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鸿吟见三人听的认真,不由一笑:“多说无益,不如一品。”
而此时,陆氏那位烹饪高手也已经将那几尾鲈鱼料理好,立即便带着几位仆从将菜端上来了。
一尾混莼菜制成一碗羹,其余皆被那位易牙高手片成了金齑玉脍,只见一碗莼菜鱼羹鲜香浓厚,而那盘金齑玉脍鱼片薄如蝉翼,仔仔细细码在白瓷盘内。
而四人面前也依次摆放了碗筷与酱料,那烹饪高手则恭谨道:“因大师避讳,可能酱料有所不足,鱼羹为了调味,加了葱姜,大师还请知悉。”然后人便领人退下了。
“这道鱼脍足见贵仆烹饪功底。”游鸿吟道。
而陆氏兄弟却都被眼前百草酒吸引了注意力,支愍度正襟危坐,目光却总也忍不住往酒杯上瞟。
但是和尚再心动,也是不会行动的,故而支愍度不过是双手合十,道了一句:“当真考验和尚定性。”
总不能他们喝酒,让大师干看着,游鸿吟随即便吩咐取来小炉、陶壶和一套青瓷茶具,取来时炉中炭火早已旺燃,不一会儿陶壶中水开,游鸿吟便开始泡茶。
其余三人并未开口打断,看眼前之人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心生摇曳。
如果说竹林听琴,乐间饮酒彰显的是当世文人性情狂傲不羁、率直任诞、不拘俗礼的话,那么眼前人展现的却是另一种行云流水、中澹闲洁、韵高致静之态。
陆云心中震撼,比起兄长陆机,他并不喜那些狂士,日夜酗酒服药,行为癫狂,虽有才识,却与家与国与己均无益处。
而观郭溪一举一动,陆云却似乎是触摸到了‘道’之边缘,心中不得志之愤恨、困锁于家中的烦躁、对天下之事天下之人的厌恶,渐渐消弭而远,接过茶杯,小饮一口,茶香淡雅微苦,回味甘甜,甚至掺杂着一丝松叶清香,与常日所饮简直天差地别,好似自己过去喝的不过俗世沟水,而此时方是饮的人间甘露。
饮后自己虽是心境趋于平和,却并未如同那些山间隐士般丧失了人生斗志,反而头脑前所未有的清醒。
“此物乃茶?”支愍度沉浸许久,方开口问。
“此茶名为松隐雾茶。”游鸿吟道。
“此茶倒将这一桌珍馐美酒比成了俗物。”支愍度说。
“俗与雅,不过是世人强加于物,与物本身又有何干?”游鸿吟说。
陆云听此语,神色不动,倒是他兄长陆机,却开口反驳:“若物之本身无意,旁人又怎有可能从其身而得其论。”
双方就此问题展开,边啖鱼,饮酒,品茗,边天马行空诸多讨论。只是原本话题原本围绕着‘哲学’的唯心唯物,后来在游鸿吟刻意控制,终于谈论到政治论点。
“吾曾一观士衡兄之辩亡论,”游鸿吟说:“的确文辞特厚,字字珠玑。”
陆机虽未出仕司马氏王朝,在长谷闭门隐居,却并不代表他一事无成,傲视文坛的诗词歌赋为其铺就冠绝之名,而上下两篇辩亡论则奠定其真正的文学宗师地位,甚至世人常将辩亡论与过秦论相比较。
所以,若说陆机对自己的辩亡论不满意,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今听游鸿吟语气,似乎并非是全然推崇之语。
陆机脾气严肃自律,作风强势,听面前这年轻人意味不明的评价,虽然不至于生气,但是的确脾气上来了,显然得不到满意回答不会罢休:“哦,阁下似乎对此赋有不同见解?”
“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异也。”游鸿吟说了一句赋中语句。
此句意思为孙权、孙皓彼此政治教化不同,授官任职不同,故结局也就不同,同时也是这篇赋的中心论点:东吴亡国,都是因为最后一代君主不会知人善用。
陆机陆机论述东吴创基立业的基本经验在用人。孙策依靠张昭、周瑜等人才,得以削平当地割据势力,据有吴、会稽、庐江等五郡,在江东立业,从而为后来的吴国帝业打下基础的。而吴主孙权,胸怀博大,礼贤下士,善于识别人才,敢于使用人才,真诚信人,虚心纳谏,不听谗言,恤民如子等等,既是人君不可缺少的政治品格,又是东吴兴旺发达的基本经验。
“此句有何问题?天下兴亡,本就是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有三而兴,而人和尤为紧要。因为天时、地利的条件最终需要人才加以利用才能成事。”陆机昂然道。
“其实士衡兄的政治主张可以以四字概括,那便是‘精英治国’。无论是人和为重,还是分封而治,均是这四字精神的体现。”游鸿吟悠然道:“但是如此选择在短期内的确可以依靠领袖魅力而凝聚一团,却很容易出现东吴的那种情况,一者死则天下死,将天下之事系于一人之身,何其可笑。”
无论是性格严谨偏于固执的陆机,还是心思诡谲从不墨守成规的陆云,甚至方外之人不染红尘的支愍度无不目瞪口呆。
无论世家如何自傲,如何政治投资,口中虽然说着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但是他们终归会权衡利弊挑选一主。而从世家翻身成为皇族的‘世家’,则会思考如何紧握手中权柄,如何将天下这块蛋糕中最大最美的那一块分进自己的口袋。
所以在所有人眼中,皇帝一人牵动天下兴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吾看来,使用层层制度,降低这一人的影响,才是天下平顺的关键。”游鸿吟道:“古有尧舜,却并非现今父传子,无子传弟的家天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语也早已无人记得。”
陆机不好开口反驳尧舜之治,只觉得这郭溪看似精明,实则多半有病。
禅让帝位之事,也只在上古发生在了尧舜二位皇帝身上而已,若是真的是治国真理,又怎会只传了两代。
第204章 名士风流(三十一)()
似乎是找到了兴趣所在;陆云与游鸿吟两人一直就这个问题激烈讨论。
陆云所说之语是现实;游鸿吟所说是理想;他自己也是知道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将重点放在了削弱皇帝一人在国家运转作用方面,并且大致说了一下自己过往的思考。
而陆云却敏锐的从其中听出;这种方法看似降低皇帝权柄;实际上却是权利分割!将夺/权之事从整个天下范围缩小到朝堂之上。
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
支愍度和陆机无语的看着两人讨论激烈;刚开始还能跟上这两人的脑洞;后来就连陆机也不懂他们交流的是什么了。
有人说;超前十年是天才;超越百年是疯子;游鸿吟所说之语,也唯有陆云这位聪明绝顶的人才能理解。
鱼羹已用,鱼脍也尽,一坛美酒早已入腹,松茶虽好;却不可牛饮;游鸿吟和陆云两人却谈得难解难分;于是游鸿吟顺势跟着陆氏兄弟回了长谷陆家老宅。
到了陆宅,游鸿吟万事不管,只顾着与陆云相互交流,算得上是熟悉彼此个性、真才实学和政治主张;至于随游鸿吟过来的胡归和众多护卫;自有陆氏之人好生招待。
陆机虽然肯定了这位偶遇年轻俊杰的才学;却与之理念不合,故而并不热情,不过他家弟弟陆云自少时便个性有些独,又最擅长洞察人心,至交好友几乎没有,熟识的都是通过自己这个兄长结识的,自然连知己都谈不上。
所以少见他对某个人如此感兴趣,更是相谈甚欢,反正在家中讨论也没什么大碍,陆机个性虽是严厉,却并非是不近人情,便随他们两人去了。
但是!
两天后,陆机顶着陆玄兄长谴责的目光,咬牙切齿、怒气勃发的看着弟弟房中留下的一封书信。
陆云被那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小子给拐跑了!
但是此刻不是算账时候,陆机不得不平复怒气,替陆云打掩护:“士龙寻得一值得辅佐之人,想必是跟过去了。兄长放心,那人乃青州牧守,如今治下并无兵祸匪患,与其他州又有泰岳阻隔,安全的很。”
心中却打定主意,立即派仆从前往青州查探情况,看是否可以寻机将弟弟带回来。
但实际上,游鸿吟和陆云并非直接回青州。
“所以,你这次出门,还想寻几位医者?”陆云挑眉问道。
他尚未完全认可游鸿吟,便不曾改口,不过两人彼此之间越发熟悉,说话就越来越不客气了,之前还兄来弟去,现在就直接口称你我了。
游鸿吟说:“青州庠序有本地世家文士支持,暂时够用了,但是医疗之事却并未建起,无论是军中伤病,还是普通百姓治病,都十分困难,甚至大多还在信奉各种不靠谱的巫术。”
自古以来,医从巫中出,原本只是巫中的一类分支,后来渐渐发展,推广开来,但是许多地方任然信奉巫术,而不是医术,青州境内便是如此。
再加上此时医者地位太低,从业人员太少了,因为游鸿吟一直忙于其他事情,就将此事推后处理了,等抽出空来,再来翻捡医者,却发现整个青州也就两个医者能治个小病。
直到此时,游鸿吟方后悔,当年为何想的起来培训厨子,怎的就不曾想过培训医生,如今是人到用时方恨少,他自己虽然也懂医术,但是却没有时间再来培养了,并且自己行事颇受注目,再也不似过去那般,可以随意搪塞。无法解释医术来自何处,便不能轻动,只能出门招人了。
“从越果然爱民如子。”陆云道:“其实当世之人向来视生命如草芥,从越你才是匪夷所思之人啊。”
“对生命爱重,才会真正去为天下黎民着想,才会行事之前将每一个举动都考虑清楚。”游鸿吟道:“就似我自己也明白,尧舜之后,禅位制就已形同虚设,不过是野心之辈的一块遮羞布,却总希望,自己能求得世间两全法,庇佑世间诸人。”
“有志并非错事。”陆云道:“我倒是听闻几位不被家事所累,医术尚且不错的医者,不如便一一上门拜访。”
游鸿吟微微一笑:“虽尚未得士龙兄正式答复,却已经受士龙相助,如此一来,士龙兄若是未来不肯前来助我,如今所做岂非变成白用功,所以,不如早日应了我。”
陆云嘴角挑起一笑:“不提曹孟德忘履相迎,就言刘玄德三顾茅庐之举,皆是求贤若渴,到了你这里怎有可能如此轻松。”
他也是要名士的架子的,好嘛,跟人直接跑了已经够掉价了,哪有可能如此简单就直接认主。
“士龙兄可真不会举例子。”游鸿吟叹息:“那许攸受曹公忘履相迎,最后却死于效忠之人手中,诸葛卧龙虽得三顾茅庐,之后一生呕心沥血,最后却与刘公貌合神离。我怎有可能让士龙兄陷入这等情景。”
“你就对自己如此有信心吗?”陆云问。
“君子一诺,从无反悔。”游鸿吟真诚说道。
陆云面上笑容真诚许多,不过他说;“我相信,但是此乃人生重要决定,总归让我思考一段时间。”
游鸿吟说:“我怎么觉得士龙兄在戏弄我。”
“是吗?那是从越你的错觉。”陆云随口答道,目光却渐渐转移到马车的内饰上。
两人安坐于马车之中,刚开始还不觉得,但是此刻空闲下来观察,陆云却发现这马车简直是别有洞天。
马车空间并不大,但是比起普通的前后敞口式,这马车后侧是封死的,马车两侧则反放着两排木柜,收起来可充作坐凳,放下来却能当做小榻。而木柜之中还包裹着一层木柜,这些却是真的柜子,打开可见其中放着不少物品,一格格收拾的很整齐,柜中有棉帛相衬,也有铁丝固定支架,东西放好后,马车如何颠簸,也不会将其中物品损坏。
陆云将木柜打开,发现柜中食物干粮、蜜饯零食、书籍笔墨、衣物鞋袜等等东西,丝毫不缺。
见状便不由有些惊叹:“细微之处可见一斑,从越你身边有一位心思灵巧又十分细腻之人。”
的确,这马车和一干物品,均是元夕准备的,女孩子总归心思细腻的很,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两人就如此一路闲聊,跑遍了江左之地,拜访了三位医者,最后却都被拒绝,而游鸿吟出门也有大半个月了,心中也有些焦急,这江左该看的景色都看了,看吃的东西也都吃了,医者请不到就请不到,现在自己手中又有了陆云这员大将,大不了自己抽空出来教一批出来。
但是很可惜,最后的一位对前往青州这种贫寒之地同样不感兴趣。
游鸿吟不免有些抱怨:“南北之见太过了些,这些人从未去过北方,却一口咬定北方贫寒,真是让在下无言以对。”
原本两人都打算放弃,准备直接回青州了,谁知路过听闻附近一年轻道士正义诊,游鸿吟听闻此语,原本一心想要招揽医术高超、可为人师医者的想法便有所改变,医术这种东西可以慢慢练,可是能搭建医疗体系之人却非一般人可做。有名医者经验丰富,医术高超,却也没有余力多做事情,甚至未来高强度的工作都无法支撑下去,如此一来反而不美。
倒不如挑些有医术底子,好培养、有能力、有野望的年轻人。
虽不知道这道士肯不肯,但是试一试又不费事。
所以游鸿吟与陆云便去见那道士了。
听周围百姓讨论,那道士名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说来名头挺响亮的,乃葛仙翁侄孙,师承葛仙翁之徒郑隐,道术高深,又会治病救人,人称小仙翁。
因出身丹阳,后又从学于丹阳,在江东江北名声便大了些。
游鸿吟与陆云两人不好打断此人诊治,便一直等候在旁,过了两个多时辰,人群才渐渐散去。
随后游鸿吟便立即上前:“见过道长。”
第205章 名士风流(三十二)()
“在下并非看病。”游鸿吟道。
道士随即说:“行符敕鬼、神变驱晦、求雨拜神这些道士我也会。”
游鸿吟上下打量着这位自称道士的青年;若说有什么仙风道骨那是骗人的;这位名葛洪的小仙翁,倒是更似一位文士,眉间带着一丝愁思;整体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