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千秋 >

第17章

千秋-第17章

小说: 千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郁蔼所说的苦衷是真,个中另有因由,那么他所指的,就绝对不仅仅是跟昆邪暗中勾结,设计沈峤落崖的事情了。

    他必然还在其它更重要的大事上,与突厥人合作。

    沈峤蹙着眉头,只觉脑袋像针刺一般密密麻麻发痛,百思不得其解。

    自晋朝南迁,五胡乱华,这些年虽然各国政权更迭频繁,但像周、齐这样胡风极为浓郁的国家政权,因为沿袭汉制,逐渐汉化,要说统一天下,勉强也还能令人接受,但像突厥王庭这样至今依旧在草原上放牧吃草,不时入侵中原的野蛮民族,却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明主。

    突厥人反复无常,残暴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若没有天大的好处,郁蔼必然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那么对方所筹谋的,究竟是什么,突厥人到底能许给他,又或者说给玄都山带来什么好处?

    这些事情,沈峤没法拿出来跟晏无师讨论。

    就算两人如今渊源甚深,但也谈不上朋友,晏无师喜怒无常,正邪不定,更不可能与他交浅言深。

    沈峤只能自己在心里翻来覆去地琢磨。

    只是无论怎么琢磨,都像是隔了一层薄薄的窗纸,总想不到最关键的那一点上。

    晏无师忽然道:“歇息够了没?”

    沈峤茫然抬头,因为还在想别的事情,表情有点无辜和心不在焉。

    晏无师:“歇息够了就来打一场。”

    沈峤:“”

    他苦笑:“晏宗主,我怎么打得过你,上回你不是已经试过了么?”

    晏无师奇道:“不然你以为我凭什么要带你走?你的死活与我何干,我若是要朱阳策残卷,直接去玄都山找就行了,何必还带上你这个累赘?你现在身负两册朱阳策残卷,武功恢复只是迟早的事,这份机缘却不一定人人都有,我早想借由一个精通朱阳策的人来研究陶弘景这套武功,又不可能自己跟自己打,也不可能找雪庭秃驴来练手,你难道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么?”

    沈峤嘴角抽搐,完全不知该说什么好。

    半晌才道:“我现在功力仅剩三成,方才与郁蔼交手,又受了伤,此时恐怕力有不逮。”

    晏无师:“所以我才大发慈悲放任你坐在这里休息了片刻。”

    沈峤无奈:“我现在忽然觉得被强留在玄都山也不是一个很坏的选择了。”

    晏无师:“你现在恢复了记忆,也就是说从前所学的那部分朱阳策也能悉数记住并运用自如,加上之前在出云寺听的那一部分,足以让你融会贯通,境界更上一层。”

    沈峤想了想,老老实实点头:“的确是这样。”

    从这一点上来说,虽然晏无师的动机并不纯良,还屡屡存了利用和看好戏的心思,但自己还是应该多谢他。

    沈峤:“自从离开别庄之后,我就未曾好好谢过晏宗主,若不是你,只怕我现在已经成了半步峰下一缕亡魂了。”

    晏无师:“你应该谢的是你体内的朱阳策真气,若没有它,我也懒得救你。”

    沈峤苦中作乐:“好的,我会去给师尊上一炷香的,感谢他老人家将朱阳策传给了我。”

    晏无师:“我与郁蔼交手的时候,并未发现他体内有朱阳策的真气,想必祁凤阁只将其传给你一人。”

    沈峤点点头:“不错,当日师尊只将游魂卷传与我一人,只命我口头记诵,不准我抄录下来,外人都说玄都山藏了一卷朱阳策,但我至今不知那一卷朱阳策是否还在玄都山。”

    晏无师觉得很有意思:“祁凤阁难道不希望玄都山代代传承,底下弟子个个出息吗,为何会只将游魂卷传于你?”

    沈峤缓缓道:“此事我从前也曾问过师尊,他并未作答。师尊与陶真人生前乃是故友,听说陶真人完成朱阳策之后,曾萌生后悔之意,觉得此书一出,又会引来天下人无尽争夺,平生多少杀孽,所以我想,师尊兴许多少出于这样的心思,才既希望故人的毕生心血能够流传后世,又不希望流传得太广,让世人争相抢夺厮杀,方才会做出这样矛盾的决定罢。”

    晏无师嗤之以鼻:“妇人之仁!在这件事上,祁凤阁是这样,当日不将狐鹿估赶尽杀绝,以致于给后人留下隐患,又是这样!枉他武功盖世,心思却与优柔寡断的妇人无二,既是这样,他又何必让玄都山弟子练什么武功,直接将玄都山改为普通道观岂非更好?天下无兵,从自己做起。”

    这番话辛辣刺骨,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沈峤与其师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一颗仁心,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温柔,但他与祁凤阁也有不同之处,这些日子出门在外,眼见民生凋敝,百姓疾苦,天下门阀势力,悉数卷入棋局,他的想法已经渐渐发生改变,发现玄都山身处红尘之内,不可能安然超脱,置身事外,迟早必然也要入局。

    只可惜他还未来得及对玄都山做出什么改变,郁蔼已经等不及取而代之,将玄都山彻底带向一个未知的方向。

    他微微垂首,陷入沉思。

    那边晏无师无声无息,毫无预警,手指已经点了过来。

    沈峤自从眼睛看不见之后,就有意锻炼耳力,此时听见些微异样动静,忙忙一拍石头跃身而起,迅疾后退。

    玄都山的轻功独步天下,这一套“天阔虹影”使出来,顿如风荷轻举,碧水顾盼,杨柳舒展,风流难描,已经隐隐可见他功力全盛时期的影子。

    只是沈峤的功力毕竟还没有恢复,晏无师的速度比他更要快得多,稍稍迟缓半步,方才他坐的那块石头已经轰然碎裂,碎石四溅开来,纷纷飞向沈峤。

    幸而他及时运起真气,脸上方没有被溅伤,只是半面袖子被锋利的石块齐齐割碎,石块甚至划伤了他的手腕,血珠登时顺着白皙手腕流下来。

    “春水柔波怜照影,一片痴心俱成灰,果然名不虚传!”沈峤没有理会自己手腕上的伤,而是全神贯注倾听来自对方的动静。

    按照晏无师的行事作风,既然出手,就绝不会手下留情。

    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沈峤还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今日这一场,非得打到对方满意尽兴了为止,否则死了也是白死。

第22章() 
春水指法是晏无师赖以成名的绝技之一,十年前纵横江湖时,他曾凭着这一手败退过无数高手,连祁凤阁都会特地用两句诗来形容这门武功,可见其独到精妙之处。

    十年之后,晏无师的境界自然只有更高,而不会更低。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门指法其实是从剑法上化用来的。

    当年晏无师曾有一把剑片刻不离身,后来剑没了,有段时间他找不到称手满意的兵器,不得不以指代剑,谁知却被他自创出这一门指法,名字柔情万千,但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切身体会到自己面临的疾风骤雨。

    若换了耳聪目明的人在此,便能看见晏无师的动作分明很慢,很优雅,很轻柔,像只是要拂去对方肩膀上的落叶,但他的手指却已化作残影,甚至令人无法分清其中哪个“影子”,才是他真正的手。

    沈峤是个瞎子,瞎子少了视觉上的迷惑,在另一方面的感官就更加灵敏。

    他感觉到的是泰山压顶一般,巨大压力自四面八方涌过来,直欲将人压扁碾碎,真气涤荡,这种压力又非均匀力道,而是伴随着对方指法,时而肩膀受到重压,时而脖颈遭遇威胁,飘忽不定,令人防不胜防。

    沈峤整个人都被包裹在对方构筑起来的压力之中,如同置身四面围墙,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真气势如潮水,他退无可退,进不能进,一旦自己的内力消耗殆尽,等待他的就是晏无师的温柔如春水的手指直接拂在他身上。

    那便只有死路一条。

    沈峤只有三成内力,也许还不如江湖上的二流高手,换作平时,这种水平的人,完全不必妄想能在晏无师手底下存活的,但沈峤的优势在于他现在身负玄都山本身的武功,加上那两卷朱阳策残卷,虽然时间仓促,未必来得及将刚记下的内容完全化为己用,但记忆恢复意味着他的应敌能力也随之恢复,不至于再像以往那样完全处于被动了。

    他袖子扬起,同样以手代剑,比了个手势。

    这是沧浪剑诀的起手式清风徐来。

    沧浪剑诀也是之前郁蔼与晏无师交手时用的那一套剑诀。

    玄都山虽然名闻天下,但门下武功却不多,剑诀只有两套。

    因为祁凤阁觉得武道至高,与天下许多道理一样,都是化繁为简,大巧若拙,所以学再多的招式,也不如将两套剑诀练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可以收发自如,随意化用。

    清风徐来,顾名思义,起手式温厚包容,令人如沐清风,沈峤手中无剑,便也只能并指为剑,这一式之后,终于找回昔日熟悉的感觉。

    真气自丹田绵绵而起,又沿着阳关、中枢、至阳等穴道而上,至风府凝聚,而后流向四渎与外关,对方重重真气结为铜墙铁壁四面八方压迫过来,沈峤却也正好将气劲引至指尖。

    白痕若剑光,这是剑气。

    剑气划出,沈峤随即变招,模拟沧浪剑诀中的“琴心三叠”,指尖连点数下,每一下都正好点在晏无师以真气“织网”的节点上。

    轰然一声,烟涌霞聚,星垂珠网!

    若有旁人在此,便可看见两人中间迸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沈峤目不能视,竟单凭对气劲的把握,破了对方布下的攻势!

    从晏无师的攻击开始,直到沈峤破解,身处其中的人也许觉得过了很长时间,但于旁观者而言,也许就是眨眼工夫的事情。

    晏无师见状有些意外,但随之而来的是脸上浮现出更浓的兴味。

    他化指为掌,身形飘若浮云,如魑如魅,又从不同方向印向沈峤,给了他三掌。

    这三掌如山流海气,凌空倾泻,磅礴浩瀚,相比之下,晏无师之前的出手仿佛儿戏,直至此刻方才撕下文雅面具,露出面具底下的狰狞!

    三掌,三个方向。

    而沈峤只有一个人,两只手,他不可能同时抵挡来自三方的攻击!

    沈峤选择了后退。

    方才晏无师的攻势被他化解之后,后方就等于没了真气的阻隔,他后退数步,然而也仅仅只有数步,晏无师那三掌已然近在咫尺!

    晏无师再厉害,毕竟只是人,无法同时印出三掌,中间再快也有先后,只是因为速度太快了,根本令人分不清先后。

    但沈峤可以,因为他是个瞎子。

    瞎子无须看,而用听。

    自从受伤之后,他遭遇了许多从前难以想象的苦痛,这些苦痛在记忆恢复之后更成了鲜明对比。

    沈峤也曾彷徨过,也曾迷惑过,更加因为被亲人背叛而痛心疾首。

    但此刻,他的内心是平静的。

    从前的他在玄都山上当掌教,心境也是平和的,但那种平和是从未受过挫折的平和。

    此刻的平和,却是经历了疾风厉雨,诸多挫折困境之后的平和。

    惊涛骇浪之后,月上九霄,水天一色。

    无波无澜,无悲无喜。

    春深阶草,秋浅层云,井映孤灯,月照琉璃。

    他分出了这三掌的前后顺序,手若莲花,瞬间开合,用的分别是沧浪剑诀中的“浪起苍山”、“日月其中”、“紫气东来”。

    但如果玄都山的弟子在此,一定认不出这些招式来源于沧浪剑诀,因为在沈峤手中,这些招式变幻无穷,已然面目全非。

    然而如果祁凤阁再世,他定然能够看出来,沈峤所用,已经不仅仅是剑招的形式,甚至脱离了剑气的形迹,达到剑意之境!

    剑为百兵之首,自来为武道推崇,江湖上的习武者,十有*用的都是剑,但这里头许多人的剑法,连登堂入室也称不上,自然更不必说什么境界了。

    剑有四重境,剑气、剑意、剑心、剑神。

    能够以气驭剑,就说明此人已经达到“剑气”的境界,这是先天高手都能做到的,沈峤失去武功之前也已经能够达到这层境界了。

    他的天资极高,从小练剑,二十岁那年就已经突破剑招形迹,入“剑气”之境,后又得祁凤阁传朱阳策残卷,将残卷中真气凝练之法与剑气结合起来,使得自己在剑法上越走越远,若无意外,领悟“剑意”也是早晚的事。

    可惜后来偏偏发生了半步峰约战的事情,沈峤落崖,一切戛然而止。

    若不是他体内尚有朱阳策一缕真气残余,得以从头来过,前半生辛辛苦苦修炼来的武功必然也付诸东流。

    晏无师何许人也,他自然也看出来了,在自己的步步紧逼之下,沈峤非但没有不支倒地,反而激发出“剑意”的境界,实在令人意外之极。

    然而意料之外,他又生出一丝兴奋。

    他时不时逼迫沈峤与自己交手,无非是因为对方身负朱阳策真气,想通过与沈峤交手,希望从中得到启发,有助于他提取朱阳策精华,将自创的武功补全。

    所以对手越强,他自然越开心。

    此时沈峤心中一片宁静祥和。

    领悟“剑意”之后,他的心境也由此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空灵澄澈,玄妙难言。

    这片天地很宽广,海纳百川,壁立千仞。

    这片天地也很狭窄,进退方寸,无仗可凭。

    但剑意所在,正是道意所在!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脚下无地,立步便有地,眼不见光,而心自有光。

    在这样的心境中,即便目不能视,沈峤也能清晰感应到对方出手的轨迹。

    他静静等待。

    晏无师一指点向他的眉心。

    沈峤没有后退,而是选择抬手相迎。

    他右手举起,摊开的手掌正好挡住了对方那一根手指。

    霎时间,金石迸裂,夜幕坠星!

    沈峤只觉耳边轰鸣一声,紧接着口鼻出血,整个身体不由自主往后飞去,最终撞上一根粗大的树干,再重重落地!

    晏无师咦了一声,却面露惊异。

    只因他方才那一招,用上了起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