华之地,与江南繁华之地相比都不遑多让。
贺飞宇听得认真,无论多少次听,他都会忍不住露出微笑,心中说不出的自豪感,这就是他兄弟做出的事,端起酒碗,大大的喝一口。
喝的酒是李文柏离开京都前埋在树下的。
李文柏的酒量比不过贺飞宇,只是浅酌,贺飞宇拿着碗喝酒,喝的越多,眼睛就越亮。两人关系好,贺飞宇喝得多也不会强迫李文柏多喝。
“你不是要尚公主吗?”贺飞宇说道,“我替你打听了一下。”
“你打探公主?!”李文柏压低了声音,“不要命了!”
“没事。”贺飞宇咧嘴一笑,“我打听的都是小事,就是因为你尚了公主所以才打听的。不过我还真打听了出来一点有趣的事,你想不想知道?”
他连四公主是圆还是扁都不知道,说不想知道是骗人的。李文柏这些天一直避免自己多想四公主的事,他答应了圣上要好好对待四公主,就算和四公主盲婚哑嫁,他也会好好对她,只是李文柏听着贺飞宇打听出来消息,还是忍不住问道,“什么事。”
贺飞宇见着李文柏的样子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你还记得,你刚上京都没有多久,你借住我家的时候,有人送来了书还有往年的卷册吗?”
李文柏点点头,点头之后霎时间身子僵住,难道
贺飞宇的话证实了李文柏的猜测,他说道:“就是四公主派人送的,送书的那个人是四公主身边嬷嬷的干亲。”说过之后看着李文柏,意味深长说道,“四公主有心了。”
贺飞宇打听出来这个消息,心中也放心了不少。
李文柏能过做出这般的政绩,并且能够尚公主,在外人的眼中是说不出的荣耀,但是作为兄弟,贺飞宇却觉得还不如让李文柏娶其他人的好。娶妻当娶贤,要是公主是个刁蛮任性的,只怕李文柏大半的精力都要牵扯到后宅上,那当真是可惜了,幸而打听之后,得到的结论是四公主的性格温和,心性善良,还有那送书的纠葛。
贺飞宇絮絮叨叨说着四公主的好处,李文柏已经都听不到了,想着的是那时候惊鸿一瞥,她浅浅的笑容,还有最后的叮嘱。
心里头像是有一把火,烧得他脸发烫,眼也是亮的出奇。
***
第二日是上朝的日子。
等到李文柏洗漱之后,是李环儿特地赶了过来,亲自替兄长系上了绦带。
梳洗的时候是天蒙蒙亮,等到了皇宫外,天边已经是迤逦现了一丝金光。
“冠玉啊。”李文柏还没有站稳,就乌压压见到了许多人,这让他一瞬间有些惶恐,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迟到了。
“赵大人。”
开口说话的是赵成义,李文柏连忙向他行礼。
“不必如此多礼。”赵成义扶住了李文柏,上下打量着李文柏,明明和自家小子差不多年龄,赵旭之好不容易收了收心,眼前的这位已经可以说是把自家儿子远远甩开了。不过也是因为李文柏,这赵旭之才会从以前的纨绔子弟变成现在的模样,他年岁大了,对此已经十分满足。
“这是”李文柏犹豫地开口。
御史台的许迈含笑开口,朝中的人素来只见到这位老者严肃的神情,有谁曾见过他这般的模样?“诸位同僚早早过来就是想要见见李大人,等会下了朝,只怕就没法子打照面,特地想要见见李大人。”
“许大人言重。”李文柏又是长揖。
许迈也同样是拦住了他,“当真是少年英雄,英雄少年。”他赞叹地看着李文柏,曾几何时最看不起商户子弟的就是他了,而李文柏直接改变了他对商户的看法,清了清嗓子,“老夫知道户部忙,今个儿晚上只怕户部还要给你接风,老夫就是想提前同李大人说一声,明日或者是后日有没有空,老夫想接李大人到老夫的府上,给李大人接风洗尘。”
赵成义没想到居然被许迈拔了个头筹,清了清嗓子说道,“你应当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