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

第126章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126章

小说: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那些县官先不管,此处府衙中的主簿、军司马、功曹、校尉等等,都需要捋一捋。

    但是真正接触到,游鸿吟才明白,世家的名头在这种地方到底有多好用,原本他都打算来一套杀鸡儆猴等等手段,好好收服他们了。谁知这些寒门出身的官吏和军士,均想扒拉上世家的大腿。之前任职太守,不是寒门,就是对他们爱答不理的世家子弟,对这个设宴款待他们的新太守,很快就一边倒的准备效力了。

    不过,游鸿吟明白,这帮子人良莠不齐,如今的恭谨不过是看在他世家的身份上,真正遇到事情了,可不会真的全部听自己的。

    游鸿吟并没有打算一棍子打死,但是的确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辨辨别那些值得收用,那些可以剔除。

    这是水磨功夫,暂按不提。

    虽然说是得到了高密太守之位,但是游鸿吟可不是想做大官,而属于自己真正的实力太过薄弱,并不能真正在高密郡做到‘只手遮天’,所以他让弟子之一胡危带了部分护卫出去买地去了。

    咳咳,他如今是太守,想挑块地做据点,还是没问题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胡危是游鸿吟买下的两个胡人另外一个,不过他和胡归虽然都属于胡人,却是一人属于鲜卑部落与汉族混血,一人是不知来历的杂胡,胡归天赋最高,聪明忠心,最得游鸿吟看重,胡危虽武学根骨不似胡归那般出众,但是战略眼光独特,为人豪爽大义,更容易和兵士打成一片,也比胡归更适合做领兵之事。

    让游鸿吟感叹的是,可能是血统原因,他培养的几个弟子天赋均不及胡归胡危,反倒是才学更为出众些。

    买了田地,很快不缺钱的游鸿吟就开始建设自己的乌堡,并且开始进行组建部曲。

    胡危组建部曲的过程中,游鸿吟也没闲着,早已将府衙上下收拾了一番,该劝退的劝退,该收服的收服,很快政务命令就通达起来。

    倒是在主簿当中,游鸿吟寻得了自己第一位心腹。

    此人名范无涯,高密本地人,在此担任主簿已有十年,对高密乃至青州之事如数家珍,精通政务处理,历来那些过来混资历的世家子,均将政务丢给他处理,自己则是一心举办文会,醉心清谈。

    当然,最重要的是,此人有一双不差的眼睛。

    “下官观使君志不在太守府?”游鸿吟办理买地手续之后,这位主簿便直接找了个空前来闲谈,还一语惊人。

    “哦?”游鸿吟道:“愿闻君详细一言。”

    “他人觉得使君买地建堡乃奢靡成性,更是长留高密之兆。但是下官一观乌堡之事,却觉得乃因使君觉天下大乱需手中握兵。”

    游鸿吟摇头:“这些不过是君多心而已。”

    范无涯道:“瞒者瞒不识,识者不能瞒。在下只是觉得使君此举,有些不妥。”

    “那范掾觉得鄙人如此做,有何不妥?”游鸿吟反问道。他明白,范无涯是真的看出来他一开始的目的了,那也没必要藏头露尾。

    “郡县军事虽然在太守本职范围之内,但是高密现状,太守府并无指挥军事之权,而所有的兵士,依旧是听赵校尉的命令,使君如今屯兵之举,无疑是打了赵校尉的脸,他怕是会从作梗,甚至会选择斩草除根。”范无涯道。

    这个意思就是你自己招兵买马,就表示不信任赵校尉,这不是逼着人和你作对么。

    “那依范掾之见呢?”游鸿吟倒是开始觉得有趣起来。

    “有一句话,还请使君教我。”范无涯说。

    “什么话?”游鸿吟说。

    “下官不知,使君只是为了明哲保身,还是为了其他目的。”

    “除了自保,难道还有其他什么目的么?”游鸿吟反问。

    但是两人目光交汇之时,立即彼此心知肚明。

第184章 名士风流(十一)() 
范无涯道:“赵校尉本地寒族出身;故而府衙兵丁名有一千,实则只有三百;只是赵校尉与青州山简大人名下冯书录乃姻亲,其曾娶冯氏女为妻,故而无人指摘赵校尉之过。”

    书录不是什么大官,定然也是寒门之人担任;但是这官职能直接接触刺史,倒显得很有权势。

    范无涯的意思就是那个姓赵的校尉想动他的话,直接就有现成的吃空饷的罪名;但是他和青州刺史的书录是有关系的;如果不考虑这一次;就算是处置了也会惹麻烦。

    游鸿吟道:“鄙人初来乍到;尚且对郡务不熟悉;若是君有意,可多来指点于我。”

    游鸿吟不可能听得范无涯一次言论就直接认做心腹,挑选属下和挑选主公是相互的,彼此总要多试探试探;顺便看看彼此能力到底合用不合用。

    范无涯并非急切之人;很快就告退了。但是之后的几天,他的确如约前来;替游鸿吟将郡务打理的颇有条理。

    而游鸿吟也很十分满意其能力,要说此人有大致向;大智慧也不见得;为人识趣能干;虽无匡扶天下之志,却有鱼跃龙门之心,眼光和把握时机的能力均不差,的确十分好用。

    游鸿吟也暗示,他虽出身洛阳郭氏,却并不喜清谈之风,兼之看清天下大乱将至,故而想以青州为基,退则自保,进可治国。

    期间,游鸿吟一封书信交于山简,却并非是交流政务,而是问候和谈论文学,几封信来往,便被那山简口称知己,很快赵校尉便丢了差事,而游鸿吟身边的胡归则顶替了此职。

    赵校尉吃空饷不是游鸿吟收拾他的主因,而是那些个府兵,各个面黄肌瘦战力薄弱,比之田间劳作农夫还差上不少。这种治军本事让游鸿吟如何容得下。

    胡归上任之日,便是范无涯改口称‘主公’之时,范无涯用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向游鸿吟展现了才华,而游鸿吟则用赵校尉之事,想范无涯这人展现了自己的手段。

    杂务有人处理后,游鸿吟就开始大刀阔斧的真理整个高密郡,有用之人暂且留下,无用之人便慢慢的进行换血,他手下的弟子虽然有经营商行、管理卫队等经验,但依旧需要在各个实务岗位上多多实践,这是游鸿吟培养弟子的最后一步。

    不足半年,高密郡便已经彻底被游鸿吟握在手中了。

    而此刻,胡危训练的部曲,也渐渐成型,共计两百人,均是游鸿吟的私兵。

    秋去冬来,虽然高密郡似乎并无太多改变,但是高层人员已经有了不同以往的精神,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贪腐之事,均有所改善,而信任太守的本事,也无人小看。

    若仅仅如此,这些慑于太守家世以及手腕的官吏,也只是赞一声厉害而已,真心臣服,怕是不太可能。

    秋收之后,进入农闲时刻,游鸿吟开始征徭役。

    古代徭役难捱,无非是底下官吏克扣,又催赶进度,游鸿吟则制定了一整套相关流程通发整郡,比如规定了工作时间,每日提供多少吃食汤水,工作的确是苦力活儿,但是并不是不能接受,也没有多辛苦。

    而原本那些克扣的粮食的小吏,早被游鸿吟手中护卫查出原委,直接砍了十几个了。

    徭役之始,不为修建城池,而是修渠。

    其实高密郡自然水域并不多,所有灌溉之水几乎都来自于老天爷,看天吃饭这一句话一点都未错,不过郡内处于潍水水域末端,也有大大小小不少湖泊和分支,只要运用得当,使用水渠相连,必然可称为产粮基地。

    水渠其实古来有之,只是泥土结构容易塌坏,需要年年耗费人力重新修整维护,游鸿吟早已在胶州湾附近新建窑坊,烧制水泥,首先便用来修建水渠。

    此间郡中钱粮不足,一部分是游鸿吟私人垫付,一部分则是本地少数几个豪强以及大商捐献了。

    而此刻,除了修建水渠,连接潍水外,在某些水域不丰之地,还需挖掘深井,这这项工作困难较大,自游鸿吟收拾整理了各地县丞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太守府拨不出人手负责,便交给了各地县丞,而所耗费的费用也是各地县衙承担。没办法,游鸿吟这边钱没有问题,粮食却是不多了。

    很快,冰冻时刻就来了。

    紧张的徭役告一段落,冬日原本应该进入‘猫冬’之日,此刻北风呼呼,贫寒人家为了节省柴薪粮食以及布料,更是累月待在屋中。但是,这个冬日不一样,似乎上头又要开始行动了。

    但是被下发了通知需要劳作的农夫们却并没有怨言。

    全是那坚固神奇的水渠带来的效应。

    那名为‘水泥’之物除了用来修建水渠之外,也渐渐开始有商家贩卖,价钱的确不是很便宜,可是却能糊在石墙外,减少漏风之处,原本粗制滥造,山石堆砌起来的房屋瞬间不再漏风了。

    此地因为山石较多,再加上风速较大,所以民间多是使用山石砌墙建屋,屋顶再盖上茅草。可是山石建造屋子容易漏风,使用泥土糊墙只能解一时之患,太容易被雨水冲走,这水泥一担便可修葺好三间屋子,稍微有些余力的人家便用粟豆换来糊墙了。

    而得仙家梦中传授方子的游鸿吟也在本地有了不菲的名声。

    建完水渠后,已经彻底入了大冻,地面被寒霜冻得有些硬。

    游鸿吟却下令冬灌。

    此时的种植业尚不发达,南北甚至郡县之间差异也较大,其他地方游鸿吟不知,但是青州之地并无冬灌的说法。

    提出这种做法自然有人疑惑,但是疑惑也阻止不了游鸿吟的决定,在某些方法推行之初,的确是不得人理解的,但是只要尝到好处了,次年,想必游鸿吟不催促,他们自己也会自发自的做事了。

    游鸿吟在上任之时已经挑选了十几位小吏教导冬灌之法,这些小吏只能算是粗识文字,派不得大用,不过他们常年接触农耕方面的事务,倒是传授农经的好帮手。紧急培训了大概三四个月,这些小吏懂得该如何冬灌,懂得该如何烧制土肥,懂得什么叫做沃肥等等之后,游鸿吟就将他们派至各个县衙,帮助冬灌事宜。

    冬季往田里灌水,使土壤储水,防止春旱,便是冬灌。但是冬灌的作用,并不只是防止早旱。

    一者使土壤疏松,冬灌可使土壤中水分结冻而串胀,消冻后地表就疏松了。同时冬灌后土壤中水分的温度适宜和细菌的作用,加速了残枝败叶的腐烂,这样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二者冬灌可以减轻病虫危害。冬灌后,能把土壤表层的虫卵冲进冰水里冻死,在这个没有农药的时代,种植最怕旱涝和虫害。

    而游鸿吟为了更为保险,要求农夫冬灌之时,趁着水未结冰,同时进行一次深耕,为此,还提前将春种时刻才会下发的农具,提前发放至各地。

    首先是新式铁犁曲辕犁。不过因为制作成本以及铁材料不足的原因,铁犁只有犁头是铁质的,其他是用的木头。

    但是,只要是铁做的犁头就足够了,使用铁犁犁地的效率是过往的三倍,并且无论出力的是人还是牲畜,都不是很累,一日可犁地的时间要比原本多出一倍!

    冬灌之后,似乎一切都安静下来,游鸿吟也终于心思做其他事情了。

    自入青州,他花费的钱粮多是过往经营所得,而铁料等等,也是从广陵购买运过来的。除了铁犁这些农具,自然还要配备兵器,武装私兵,这养了这么多人,钱就好似如流水一般花出去,开始有些入不敷出。

    而水泥之物一开始就并未定位为赚钱之物,也没有给游鸿吟带来大笔钱粮。

    那么,只有进行大型贸易了,而此地交通不便,多丘陵山石之地,想要做大型贸易,还是需要建立港口。

    只是建立海港无法一蹴而就,只能慢慢来,游鸿吟不可能一来就东建西建的,那样心急怕是要把本地民力消耗殆尽。

    不过虽然无法进行大型贸易,自己其他的作坊倒是可以开起来。

    首先便是盐田。

    此地多天然卤水,但是并不产盐,因为这些卤水并不是那些露天卤水,而是藏于地下,并无多少人发现。

    此种卤水需要凿井取卤,同时还要大量柴薪,比起天然浓郁卤水要稍微差些,可是,此处同样也有一个天然优势,那就是高密境内产煤炭。

    此煤炭非当世常说之木炭,而是所谓的石炭或石墨,它们的功用也不是用来烧的,而是做药等等。

    为何?

    因为燃之有毒。

    高密傅阳县附近便有一处天然露天煤矿。

    当初选择高密郡,自然也考虑过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青州的矿产资源分布,也是游鸿吟考虑的重点。

    所以,游鸿吟打算盐和煤产业同时进行。

    当然,煤不是捡起来就卖掉,总要做些加工和推广。比如用铜铁做个煤球炉,这种新奇小巧的炉子十分适宜用来煮茶烹饪,只是技术含量低,怕是很快就会被模仿了去。但是其他人可以使用铜铁仿制,却无法用水泥浇灌,而自己手中却能使用水泥制作,成本低廉。

    然后再加工个蜂窝煤专门配合炉子使用,可能无法完全取代木炭,却绝对比木炭更为好用,想必那些附庸风雅却又怕冷的贵族们,都会喜欢。

第185章 名士风流(十二)() 
次年春末,壮武乡。

    乡老点起香;率领壮武乡众人祭拜先祖;磕头行礼之后;所有人都拿起镰刀,开始奔赴丰收的麦田。

    “我们这位太守;当真厉害。”

    显然得益于冬灌、肥田之法,此地粮食收获是过往的双倍;又有水渠灌溉;免去了夏日浇灌之苦,乡农们虽是不识字;却知道;是谁给他们带来了如此大的丰收。

    今年;今年再也不会饿死家中老人或是卖了孩儿了。

    “听说太守在招募兵丁,有兵田不说,或是立了军功,还可以免税。”边争分夺秒的抢收粮食,手上不闲着;嘴上也不肯闲着的农夫们,彼此互相交谈。

    一旁直立起来锤腰的农妇讲:“只有家中还有一口粮,你就别想去做兵丁,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没听说洛阳那里都吃了败仗了么。”

    随即那农妇朝着跟在身后捆麦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