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撩人-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珩看着冲自己跑来的人,迎上前去,张开手接住了奔过来的沈蓁蓁。
梁珩被一股冲力冲得往后一踉跄,差点跌倒。
梁珩被关了五天,吃的不好,睡也不好,本来就瘦,这会更是显得形销骨立,瘦得两颊的颧骨都突了起来。
沈蓁蓁抱着他,感觉更甚。梁珩腰上像是没有一丝肉了一般,一抱就能摸到他的肋骨。
正值盛夏,梁珩被关了五天,没水洗脸,更别提换衣裳洗澡了,身上的气味十分奇怪。沈蓁蓁紧紧地抱着梁珩,虽然熏得慌,却想将这份在他怀里的安稳一直延续下去。
梁珩却是知道自己身上气味十分奇怪的,抱了一会儿沈蓁蓁后,梁珩便放开了沈蓁蓁。
“蓁儿,让我去换身衣裳,别熏着你了。”
沈蓁蓁心疼地看着梁珩消瘦的脸,成亲后梁珩才长了一些肉,如今比以前瘦得更甚。却也不再多言,只是紧紧拉住地梁珩的手。
几人上了船。
刘致靖正站在甲板上,见梁珩两人牵着手上来,不时侧脸看看对方,就算看不清两人脸上的神色,也能想象到两人是何等恩爱不能相离。
刘致靖更加坚定不能说那件事的决心。
梁珩也看到了站在甲板上的刘致靖。
“刘兄!”果然是他。
刘致靖看着梁珩,笑了笑。
“梁兄此番受苦了。”
梁珩摇摇头,看向身旁的妻子,朝刘致靖郑重一拱手,“此番多谢刘兄照顾蓁蓁。”
刘致靖慌忙往旁边一闪,头微微一偏,不敢正视梁珩,“梁兄言重了,都是兄弟,这是应该。。。的。”
刘致靖突然想起一个典故来。
新五代史杂转序中曾记录了一个典故。大意是王凝之妻被丈夫之外的男人拉了一下手,为表贞洁,回家就用斧子将手剁了。
刘致靖不由看了一眼一旁的沈蓁蓁,他可不是只是拉了手一样简单。不仅按压了沈蓁蓁的胸,还亲了她。
“刘兄?刘兄?”
“啊?啊?”刘致靖一下惊醒过来。
“怎么了?”
梁珩抬了抬手示意刘致靖,“刘兄可有什么要紧事要说的,没有的话,我就先去沐浴更衣,实在脏得不成体统了。”
刘致靖头摇得像是拨浪鼓一般,“没,没有!”
梁珩觉得今天刘致靖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想,点了点头,“好,那我先去了,我会尽快洗好的。”
刘致靖点点头,看着两夫妻进了甲板去。
沈宴要去给梁珩找衣裳,跟刘致靖打了个招呼,也进去了。
留下刘致靖一个人呆立在甲板上,任夜风将他混乱的心绪吹得更加理不清。
沈宴吩咐两个伙计给梁珩打水,这盛夏也不冷,在码头水最方便,直接从河里打了一桶水。
沈宴找了自己的一身干净衣裳,交给了沈蓁蓁。
沈蓁蓁拿着衣裳到了房内,听着里面的水声,敲了敲门。
“梁郎,是我。”
“蓁儿,进来吧。”
沈蓁蓁推门走了进去,昏暗的烛光下,坐在浴桶之中的梁珩上身精。赤,潮湿的黑发正贴在他肤色雪白的肩头。
“蓁儿,把衣裳放在那椅子上就行了。”梁珩指了指一旁的一张椅子。
沈蓁蓁将衣裳放了上去。
梁珩正往身上擦着皂角,听身后半晌没有动静,还以为沈蓁蓁出去了。这当这会,就感觉到一双手,从后面搂住了自己的脖子。
梁珩感觉到沈蓁蓁的脸贴在了自己脖颈上。
“蓁儿,我还没洗干净呢。”
“我不嫌弃。”沈蓁蓁闭上眼,轻声说道。
梁珩感觉沈蓁蓁这话像是凑到他耳边吹着气说的一样,心都痒痒的。
梁珩伸手握住了沈蓁蓁圈在他脖颈上的手。
“蓁儿,你受苦了。”梁珩转过头,余光看着沈蓁蓁道。
沈蓁蓁摇摇头,复又笑起来,“我是受苦了,你以后可要好好待我。”
梁珩转过上半身,引得水一阵哗啦啦的响。
两人四目相对,梁珩将额头抵在沈蓁蓁额头上,像是满足像是庆幸。
“蓁儿。。。”
沈蓁蓁亲了亲梁珩干裂的嘴唇。
“快洗吧,刘大哥怕是有事对你说。”
梁珩点点头,沈蓁蓁帮他擦背。
匆匆洗完,梁珩站起身来,沈蓁蓁拿起旁边一张干帕,梁珩正要接过来,沈蓁蓁却不给他,亲自给他擦起身子来。
两人虽已是夫妻,这样在灯下坦诚相见却是不曾有过的。
梁珩的腰快赶上沈蓁蓁的细了,沈蓁蓁轻轻擦过梁珩纤细的腰腹,不由心疼得直颤。
“等这事了了,得好好补补了。”
梁珩听而不言,希望的种子最后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梁珩不知道,他不敢说。
沈蓁蓁帮梁珩穿上衣裳,两人到了船舱。刘致靖和沈宴都在那里等着两人。
刘致靖大致将今夜发生的事说了。只是隐去了沈蓁蓁昏迷,他救起的那一段。
梁珩将沈蓁蓁的手紧紧握在手心里,她竟然经历了这么凶险的一夜,而他却不在她身边,甚至这一切都是因他而起。一时间,梁珩既心疼又自责。
沈蓁蓁将另一只手轻轻覆在梁珩的手背上。
刘致靖将接下来的打算都说了。
何庭坚好歹是五品大员,这事只能朝廷派人下来处理。就算刘家再显赫,这件事刘致靖不能亲自出手,不然就是给别人送去一个正好的把柄。
刘致靖将局势给梁珩分析了一遍,刘致靖估摸着皇上应该会派来一个靠谱的,这样的话,梁珩应该就没事,就算那人不靠谱,刘致靖已经写了家书回去,让他老子为梁珩说两句话,这事认真追究下来,梁珩说不定能功过相抵。
商量了一阵,如今的情势就是只能等,等朝廷派官员下来。
汴城州牧府。
何庭坚很快收到了行动失败的消息。祸不单行,天刚微微亮,一夜未眠的何庭坚就收到了皇上收到状纸震怒,派了御史中丞徐恪下江淮来彻查的消息。
何庭坚一下就瘫了。
这徐恪是何许人也?他也是出身官宦之家,就是先皇时期,京城的四大家族之一的徐家。
虽然徐家如今已经有些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徐家一门还是有不少公卿。
这徐恪就是徐家这一辈中最赫赫有名的人。
这徐恪虽说出身官宦之家,但是半点官宦子弟之气也无,为人十分刚正不阿,自己考了科举,中了二甲传胪,最开始进了翰林院做了编撰,没多久就因他觉得翰林院的翰林们空有一股清高,实则十分虚伪,怒而欲辞官,被家里好歹拦下了,调去做了一个小小的纳言。这纳言虽然品级不高,实则是跟在皇上身边,弥补皇上言语中的过失。
徐恪那时候当着先皇的面,就十分敢直言不讳,丝毫不会顾忌,先皇言语有失,徐恪必将力谏。
这么不识时务的小官,却深得先皇赏识,一步步从纳言做到如今的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品级依然不高,却是徐恪自己的选择。
朝中上下官员都知道,一旦栽在徐恪手里,那真就是栽了。
而如今,徐恪竟被派来的江淮,首先要查的,就是他何庭坚。
第九十三章()
何庭坚连夜将家眷送走。
这些年收刮的金银财宝;大半夜都没搬完;剩下的何庭坚让人扔进了后院一处池沼中。
而何庭坚名下的宅子足有十余处;这些他说不清来历的。何庭坚连夜让人到档案房中将他的名字改成了一个远房外甥的名字。若是这次大难不死;以后再改回来就是了。
徐恪等人来得很快;次日清早就快到达汴城了。
何庭坚好歹为官多年;早年也是见识过大风大浪的。徐恪到达的消息;何庭坚很快就收到了。
就算这次逃不过去,其他的事都已安排妥当了,何庭坚这么一想;心绪好歹稳了下来。
徐恪刚到江淮一带,就直冲汴城而来,不;应该说;就冲他而来。
何庭坚换好了官服,戴上了那顶带了多年的乌纱帽。坐在书房的那张紫檀椅上;睁着眼;眸中却无任何神采。
突然外面传来吵闹声。何庭坚不悦地皱起眉;这也许是他最后的宁静了;竟然还有人敢打扰他。
“我要见老爷!”
何庭坚听出来声音的主人是谁;正是他宠了几月的娇妾。
何庭坚闭上了眼,没有理会外面的动静。
“吴姨娘;老爷累了,正在休息;您回去吧。”
吴姨娘一把推开门口的老管家;正想伸手推门,又迟疑了一下,想起往日何庭坚的威严来。忽又想起二管家的话来,不再犹豫,一下将门推开,就见何庭坚正靠在椅背上,双眼紧闭,没有看她。
吴姨娘到底心虚,轻声哭诉道:“老爷,您连夜将夫人他们送走了,为何独留下妾身?”
何庭坚没有睁眼,“我素日最宠爱你,你就留下陪陪我,不愿意吗?”
何庭坚声音不大,甚至有些淡淡的疲意,吴姨娘还是从里面听出了漠视,她只是妾,虽年轻貌美柔情解意,终究只是他的妾,会疼会宠,就是不会把她当成人。
“妾,知道了。”
吴姨娘愣了愣,轻轻说了句,退了出去。
何庭坚还是没有睁眼看她一眼,任吴姨娘走了。
很快徐恪一行人下了船,消息传到了州牧府来。
何庭坚听了消息,没有反应。
良久,何庭坚站起身来,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呢。
何庭坚本来欲去码头出迎接徐恪,却刚出府门迎面就遇上了徐恪一行几十人,除了徐恪和几个御史,其余的全是禁卫左军。
徐恪等人全都身着官服,后面几十左军也是身着胄甲,步行整齐。
徐恪见这阵势,心里不由直打鼓,硬着头皮迎了上去。
“下官何庭坚见过中丞大人。”
徐恪年过不惑,五官方正,目光凌厉,周身都透着一股刚正之气。面上肤色白净,如今人到中年,面上没多大变化,只在下巴处留了一小撮胡子,显现出岁月的变迁来。身穿赤色官服,腰间挂着金制鱼符,端的是人高马大。
徐恪看了何庭坚一眼,道:“本官为何而来,想必何州牧清楚,还麻烦和州牧配合我们彻查。”
何庭坚连连点头,“是,是是。”
徐恪不再多说,带着御史往里面走,几个左兵跟在几人后面,其余左兵便分散开来,将州牧府围住了。
何庭坚本想要设宴为徐恪接风洗尘,想了想,又将话头吞下去了。
徐恪几人直接提出要去库房对账。
何庭坚不由心下一抖,账面虽已经粉饰过了,可就怕这些人看出来。何庭坚不敢阻拦,本想亲自带着几人去,却被拒绝了。何庭坚只好派了主簿带着几人过去。
账本多少年没好好记过了,账目混乱一片,根本就查不了。上面改动的痕迹明显,而大齐的律法明文规定,官府账目一旦记录不得改动。
何庭坚很快就发现自己出不了州牧府了。
何庭坚也只将州牧府的脏物处理了,那些别苑的,却是没来得及处理,这会儿便想出去找人去处理,刚到门口就被拦下了。
何庭坚就知道自己完了。
账目混乱不清,那些宅子也很快被查了出来,里面的脏物何庭坚解释不了来源。
大气律法对贪污数量有规定,何庭坚贪的这些,够他死不知多少次。
何庭坚很快被剥了官服,摘下了乌纱帽,下了狱。
何庭坚坐在阴暗的监牢里,目光呆滞,头发散乱。这监牢他不知来过多少次。很多人被他抓进来,也很多人被他放出去。
何庭坚想起自己的前半生来,那时他还是个穷苦书生,立志要高中。吃过千辛万苦,他终于考中了进士。等那个县官的缺,也等得心力交瘁。到了任上,他曾经发誓要造福那一县百姓。后来,他怎么就变了呢。
何庭坚想不起来了,也许太久远了,也许他选择遗忘了。这个原因,经不起深究。
何庭坚被押送进京前,老管家来看他。
被何庭坚送走的家眷到底被通缉了,吴姨娘跟着二管家,卷了东西,私奔了。
何庭坚悲拗地闭上已经浑浊的眼。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罪臣身。
徐恪到了江宁。
彼时,梁珩刚刚回到县衙。
梁珩并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处置自己,但是梁珩定罪前还是这一县的县令。梁珩想趁着自己还是江宁的县令,将曾经许诺过的粮种尽快发下去了,不然也要耽误了百姓夏耕。
衙役们很快将领取粮种的消息传到了各镇,各镇的里正通知到村里,让村里派几个人,跟着他们去县城领粮种。
田早就已经犁好,就等着种子。本来老百姓们见梁县令被抓起来了,对县上发种子的事已经不抱希望了,好多人家都将陈年旧谷泡上了,准备用来做种子。
百姓又一次涌进了江宁县城。这一次前后只有数百人。
还没到县衙,百姓们远远的就看到了县衙大门处,堆了小山一般高的麻布口袋,里面装得鼓鼓囊囊的。
而那个年轻的县令,就坐在一张桌子后,桌子上堆着四五本书册。
梁珩见有百姓来了,便站起身来招呼。
“你们是一个村的吗?”
“是的。”
“里正可来了吗?”
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走上前来,对着梁珩躬身一礼。
“县官大人,我就是莲花村的里正。我姓曹。”
梁珩又问清了隶属镇,张安和便拿起桌上一本书册,翻到了莲花村,递给梁珩。
梁珩看了看,道:“曹里正,你们村一共三十五户人家,田一百五十亩,一亩半斤种子,一共是七十五斤种子。”
里正自然是清楚自己村的耕田数目的,这记录并没有错,便点头称是。
后面的几个衙役,拖下一袋麻布,打开了,里面装了满满的稻谷。
七十五斤称好,衙役拖到了那曹里正身前。
“快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